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之日新月异在线阅读 - 第六章 余辉落寞 第1节 步履蹒跚

第六章 余辉落寞 第1节 步履蹒跚

    余辉落寞·步履蹒跚

    万历四十六年二月

    保安局接手大兴县的事虽然被一众大佬吵闹的沸沸扬扬,但最终还是被朱由梼撺掇着朱由校出头给否决了。这样的态度弄得朱由校很是无语,只是在庆功宴结束回宫前,拍了拍朱由梼的肩膀,很是意味深长的说了句,“自家亲兄弟,我信得过你的”。

    不过朱由校的这句话却让朱由梼后脊梁从里到外的发寒。这些年也许是朱由梼的‘光环’在世人的眼中更加闪耀,而提及朱由校便是木匠活和其与奶娘之间不清不楚的花边。

    但朱由梼是清楚的,自己老爹自从被万历皇帝允许观政后,自己的孪生哥哥便是其最大的谋主,梃击案的手尾、流民赈济案的力挺、甚至此番东方公司的股份制改革都是朱由校在其后为太子筹谋赞画的。

    尤其是朱由梼在向太子爷和朱由校说明东方公司股份制改革时,朱由校那一句‘这是阳谋’,当时就让朱由梼觉得自己是一丝不挂的站在其面前一般。人都说自己是天神下凡、生而知之,其实咱们这位皇太孙才真正不是凡人呢!

    此前在酒桌上,朱由梼就有意无意的私下关注着自己这个老哥,在听到一众朝廷大佬玩笑似的让保安局也接手大兴县治安事时,自己的老哥可是不易察觉的皱了一下眉的。

    刚才这句‘自己亲兄弟’与其说是对朱由梼果断否决提议的夸赞,还不如说是对自己赤果果的威胁。至于‘我信得过你的’,呵呵,你要是真信得过,今天这个场面你根本就不会来,而且也不会当这个能随时掌握东方公司所有动向的董事局的主席了。

    果真是天家之内无亲情,皇权之下无父子啊!如果不是自己体病不愈、终身无嗣,像自己现如今这般的作为早就够自己死一万次了。

    不过事情也有好的一面,那便是朱由梼的一系列动作在万历皇帝、太子爷或者说皇太孙看来,是一种改变大明颓势的尝试,且这种尝试所带来的所有不良反应都在他们的掌控之内,他们也想看一看,这样的尝试是否能够成功。如果可以,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全面接手并推行全国,如果不行,他们也有能力能够平息一切。

    对于这一点而言,朱由梼不在乎,至少做皇帝的小白鼠比做一条咸鱼要强。

    在东方公司股份制改制才结束,朱由梼就开始对东方公司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首先便是将东方公司漕运总会从通州移驻到天津左卫,以漕帮为基础开始了在天津的布局。

    通过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关系,成功拿下了早已废弃不用的天津左卫常备库码头、天津卫码头、天津右卫直沽码头及其配属的仓库,一方面控制了运河南北进出天津的通路,另一方面也掌握了天津三卫至大沽口的卫河河道。

    这三个卫所码头位置重要,原本该是天津三卫的重要支点,然而却荒废掉了,而荒废的原因却很是荒诞,竟然是因为军户逃籍,卫所军力不足无暇顾及,反正得知内情的朱由梼是很沮丧。

    之后东方建筑行便组织以流民为主体的一工队在这三个码头大兴土木,左卫常备库码头控扼大运河,便被改造成为漕运的中转枢纽,东方公司漕运总会也驻跸与此。

    天津卫码头离天津三卫城区不远,便当做今后东方公司在天津的工作生活区,码头当然也是按照要求仔细修缮,但更多的精力却放在了周边办公、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上。

    右卫的直沽码头就在卫河边,这里却被安排改建成一个大型造船厂,为今后东方公司自己造船做基础。

    其次便是东方商会向天津卫、保定府、河间府、延庆州的延伸,按照朱由梼的要求,在四月前至少要开设起一家店铺、扎下根。

    天津卫这边好办,直接就依托漕运总会开始折腾,店铺选址也没有什么可张罗的,直接就在天津卫码头盖新楼,对的,就是盖新楼!那财大气粗的臭显摆模样着实让人牙根直痒。

    保定府、河间府、延庆州这边,东方商会则是再一次的充分利用了流民。按照东方公司的招募要求,从中选出家在这三个地方的人,挑选出来的净是在安置院表现优异的,集中培训之后便签订了雇佣的合同,再由东方商会抽调骨干带着他们返乡筹建店铺。

    这一招可是见了奇效,安置院的流民对于能进东方公司任职都是欣喜若狂,凡是被选上的,一个个都是卯足了劲,似乎非要证明东方公司慧眼识珠才算罢休。

    第三便是组建东方公司农垦总会,将玉田县卢姓宗族的族老都请到了京师,协商以玉田县十五万亩的土地和卢姓宗族为基础大兴农事。

    朱由梼的计划不复杂,农垦总会还是按照股份制的模式来搞。十五万亩土地本就是属于朱由梼个人,算他以实物出资占三成;卢姓宗族以自愿参与的壮年人口充做技术入股,占股三成;东方公司出资二十万元,及之前调拨至玉田的赈灾粮和物资入股,占股四成。

