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经阁读史
第二天,周平没有再修行,而是来到了藏经阁。 “早前便知藏经阁一楼,有不少各国史记杂谈见闻游记之类的书籍,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好去处。 还有之前说再找找合用的武技或者术法也一直没来。 这次便去好好看一看,花一花贡献点!” 入门近五年来,周平一直都在潜心修行,基本不关注外事。 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周平还很模糊。 仅限于入门前林掌柜跟他讲的,还有镖局一年有限的见闻。 “林掌柜曾言,他说的东西是但凡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如此说来,自己倒是缺乏常识了。 这次好好补一补,别等将来闹笑话。” 藏经阁一楼的书籍术法等都可以随意阅读,一个时辰一个贡献点。 二楼则是根据功法不同收取贡献点。 一个时辰看起来不长,不过对于修士来说,可以看并且记住很多东西了。 当先走入历史区域,见架上放着七八本厚薄不一的书籍。 周平当即取了其中最厚的一本——《周记》,看了起来。 “早已听闻数万年前世上只有大周没有各国,天下共尊大周天子。 不过并不具体清楚,当下正好仔细了解一下。” 只见开篇便是远古传说: “传闻远古之时,成周界乃是仙界一部分。 后来发生万仙大战,天崩地裂,世界浩劫。 仙界自此破碎,形成无数碎块。 眼见天地破碎,苍生罹难。 圣人以大法力重炼天地,再定地水火风。 却也无法完全复原,仍有无数小碎块脱离在新仙界之外。 圣人遂将这些碎块,重炼为一个个小世界,成为依附仙界的众多凡界。 而成周界,即为其中之一。” 看到这里,周平目露惊叹,脑海中浮想联翩。 “原来世界竟是如此来的吗,也不知道真假?” 继续往下看去: “界成伊始,天地间一片荒凉,灵气匮乏。 草木稀疏,禽兽难见,只有少量幸存凡人。 于是幸存凡人开始了在荒凉新天地中,无数年的挣扎求存和繁衍生息。 他们团结一心,筚路蓝缕,不断开拓,终于让人族在新世界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草木禽兽总是比人类要快速的。 随着天地的逐渐稳定,灵气缓慢恢复,世界慢慢变得不再荒凉。 生机开始恢复,草木逐渐繁盛,野兽四处横行。 人类还在为种族存续挣扎奋斗之时,野兽中已经开始出现得天地造化者,进化为妖兽了,并且数量在逐渐增多。 人族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与野兽搏斗,跟妖兽厮杀。 虽然难以力敌,但从未放弃,靠着智慧和团结艰难求活。 好在妖兽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种族之间同样充斥着厮杀和争斗。 人类虽然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短时间内却也没有亡族灭种的危机。 不过,时间长了便不好说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或许是上天垂怜。 就在人族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极致之时,有圣人显化人间,传下金丹大道以供人族修炼自强。 人族有了修炼之法后,实力大涨。 虽然比起早早开始步入修行的妖族,仍旧差距极大,但好在人族修行速度远快于妖族。 在一代代先辈修士,几十万年前赴后继的抗争之下。 人族终于稳住了阵脚,拥有了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虽然相对于整个大陆来说非常之小。 而妖族并不能团结一致,单个族群或者势力又不足以灭亡人族,加上并未将人族太放在眼中,仍旧不断相互争斗着。” 看到这里,周平不由目光暂移,感叹道: “时也命也,人族先辈能坚持到圣人传法,当真不易也。 既是自强不息,又得益于妖族一盘散沙。 若是妖族凝聚,恐怕就难了!” 感慨过后再次目光沉入书中: “让当时人妖两族都没有想到的是,人族圣天子横空出世,如彗星般迅速崛起。 