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刺杀学术圈
    英伦文豪正文卷第348章刺杀学术圈两周后。    斯德哥尔摩大酒店。    餐厅的布置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餐厅最东面是一座舞台,    尽管是临时搭建,但舞台的布置有模有样,两侧甚至还搭起了楼梯,    巨大无比的幕布落下,遮挡住了后台。    场工们检查着布景道具,忙作一团。    餐厅中央的场地则摆放着几十张圆桌。    奥斯卡二世坐在位置最好的一张,能将舞台尽收眼底,    他低头看着手里的物料,    那是一个彩色印刷的宣传页,上面写着:    ——    《盗火》    原作:    Lu    编剧:    Lu    萧伯纳    亨利克·易卜生    比昂斯滕·比昂松    ……    客串嘉宾:    威廉·汤姆森,开尔文勋爵    威廉·康拉德·伦琴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    ——    名单太长,都快印不下了。    奥斯卡二世看着,不由得产生了一股莫名的荒诞感,    心想,    这帮科学家居然喜欢上台客串,内心挺狂野的嘛~    他看向右手边的桌子,    那是几个剧作家的位置,    离谱的事,连中风的易卜生也来了,就坐在萧伯纳和比昂松之间,    他神采奕奕的模样,根本看不出身染重病一直在卧床休息。    奥斯卡二世起身,朝那桌走去,    索尔曼赶紧追了上来,    “陛下,你这是?”    国王摆摆手,    “没关系,我跟这些大作家聊一聊。你知道的,我最喜欢的娱乐就是看戏剧。”    他快步走了过去,    “易卜生先生,没想到你也来了。你的《玩偶之家》我非常喜欢。”    易卜生微微躬了躬身,    “陛下,恕我不能……”    “没关系。”    奥斯卡二世一伸手,从旁边的桌子搬了椅子过来。    在外人看来,这是国王陛下深入人民群众。    易卜生说:“跟Lu的《盗火》比,《玩偶之家》咏叹过多、节奏拖沓。其实,看过《是!首相》后,我就想着要修改剧本,可惜力有不逮、无法落诸笔端。”    题材上,《玩偶之家》无疑是更加优秀的,    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    海尔茂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无耻,但是当债主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娜拉装出一副笑脸。    娜拉看透了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戏剧鼓励女性独立,    而《盗火》讽刺的是学术圈的黑暗,终究小众了些。    奥斯卡二世惊讶,    “Lu的剧本竟如此特殊?”    易卜生笑,    “陛下应该看过《是!首相》吧?至少,《罗马假日》是看过的吧?”    奥斯卡二世缓缓点头,    “都看过。”    确实,相比起现在流行的戏剧,Lu的剧本更通俗,节奏更明快,    就像他的书,读起来有种爽快感。    那种写作方式,无疑降低了看戏剧、阅读的门槛,辐射了更广阔的劳苦大众。    萧伯纳说:“Lu的创作,让很多高雅的东西变得下里巴人。这一点,我是佩服他的。”    国王陛下不由得沉吟,    他觉得,艺术和文学还是应该高冷一些,和普通人保持距离,    只有这样,自己这些贵族才能表现出和民众的不同。    但看一众剧作家的态度,好像都是支持Lu的,他自不会说一些特立独行的话来惹人讨厌。    奥斯卡二世左右看看,    “陆爵士呢?”    萧伯纳说道:“陛下看宣传彩页了吧?今天的戏会有很多科学家客串,他们都是搞科研的好手,表演却不见得过关。陆担心他们掉链子,正在做最后的辅导呢~”    奥斯卡二世说:“我想请陆教授聊上几句,喝几杯茶。”    “这个……”    萧伯纳表现得颇为为难,    “他恐怕没时间。”    奥斯卡二世心里多少有些不爽,    一个作家,居然人都不露面就拒绝了自己的邀请,    国王的面子往哪搁?    这时,餐厅的大门口处传来了一阵喧哗,    众人循声望去,    萧伯纳蓦地站起,    “陛下!?”    奥斯卡二世也挺无奈,说:“爱德华国王听说晚宴会上演Lu最新的戏剧,无论如何都要来看看。”    萧伯纳了然,    自家国王那爱凑热闹的性子,从大不列颠到北爱尔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奥斯卡二世快步上前迎接,    两位国王寒暄几句,随后在最好的位置落座。    爱德华七世左右看看,    “陆爵士呢?”    奥斯卡二世眼珠滴溜溜一转,嘿嘿笑道:“正在后台忙着布置任务,爱德华国王,你怕是请不出他来。”    