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七十章 jian臣丁谓

七十章 jian臣丁谓

    终于在二大jian臣王jian臣和丁jian臣的能力协作下,真宗皇帝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场药费近百亿元的泰山封禅大事终于圆满结束。真宗的这场闹剧需要的这么多的钱由哪个部门提供?那就是宋朝著名的“三司”。而真宗时期三司的掌门人就是丁谓,著名的宋朝第三号jian臣。但是丁谓其人在理财方面确实有一手,如此巨大的支出在丁谓的调控下轻易完成了。丁谓之能不得不服。

    宋朝的三司是掌管钱财的部门,全国的经济数据最终都汇集到这个部门。由此可知数据之多,时间久了,再精明的官员,也无法准确整理出这些数据。丁谓之前,只有寇准干好过这个位置。当然了,寇准能于好,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威望--你不好好算。老子就处理你。然而对于这个让人头疼的职位,精明过人的丁谓却干得游刃有余。多难的数据多难的问题,他都能轻易找到症结点,用言简意赅的指令瞬间解决。因此下属对其佩服不已。

    在主管三司期间,丁谓发挥了自己精于理财的专长,他还费了一番功夫,清楚地整理出了大宋王朝的“家底”。并以全国户部和赋税收入数额为基数。编订了一本《会计录》,作为当时赋税收入和以后调整财政收支的依据。这本《会记录》,不仅是宋朝第一本详尽的全国财政收入总册,在千余年前的全球范围内。应该也是第一本。凭借这本书,宋朝彻底解决了长期混乱不堪的糊涂账。单凭此书,丁谓在经济史的历史上就功不可没。一个优秀的会计,不仅能够管理钱财,还要能帮助朝廷聚财。

    当时宋辽盟约双方停战,大力发展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就成为宋朝头等的任务。丁谓上奏朝廷,唐朝曾设立“劝农判官”一职,专门负责管理农业、检查土地等工作,五代战乱期间这个职务被废止,如今天下太平,应重新设立。但增加官职需要耗费赋税,不如由当地长官兼职,减少百姓负担。同时丁请还请求朝廷,以后官员升迁,以开荒土地、恢复人口数为第一考核指标,不能增加人口和赋税的人,不能升官。对于了谓的建议,宋真宗在与宰执们商议后下诏施行。这个思想妥妥的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今天的指导思想何其相近。

    除了避官员们去“创业”外,对于当时的农业法令,丁谓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井重新修改了出来。自太祖建宋后,为了发展农业,五十余年来朝廷颁布了不少扶助农业发展的法令,只是由于这些法令太多了不是前后矛盾,就是漏洞太大。丁谓将这些法令汇集了起来,重新编幕成了五卷书--《景德农四敕》。在《景德农四救》中,丁谓将宋朝法令中不合理的地方删除冲突的地方修改不明的地方说清楚,将宋朝的农业法令重新书写了一遍,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理可说。史料记载,此书被刊印出来后,大家都认为这部法典很好也很方便。终宋一朝这部书籍都是宋朝农业方面的法典。所以说宋朝农业的繁荣,丁谓功不可没。

    除了会管理钱财外,丁谓在建筑业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惊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在天书运动中,宋真宗下令修建的宫殿玉清昭应宫,丁谓担任总建筑师。工程规模庞大要处理的事情自然就多。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工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否则绝不可行。第一、修建宫殿需要泥士,这些泥土从哪里找第二,修建宫殿,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运输问题怎么解决第三、施工现场会出现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如何清理这三个问题如“三座大山”一样,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就会杂章,别说正常施工了,就是交通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的记载,对于这个让工部官员们想破脑袋也无法解决大问题,丁谓毫不费力地就给解决了。当时,丁谓在经过实地考察精明计算后,他下令从昭应宫到汴河挖几条河道,用挖出来的泥土修筑昭应宫,解决取土问题。河道挖好后,水入昭应宫,用船运送建筑材料,解决运输问题。建筑材料运完后,把河的水排空,将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中,再用泥土把河道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决垃圾清理问题。

    简单归纳起来,丁谓就是这样一个处理过程:挖沟(取土)--引水(运输)--填沟(处理垃圾)。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使工地井然有序,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也较少受到施工影响,堪称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案。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还能省时间。

    当时按照最初的设想,修筑这么一个宏伟的宫殿,最少也需要15年的时间。结果在丁谓的科学施工体系下仅仅用了7年时间这个宫殿就修好了。所以直到今天丁谓的这个造宫方案,都是国内外“工程理论统筹安排”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史学界对丁谓的这个科学施工体系,更是高度赞扬,史称“一举而三役济”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丁谓步步高升,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为一名天子近臣。这样的丁谓谁会认为他将来会成为宋朝历史上排名靠前的大jian臣。在朝廷群臣眼中,此时此刻的丁谓是一个国家的能臣,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人未来将成为一个jian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比王钦若,丁谓太能装,也太会隐藏自己了。当然这和他极高的智商是分不开的。正所谓能力越强破坏越大。丁谓的城府非常深,史料记载每逢休息日,丁谓家里都会来很多拜访的人。但不管有多少宾客来访,请求他办多少件事情,丁谓都能头脑清晰、对答如流,说话严丝合缝,将对方招待得满意无比。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猜透丁谓的真实意思。

    凭借这一手绝活,丁谓欺骗了不少人也包括寇准,大家皆以为这个人将是一个治国的能臣。然而满朝文武之中,有一个人却将丁谓看了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人就是宋朝的顶级预言家--李沆。

    史料记载,寇准就没有看透丁谓,他见其是一个人才,就多次向李沆推荐。不料李沆对丁谓不感冒就是不录用。对于这个问题寇准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登门赐教。李沆对寇准道:“你看丁谓这种人,明显就是一个投机钻营之徒,可以让他位居人上吗”丁谓是一个小人对于这个结论寇准不信,他反问道:“像丁谓这样的人才,相公能一辈子压着他,不让他出头吗“李沆无奈地苦笑道:“好,那我依你,明日就授予丁谓官职。只是……”“只是什么”寇准疑惑地问道。“他日寇公后悔时,就会想起我今日之语。”说完李沆不再言语。

    事实证明,李沆不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预言家。二十年后就是这个丁谓差点儿要了寇准的命。王钦若,丁谓等人也是进士出生,也颇有才干。但就是这些能干的臣子最终以jian臣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评价中。本来真宗朝与最大的敌人辽国达成了和议,宋朝也不再有大的战争。丁谓等人对经济的把控确实有非凡的才能,再加上冠准,王旦等大臣,宋朝应该是有了大发展的机会。但是真正的走向并非如此,宋朝的国力并没有由此而增强。真宗在位光有仁而没有能,实在算不上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