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二百三十六章 明受之变 (一)

二百三十六章 明受之变 (一)

    苗刘兵变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响应国家抗金情绪,即位于宋金前线的“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是为宋高宗。赵构即位以来,在投降派的建议和支持下,最终是一心想放弃中原,准备南逃。由于李纲等人的反对,只好先送隆佑太后南渡。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李纲罢相,十月南宋小朝廷由应天府全部逃往扬州。宋赵构又宠幸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王渊受赵构宠幸,因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当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进攻时,他慌忙建议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再到镇江的赵构逃到杭州(名义上是巡视),他本人负责断后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当时老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人民搜刮而来的。”

    而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手下张逵也故意引导军士说道:“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身边,其他将领如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这种客观情况为兵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渊的过错本应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他交结宦官,得到了相应的庇护。赵构只免了他枢密使的职位,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而没有作其他严厉的处分。赵构的这一行为更是激起许多军官及士大夫的不满。在这种人心不满的情况下,1129年3月25日赵构又下诏:“新除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免进呈书押本院公事。”即允许王渊掌管枢密院事务时,可不必呈书报奏皇帝。

    扈从统制苗傅自负其家族功劳很大,不满王渊的扶摇直上愤恨地说:“汝辈使天下颠沛至此,犹敢尔耶”。威州刺史刘正彦虽是王渊提拔的,却也不满王渊征召他的士兵,加上两人都不满王渊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由于军中大多是华北人也厌恶宦官,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苗傅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于是他们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出动部队。

    这时,宦官康履的侍从得到密报,有一张疑似欲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有“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签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康履密报赵构,赵构要他找来宰相朱胜非,并使他通知王渊。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来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并告知王渊,苗、刘所谓“郊外有贼”是要借口让士兵出外。于是当晚王渊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欲捉拿苗刘二人,城中惊慌居民皆闭门不敢出入。

    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苗刘知道自己的行动已泄露,决定先下手为强,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派出士兵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赵构也渐渐得到叛乱的消息,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宋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赵构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苗傅见了赵构仍然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赵构说道:“陛下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自己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并表示已经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胁迫赵构杀了康履、蓝圭、曾择三个最亲近的宦官以谢三军。”赵构回答:“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

    赵构希望政变就此平息。但是叛军并未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