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一百七十六章 伟大 的苏轼(四)

一百七十六章 伟大 的苏轼(四)

    黄庭坚“以诗为词”“以俗为雅”的革新做法,对辛弃疾、姜白石等南宋一流词人均产生过影响。他的书法,名列“宋四家”,却也一度被理学大咖朱熹批得一无是处。然而随着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的兴起,追求个***成为社会风潮以后,当时的书法家才像发现大神一样,发现了黄庭坚的价值。沈周、文徵明等当时最牛的书法家,无一不是黄庭坚的小迷弟。这些书法家一个个个性鲜明,他们都受到了黄庭坚无法之法、自我创造的强烈影响。黄庭坚的书法信条——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终于让晚明以后的书法界,焕发了久违的生机。其实黄庭坚生得并不是时候。他生得太晚了:

    他生之时,唐诗早已辉煌完了,并有了奠定各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生之时,词也经过了晚唐、五代乃至宋初的发展,一拨一拨典范级别词人的书写,早已成熟;他生之时,书法从魏晋的二王,到隋唐的颜柳,每一种写法都有了无可逾越的巅峰。饶是这样,他依然凭借自己的极高天赋与耿介性情,在各个领域自成一家,始终不肯依傍他人门户。最终开宗立派,抹平了时间的劣势,一跃而成大师的大师。还记得他的舅舅李常,在他年少时说他“一日千里,必大有为”吗?原来说的不是他在官场上“大有为”,而是在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上“大有为”。这才是,他被历史惦记最主要的原因。在黄庭坚死后170年,南宋末年,有个朝臣上奏为黄庭坚请求“文节”的谥号,在奏疏中评价黄庭坚说:公之文名,愈久愈著,如暾日之行天,终古不灭,非道德博闻不及此;公之气节,愈挫愈劲,如精金之在冶,百炼不磨,非能固守不及此。这是一个无负于时代,无负于历史的中肯评价。致敬黄庭坚,一个大写的宋朝人!

    苏门之下的另一位名人,亦是评价之高不作第二人之想那就是秦观。秦观(1049-1100)是北宋版的杜牧。他的整个人生,简直就是杜牧悲剧命运的翻版:明明是治国英才,却活成了青楼常客。最可怕的是,秦观本人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与杜牧的相似性。他早年过着豪放慷慨的生活,自己说“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很早开始习赋作文,但并不热心科举,自称“江海人”,“耻为升斗谋”。他喜读兵书,曾撰写50篇策论,从国家治理到边疆政策,都提出了自己的一套主张。在他眼中,“功誉可力致,而天下无难事”,意气风发,感觉出门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一样。但就像很少人知道杜牧的策论让司马光十分击赏一样,也很少人知道秦观曾在策论中有过多么激愤的爱国主张。30岁以前,他一度优游于湖州、杭州、扬州一带,宴饮酬唱,登临游览,过着浩歌剧饮、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在他早期的词里,时时流露出豪放的调子: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满庭芳》

    这是他一生中最自由潇洒的时光。或许也是每一个人年少该有的样子:未曾经受生活的暴击,所以活出了最好的状态。凭借着天生的聪明、才气与敏锐,他在30岁左右就写出了奠定个人声誉的代表作: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满庭芳》

    而这阕作品,正是与一个歌妓悄然产生情愫的产物。荷尔蒙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缘起,想必秦观和他的前辈杜牧都会认同这句话。由于这阕词太经典了,当时人都不喊秦观的名字,而叫他“山抹微云君”。他的词有很多女性受众,历代都不缺女粉丝。

    据说陆游的母亲就是其中一个女粉丝。据说,陆游的母亲喜欢到做梦也梦到秦观,而且梦到秦观后生了陆游,遂取秦观的字“少游”作儿子的名,而以秦观的名作儿子的字。但有个人对秦观这阕成名作却有些“微词”。

    宋人笔记有载,秦观和老师苏轼久别重逢,苏轼向秦观道贺说,你现在填词更厉害了,京城都在传唱你的“山抹微云”那阕词。秦观客气一番,说恩师谬奖。苏轼却接着说,但想不到我们分别后,你却开始学柳永作词了。秦观不承认,赶紧辩解说:“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先生不要空口无凭,毁我清誉呀。

    苏轼则当场举例质问道:“‘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观惭愧不已。这件事发生时,“大宋第一流行词人”柳永已经故去多年,但他在词坛的影响力丝毫未减。苏轼标举豪放词,故对柳永的风格带有深深的偏见。秦观呢,表面上对老师说惭愧,骨子里对于词的理解,却近于柳永而远于苏轼。这也是他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没有顺从苏轼的路数,反而成长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原因。说起来秦观确实很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