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在线阅读 - 2.澶

2.澶

    赵匡胤继续四处游历,有一天到了襄阳,寄住在襄阳的一座寺庙里,与精通术相的一位老和尚成了朋友。

    老和尚说:“我看你印堂发亮,气宇不凡,前途无量。当今之世,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比较平静。自古乱世出英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到兵戈铁马的北方去谋求霸业吧!”

    赵匡胤对和尚的话半信半疑,他又向西辗转来到了华山地界。

    有一天,他见两个老人正在华山脚下下棋,他手痒了,也想对一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微笑着说:“你如果输了,你有银子给我们吗?”

    赵匡胤说:“我没有很多的银子。”

    “那你凭什么和我们对棋啊,如果你输了呢?”

    “我,我,我如果输了,就把华山送给你。”赵匡胤这时急了,他心想这华山反正也不是我的,给你就给你吧,你也拿不走。

    没想到,那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却沉下脸来:“好,一言为定,不可反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一言为定。”

    于是,双方击掌为凭,还签字画押。

    按照规矩,三局两胜制,但赵匡胤三局都输了。

    面红耳赤的赵匡胤说:“这华山就就就归您老啦!”

    老人微微一笑说:“这华山当然就归我了,年轻人,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了,澶州的郭威大帅正在招兵,你去投奔他吧,将来若有出头之日,可不要忘了华山之约!”

    说完这话,两位老人飘荡而去,消失在华山之中。赵匡胤惊的出了一身冷汗,一打听,原来那位老人是精通道教的陈传老祖,经常在此下棋,好像在专等什么人。

    赵匡胤向着华山拜了三拜,再也不敢耽搁,打马向东北而去,直奔澶州(今河南濮阳一带)。

    ……

    公元948年,澶州校场上,高高的“郭”字帅旗飘扬在场上,一大队亲兵正在招募新兵。

    赵匡胤径直来到招兵台,报上名号,先表演了一套娴熟的拳脚和少林棍术。

    招兵的亲兵惊呆了:“你这是来应聘军士还是将官啊!”马上把情况报告上司。

    “我想见郭大帅,我父亲与他相识,请帮我引荐。”经过一段时期的游荡,赵匡胤知道了父亲地位的重要性,是该消费父亲名号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周折后,赵匡胤如愿见到了大帅郭威。

    郭威担任后汉朝的枢密副使,掌握兵权,也知道禁军中有赵弘殷这个人,只是不相识。今天见到了赵匡胤,二人也算有缘,拉上了关系。

    郭威为何在此招兵呢?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说来话长,这后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知远,他因长子刘承训病死而悲伤过度,也病重而死,在皇帝位才一年。

    948年二月,刘知远的幼子刘承佑继位,史称汉隐帝。他当时只有17岁,由杨邠、史弘肇、苏逢吉、郭威等人辅佐。

    年轻的汉隐帝刚继位,外面的藩镇开始蠢蠢欲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治所在山西永济县),自恃功劳高,眼里没有新皇帝,首先竖起了反旗,还联络(长安)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共同造反。

    赵思绾、王景崇两位节度使都有野心,见有人挑头了,立即附和起兵,他们在乱世之时都想做老大。

    这三个藩镇结成同盟,从陕西凤翔到长安、再到山西的永济,连成一条线,威胁着后汉朝皇帝宝座的安危。

    汉隐帝刘承佑虽然年轻,但辅佐的大臣还是称职的,朝廷不能容忍叛乱,立即派三路兵征讨。

    大将白文珂、郭从义、常思分别奉命讨伐这三路叛军,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随军去征讨凤翔了。

    但三路官军各自为战,互不买账,也不敢太靠近叛军,导致平叛进展缓慢。从春天一直到夏天,官军始终没有攻破河中城。

    朝廷比较着急,这才再派遣枢密副使郭威率军前往督战,督促诸将合力讨伐叛乱。

    由于长期战争,朝廷的兵力也不充足,郭威就在出征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正好招到了赵匡胤。

