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六章 包拯-宋朝最著名的文臣(一)
如果作个问卷调查,了解排列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最熟悉的古代名人的话,包拯同志排名进入前十名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仅仅是大宋朝的名人,让老百姓进行排名,估计进前三名没有任何问题。可见包拯同志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崇高。包拯比司马光年长二十岁,还曾经是司马光的顶头上司,对司马光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今天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位老百姓眼中的包青天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佑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现今在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市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包公祠,又名包孝肃公祠,位于今安徽合肥包河区,合肥的包河有一个沙洲,名“香花墩“,传说是包拯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墩上的建筑群即是“包公祠“。明弘治年间,知府宋鉴在墩上建包公书院,让包公后裔在此处读书。到嘉靖时,书院得以重修,改名“包孝肃公祠“。 包公祠的迎面正厅是包公享堂,并有包拯塑像。塑像旁是一副对联:“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人得并姓名尊。“祠东有一口水井,井沿是黑褐色的青石,石壁内侧,是一道道被井绳勒得极深的纹道。包河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州城南的一段护城河,传说包拯幼时经常在这条河边玩耍,家乡人民为纪念包公把这条河取名叫“包河”。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几乎所有的知府都趁着进贡的机会敛取是贡品数量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用以谋取自己的私利。包拯同志到任后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朝庭规定的进贡数量,他在任满一年真的说到做到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因政绩良好不久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时,他的所作所为就有了为官清,不谋私利的官品。当时广东端州特产端砚已是名声在外是宋朝所有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众多读书人都以拥有一方端砚为傲。当地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一定数量的端砚以备皇家使用,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大大加重了端州当地老百姓的负担。但是颇具个性的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了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进贡规定的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当地的一把手,决不会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包拯同志是说到做到,岁满不持一砚归。 流传甚广的《包公掷砚》的故事就是以包拯这段为官的经历作为蓝本创作的。目前存世的砚洲包公楼位于广东肇庆市(古称端州郡)羚羊峡下西江河中心的砚洲岛之东。此景点距离肇庆市有十多公里之远。传说包拯在端州为官时,奉诏回京时坐船途经羚羊峡口,骤被狂风恶浪困阻。包拯心思为官清正,为何离去之时江河不平,查问原因,原来是自己的随从私下里收了当地人临别送赠的一方端砚。包拯便把此方端砚抛下江中,时即风平浪静。后来那方端砚竟化成沙洲,称为砚洲。故此民间流传着“包公掷砚成洲”的典故。这则故事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包拯为官的高度认可,追忆至今。 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王拱辰此人为官的官品为人所诟,但对包拯却有提携之功,并且对包拯也非常赏识。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好人也会办坏事如大名鼎鼎的寇准大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惹下了数不尽的麻烦。也如王拱辰此人,虽然做的大都是坏事,但对包拯却是命中贵人。 包拯又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岁币),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cao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包拯出使辽朝时,辽朝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回朝后,包拯根据自己在辽朝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此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左右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事实上包拯出使辽国时也非常关注情报的收集,得到了大量有用的情报,回来后才写了相关的汇报。包拯不但为官清,事实上也如辽国所说的那样还是搞情报的一把好手,在宋辽的斗争过程中还是非常精明能干且通晓情报斗争的一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