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 开疆拓土(三)

第十六章 开疆拓土(三)

    宋朝经此一役灭亡南汉又得到了六十个州,二百一十四个县的国土,至此宋朝的疆域直达南海,南面政权的南唐,吴越已处在宋朝的完全包围之中。这二个政权的结局已是命中注定。南汉灭亡后,赵匡胤令吴越国钱俶转达自己发意思给南唐李煜,要求其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主”。李煜也感到了危机日近,故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最后听从徐铉意见,一面去其国号,称“江南主”另一面也加强备战,准备决战。而吴越国的钱俶很有自知之明,一登基就对宋朝采取“亲宋”的政策,颇得赵匡胤的欢心。二国之间关系密切,基本没有开战的可能。

    南面政权眼下仅有南唐需要对付,公元973年赵匡胤以淮河二国相撞事件,致书李煜要求杀了南唐统帅林仁肇,否则宋军将兴兵南下,直捣金陵。李煜为求自保,弃林仁肇。林仁肇自杀后,首级被送往开封。赵匡胤由此更加瞧不起李煜,实在认为李煜是怂包一个。但令赵匡胤想不到的是,一百多年后他的后人赵构同志在金国的逼近下,斩杀岳飞,几乎做了和李煜一模一样的事,真是天道轮回,何其相像。

    974年,赵匡胤宣诣李煜进京面圣。李煜怕被扣留未行,派徐铉前去说明回复。此时,赵匡胤同志说出了那句名言:”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所以就在这一年九月,赵匡胤向天下发布文告,称江南主李煜拒不接受天朝之命,心怀异心,故兴兵讨之。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煜只得整兵迎战。赵匡胤同学早就说了,江南唯有林仁肇及徐铉值得重视。林仁肇已被逼自杀,徐铉守孝在家。南唐实在无人可用,起用皇甫继勋率军抵抗,只有挨打的份。一怒之下,李煜拿皇甫继勋是问,也杀了他。

    而此时宋军统帅是曹彬。此人是后周遗老,与赵匡胤同志同在后周为官。二人并无私人交情,甚至赵匡胤多次相邀,却从不赴宴。此次却得到赵匡胤的充分信任,作为十多万大军的统帅南征南唐。战事基本如赵匡胤同志预料的那样,发展顺利。金陵被围十多个月后,李煜还在作困兽之斗,不愿投降。曹彬只好发起总攻。攻城之前,召集全军将校,手持皇帝所赐宝剑,告诫众将士:“大军出师之日,皇上宣喻我等,不得妄杀一人。今李煜不降,破城在即,望入城之后对部下严加管束,不得滥杀一人。”并令众将焚香为誓,才发兵攻打。城破,李煜跪降。

    破城之后曹彬对李煜好生安慰。还让李煜回宫收拾行礼,多带些金银细软,以备今后使用。潘美一见,提醒曹彬到:“私自放李煜回宫,万一他自杀了,我们可担待不起啊。”曹彬笑道:“一个如此没有胆量的人,是不会舍得去死的。况且,他要自杀也不用等到今天啊。”果然第二天,李煜如期而归。

    江南事定,赵匡胤对曹彬以最小的代价收复江南很是满意,战争本就是政治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实现江南的平稳统治当然是最好的结果。江南富庶之地并没有因战争有更大的破坏,宋朝的实力更进一步得到加强。不久,赵匡胤为嘉奖此次江南之战任命曹彬为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枢密使是最高军事长官,宋朝通常由文官担任。北宋一朝仅有二人担任此职,一们是曹彬,另一位是更有名气的狄青。曹彬清廉正直,行事低调,遵守法度,并不折不扣的贯彻君主的意图,所以得到北宋三朝君主的信任。《宋史》更将曹彬列为宋朝第一良将。

    李煜其人虽有才华,实不是治国帝王之选。李煜,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的结局,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等史籍都未明说李煜被毒死之事。为什么传闻李煜是被毒死的呢?实际上这一说法其中记载最详细具体的是宋人王铚的《默记》,后主死于牵机药之说便是来自此书。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后主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是否真实如此,实在是众说纷纭。