    ……

    招兵招够了,948年八月,朝廷任命郭威担任西面招讨使,正式出兵讨伐叛乱。

    赵匡胤既然来投军,就趁机向郭威讨一个好差事。郭威说:“我看你有武功有谋略,将来是个人才,你就先做一名百夫长吧,带一百人到前锋军中历练历练,如果有军功的话,会给你升迁机会的。”

    “谢谢郭大帅,我一定会给你长脸的。”赵匡胤心里很高兴,做个小军官也不错,再也不用飘来飘去了,干好了说不定还能做将军呢,到那时可就实现外出闯荡的梦想了。

    但如何征剿叛军,郭威与将军们商议,“这三镇叛乱以李守贞为首,如果河中的李守贞灭亡,凤翔、长安这两个藩镇不攻自破。如果舍近攻远先取长安、凤翔的话,就会招到三镇的夹击。大家都发表高见。”

    “大帅,河中镇的势力最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打垮河中的李守贞就大功告成了。”“大帅你就下军令吧,我们听您的。”

    “既然将军们意见一致,我也赞成主攻河中镇的李守贞,我们集中兵力从三个方向进攻,大家务必要同心协力。”

    百夫长赵匡胤分配在前锋军中,他很听话,常与遭遇的敌军交战,因此战事很多。赵匡胤并不介意,他骑马提棍,每次都冲在前面,叛军的虾兵虾将怎能是他的对手。

    军士们对这个相貌堂堂的武将刮目相看,谁不想跟着能打胜仗的武将呢,几次仗打下来,赵匡胤在军中竟然小有名气了。

    在一次战斗中,赵匡胤正在前面冲杀,后面有一位将军模样的人在观战。敌军退走了,赵匡胤返回来后,那位将军问道:“你何方人士,从军多久了?”

    赵匡胤见此人是将军,也不敢怠慢:“回禀将军,我乃洛阳人氏,因少时受父亲的影响喜欢舞枪弄棒,跟随郭大帅的军队没有多久。”

    那个将军身后的一个军士大声说道:“这位是郭元帅的公子郭荣,还不赶快上前参拜郭将军!”

    赵匡胤立即上前施礼,“拜见郭将军,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赐教。”

    “我没什么赐教,刚才看到你很勇猛,指挥有方,百夫长委屈你啦,可以升都统了。你愿意跟着我吗?”

    赵匡胤一听,这是个好机会,再次拱手施礼,大声说:“多谢将军的提携,末将愿意跟着将军肝脑涂地。”

    “那好吧,我会找父帅把你要过来的,你只管在前线杀敌立功就是了。”郭荣说。

    ……

    贵人出现了,赵匡胤很快被调拨到郭荣的麾下,二人相差7岁,郭荣为大。

    赵匡胤不仅打仗猛,还有文韬,也知道不少谈古论今的事,他们在一起后没多久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就是缘分。

    郭荣说:“我父亲有志向,希望能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当今正处在战乱之时,国家遭受灾难。如果能有更多的像你这样的人帮助我们,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成就人生巅峰。”

    “将军,我如果能有机会帮忙的话,一定很乐意做。我有两个朋友很有武功,都从军去了,听说在关西一带,具体在哪我也不知道,我可以去寻找他们前来。”

    “这倒是不错的想法,你可以去寻找朋友到我们这里效力。现在正在平叛时刻,军中需要得力的人,你要快去快回,不要耽搁太多时间。如果实在找不到也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关键是你要尽快回来。”

    赵匡胤得令后,第二天就骑马上路,带上干粮和路费,拿上自己的熟铜棍,一份人一路向陕西地界而去。

    实际上,赵匡胤并不清楚自己的朋友在哪里,依稀听说是在关西。他要找的朋友就是韩令坤、慕容延钊。

    ……

    一路西行,赵匡胤感到满目凄凉,他知道这是连年战争带来的恶果。自唐朝末年以来,唐王朝彻底失去对各地军阀的控制,导致各地军阀混战,李茂贞、朱温、李存勖等军阀为了抢地盘,你来我往不停的拉锯战,几十年的混战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现在,凤翔、长安、河中三地又风云再起,朝廷大军的征讨必将又一次带来双方的厮杀。而黎民百姓又如何能置身事外。

