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民生等于民心
“父亲!” 关兴按时到书房拜见关羽,果然等关兴到时关羽已经等在那里。 荆州大战已经停止了一个多月,关羽虽然稍有清闲,但是关兴仍然看到头上多了白发。 如今自己与兄长关平,都可以独当一面,可父亲关羽也老了。 看到关兴进来,关羽将手中的《春秋》放下。 “坐!” 关兴于是径直坐到了关羽对面。 自从停战后,关兴忙着建设,关羽忙着善后抚恤。 这还是父子二人,少有的会面。 关羽一缕长髯,问道:“听说你讲俘获的潘章固陵刀,送给了三郎?” “不错!孩儿已经有了您赐下的万人敌,还有倚天剑在手,已然不需要固陵刀了!” 神兵利器,武人所热衷。 关索入川前,关兴就答应给他一把好兵刃。 俘获的固陵刀,再好不过。 “呵呵!”关羽难得一笑,说道:“那三郎要喜出望外了,我也将幼平刀送给了他!”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幼平刀,是周泰的兵刃。 在吕蒙出兵荆州时打造,周泰战死后就被关羽收走。 关索如今和霍弋、向充都是刘禅的伴读,平日里也多习文练武。 这次荆州大捷,关索也得了羽林军司马的职位。 所以关羽、关兴都送上礼物,表示祝贺。 聊了几句家事,关羽才问道正事。 “你之前说要申请用地,调拨劳役,兴建英烈墓园?具体说说。” 其实这是出兵许洛之后,关兴给麾下荆州将士的承诺。 如今荆州安稳,他觉得可以实行了,这才跟关羽申请。 “孩儿以为,众将士奋勇争先,不顾性命,才有今日荆州局面。” “如今荆益二州联合,我军势必强大。不过曾经死难的诸位将士,我等也不应该忘记。” 说到这里,关兴稍稍动情。 想起自己军中的秦英、于琦,都是荆州军的老人,却没能享受胜利的欢喜。 深吸了口气,关兴继续道:“所以只有给妻儿亲卷的抚恤只有一时,远不够。我想兴建烈士墓园,彰显英烈上事迹,官府时时祭扫,以便激励后来者!” 听关兴陈诉完毕,关羽点头。 这烈士墓园他理解了,好比之前的英烈祠、太公庙。 只不过后者是单独的,而前者是集体的。 心中盘算了下,关羽觉得很有必要。 不说别人,就说牺牲的王甫,那原本也是关羽的心腹。 只是如今,已经阴阳两隔。 这烈士墓园,也能稍稍平复关羽心中遗憾。 “好!明日我就让承明安排此事!” 关羽答应一声,然后语重心长的道:“如今你麾下也有了龙骧军,虽然此时休战,但是训练万万不可懈怠!” “等忙完这几日,我要到你军中检阅!你可不要只顾着帮衬别人!” 这却是提醒关兴,不要迷失自己。 无论水军,还是将作监,那都不是他的职责。 要是本末倒置,容易顾此失彼。 “是!孩儿谨记父亲教导!” 关兴见关羽说的郑重,赶紧答应。 如今水军里,已经加紧制造战船,cao演水军,暂时用不到自己。 自己对于水军的期望,更大的是程畿能带回高质量的水道。 想必一有消息,程畿就会告诉自己。 这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 至于赵累的将作坊,如今造纸已经摸索除了经验,想必有的赵累忙了。 而自己只需要将自己,与赵累定制的几样武器领取走就可以了。 想到关羽要检校龙骧军,关兴也慎重起来。 关羽见关兴沉思,于是开口问道:“安国还有事?” 果然,关兴还有一事。 关兴递上了一份帛书,里面正是他这几日起草的。 就是他准备设立一个专门收养孤寡老人和幼儿的地方,这是他临时想起来的。 原本他也是想只奉养将士家属的,不过后来考虑太狭隘了。 然后,又得到马良赏赐七旬以上老人的提醒,这才更完善了。 “这几日我与季常先生整理户籍,偶然发现老幼居多,此外还有许多伤残将士。” “所以,孩儿想兴建养济院和慈幼院,避免老幼冻饿而死。” “再者伤残将士没有营生,或可教导幼童武艺,负责院内运转,一举两得!” 关兴的建议不禁照顾了老幼,还将伤残军人利用起来。 关兴说的慈幼院也好,养济院也好如今还没有。 关羽也没有听说过这个东西,不过听了关兴讲解,大体知道是做什么的。 平时每到大灾之年官府才进行放赈,或者一些沽名钓誉的富豪临时救济一下。 这根本就没有一个定制。 而关兴的提议,就是将救济之事常态化。 这不是一件小事,影响也不会仅限于荆州。 虽然关羽擅长与军师,但是行政事务也多有了解。 “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恐怕将是一笔巨大的花费!” 关羽还是盘算了下花销,然后肯定的道:“不过此等民生大事要做!天下黎庶,都是大汉百姓,我等责无旁贷!” 关兴见关羽支持,也是十分激动。 毕竟这事是他促成的,要是讲究缘法功德的话,这可是德泽千秋的大功德。 趁着关羽看自己建议的功夫,关兴适时补充。 “孩儿的意思是这样的,可以先让各地的官府设立这个慈幼院,收容八岁以下的孩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关兴沉思一下说道。 八岁以下的小孩生存能力较弱,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行动能力较弱。 而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并不是很多,关兴这样想也只是权宜之计。 等以后荆州富足了,再全部实行。 按照关兴这样安排,官府的压力就可以小了好多。 关羽仔细看完关兴建言,感觉十分妥帖。 “安国此策可行,对我大汉有利无害!” 于是关羽将关兴的文书放在了桌桉上,对关兴言道:“此策我意发往蜀中,使你伯父亲自督办!” 关兴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大功德,得民心的大好事! 关羽不欲自己得享,于是让给刘备。 虽然这件事没有最终确定,但是也基本上定型了。 关羽都开口了,刘备肯定支持。 而关兴在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毕竟这确实一件好事。 民心民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