    后人对李煜的评价,实在是一言难尽。***评价: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则评价李煜: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叶嘉莹则评价道: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南唐灭亡之战也使一个女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她是谁?她就是李煜的宠妃小周后。李煜与小周后原本是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当年李煜同周娥皇结婚的时候,小周后才5岁。李煜同周娥皇琴瑟和鸣了十年之久,两人一个作曲一个跳舞,最大限度地挥洒他们的才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瞬间。

    可没有想到的是,周娥皇却突然患了一场大病,期间李煜衣不解带地照顾她,周娥皇心里满是感动。而当时年仅15岁的小周后也来入宫探望jiejie为由,得以同李煜接触得多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周娥皇一病不起,小周后与李煜却因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而感情升温。

    周娥皇还躺在病床上,李煜同小周后便开始约会了,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首词来记录两人的欢愉瞬间: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两人竟然趁着周娥皇生病,竟然偷摸约会,约会就约会,李煜还手欠写了一首词来记录这个美好的时刻。诗词被传到周娥皇的耳朵里,她便翻身面向墙壁,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转过身来。

    周娥皇去世后,李煜便想着抓紧和小周后办典礼,可无奈赶上了他母亲的葬礼,结果婚期只能顺眼,在4年之后,李煜便成功娶了小周后。

    李煜为此还写了一首《菩萨蛮》: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

    李煜的词虽然脍炙人口,却并不能在乱世之中立足,尤其是他碰上的是雄才大略的赵匡胤。而他这样一个亡国之君在乱世之中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呢?那就是听天由命!

    赵匡胤为人宽厚,在俘虏李煜之后并未对李煜落井下石,可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就不一样了。对于小周后,赵光义更是垂涎三尺,在此期间他多次召集小周后入宫,传言就是作了强迫的事。在此期间,小周后被赵光义召进宫多少次也不知道。赵光义对小周后做出如此羞耻的事情,每次回来后小周后都是大骂李煜,但是小周后从没想过要自杀。为何李煜一被赐死,小周后就自杀殉情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小周后虽然每次都大骂李煜但是还是深爱着李煜的,她一直以为只要委曲求全就可以帮助自己的夫君逃脱赵光义的迫害。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虽然在后人看来有些无法言语。可是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人的确是彼此深爱着对方,若非身在乱世两人也许会留下更多的佳话。

    可是身处乱世性命是身不由己,李煜在这之前是一国之君,可是国家灭亡之后就啥也不是了,甚至他的处境可能不如普通人。他虽然衣食无忧,可是必定会时时刻刻受到监视,而他和小周后当时也一直被赵匡胤兄弟俩死死看着,担心他对故土恋恋不忘然后趁机复国。

    赵匡胤是一个厚道人,在抓住李煜之后除了软禁他之外并未对其作出不轨举动。可是赵光义不一样了,此人的性格非常的极端,在赵匡胤死后不久就立马将毒手伸向了李煜,并强迫小周后入宫。对于小周后来说,她虽然深爱着她的夫君,但是此时此刻她们毕竟只是阶下囚,如果有一点不顺心的话,肯定就会受到各种打击。因此面对赵光义的胁迫,小周后只能选择顺从和听从召唤。之前李煜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可是一旦成为了阶下囚,李煜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掌握,甚至这条命还是自己的老婆靠着陪皇帝换来的,对此发生的一切李煜心知肚明,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更是奇耻大辱。

    可是李煜此时此刻除了发发牢sao之外还能干什么呢?小周后和自己受尽屈辱所求得仅仅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也正是在如此悲愤的情况下,李煜为了发泄心中不满创作了《虞美人》。可是这引起了赵光义的注意,赵光义认为此时此刻李煜还对家国抱有眷恋,所以用一杯毒酒直接赐死了李煜。而对于小周后来说,她当时活在世上唯一的动力就是李煜,为此她委曲求全伺候赵光义。如今李煜一死,对于她来说也没有太多活下去的动力了。在李煜死后她也就随之自尽了,追随李煜而去,可以看出乱世之中人的命运有多么凄惨。无数惨痛的历史都教育了我们,唯有国家强盛才有人民幸福。唯有独立自主才有真正的爱情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