    想到这,赵匡胤的心情又沉重了,他的父亲也在凤翔一带作战,也好多年没见到父亲了,还挺想念的。

    一路上,赵匡胤一边打听当地军队的动向,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朋友,一边寻访结交当地的英雄豪杰,这一次不像此前毫无目的闯荡。

    ……

    一天,赵匡胤来到渭水河边,这里倒是良田沃野,一派生机。他走着走着感到口渴难耐,就四下寻找水质干净的地方,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西瓜棚。

    赵匡胤立马来了精神,吃西瓜肯定解渴,催马往前来到瓜地。但瓜棚里没人,四下里也没看见人,赵匡胤这有银子也花不出去啊。

    远处有一个村庄吹烟袅袅,但等不及了,赵匡胤心想我大不了吃完再付银子,于是就下马到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

    他一拳砸开西瓜,正津津有味的吃着,远处突然传来呐喊声:“有偷西瓜的,公子快来捉贼啊!”

    赵匡胤站起身没有逃走,我光明正大吃西瓜是要付银子的,怕什么呢?

    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来的竟然有几个女的,是4个丫环陪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年轻女子,旁边还跟着几个男庄丁,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武器。

    还没等赵匡胤解释清楚呢,那伙人就围上来了:“看你像个正人君子,竟然偷农家的西瓜,今天要教训教训你。”

    “我要付银子的,是口渴了,来不及了。”

    “你当然是口渴了,如果我们不来,你就跑了,还付什么银子啊?你说的倒是很好听。”这伙人边说边打。

    赵匡胤一生气,拿起棍子就拨打这些人的武器,几个回合下来,这几个人就退下去了。

    后面那个“公子”模样的人说:“你们都下去,让我来。”赵匡胤一听,这是女的声音啊,马上说:“妹子,你误会了。”

    “我误会什么啊,你看刀吧。”话刚说完,“公子”就来到身前,刀也到了。赵匡胤用棍轻轻往外一档,自己竟然打了个趔趄。

    没想到,这个“公子”有点力气啊,怪不得说话这么横呢。想到这,赵匡胤不敢大意了,认真使出了招数,什么力劈华山、神龙摆尾、直捣龙潭,都用上了。

    两人打斗了十几个会合,“公子”虽然没取胜,但也没落下风,她呼啦一下跳出圈外,大声说道:“好女不跟男斗,我让我家老黑与你打,你等着。”

    旁边的人赶紧往回跑,赵匡胤心想我今天就看看究竟会如何。

    过了一会,远远来了一个黑大汉,手拿一把大刀,后面跟着几个庄丁,远远叫着捉贼。

    赵匡胤不敢大意,摆开架式准备迎战。等到走近了,赵匡胤怎么觉得这个人眼熟啊,再仔细一看,他乐了。“这不是郑恩兄弟吗,你怎么会在这里啊?”

    “哎呀,原来是大哥啊,怪不得这么好的身手!你怎么会来这小农庄啊。”

    兄弟二人相见,分外高兴,郑恩竟然忘记了介绍情况,经赵匡胤一提醒,郑恩说道:“上次与大哥分别后,我日夜思念,有一次贩卖油走到这渭河边,也是口渴要吃西瓜,也是在这被她们群殴啊,后来老庄主出来了,见我为人憨厚老实,就把我招成上门女婿,我孤苦一人也就在这陶家庄安家了。”

    “刚才那女公子就是你的内人?”

    “是的,她叫陶三春,以后就是你的弟妹了,我们先回去,让她给你陪不是。”

    众人说着笑着来到了庄上,老庄主摆设酒席为赵匡胤接风,陶三春也很不情愿的赔不是。

    ……

    在陶家庄住了几天,赵匡胤要赶紧上路了,郑恩与岳父大人和陶三春商量,也随赵匡胤一起上路。老庄主虽然不舍得,但也希望郑恩跟着赵匡胤将来能有个出息。

    郑恩说:“父亲,你不要担心,等我有了出息,我就来迎接三春。”

    一家人洒泪分别,赵匡胤又多了一个伴,一路上的心情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