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之日新月异在线阅读 - 第一章 困局 第2节 海贸壁垒

第一章 困局 第2节 海贸壁垒

    困局·海贸壁垒

    泰昌元年二月

    朱由梼躲到了天津,为什么要说躲呢?因为京师内不太平了,起因便是内廷整风。这回内廷的清洗做的很是彻底,就是从上到下全部梳篦的节奏,后宫以郑贵妃为首的前朝妃嫔们的爪牙都是砍了个干干净净,好些妃嫔身边的亲信女官和大宫女都是被毫无理由的换掉了。

    至于与外朝有牵扯的内官,兴许还是有漏网之鱼吧,但大多数都是被处分掉了,一部分多少还有些面子在的也许会给按个罪名,剩下的多是一纸调令便就发配为净军了。

    这一番下来,被抄家的也有不少,单是被处理的从五品以上内官家里就抄出了小二百万元的钱票,古董、字画等其他的更是没数,这些被处理的内官宫人抄家全部所得算下来,就有三百余万元。

    严酷的清洗是一方面,那些原本就站在泰昌帝和太子爷这边的内官宫人可是都得到了好处,该升官的升官,升不了官的也都算是发了财。抄家所得的古董字画一类的如数进了内承运库,抄出来的三百余万元太子爷只留了二百万元的整,其余的一百多万都是以泰昌帝的名义犒赏到了内廷剩余从上到下的所有人。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来过一轮后,泰昌帝和皇太子才算是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至少是不必再担心自己身边的人算计自己了。

    可这样做却是彻底打断内廷与外朝至少是在消息上的互通有无了,一时间内廷就如铁桶一般,朝廷各方势力再也无法从内廷获得有用的消息了。

    没了消息,就很难在揣测圣意,好多的事情就都不怎么好办了,由此在京的朱由梼和朱由检就成了获得宫内信息的重要渠道了。之所以没有太子爷,那是因为太子爷本就可以认定与皇帝是一体的,怎么可能去问他呢!

    于是,各方势力那是纷至沓来,一股脑都紧着朱由梼折腾,即便是东林党也都是死贴朱由梼。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朱由检的成色那可是照朱由梼差远了,虽说这两年在政治上很是活跃,但也着实是不怎么靠谱,而朱由梼那可是手握东方公司这个庞然大物、对朝局有着很强影响力的人物啊!

    朱由梼是什么人啊?那能有什么好心思,见势不妙且‘红丸’的手尾已经办妥,那还不溜还等着过年啊!于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就脚底抹油逃去天津了。

    来在天津,朱由梼却也是没有落着好。万历四十七年,美人鲛号、赤龙号相继服役,而后的造舰计划却因为辽东的大兴土木、东方公司经费捉襟见肘给耽搁了不少,同年也就只建成三艘鲛人级新舰,且完成了忠勇六舰的改装而已。

    如此一来,海上保安局现如今的海上战力也就只有应龙级战列舰赤龙号一艘作为舰队旗舰,鲛人级护卫舰美人鲛号、虎鲛号、鲨鲛号、恶鲛号四艘,以二号福船为基础改装的一级巡防舰惩恶号、守望号、互助号三艘,以海沧船为基础改装的二级巡防舰扬善号一艘,以苍山船为基础改装的三级巡防舰无私号、忠勇号、御辱号、团结号、崇善号、明志号和无畏号七艘。

    其中鲛人级四舰、惩恶三舰是海上保安局远出黄海、经略东海的主力,但鲛人级四舰是新造的,航速快、机动性好、火力强大,而惩恶三舰是旧舰改装的,再怎么改造,航速、机动性都是不如新舰,火力方面差距也很明显,除了自持力比四舰强以外,基本上就算是全面落伍。

    由此,七舰就编组为三队,惩恶三舰编成一队,主要经略黄海、控扼渤海口,鲛人级两两一组编成两队,经略黄海的同时,也时不时的巡航一下长江口。

    至于无私七舰则主要是在渤海湾里折腾,以打击走私和巡防辽东海,倒不是他们不能出渤海,只不过因为她们吨位小、战力实在是有限,了不起也就能和闽浙海商集团的中等武装福船斗上一斗,胜负还不怎么好说,且辽东海岸封锁的任务单由天津水师来搞也是较为吃力,再又因天津市舶司在渤海的缉私任务也得有人做不是,所以也就只在渤海闹一闹。

