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杨老四拜师
书迷正在阅读:扶桑山居、这个假面骑士真不要脸!、和反派太熟的我在末日寸步难行、重生后的我竟能听到系统对话、从大唐双龙里的舔狗到横推诸天、幻世之境、从一人开始的配角、忍界军火商、太子妃叫你回家吃饭!、朝露似我
		
		    第二天。    杨军并没有急着去上班。    今天是高老师第一天来上课,他这个做家长的怎么着也得见个面吧。    他让马香秀早早的泡了一壶好茶等着。    虽然只是家庭教师,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拜师。    但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虽然不需要‘束修’,但尊师重教还是必要的。    读书人是最讲究面子的,饭可以不吃,钱可以少拿,但是面子必须要有。    所以,杨军简单的弄了个拜师茶。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    杨军抬腕看了看时间,差五分钟就九点。    看来高老师还是蛮准时的。    马香秀刚要去开门,杨军阻止了他。    他作为主人,要亲自迎接高老师。    门打开,来人是高老师。    他是骑着自行车来的,杨军跟他打了个招呼后,然后帮他把自行车推了进来。    来到客厅,杨军让高老师坐在上位,然后拉过杨榆道,    “榆儿,从今天开始就由高老师辅导你功课,现在你去给高老师敬杯茶。”    杨榆知道今天是拜师的重大日子,特地穿了一身新衣裳,一脸乖巧的结果马香秀递过来的茶杯,走到高老师面前,恭敬的弯腰道,    “高老师,请喝茶。”    “嗯!”    高老师嗯了一声,接过茶杯抿了一口。    突然双眸一亮。    好茶!    他忍不住又喝了一口,随后感觉似乎不妥,连忙放在一边。    看了杨榆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五民,不讲农、工、商之学,则……”    高老师念了一篇之乎者也,这是一篇劝学的内容,这是每个师傅要对学生说的话。    劝学篇有很多,有荀子的、有韩愈的、张之洞的、而高老师念的这一篇正是晚清实业家张之洞的劝学篇。    杨榆一脸懵逼的看着杨军,挠了挠头,茫然的样子。    杨军连忙对她使了个眼色,让她认真听着。    别说是杨榆了,就连杨军听得也是云山雾罩的。    他有些担心,会不会请了个夫子,如果要是教那些四书五经,他肯定是不乐意的。    不过,他和高老师有言在先,他不得干涉他教学内容。    杨军心里虽然有些着急,但是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高老师问杨榆。    “不知道。”杨榆茫然的摇了摇头。    高老师闻言,并未感到失望,而是深思恍惚,他叹了一口气道。    “不说也罢,你只要记住学好科学知识就行了。”    杨榆偷偷的望了一眼杨军,小声应道:“知道了,高老师。”    站在一旁的伊秋水向杨军使了个眼色。    伊秋水急着去上班,想着早点结束。    杨军微微摇头,示意她稍等一会。    高老师沉思了一下道:“我今天带来一份小学试题,你先做着,我要看看你的真实水平,也好给你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高老师说完,从随身带的手提包中拿出一张试卷。    杨榆双手接过,看了一眼,皱着眉头。    杨军微微偏过头,瞟了一眼。    还好,不是四书五经。    上面是小学的试题,有语文的,也有数学的。    杨军抬腕看了看时间,然后对高老师道,    “高老师,我meimei您先教着,我这还要去上班……”    “行,杨主任,孩子交给我,你就放心吧。”    高老师连忙站立起来。    “那辛苦高老师了。”    随后杨军和伊秋水出门上班。    临出门前,杨军交代马香秀几句就上车走了。    “老公,刚才高老师嘴里念叨的是什么文章,我怎么没听过?”    路上,伊秋水凑过来问道。    杨军闻言,笑了笑,一边开车一边解释道,    “那是张之洞劝学篇,大体的意思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还是我老公厉害,连这个都知道。”    杨军闻言,一脑门的黑线。    论学问,他还真不如高老师,甚至连三大爷都比不上,但他胜在有着超越这个时代几十年的见识,他那不羁的风格总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让人误以为他是一个思想非常有见地的人。    他也只能大体的知道这句话是张之洞说的,但里面的具体内容他就不知道了。    但世人都知道,张之洞是个实业家,他主张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挺实业救国,他兴办洋行,大办钢铁厂,是清朝为数不多的干实事的大臣。    “那是,也不看看你老公是谁。”杨军臭屁道。    “我老公最厉害了。”    伊秋水俏脸含笑,一把搂住他的胳膊道:“老公,我中午不想吃食堂的饭菜了,没胃口。”    “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弄。”    杨军知道伊秋水胃口不好,而食堂里的饭菜又见不到一点荤腥,别说是伊秋水了,就是杨军都有些腻歪了。    “嗯……包子吧,豆腐馅的。”    “没问题,包我身上。”    两人到厂子后,各自回自己的办公室。    杨军刚把手中的文件处理完,门卫就通知他有人找。    杨军让门卫把人带进来。    过了一会儿,门卫领着一个人进来。    “建国哥,你怎么来了。”    杨军看清来人后,挥挥手让门卫回去。    “我要是再不来,你干儿子就要饿死了。”    李建国屁股往沙发上一坐,就开始翻他的茶叶。    经过这么一提醒,杨军拍了拍脑门。    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呢,之前答应过王姨,每个月都给他干儿子送两桶奶粉的事。    之前回老家呆了半个月,回来后又忙着没时间,这事也就被他抛到脑后了。    “就这事?打个电话不就得了,值得你亲自跑一趟。”    杨军拔了两根烟,丢了一支过去,连连道歉。    “那倒不是,我找你还有别的事。”    “有事你说。”杨军点上烟。    李建国吐出一口浓烟道:“最近街道办不是组织青年下乡插队吗,胡同串子全都出来捣乱了,趁着离开之前疯狂一把,我们所人力有限,希望你们轧钢厂派两队人马维持治安。”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啊,我妈也是这个意思。”    杨军一听,顿时明白了。    本来这事就是派所和街道办的事,即使李建国不来找他,王姨也会来的。    这几天,街道特别乱,那些青年下乡之前,狐朋狗友。仨仨两两的聚在一起,派所和街道办怕出乱子,只能向大厂子求助,希望轧钢厂派两队人马维持治安。    “没问题,你把手续办齐了,我让保卫科的人派两队人过去。”    李建国嘿嘿一笑,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来。    “早就备着呢。”    杨军用手指点了点他,拿他实在没办法。    他回到座位,抓起电话就让王二娃上来。    过来不大一会儿,王二娃就过来了。    杨军把情况跟他说了一遍,可王二娃听完后,一脸为难的样子。    “主任,别说派两支队伍了,就是一支我也派不出来,现在厂子里这么忙,根本就派不出人来。”    杨军闻言一怔,不过他相信王二娃说的不是推脱之词,保卫科的工作量比较大,每天都要巡逻、查勤、训练、晚上还要有人值班。    抽不出人来也在情理之中。    杨军沉思了一下道:“保卫科能抽出两个人吧?”    王二娃:“那倒可以。”    杨军:“你从车间中抽调二十名职工,分成两个队,让保卫科的人各带一队,协助街道办维护治安。”    “这个办法可行,我马上回去组织人手。”    李建国在旁边插嘴道:“到时候我每个队再派两名我们的同志协助你们。”    王二娃:“那感情更好了。”    商量完毕,王二娃就回去了。    杨军又给李建国泡了一杯茶,两人又聊了会天。    “建国哥,明天我把奶粉给你送家去,以后要是缺奶粉了,打电话就成。”    “还是我来取吧,你这大领导挺忙的,我可不敢耽误你时间。”李建国揶揄道。    李建国说完就起身准备离去,但临走的时候,顺走了杨军一包龙井。    杨军很无语,他还想着王姨帮我他弄点好茶呢,没想到,便宜没占着还净往外倒贴。    把李建国送走后,杨军回到办公室,他让姜海涛找来两个废旧纸箱。    他从空间中取出六桶奶粉,一个箱子装四桶,另外一箱装两桶。    他想了想,然后又从空间中取出两大包山楂片塞进箱子里。    他把四桶的那箱放在门后,抱起另外一个箱子去了二楼。    听杨榆说,杨梅害喜的非常厉害,整天的吃不下饭,每天只喝半碗米粥,整天精神恹恹的,他决定送点营养品过去。    杨梅是采购科的副科长,她的办公桌在大办公室,里面人多眼杂,杨军站在门口,招手把她叫了出来。    “还是吐的这么厉害?”    杨军看着杨梅蜡黄的脸,非常心疼。    杨梅没说话,点了点头,浑身无力的靠在墙上。    “我给你弄了点奶粉和山楂片,你每天都要记得吃。”    杨军拍了拍手中的纸箱道。    “山楂片吗?我现在就想吃口酸的。”    杨梅闻言,眼神一亮,迫不及待的打开箱子。    三下五除二,撕开包装纸,捏了一片塞进嘴里。    “我早就想吃了,商店里根本没卖的,即使有卖的,也贵得要死,三块五一斤呢。”    杨梅一边吃,一边抱怨道。    杨军怜惜的摸着她的头:“以后想吃了,尽管跟哥要。”    “嗯……”    杨军:“中午我给你嫂子弄豆腐馅的包子,你过去吃点吧?”    杨梅晃着手中的山楂片道:“我有这个就行了。”    “傻丫头,这个哪能当饭吃。”杨军抬腕看了看时间,接着说道:“中午别吃食堂了,我把包子给你送来。”    “哥,不用了……”    杨军转身向食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