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校园小说 - 我的世界陆泽年在线阅读 - 陆泽年,关于答案

陆泽年,关于答案

    关于结果,

    我们都闭口不谈。

    在心里较真

    你的答案,

    是如我所想吗!

    下课铃如约而至,班长按照惯例发放表格。

    顾一诺抬起头看着桌角上放置的“意向书”,没有特别的想法。

    但好像是文科更胜一筹。撇开数理化文科单项也是可以进入年级段年前50名的。

    理科也是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毕竟中考接近满分的数学,再重新捡起来应该不难。

    这客观不失偏颇的评价。

    看着目前的数理化有种自欺欺人的自我麻痹。“顾一诺。你这是在说服自己吗?”

    陆泽年的“意向书”也一并放在了桌角,顾一诺顺手递给了他。

    “选文选理?”陆泽年的声音从右耳侧传来。

    “不知道。”顾一诺下意识的用这三个字模糊回应。

    “你呢。”自然而来的问出,可能是想听到陆泽年的答案吧。

    “理科。”陆泽年脱口而出。

    “理科。”顾一诺反问 1。

    “理科比较好记,听懂就行。”陆泽年轻飘飘的传来一句话。

    陆泽年对比较好记可能认识大有偏差,毕竟考卷上红叉叉骗不了人。

    “是不是挺有道理。”陆泽年反问式提及,一副答案显而易见的样子。

    “你不是也差不多。”陆泽年毫不客气的变相式邀请。

    “陆泽年可能你的眼神略有偏差,除去数理化,文综也是可圈可点的好吗!”顾一诺在心里默默的补上一句。

    “嗯。立刻确实差不多。”这也是板上钉钉的现实,顾一诺回答的也模糊不清。

    “好。”陆泽年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是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水平线,只不过偶尔浮于水平线之上的“沾沾自喜”吗!

    好幼稚的陆泽年,顾一诺心里嘀咕。

    顾一诺看着陆泽年在理科选项栏打上对勾。

    周五的最后一节自修课异常躁动。主要缘由:文理分科。

    “叶梓,思毅,一诺。下学期文科班一起吧!”崔亚涵扭头主动发起邀请函。

    崔亚涵撞见陆泽年抬起的眼睛,愣生生降低了分贝。

    “打扰了。大佬这眼神。”看来在大佬在的地方还是安静为上。

    陆泽年顺势看向顾一诺,不过顾一诺沉浸在崔亚涵的问题里,低着头看着手里的“意向书”。

    关于和陆泽年的互动,顾一诺在认识他的日子里似乎都是毫无波澜的慢一拍或者不知不觉的的无动于衷。

    崔亚涵瞬间转过头去看向叶梓。只见叶梓双手赞成。

    “下学期我也选文科,再去学个画画,争取上个好大学。”

    “文科。读读背书还有机会。再也不想看见sin,cos的方程式。”思毅也坚定的选择了文科。

    “我有一种预感,来年我们还能一起上课。”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我们成绩差的很平均。”崔亚涵为自己的发现暗暗窃喜。

    “一诺。加入我们吧!”崔亚涵满心眼里的欢喜。

    毕竟顾一诺的文科确实拔尖,除去拖后腿的数理化上个本科完全没问题。

    “我先睡会。回家了叫我。”顾一诺逃避似的跳过这个话题,崔亚涵只当一诺如平日里的犯困一般。

    思毅感觉到了一诺的不自然。是选择理科吗?好像也不是。没有理由选择理科呀卢思毅抬起头,看到了边上的陆泽年,隐隐约约的不真切。“意向书”:理科。

    福尔摩斯思毅上线。思毅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可能一诺自己也不明白吧!

    下课铃,属于周末时光的下课铃打响。顾一诺把表格放进文件袋子里。“下周见!”

    “周末愉快!”

    “嗯。周末愉快。”

    502路的公交车停停走走,终于到了小区门口。

    “mama,我回来了。”

    “饭做好了。洗洗手,开饭。”

    顾mama的新品菜色上线——椒盐猪肝,为了下学期亲自陪读顾一诺,顾mama在菜品上下足了功夫。

    一周三道新品。

    “mama,文理分科。”顾一诺顺势从包里拿出来表格。

    “选文科。”顾mama毫不犹豫,有着一种终于等到这一刻的满足感。

    “上星期,马主任打电话过来说你偏科严重,分科选了文科考上重点大学都是有希望的。到时候mama去陪读,好好照顾你。”顾mama开始希冀未来的想象。

    “mama。我想读理科。”顾一诺忽视mama眼中的殷切希望,直楞楞说出这个让人受伤的消息。

    “理科?”顾mama声音加重,一脸疑惑。顺势放下手中的筷子,“义正言辞”的看向她的女儿。

    “嗯。”

    “理科。数理化加起来100分。”

    “mama,还有一个月我可以好好读书的。”顾一诺坚持到底的一一回复。

    “mama,不同意。”顾mama用着柔和的嗓音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今天,她的女儿有点不对劲。母女连心,她有明显的感觉。

