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文轩会(下)
书迷正在阅读:讲真,这才是御兽!、红楼潜龙、无限从饕餮开始、无限之战斗不止、非人进化、斗罗:我的宠物是蓝银皇!、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我又穿进末世文了、重生猫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诸天:带着奎托斯杀穿万界
妻子带着幼子幼女回来时,天已漆黑,陆家父子坐在院中肚子饿得“咕咕”叫。 妻子赶紧炒了盘青菜,就着从临川城钢铁厂食堂带回来的剩菜剩饭,一家人吃了个简单晚饭。 虽说是剩菜剩饭,但菜里鱼rou皆有,连价格昂贵的牛rou都有一小碟。妻子向来勤俭持家,牛rou断然是不会买的,孩子们嘴馋时,她才会买些便宜的鲸鱼rou或袋鼠rou解馋,因此这一顿,三个孩子吃得格外香甜。 吃罢晚饭,妻子收拾着碗筷,陆水生一时想起文轩会赴约的事,让他开口向内人要钱,实在有些抹不开颜面。 “你今日为何会回来的如此晚?”陆水生找话题说道。 “钢铁厂通知加班,往后每旬,我都得加三天班,这三天时间,你和邈儿去路口买些包子,先垫垫肚子。”妻子头也不抬的说道。 “我省的。”陆水生点点头,有些羞愧道,“你那里有没有钱,我需要急用,等下个月发薪水,我……” 妻子打断,问道:“你要多少?” 陆水生忙解释:“不多,就一个银圆!” 妻子将碗筷放进木盆,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快步走进卧室,过了一会,又走出,将两块银圆放在了陆水生面前的桌上。 “多了!”陆水生有心想推辞。 妻子却道:“你一个男人在外难免要应酬,拿着吧,我这里只剩这个月的柴米钱,多余的,我也没有。” 听妻子这么讲,陆水生心中自责不已。文轩会的聚会,他本不想参加,但这次既答应人家,便不好无故失约,看来下次这种无意义的邀约能推迟就推迟。 ~~ 陆邈温习完明日的功课,将课本一一收入背包。 小妹揣着小手,迈着小短腿走到陆邈面前,奶声奶气道:“大哥,你猜我手里有什么?” “不会又是虫子吧?”陆邈逗道。 “才不是呢,你再猜!”小妹鼓起小嘴道。 “是花?” 小妹摇头。 “是石子?” 小妹继续摇头。 “好吧,我猜不出来!你手里到底有什么,快告诉大哥。”陆邈哄道。 “铛!是糖果,可甜了!”小妹十分稀罕道。 陆邈假装惊讶道:“哦,原来是糖果呀,那你得好好藏着,小心二哥抢去吃了!” “大哥,给你吃,我在mama工作的地方就吃了,这是我特意留给你的。”小妹将糖果放入陆邈手中,一脸认真道。 陆邈捧着糖果,心中万分感动,他摸了摸小妹的小脑瓜,笑道:“大哥不喜欢吃糖,还是留给你自己吃吧!” “骗人,哪有小孩不喜欢吃糖的。”小妹剥开糖纸,将糖递到陆邈嘴边,小声说道,“大哥快吃,小心被二哥发现了!” 陆邈眼眶微红地将糖果含入口中,夸奖道:“还是小妹对大哥最好了。” 小妹倚在陆邈身边,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起今天在育儿园与母亲工作食堂遇见的事。比如谁家孩子不勇敢,在育儿园喊爸爸mama;有位漂亮jiejie给了自己一包糖,最后全被二哥抢去吃了;食堂里有好多好吃的,自己长大后也要在食堂工作,天天吃好吃的。 听着小妹的唧唧喳喳,陆邈回想起班上的一位同学,记得他曾经介绍过自己父亲是临川城钢铁厂的技术工程师,自己长大后也要做工程师。 陆邈至今不清楚工程师是什么,现在看到小妹的憧憬模样,想必同学向往的工程师是个了不起的职业。 ~~ 两天后,新樊楼。 一间雅间内,临川城文轩会里的十来个读书士子全部聚齐,众人正低声议论会长盛情招待的来客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时,听到门外传来“咚咚咚”的沉重脚步声。 “上好的武夷茶来了,诸位贵客,请避一避!”店小二提着guntang的茶壶走进雅间,为众人一一续茶。 紧跟着店小二步入的,有两人,一位是文轩会会长,另一位是个文质彬彬,看起来面容有些苍老的中年人。 读书士子全部起身作揖,刚进来的两人忙不迭还礼。 文轩会会长笑道:“我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万里迢迢从大明来此游历的士子,是被称为‘江南才子’的唐寅唐大才子。” “不敢当,在下唐寅,字伯虎,有幸见过各位。”唐寅自谦道。 “伯虎贤弟太过妄自菲薄了,我在书院读书时,就听闻其大名,后虽迁到宋洲,亦有读过你的诗集,伯虎贤弟的那首《桃花庵歌》,我至今记忆犹新!” 文轩会会长向前迈了半步,吟诵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众人听此,频频点头,赞赏不已。 座下的一帮读书士子大约都是弘治初年考中的秀才,弘治八、九年便随船来到了宋洲。而唐寅是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其后一直在府学读书,直到弘治十一年(1498年),才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因此,众人对唐寅了解的不多。 “好诗!好诗!通篇如画,虽有花、桃、酒、醉等明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唐大才子,果然名不虚传。”一士子听完,率先夸赞,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文轩会会长引唐寅入座,众人边品茗,边谈论诗词歌赋。 不知不觉便忘了时间,直到店小二提醒是否要上酒宴,众人这才记起还有把酒言欢之事。 借着酒水,文轩会会长向唐寅讲起当年无奈迁来宋洲本土的过往,唐寅当时就在府学读书,对那年的海溢还有一丝印象。 “诸位既是被迫来此,为何不返回故土,难道是宋洲官府阻难?”唐寅好奇道。 文轩会会长脑筋迅速急转,尴尬一笑,旋即找托词转移了话题。 陆水生全程默默喝酒,不发一言,安静看着这场表演。 就在此时,窗外陡然锣鼓喧天。不明情况的一帮人打开窗,向外瞅,街道上一队打着横幅,庆祝临川城与四春城铁路贯通的百姓缓缓走过。 有士子击掌欢呼道:“终于贯通了,我大宋洲又多了一条连通南北的铁路,日后临川城的发展,未来可期。” 听着这帮人议论,唐寅对他们为何不愿回大明,心里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