    农垦总会主要有三项业务,其一是以五万亩土地和族中的老庄稼把式为基础,改良农种、试验新的农作物,并将改良后的农种和作物种子发卖获利;其二是以十万亩土地和其他族中劳力专司农产,以卖粮及其他农产品获利;其三是组织族中精干,配合东方建筑行的流民工队,修缮水利,按照朱由梼早年依据《永乐大典》编写的《农垦纪要》建设其理想中的新农庄。

    加入到农垦总会的卢姓宗族均按照东方公司职员待遇,但同时也根据往年的产出约定了产量的保底和多产部分的奖励。东方公司这边只会派出一组财会人员,每季度会派员组织审计和监察,具体如何管理、计划如何执行全都由担任农垦总会管理岗位的卢姓族老组织。

    来京的卢姓族老哪里想到过会有如此的安排,弄得他们完全是不知所措,这条件可着实是让他们以为是在梦里一般。可接下来却没有人再跟他们具体解说,只是由赵启国安排人带着他们逐个看了一下东方公司所属机构和产业的运作方式,这一大圈走下来,大家伙才算明白了这东方公司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

    当带着他们参观的东方公司职员告诉他们,待今年农垦总会成立后,所属职工的孩子可以安排来京读书后,他们原本抵触或是戒备的心理一下子就放开了。本来就是已将土地投献,人家没让你去做那每年要交七成产出的佃户已经都是开了天恩了,现如今这般好的待遇,那还有啥可顾虑的,干就完了。

    一下子弄得这般老头似乎发觉自己又年轻了起来,原本投献祖宗留下来的田产的沮丧劲也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

    再然后,便是以保安局专校为基础,改组成立东方公司京师大学,分别设立儒学堂、百家馆、保安专学三个独立的院系。

    京师儒学堂跟其他官学、私塾一样,培养东方公司所属子弟考科举,稳稳的占住封建道德伦常底线。

    朱由梼还坚守政治正确的底线,又是死气白咧的邀万历皇帝挂名山长,当然结果是不出意料的被他爷爷骂痴心妄想,这要是万历皇帝挂名山长,你儒学堂的弟子那不就都是天子门生了,那还考科举干啥,直接赐同进士出身得了,赶紧有多远滚多远,看见你朱由梼就来火!

    这边碰壁,朱由梼却是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看自己个亲爷爷都要拿砚台开他了,便知难而退,转头就又盯上了太子爷。

    太子爷也很是纠结,倒不是向他爹那般有什么顾忌,关键是你这儒学堂的底子实在是太差了,哪有什么才华绝艳之徒啊,净是些贩夫走卒的出身,全是些屁大点的孩子,才刚刚开蒙,太子爷实在是觉得由自己挂名山长属实是浪费自己的才华。可朱由校却是力挺朱由梼的提议,还就是只说了一句话,‘自家养大的才好控制’,于是乎太子爷便就挂名任京师大学儒学堂山长。

    如此朱由梼才算是安了心,入坑了就好。再于是什么东宫詹事府、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他便就是一个都没饶了,一点也不见外的将他们拉入了儒学堂的教师队伍,根本没跟人家打招呼就安排教务给人家排课,而后又是拜门子组织起包含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刘文朝、东辑事厂子科掌班杨君豹及一众保安局狗腿子组成的豪华送课程表团,由他朱由梼亲自带队挨家挨户的上门送课程表。

    若是从了,还则罢了。若是不从,嘿嘿,就问你是来文的还是来武的。来文的,吏部文选司立马组织人手将你上溯八代查个底调,保准你十年内别想升迁;来武的,东厂子科当即张罗兄弟把你祖宗八代翻个稀碎,保准你十天内罢官去职。你选吧!

    这他娘的还选你淮安王个大头鬼啊!当有人在屈辱的向淮安王妥协并签署了到儒学堂授课的契书后,找到太子爷告状时,朱由校才一捂额头,说了句‘草率了’,便也只能认下了坑。

    由此京师大学儒学堂便一举成为了全球中华文化体系范围内师资力量绝对扛把子、但学生质量简直不忍直视的超一流的私塾了。

    京师大学百家馆则是在儒学堂的映衬下没有引起丝毫的注意,而这里却才是京师大学的真正核心。

    百家馆开设文科、商科、理科、工科、农科,对外宣称培养东方公司所需的专业人才以供内部消化,私底下则是悄悄咪咪的搞起来百家学术和奇技yin巧。

    这里面的老师有资深木匠、铁匠、铜匠,也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庄稼把式,还有一些早已被儒家打压的几近销声匿迹的诸子百家的余孽,更有西边来大明讨饭的红毛鬼子洋和尚。

    百家馆为首的便是三人,一是被朱由梼从房山地头上拽出来、还带着两脚泥,因病去职的原翰林院检讨徐光启。另一个是好好日子不好好过,见天拾掇烂七八糟玩意,被弹劾削籍还不消停的毕懋康。再有的一个是士林名声也不怎么好的宋应星。