两百岁便修到了彼时天地间,能诞生的最高境界合体境,且达到巅峰。 若不是当时天地法则大道尚未完全清晰稳定,无法支持更高修为的诞生,恐怕他还能再攀高峰。 圣天子惊才绝艳,修为封顶,很快被推举为人族领袖。 后来他借鉴仙道,创建武道修炼体系,为没有灵根的凡人打开一扇天窗。 让他们也有了一探苍穹的机会,更让人类战力大增,与妖族征战中逐渐反败为胜。 随后他又从战争中悟出军阵之道,让人族武者组成军阵御敌,可发挥出惊人奇效。 通常百人气血境武者组成军阵,可压制筑基境妖族或者人族修士。 此法一出,人族军队所向披靡。 数百年间战无不胜,打出偌大的疆域。 彼时,妖族面对人族节节败退,让出大片领地。 后来不得不放弃争斗,团结一致对抗人族。 如此方才勉强维持住了局势不再败退。” “果不其然,妖族不能团结,以致人族慢慢坐大。 而当人族强过妖族,它们就会团结对抗了。 只是人族势大了,必不再团结而内斗,否则怎会是今日局面?” 周平再次感慨,摇头叹息,继续往下看: “而圣天子此时亦已步入晚年,不愿再兴兵戈。 他要好好考虑人族疆域大了、人口多了之后的治理问题。 最终,圣天子一千岁时,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建国改制。 于是便建立大周仙国,定都洛城,划分州郡县统御人族疆域,自号天子。 同时分封天下大小诸侯数千,分管各州郡县。 并建立逐级朝贡体系,每一层级诸侯,需每年上供自身税收之四成给上级诸侯,由县至国莫不如此。 圣天子名讳姬成,故大周又被称为成周。 大陆与此界亦因纪念圣天子被后人冠名成周。 圣天子后来又着人改进历法,创建成周历,并以其成为人族领袖之年为成周元年。 元年之前或数十万年的人族修行史,已不可考。 人族修行之前的远古挣扎求存时期,更是无法知悉,时人猜测或有数十亿年。 待诸侯就封,大周稳定后。 圣天子便又从后辈子孙中,挑选了一位足够贤能又年轻有为直系后人为继承人。 教导其为君之道后,便提前禅让,又退居幕后数十年,扶其坐稳天子之位,并立下规矩令后人照此办理。 成周九百五十年,圣天子一千一百五十岁。 他预感大限不远,遂交代完一切事物后,进入提前修筑好的天子陵墓中闭死关,期望能有所突破,后再未出现过。 大道无情,任你如何惊艳世人,又是怎样英雄气概,都难逃寿数。 长生路断,可悲,可叹! 后人感念圣天子恩德,尊其为圣德天子,又号成周天子。” 看到此处,周平亦是心潮起伏。 对圣德天子充满崇敬感激,又感到无比惋惜,恨上天何不再借其一千年。 周平缅怀了一番圣天子,继续往下看: “圣天子之后,大周连出九代武德天子。 带领人族继续开疆拓土,近万年血战。 直至有了今日十数万里方圆之人族浩大疆域。 后又连续出现九代文德天子,励精图治。 期间还诞生了儒道圣人孔子,创建儒家辅君治国,开创儒家文道修炼体系,并经儒家亚圣孟子等人不断完善。 又有佛陀降世,传下佛门修行之法,教导世人向善。 大周一时之间人心安定,兴盛至极,诸侯亦是尊奉天子,恭顺无比。 此后虽未再出现杰出有为天子,但也都是守成有余之君。 又是三万年,直至成周五万年时,大周达到鼎盛。 此时天地早已完全稳定,能够容纳修士进阶大乘境,乃至渡劫飞升。 数万年来不断有人飞升仙界,亦有人渡劫失败,身死道消或兵解化作散仙。 大周仙国强盛无比,天子世家亦是实力强横。 妖族数万年来不敢犯边。 不过,鼎盛之下却是暗潮汹涌。 且说圣天子及后世天子分封天下大小诸侯数千。 各地诸侯被分封以后,纷纷建立或家族或宗门等势力,管理封地。 数万年过去,诸侯们有的已经强大无比,有的衰落不堪。 有的相互敌对,有的暗中结盟。 甚至有些诸侯实力超过上级诸侯,野心膨胀,不满现状,想要取而代之。 诸侯之间已经矛盾重重,如烈火烹油,亟待爆发。 若不是碍于天子威严,恐怕早就爆发了。 俗话说天道有常,盛极必衰。 此时鼎盛的大周仙国,竟是选出了一位无道昏君。 其实力强横却昏庸无道,君位稳固后便开始胡作非为。 但有反对者无不处死,导致忠臣丧尽,宗室实力也急转直下。 到后来竟以兵戈征战之事多次戏弄诸侯,以至于堂堂天子沦落至被诸侯暗中策划刺杀身亡。 昏君横死,后继无人。 经一番争夺后,新君即位,宗室元气大伤。 后又征剿犯上刺君诸侯,实力又损。