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五 章 高宗离京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金人得知赵构重建赵氏政权,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南侵,目的是要趁赵构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消灭。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金朝分兵攻宋。高宗内心惟恐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不顾主战派大臣和将领们的反对,于十月将朝廷迁至扬州(七月主战派大臣宗泽已经在忧愤中逝世)。建炎三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高宗此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乍闻战报,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据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也给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赵构刚刚称帝时宋朝面对的局势并没有很糟糕,当时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仍在宋朝的管辖内,加上金军对于南方天气的不适,需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才出兵南下,留给宋朝的时间和机会是很多的。这个时候如果宋朝的皇帝是一个中兴之主,不说像秦皇汉武那样,哪怕只有唐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那样的决心,大宋也不至于加个“南”字偏安一隅。可惜此时的赵构偏偏是个胆小皇帝惧怕金兵已经是怕到了骨子里,应天府离黄河太近,金兵容易侵犯,他根本不敢待在此地,就和大臣商量逃跑的去处。当时共有四种意见,分别是还都开封、西迁关中、南迁襄阳和南迁金陵,南宋后来的政治中心杭州在此时压根就没人关注。 还都开封的建议是东京留守宗泽提出的,在他留守东京的时期,曾经向赵构上书二十多次要还都开封,并且还制定了详细的收复中原的计划,可惧怕金兵的赵构连在开封南方的商丘都不敢待,怎么敢还都开封?于是这个建议未被采纳。其次关中地处西夏和金兵夹击之处,并且距离东南富庶地区太远,赋税不好收,所以西迁关中的建议也未被采纳。至于襄阳,虽然地理位置极佳,远离前线,东附东南财政之地,西倚西北防卫之兵,以汉水为屏障,若遇到金兵南侵,还可以迅速推到江南,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襄阳经济发展的不好,难以作为宋朝的政治中心,所以南迁襄阳的建议也被否决了。最后就剩下金陵(今南京)一地可去了,不过金陵也不算差,也是龙兴之地,濒临长江经济发达,且金陵有建都的历史,赵构也觉得此地不错,就开始制定他南逃的路线了。南逃第一站他选择了扬州,没有直接逃到江南主要是因为当时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在宋朝手里,金兵也没有再南下,如果赵构直接跑到江南岂不是直接显示出了自己的胆小,于是他先到江北的扬州歇脚,也方便南渡长江。赵构到了扬州后完全没有防御金兵南下的想法及措施,而是一门心思的想要逃到江南,暂驻杨州仅仅是为了掩盖一下自己南迁的想法而已,并且把孟太后提前送到了金陵。为了防止军队哗变,他就将二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边,完全不在淮河以北设防。 建炎二年秋天,金兵开始南侵了,一路都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吓得赵构丢下二十万官兵自己南逃了先逃到了镇江,然后经常州、无锡、苏州后最后抵达杭州。 然而金兵当时却没有渡江,但是宋朝官兵见皇帝都跑了,心生不满,长江沿线的防御也因为赵构的仓皇出逃而全线崩盘。苗傅、刘正彦趁着赵构逃到杭州的时机发动政变,逼赵构退位,史称“苗刘兵变”。孟太后为了稳定局势,只得下旨立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继位,自己垂帘听政。没过多久宰相张浚杀死刘正彦等人,平息了叛乱,赵旉退位孟太后归政于赵构。赵构复位后立刻赶往金陵,以求恢复军队指挥权。但是等他刚到金陵没多久金兵就渡江了,胆小的赵构又赶紧逃回了杭州,还破格将杭州升为临安府,又将越州升为绍兴府。但是金兵没有停下南侵的步伐,无奈之下赵构又是一路逃亡,后来甚至逃到了海上,可谓是窝囊至极。后来金军因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经过一番抢劫后主动北撤了。经过金兵搜山检海的一通折腾,这下赵构是真的被吓怕了,别说金陵了就是杭州都不敢待了,他在绍兴待了一年多,看到金兵真的撤退了才回到杭州。等到岳飞、韩世忠、吴玠等名将扭转了抗金的局势后,宰相张浚就提议移驻金陵,但是赵构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听取赵鼎的建议要移驻方便逃跑的苏州。 第二年宋徽宗客死金国的消息传到苏州,宰相张浚再次提议迁都金陵,赵构这次终于同意了,等到他回到金陵时距离上次逃出金陵已经过去八年了。但是张浚后来因为淮西军变而引咎辞职,赵鼎和秦桧就趁机上书赵构要求重新移驻杭州,这可刚刚好顺了赵构的心意。公元1138年赵构又将朝廷搬回杭州,并且在此修建宫殿,颇有一副要在此建都的样子。不过虽然从此以后南宋皇帝的驻所再未变过,但是杭州却从来没有被南宋官方承认为首都,而一直称其为“行在”。 那么为什么南宋要移驻杭州而不移驻金陵呢?这已经是决定南宋国运的问题了,如果移驻金陵则意味着要图谋中原,北伐金国这不利于与金国求和。而赵构害怕金国怕到了骨子里,是一门心思的主张与金国求和,所以他不能移驻金陵。而后来的南宋几个皇帝中除了宋孝宗有北伐之意,其余都是无能之主。但是宋孝宗在位期间高宗赵构尚在人世,且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即使宋孝宗想做中兴之主,也无法完全摆脱赵构的控制离开杭州移驻金陵。况且当时的杭州经济发达,税收超过金陵,城市的繁荣程度也比金陵高,人口还比金陵多,加上杭州靠近杭州湾航运便利,也比金陵更适合逃跑所以赵构最后选择驻守杭州。 总的来说就是驻守杭州就意味着要偏安一隅,驻守金陵就意味着要北伐中原,而南宋除了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外都不是主战派,驻守杭州就成为了第一选择。而且金陵太靠近前线,一旦金兵南侵实在是不安全,还不如坐镇大后方的杭州也可以随时准备逃跑。事实上的定都杭州也就决定了赵构偏安东南一隅的事实,也正式宣告了大宋政权收复中原失地的战略意图完全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