    就这三人就看得出这百家馆是什么成色了。

    而纠集起这三位,朱由梼的手段依旧是恶劣的很,还是威逼利诱那招,只不过就没有向对待朝内士大夫那么的含蓄和温柔了。直接派虎威堂精干来在房山,堵住徐光启,就一句话‘老头跟咱们走,要不然就把你地里的麦子一根根的全拔了’;毕懋康那边更是直接,买通山东最有名的一伙响马直接把人家全家都绑来了京师;宋应星兄弟那边更是悲催,四十四年丙辰科会试落榜后便就被朱由梼给软禁在了京师。

    对待他们,朱由梼可没有向对待朝廷大臣那般的还注重人文关怀,就两条,要人上人、要钱砸钱。

    生活上的照顾,就是一个词‘无微不至’,着实没啥可说的了,他们的生活标准和朱由梼一样。

    科研上的支持,也是一个词‘爱咋咋地’。二爷我只提思路,你们就给我研究,你们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一个月开一次研讨会,回回提出些标新立异的概念的同时,再对你现在课题点拨一下,但只是一下,话就是不说全,你来求我呀!我就不告诉你!

    如此这般,徐光启、毕懋康早已是被拾掇的卑服的,不卑服的还能咋,这生活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嘛!唯有宋应星还是断不了科举的念头,但好歹成果那是一个接一个,绝对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

    至于保安专学,那就是保安局专校换了个名头而已,重新划分为治安科、海事科和辎重科,培训期也从一个半月调整为三个月,要不是第九期突然扩招至二千五百人,还真就没啥可提的。

    京师大学只设置了教务处和后勤处以外,没有设置其他机构,不过想想也是,儒学堂山长是当朝太子,你再安排一个京师大学校长?除了早就想要拿砚台开朱由梼的万历皇帝还有谁敢当,于是乎便只有这两个机构,服务三个院系外,就没旁人了。

    最后,朱由梼再次改组了保安总局。

    自打万历四十五年正月保安总局成立至今,宛平县京师各坊治安治理之事已经理出头绪,原本的中队编制实际上是不适合的。且掌控半个京师的治安,已经让朱由校起了忌惮之意。再考虑到自己后面的计划,保安总局怎么说也需要改组了。

    保安总局被拆分成了四个部分,原本维持宛平县各坊治安的改组成为保安总局宛平县治安局,负责宛平县各坊课税事宜的改组成保安总局宛平县厘税局。这两个部分中朱由梼的老底子全部抽调了出来,空余的位置在朱由梼‘死皮赖脸’的‘软磨硬泡’后,在朱由校‘从旁帮腔’说项之下,并在万历皇帝那边获准后,由太子这头‘勉为其难’的派员充任。

    自从东方公司改制后,保安总局便不再向各个衙门纳捐或是交成例银子,由此宛平县厘税局的税收足够用于支付治安局、厘税局职员的薪资及相关徭役事项的开支,每月还能盈余不少,盈余的部分便也就按照国库取四、内承运库得三、宛平县留二、顺天府拿一的标准分配掉了。

    两个机构虽然名义上还是在东方公司保安总局麾下,在业务上接受保安总局业务指导,财务上接受东方银行的审计外,实际上的事权已经全部交给朱由校掌握了。

    原来朱由梼的老底子以及治安局、厘税局重组后被裁撤调的与朱由梼过从甚密的人员被整编为保安总局北直隶保安总队,移驻到东方公司漕运总会在通州的转运站区,开始进行整训,计划在天津卫码头整建好之后,便会移驻天津。

    老兄弟们都对朱由梼这把cao作很是不解,这在京师干的好好的,咋就又要整训、又要移驻的呢?朱由梼对他们可真是一点都不惯着,把大伙组织到一块,让侯武带头抄写《保安总局纪律条例》,每人十遍,之后每人写五千字的检讨书,好好写一写啥叫‘令行禁止’、啥叫‘服从命令听指挥’,字数不够的关禁闭、有错别字的关禁闭、语句不同的关禁闭,一下子全都鸟悄的了。

    原保安总局保险科则是正式改组成为东方保险公司,归属于东方银行管辖,业务方面也做了很多的调整,算是彻底从保安总局系统里脱离出去,像一个正常独立运营的商铺了。

    整个二月,就在朱由梼这么大动作的调整下就悄然度过了,而这番折腾受影响的却也仅限于东方公司内部和按一众被‘抓壮丁’的翰林学士们,京师地面上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天照样是那片天,太阳也依旧照常升起。

    李婉儿的伤在孙六没日没夜的悉心照顾下已是恢复了,也没有伤筋动骨,要不是朱由梼实在是看不下去二人那股腻歪劲,估计李婉儿能装病到年底。

    二月二十四,方从哲还真是没有食言,亲自为孙六和李婉儿证婚,这一对算是在朱由梼的团体内的第一对了,朱由梼张罗的那是异常的盛大,就像是受了委屈靠花钱发泄情绪一般,可这回即便是崔嬷嬷都没有拦着,孙六和李婉儿的婚礼就整整花费五千八百元,够一个五口之家按小康的水平花十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