    而扬善舰孤零零的一艘,跟谁编组都不搭噶,于是也就没有安排什么指定的正经任务。扬善舰是以海沧船的底子改造的,近海、远海都能跑,航速、战力、自持力相较于东北亚海域一般的武装商船都是有一定的优势。由此,扬善舰一般也就是作为出海舰队的交通舰,有时候没事也会单独出海闹上一闹。

    至于说赤龙号,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东亚地面上几无敌手,即便是盘踞在澳门的小佛朗机和吕宋的大佛朗机的大舰在她面前都是孙子,连弟弟都算不上,更不要说闽浙海商集团那些跟她一比就如破舢板一般的所谓战船了。

    牛掰不?绝对的牛掰。但是,在渤海、黄海、甚至是在东海、南海,赤龙舰那是一点用武之地都没有,你就说跟谁打吧?妥妥的nobody!可让她去驯海缉私吧?这性价比的问题就绕不开喽。

    赤龙号全长63米,龙骨长58米,宽12米,吃水7米,四层甲板,船底包铜,航速11节,满载排水量2500吨。装备东方铁厂研制的二十二斤舰炮52门,船首舰尾各6门,两侧舰舷各20门,十五斤佛朗机舰炮24门,两侧舰舷各12门,子母碗口铳16门,新火龙出水固定发射塔3部,备弹108枚,四十七式火铳286支,喷桶50个。配置舰员337人,其中军官16人,海员78人,枪炮手兼陆战队员194人,医官10人,炊事15人,东厂驻舰宪兵24人。

    这样武备及人员配置,满载出海巡航一趟就得二万元钱票打底,能够有多少收益谁也说不好,于是在赤龙号服役后除了去了一次朝鲜汉城、一次镇江、一次杭州执行臭显摆的任务外,就没怎么往远跑过了。

    相较赤龙号,鲛人级四舰那可是风光的不要不要的。四舰同级,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就以首舰美人鲛号来看,全长47米,龙骨长43米,宽10米,吃水5.5米,三层甲板,船底包铜,航速14节,满载排水量1900吨。装备二十二斤舰炮28门,舰首舰尾各4门,两舷各10门,十五斤佛朗机舰炮10门,两舷各5门,子母碗口铳10门,新火龙出水固定发射塔2部,备弹72枚,四十七式火铳154支,喷桶40个。配置舰员184人,其中军官6人,海员44人,枪炮手兼陆战队员112人,医官6人,炊事6人,东厂驻舰宪兵10人。

    原本四舰是按照‘打得过她们的追不上,打不过她们的跑不掉’的快速护卫舰的要求设计的,可任谁也想不到,鲛人四舰在黄海那基本上是没有敌手,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就‘黄海女流氓’的气质这一块,绝对是拿捏的死死的。

    而且鲛人级满载出海巡航一次须七千元钱票,出海一次就是能逛上两个月,随随便便做一做巡检、袭击一下无照的商船,就能把成本收回,收益比好看的很。

    这样一比较,赤龙号就像是个空有盖世武艺但却没有敌手的顶流大侠,只能孤独求败的自怨自艾了。

    然而,别看海上保安局一众舰船在渤海、黄海如何的威风,可了不起也只是掌握了辽海及朝鲜的航道而已。虽说收益也不错,可是跟闽浙、南直隶往倭国或是往吕宋的海贸相比,那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了。

    随着鲛人四舰的服役,海上保安局连同惩恶三舰在内的七舰在黄海上也是可以横着走了,虽说也是可以查禁走私之事,可是往往拦截下来的船舰都是跑倭国的,这就出现了一个管辖权的问题了。

    你海上保安局再如何也有天津市舶司缉私局的官面身份吧,我的船是在走私,可我又没有往你们天津走私,跟你们完全就不搭噶,你凭什么要查我呀?即便是要管,那你也只能将我押送到宁波或是泉州市舶司去处置,那可是咱们的地头,了不起就跟着你多跑一圈,绕一圈咱们接着走私,就看看能不能活活气死你!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上保安局就像是无形当中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海洋壁垒给死死地圈在了黄海里。

    而天津这头海贸的规模已经趋于饱和了,在东方公司的工业产品无法全面开始供销之前,这就只能是这样了。东方公司从天津海贸上挣的钱,除了雷打不动的调出二成继续搞‘南粮北运’外,剩下的就都贴在海上保安局这头了,如此也才勉强张罗出了这么一只缉私舰队,如果说还要继续造舰扩大规模,那么开新的财源就是必然了。

    在原本的计划中上海将是新的天津,到时候钱自然就来了。可是上海那头的进展却并不是很顺利。在北方,天津的区位优势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才造成了天津港独一无二的地位。可是在南直隶、江浙、福建等省,向上海这样的有的是,单是现有的宁波市舶司和泉州市舶司就都是可以搞海贸的,人家凭什么非要去你上海搞呢?