他阴戳戳的,想落爱德华七世的面子。    爱德华七世却没多想,    “我派人跟他打個招呼!”    他对斯蒂芬森说:“去后台跟陆爵士说一声,就说我到了。不过,让他接着忙就好。”    斯蒂芬森领命而去。    爱德华七世遂转向奥斯卡二世,笑道:“陆爵士是我的挚友,理应打个招呼。”    奥斯卡二世:“……”    不知说什么好。    结果,等了几分钟,陆时跟着斯蒂芬森出来了。    爱德华七世立即迎上前,    “陆,不是让你忙吗?”    “都忙完了。”    陆时微笑,    “陛下专程为了我的戏剧而来,我当然要当面表达感谢。”    两人聊了起来。    奥斯卡二世在旁边看得相当郁闷,    心说,    自己请不动的陆时,英国佬随便派个人就能搞定,    真不公平!    幸好这种让人嫉妒的戏码没能上演太久。    只见从后台跑出一名场工,在索尔曼耳畔窃窃私语一阵,    后者跳上了舞台,清清嗓子,    “咳咳……”    瞬间,现场安静下来。    陆时也与爱德华七世颔首示意,坐到萧伯纳身边。    索尔曼等在场的所有人落座,便提高了音量,    “各位,我相信你们应该都听说了,陆爵士最近完成了一部献礼式的新戏剧,名叫《盗火》。可惜,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希腊神话,跟北欧关系不大。”    现场响起零星的笑声。    索尔曼继续,    “你们肯定注意到了,现场有很多人的座位空着,例如,大英的开尔文勋爵。据我所知,他在剧团中找到了一个新工作。”    这个笑话比刚才的有趣,    众人大笑。    索尔曼很满意,    “好,那我不再废话。请大家欣赏。”    说完便下了舞台。    幕布随之拉开。    没想到,首先出场的就是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他正坐在办公桌后读着文件。    这时,一个由演员扮演的学生走进来,战战兢兢地在桌前站好,小声道:“教授,请看看我的实验报告。”    他将报告放在了桌上。    因为演员是瑞典人,英语口音有一丝丝奇怪,让人听得吃力。    还好剧团吸取了《大佬》在美国的经验,于舞台一侧摆出了翻板字幕,    字幕除了英语,还有法语、瑞典语。    贝克勒尔拿起报告,    “伱……用的铀盐?”    他似乎有些惊讶,    “我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解释:“因为伦琴射线是从真空管阴极对面发荧光的地方产生的,可能跟荧光属于同一机理。所以我就在考虑,能不能找到……”    贝克勒尔抬手打断,    “你等一等!”    他又仔细看了看报告,指点道:“下次试验,不要再借助阳光了。”    学生说:“是。”    说完便准备离开。    贝克勒尔叫住对方:“我明天去伦敦,不一定有时间给你的论文署名了,我现在就给你签了一作吧。”    这是摆明了要强取豪夺。    但学生没招,还是让贝克勒尔署名第一作者,一番感恩戴德,随后离开。    贝克勒尔看着学生的背影,喃喃自语:    “这么有前途的小伙子,得让他好好为我……为我校发光发热啊。”    幕布缓缓拉上。    第一幕结束。    瞬间,现场陷入了安静,    “……”    “……”    “……”    片刻后,人们爆发出了嘈杂额议论声,    “编剧也太敢写了吧!第一幕才十分钟,就给我们这么上强度?”    “戏剧可比《盗火》的原作还要劲爆。”    “Lu真让人佩服。”    “哈哈哈哈哈!学术圈的底裤都快被他扒掉了。”    ……    在场的科学家无不兴奋。    萧伯纳好奇,    “陆,贝克勒尔先生出演这样的角色,不会被人误会吧?据我所知,他确实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如果让人误会这是侵占学生的研究成果才发……嘶……”    后面的话没敢说完。    陆时大笑,    “你看,现场有科学家这么想吗?”    萧伯纳左右看看,    确实没有。    陆时便解释道:“原因很简单。1896年初,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的消息传到巴黎,庞加莱爵士便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展示了X光照片。贝克勒尔教授正好在场,与庞加莱爵士展开讨论。”    萧伯纳反应过来了,    既然两人的讨论是公开的,那世人皆可作证。    陆时接着说:“而且,你如果了解贝克勒尔教授发现铀的放射性的过程,会发现里面充满了偶然。当然,他自己认定,发现放射性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这个逻辑指的就是必然性。    总而言之,贝克勒尔的发现必然是他自己的功劳。    比昂松插话道:“那他确实适合演这种‘反派’。”    陆时点点头,    “因为他是现实中无可争议的‘正派’,就算饰演一个混蛋,风评也不会受角色影响。”