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乱,天子威严大损,中枢实力大降。 各诸侯已经开始与天子离心离德,只剩表面恭敬了。 而大周承平日久,早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数万年。 连圣天子开创的军阵之道也早就失传。 此时天子已经无力弹压诸侯,征讨不臣了。 除非再出现圣天子般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可是后继之君尽皆能力平平。 往后数万年时间,诸侯越来越不尊天子。 终于矛盾爆发,相互之间开始征伐吞并。 儒释道三教之间的道统之争也愈发尖锐。 更有北方魔道悄然兴起,肆意妄为。 天子尽皆无力制裁。 不过因着天子仍在,诸侯和各教也未敢太过放肆,还是保持着一定克制。 战争烈度有限,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已近乎成为象征的天子动手。 而天子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就连修炼资质都不断降低,仿佛气运在消散一般。 然而,即使是象征,也难以久远。 常言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成周历九九九九九年,九月九日。 对于成周大陆来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十万年大周仙国亡了。 这一天,大周丞相孔胤,骤然发动政变,杀周天子,将宗室近乎灭绝。 改国号为宋,僭居天子位,妄图取代大周统御天下。 据闻有天子嫡脉在外得以幸免,不过也从未再出现过,许是隐姓埋名了。 以九五之尊君临天下五九年数的大周天子,从此不存。 成周历也随这一天而终结,从此天下以新历纪年。” 看到这里,周平深深叹了口气: “当真是天道轮回,因果循环。 人族一旦变强,便开始陷入内斗,以至于妖族再次坐大。” 周平感叹了一下大周的灭亡和人、妖两族再次易势,也在心里对那篡位丞相进行了一番声讨。 随后继续往下看了起来: “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孔胤此举招致天下哗然。 多有心怀故周之义士,或者居心叵测之诸侯,宣布讨伐孔宋。 甚至有很多人愤而刺杀孔胤。 孔胤最终不得善终,天下也彻底进入乱世,诸侯混战彻底爆发。 当此之时,儒家早已不再讲究忠君报国,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是热衷于争权夺利和奢靡享乐。 佛门亦不再导人向善,普度众生,而是忙于扩张地盘,不择手段搜集香火信仰。 道门亦不甘寂寞,不再潜心修行,转而混战不休,争夺利益和地盘。 更有心术不正而入魔者,堂而皇之站在明面,成立魔宗,抢夺地盘,疯狂杀戮。 还有妖族蠢蠢欲动,欲趁虚而入重启战端。 天地失序,人间浩劫。 魑魅魍魉齐作祟,牛鬼蛇神尽逞凶。 天下混战两万余年,逐渐形成新的平衡,共有五国并立。 其中魔修占据北方立国号元,天下五十州,其据十三,国土最大,人称魔元。 佛门位于西方,立国号为清,辖十一州,号佛清。 儒家占据故大周洛都附近五州精华之地,位于天下之中,国号为宋,称儒宋。 道门势大,占有天下近半,却分为两派并立。 其中上清派位于东方,辖九州,国号明,称仙眀。 玉清派则据有南方十二州,立国为唐,号仙唐。” 看到此处,开篇综述已经完结。 周平可以说极大的增长了见识。 最重要的是,从对成周天子的介绍中,周平知道了武道并不是只有三境,自然非常兴奋: “后面还有路可以走,只是路断了…… 虽然不知道为何路断了,但只要还有路,那就有机会接续断路!” 继续往后翻下去,简单介绍了大周共九十九代天子名讳和在位时间,以及在位期间的重要事情和重要人物。 前期还有些治理百姓的简单介绍,自从出现无道昏君由盛转衰后,再无介绍,从那以后天子仿佛成了一个计时的符号。 周平迅速翻完,价值最大的就数开篇综述。 后面的记载都非常简单,并无多少价值。 这都是后人撰写的,并不是当时记录的历史,或许在洛都会有详细的记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