    天津的那一番举措在北方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可是到了江南,就真的是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或者说是竞争力了。之所以这样,就得从这海贸走私的根上来分说了。

    要说海贸走私,绝对绕不开闽浙海商走私集团,因为他们崛起的历史就是海贸走私的历史。而以孙、刘、李、郑四家为首的闽浙海商走私集团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势力是有原因的。

    其一,闽浙海商走私集团自宣德年间起便掌握着大明最好的船工,郑和下西洋所造的大船基本便出自他们之手,这可都是看家的手艺,一辈传一辈,绝无外传,由此他们便牢牢的掌握着大明大型舰船的生产建造,任谁想要造大船都是绕不开他们的。

    其二,便是这伙人是最早与大明皇室藩王勾结在一起走私的,而后才是勋贵集团、官绅集团加入进来的,相较于其他跑海的团伙而言,他们起步最早、起点又高的吓人,自然就占据了十分明显的优势。

    其三,闽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多地少,在这片土地上根本无法单靠农耕来养活庞大的人口,老百姓为了活命,只得向大海讨饭吃,由此闽浙两地跑海的人尤其的多,根本就不必为海员、船员而发愁,而且大伙穷的就剩下一条活不起的命了,自然也就没有像其他地域对大海的恐惧了。

    以上三点也就造成了闽浙海商走私集团的繁荣和强大。

    可自嘉靖朝始,这跑海的买卖就不好干了。

    先是其他各方势力的挑战,就应了那句话“总有刁民想害朕”,海贸的利润是巨大的,一船货出海,兹要是回的来,就能带回整整一船的金银,如此巨大的利润,别说是杀头抄家了,就算是丧尽天良都有人愿意干,最先想要分一杯羹的就是官绅了。

    自隋以来,科举取士,寒门出贵子不再是神话,可是要彻底改变家族的命运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所谓的官宦世家。而想要玩海贸,你如果不是世家,是连花钱充VIP的资格都没有的。所以在嘉靖朝以前,能够玩海贸的只有闽浙船工余脉、皇室宗亲、勋贵及部分根深蒂固的官宦世家。

    这个里面就有问题了,而且是结构性的大问题。土木堡之后,勋贵几近被团灭,剩下的也在朝堂上逐渐的失去了话语权、被边缘化,文官权柄一日胜过一日。人家文官现在有权了,随时随地可以卡死你,你也别管人家能当权几天,反正在位一天就能让你难受一天,如此这个会员制俱乐部的成员不得不也给这些文官们分一杯羹,于是便出现了临时VIP这么个玩意儿。即你当权,你就有资格玩;你下台了,不好意思,麻烦您把会员让出来。由此闽浙海商走私集团内就出现了一伙文官势力,而这伙人从来都不固定,根据朝局政局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伙人也是有限制的,至少得是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或者是部堂以上的朝廷高官。

    按理说这结构性的问题应该是解决了吧,其实不然。闽浙海商走私集团本质上是带有十分强烈的排他性的垄断集团,然而对于庞大的大明海贸市场来说,这个集团根本就不能做到全面的掌握、也属实做不到绝对的垄断,他们能够依仗的也就是造大船的技术能力和以皇室、勋贵、官宦为支撑的排他性的权利限制。

    可话说回来,大船没有,小船也是能出海的;当官的不让出海,那当官的还不让贩私盐呢,不照样有人干,而且海贸的利润可不比煮盐的利润小。技术从来就不能做到绝对的垄断、权利也从来都有触及不到的地方。有了这个前提,那么在大明海贸这个广大的市场内,除了闽浙海商走私集团以外,就很难想象没有其他的势力存在了。