    萧伯纳说:“不过,我看他演得很好,比与他对戏的专业演员都演得好。”    陆时耸了耸肩,    “毕竟是混学术圈的。那种事,他在生活里见多了,自然能演好。”    听了这话,一桌人哈哈大笑。    休息了片刻,第二幕开始。    这一幕的剧情跟相差并不大,    贝克勒尔的学生毕竟经验不足,科研水平也弱,虽然受到了老师的“指点”,但效果并不明显,面对实验、论文还是显得力有不逮,    于是,他找上了托伊斯——    一个靠“辅导”学生写论文来赚钱的导师。    有了托伊斯的帮助,他的论文成功发表,    尽管一作被贝克勒尔占据,但因为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够高,学生可以顺利取得学位。    在他的期待中,第二幕结束。    爱德华七世看得懵逼,    “这学术圈,怎么比工厂都要黑啊?Shiit!”    后面的斯蒂芬森咳了一声,示意陛下别吐脏字儿。    奥斯卡二世好奇,    “为什么会觉得比工厂还黑?”    爱德华七世说:“工厂里的工人,知道自己在被工厂主压榨。他们干活换钱,是出于生活的压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你看这学生,明明被导师压榨,发表论文还被抢了一作,最后却要感恩戴德,说什么‘感谢导师!我终于要毕业了!’。”    这么一想,好像是挺黑的。    奥斯卡二世摊手,    “或许,学术圈就是这样呢~”    爱德华七世说:“所以我才觉得这帮学生傻乎乎的,给别人穿嫁衣而不自知。你看着吧,他肯定拿不到学位,还得接着被压榨。”    奥斯卡二世震惊,    “你看过《盗火》?”    看他这样,爱德华七世就知道自己说对了,    他故作高深,    “我没看过,但我懂人性。”    瞬间,他的形象在奥斯卡二世的眼中变得高大伟岸起来。    奥斯卡二世心想,    不愧是大英的国王啊……    难怪陆时愿意见他,这才是明君该有的模样!    奥斯卡二世决定学习这位来自宇宙第一大国的国王。    两人又聊一阵,第三幕开始。    爱德华七世说对了,    贝克勒尔提高了对影响因子的要求,那名学生的学位被延期,让他不得不接着在贝克勒尔手下做一年牛马。    于此同时,他收到家里的来信——    经济危机让家里没钱了。    他不想退学,因为读到博士已经耗费了太多人力、物力,还有大量的时间,    但是,面对贝克勒尔,他又无能为力。    他最终选择了上吊。    这个突如其来的死亡让托伊斯觉醒,    托伊斯开始无偿地帮助学生,倾尽所有,让他们能在影响因子尽可能高的期刊发表论文,获得毕业的资格,    半年时间,有将近十名博士生拿到了学位证。    看完第三幕,爱德华七世又给出预言:“托伊斯的讲师肯定会被撸掉,说不定今后都没法再在学术圈混下去了。”    又是完全正确的预言。    奥斯卡二世已经麻木了,    “爱德华国王,我现在明白,能领导大英的国王,能力果然出众。”    确实,爱德华七世在位不到两年,大英的软实力飞速提高,    这都是他的功劳。    爱德华七世摆摆手,    “为了子民,那是我应该做的。”    他看向舞台,    “第四幕开始了。”    戏剧第四幕和第四章几乎一模一样,    托伊斯被调查。    不同的是,戏剧里的调查委员会真的请了一众大佬客串,    从开尔文到伦琴,再到庞加莱,    一共七个人,都是现实学术圈中有名有姓的人物。    开尔文作为代表提问道:“托伊斯,我需要你诚实地回答调查委员会的所有质询,否则,你将面临包含但不限于被起诉的风险。”    现场又响起窃窃私语,    “让开尔文勋爵来演这个角色真的很合适。”    “确实,那两朵乌云的理论太出名了,让他显得很像学阀。”    “那不是传言吗?那话不是开尔文勋爵说的。”    “所以说,传言害人。让他演这个角色,也算是某种黑色幽默了。”    ……    众人屏息看着第四幕。    从庞加莱开始,委员会的所有人依次提问托伊斯,问题也越来越尖锐,    因为这些人物在圈子里都是响当当的,所以台下的观众都能感受到那黑云压城般的压力。    刚开始,托伊斯还回答几句,    但到了后来,他只是笑,    尤其是在贝克勒尔问完那一句“你这十几年,是不是通过辅导、代写论文牟利?”后,托伊斯变成了大笑,笑声中满是轻蔑和不屑。    在他的笑声中,幕布缓缓地拉上。    现场的科学家们视线交流,    随后,他们起身鼓掌,    热烈的掌声如同海浪般将整个大厅席卷。    他们从没想过,会有一部戏剧以学术圈为背景,而且能讽刺得如此深刻、如此活灵活现,    《盗火》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