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章 好友章惇(三)
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徽宗即位后立刻发动了对章惇的全面打击。徽宗以章惇为特进,封为申国公,拜山陵使让章惇负责修筑皇陵去了。并且徽宗在任命章惇为山陵使时一再强调说:“此事关系重大,别人干我不放心,只有你亲自前往,才能干好此事。” 对宋徽宗的意图章惇当然是一清二楚。就是为了把章惇调离京城离开权力中心,然后想个办法整死你。因为前车之鉴尚在眼前。章惇的前任宰相蔡确就是这样被整死的。当时宋神宗去世后,高太皇太后掌权为反对变法立即安排蔡确为山陵使。然后找了个借口就把蔡确罢了相发配到地方去了。所以精明的章惇再三请求去职,不担任山陵使,宋徽宗明确要整死你章惇,当然不会允许了。实在没办法,章惇只能接下了这个危险的任务。为了干好这件差使,章惇是事事小心,以求自保。但是还是出了事情,一天章惇在护送哲宗的灵枢去陵园的路上,途中突遇大雨,宋哲宗的灵车陷于泥沼。士兵们费心心力也不能把灵车弄出泥潭。实在是没有办法,就地过了一宿后,士兵们第二天才把灵车推出泥潭重新上路。这么一个事情,章惇实际上没有任何过错。但是言官弹劾章惇不恭,说他侮辱先帝。理由是章惇把先帝的灵柩扔在泥潭中过了一夜,让先帝在野外雨水中过了一晚。但是章惇自己却在暖和的帐篷中好好的过了一夜。宋徽宗正忧愁找不到借口修理章惇,这样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了。下面的那帮大臣当然也是趁机进言,其中左正言陈瓘趁机请求罢免章惇,并进一步商议对他的刑罚。 当年九月,章惇五次上表请求免去政事,宋徽宗在面上还是极力挽留,圣诏不允。章惇自己偷偷的从小道出去,居于山中寺庙中的僧舍。第二天章惇再次上表要求离职,宋徽宗仍不允许,并且派中使跟随看管极力挽留,但是章惇再次偷偷从小道出去离开了自己的居所。 宋徽宗对辅臣说:“我如此对待章惇极力挽留多次,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是对章惇尊敬到了极致。“众人说:“圣上对章惇确实是恩礼过厚,完全对得起他了。“徽宗说:“章惇请求知越州,多次向我提出来,那我现在也应该答应他的请求了满足了他的心愿。“做足了表面文章了,章惇终于被罢相发配到地方去了。 虽然章惇的罢相表面上是台谏丰稷、陈师锡、陈瓘等人多次弹劾章惇的结果。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就章惇先前的表现,宋徽宗不整死他才怪了。罢相一事当然是宋徽宗在指使下面的这帮大臣这么做,徽宗自己还想做点表面挽留功夫。宋徽宗真的是又要做婊子,同时立牌坊。徽宗下面的这帮狗腿子如陈瓘等人认为章惇只是外放到越州,还是到了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对章惇的责罚还是太轻了。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继续再上章弹劾章惇,特别是重提章惇在绍圣时期设置看详元佑诉理局,一切对于先朝言语不顺从的人,加以钉足、剥皮、斩颈、拔舌之刑的行为实在是十分过份。说章惇干过如此过份的事情实在是诬陷了,但章惇在位期间确实也做了很多过份的事情。比如抄了八百多个旧党官员的家,比如还要刨了司马光的坟,比如还要还要废除所有旧党官员的封号,甚至连高太皇太后的封号也要废除了。所以说章惇引起众怒也确实是他在很多事情上做的过份有关。经此弹劾,章惇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于潭州安置。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谏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弹劾章惇,宋徽宗不理。陈瓘、陈次升等人再次极言此事。任伯雨称章惇有谋反之心,轻视徽宗、想追废宣仁太后。于是宋徽宗再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章惇这个人行事有时太过,特别是对苏轼的打击过程中很是过份。比如苏轼也被贬到雷州,章惇就做过十分过份的事情。后来宋徽宗皇帝继续处罚章惇,最终也把他发配得雷州去了。雷州又是那个远在天边的雷州。章惇被贬到这里后,终于踏实了也算是受到了重罚。 之前苏轼被贬在雷州时,章惇干了件颇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原来当年他把苏轼贬到雷州后,曾经立了一条规矩:不许苏辙居住公家宿舍。结果苏轼无处可去,只能租民房居住。把苏轼害成这样,章惇还是不依不饶,愣说苏轼抢夺民居,占用百姓房屋,要求把他抓起来。结果苏轼气得拿出租赁合同对簿公堂,才没让章惇逼得无家可归。如今当这位不可一世的前宰相被贬到雷州后,他立刻自食其果了。史料记载,章惇来到雷州后,按照当年他自己立下的规矩,他也不能在公家宿舍居住,只能去租民房。结果在求租期间,章惇彻底无语了。 原来当地百姓告诉他:“当年,苏相公来租房子时,朝中有一个jian臣不让我们租房子给他,还严惩了所有租房者,差点要了我们的命。如今我们再也不敢把房子租给外人了。您要怨,就去怨那个jian臣吧,是他立的规矩,跟我们无关……“听完这番话,章惇到底是一个什么感受,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他的心里肯定跟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好受。真是应了那句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后来其子章援上奏愿意替父受过时,徽宗颇称其孝,略有哀怜之意。但经曾布请求,徽宗又下诏:章惇亲子孙,允许在外指定差遣,不得总是到京师及上章疏。什么意思呢?就是章惇的子孙不得入朝为官,永远没有入京城的机会了,实在是大宋的文化人搞起文化人来,也是狠狠的搞,搞得对方没有翻身的机会为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