    在山东就有以鲁王为首的登莱走私集团、在广东就有以潮州府为代表的潮州帮、在南直隶还有以徽商为核心的淮扬船帮,这些商帮的性质多多少少都是与闽浙海商走私集团一样的,有官方背景、有权利支持,做事是有规矩而言的,相互之间虽有斗争,那也是商业上的手段,相互间合作往往是常态,反正市场那么大,一家两家根本就吞不下,还不如大伙一块吃,相互还能有个照应。

    可是,还有一伙人就不那么好说话了,那便是沿海的底层民众,这些人才是最需要海贸以维持生计的人,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私犯。其中汪直、李旦、郑芝龙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出身低、除了一条烂命啥也没有,只得拿命拼,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官府威仪,活都活不下去了,谁还在乎你是县太爷还是指挥使,你们差役手里拿的水火棍是什么木头做的,能吃不?

    这些人一无本钱、二无照应、三无护持,要想活命,只得出海当海盗。

    当海盗是有风险的,实实在在得需要真刀真枪的以命搏杀,命好的活下来,自然就可以步步高升,逐渐有了自己的船、自己的船队,变身成为大海盗。

    有船、有刀、有人、还有钱,那么何必非要去拼命呢?咱们要不也做点副业,也跨个界,玩海贸吧!嗯?这个海贸好像比当海盗还挣钱,而且风险小得多,要不咱们彻底改行吧!

    于是在大明海贸市场中,有股新的势力产生了,而且这股势力完全独立自主,除了老天爷谁的脸色都不用看,而且别人还得看他们的脸色,想要平平安安不仅的拜妈祖,还得给他们交保护费。

    可是啊,有些人就是学不乖,非就不信邪,明知水深,可偏偏要试试水,嘉靖皇帝就是这种人,这个大手大脚、不知量入为出、还抠门的要死、心胸狭窄到无以复加的“皇三代”就是想吃独食,结果搞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到无以复加的海禁政策。

    然而,这个海禁政策却好巧不巧的赶上倭国战国结束、国家统一,好多职业打手不得不面临再就业的问题,于是原本已经被郑和整的卑服的、只能小打小闹的“海盗们”,在某些不满海禁政策的一些势力例如闽浙海商走私集团、鲁王登莱船队、潮州帮、淮扬船帮等的“有私”支持下,搞出了祸乱东南沿海数省、整整持续十年之久的“嘉靖大倭乱”,等到隆庆爷登基后,在多方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开海。

    这场血与火的斗争最终确立了以李旦为首的原海盗势力参与大明海贸的资格,当然了其中的利益分配和一些cao作流程也在各方势力妥协下有效的规范起来。而这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你争我夺,也就使得原本在大明海贸中一家独大的闽浙海商走私集团,彻底失去了完全主导的地位,虽还是能占有半壁江山,但也不是当初那个唯我独尊、不容挑衅的霸主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朱由梼的东方公司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天津开埠,强行参与到大明海贸中时,闽浙海商走私集团并没有一上来就打压的根本原因。

    历史讲完了,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闽浙一带,搞海贸的可以分成这么几拨人。

    首先一拨是皇室、勋贵、文武官员等官面上的人,我们称这拨人为大鳄,占据了江南海贸总额的三成上下。这一拨搞海贸都是以宁波、泉州市舶司为基,搞的都是大宗的交易,主要做的是丝绸和瓷器等暴利买卖,船大人多,还有朝廷水师护持着,他们从根上讲就不需要上海,有宁波、泉州就够了。

    第二拨就是以孙、刘、郑、李四家为首的闽浙海商走私集团和规模实在有限、但也有一席之地的淮扬船帮,他们占据了江南海贸总额的五成多,这拨人有造船技术作为依仗、在地方上也有势力,在官面上也有支持,而且家家都有私港,根本就用不着去上海,人家不交税也照样能半公开的搞海贸,何苦非要去受你东方公司的盘剥呢!

    最后一拨人是以李旦为代表的,没有官面背景、被冠以倭寇之名的、亦盗亦商的准海盗集团,你指望他们给你缴税,现打过再说!

    这算来算去,江南地区搞海贸的各个都根本不需要上海,由此,原本以和平手段执行下来的天津模式在上海就水土不服了,那还费什么话呀!开打呗!

    形势把朱由梼给逼到了不得不决策的地步了,可是该怎么打却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以上的分析还忽略了另一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