    “先吃饭。”顾mama决定采取怀柔政策。

    “我吃好了。我先去洗澡了。”顾一诺决定先离开冷静。

    看到这样自己的顾mama,顾一诺觉得自己仿佛做错了什么。

    从顾一诺记事起,mama几乎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总是温柔的轻声细语,也没见她和谁家长里短的碎碎叨叨。

    对于突然学习成绩的下降也没有呵责,只是说努力就行,尽力就行。

    顾一诺,心里也开始懊恼自己。

    为什么在本月的联考时候不认真的对待数理化,不争取多套用几个公式。

    这样的成绩至少多一份说理性,60分的及格线其实还是可以达到。

    顾一诺,你这样子是真的喜欢了理科。还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选择理科。

    顾mama瞬间也胃口全无,拿起电话,翻开上周的通话记录,找到马主任。

    电话接通,“马老师好,我是顾一诺的mama。”

    “打扰您了,一诺这一周表现怎么样。”顾mama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挺好的。月联考的成绩文科挺好,年级前五十,选个文科,下学期再好好补习数学,重点大学冲刺有希望。”

    马主任对着电话有着一种莫名的骄傲,仿佛看见了文科苗子对她在招手。

    “一诺在学校表现挺好?”顾mama见着没有她想要的重点决定继续发问。

    “生活上,与同学相处呢?”顾mama开门见山。

    顾mama直觉自己的女儿选择理科绝对与这个息息相关,关于这个谜底只有马主任能解开了。

    “她们几个小女孩前后桌都挺好。都应该是选文科的。上个星期我也跟她们家长沟通过。”

    马主任实事求是的大力解惑。

    现在的班主任任务繁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也是孩子生活上的观察者。

    随时迎接家长五花八门的提问。

    “文科。”顾mama心里疑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她同桌崔亚涵也选的文科吗。马老师。”顾mama决定把心中的疑问一吐为快。

    “同桌,选的是理科吧。男孩子大部分选的都是理科。”马主任自然而来的解释道。

    “一诺,同桌是男生。”顾mama心理嘀咕,却也没有直接发问老师。

    “平时孩子们相处的好吗?”顾mama曲线救国式的提问。

    “挺好。也不怎么讲话。挺好。”马老师依旧如实回答。

    顾mama决定好好消化老师带来的重磅消息。

    “马老师,打扰您了。谢谢您啊。”

    “行。你也放宽心,孩子好着的。”顾mama的心理这时候确实七上八下了。

    她的女儿顾一诺,初中时候开家长会,同桌家长对她说的话至回荡在耳旁。

    “你家孩子,读书是真的好,让人喜欢。怎么就不愿意跟我们家孩子多交流。”

    “这孩子都不大爱说话。”顾mama只能点点头示意,“我们家孩子比较内敛。”

    在马老师消息来源,顾一诺与同桌相处融洽,至少不是封闭式的隔离。

    顾mama内心挺欣慰的,但随即而来的问题让她顿时打散了这一念头。

    女儿的反常好像有了源头,是因为这个男孩子吗?

    “一诺。mama进来了。”顾一诺坐在床上翻阅着《小王子》,顾mama明显感觉到女儿的心事,这是顾一诺心烦意乱时候的“安定剂”。

    顾mama深有体会。

    “一诺,这学期是换新同桌了吗?”顾mama飞跃式的横跨话题。

    “上次换的。”顾一诺瞬时回答,丝毫觉得并无不妥。

    “同桌相处怎么样。”顾mama直奔重点。

    “挺好。”顾一诺正常回答。

    一句“挺好”,从女儿嘴里讲出来,十足震惊了顾mama。

    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女儿对于同桌的印象无外乎:不知道。没仔细看。

    今天的”挺好!”让顾mama招架不住。

    可是你从来不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

    “一诺,选文科吧。这是你的优势。mama知道现在的你只是暂时的落后,下学期我们再好好补补数学,就能迎头赶上。mama相信你。”

    “mama在网上看到这样推送:关于文理分科的事情。”

    “男孩子,理科非常的优秀,女孩子理科也还行,但是她的文科更有优势。”

    “然后他们相互约定各自努力,最后他们报考了同一所大学。mama觉得这个女孩子很聪明,因为看得见的远方才叫做未来是不是?”

    “”一诺。你觉得呢。”

    “嗯。”顾一诺丝毫不感觉mama这是“声东击西”,只是听到了“看得见的远方”,这种有期待的目的地也挺好。

    “一诺,选文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未来报考大学的时候多一份选择。”顾mama进退有度的解释说明。

    “好。”更高处见。

    顾一诺,认认真真的取出签字笔准备在文科一栏打上对勾,手里的笔停住犹豫了。

    “更高处见,挺好。”一笔打下对勾,这件事情似乎就这样落地生根了。

    这结果似乎如大家所期许的一样。

    “挺好,更高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