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组装电推进发动机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二章:开始组装电推进发动机‘等热磁场生成器’的制造和测试,比韩元预计的还要顺利不少。 除了第一次冶炼‘钛铼铝单晶合金’失败报废了一炉合金以及一套单晶冶炼炉外,其他的步骤都顺利到让他有点不敢相信。 基础测试顺利通过、耐高温抗磁晶化测试顺利通过、极限测试顺利通过。 一路流程下来,‘等热磁场生成器’的各项测试结果完全符合各项指标,这让韩元兴奋不已。 ‘离子电场生成器’和‘等热磁场生成器’都制造完成并且通过测试了,剩下的一些东西,比如扰流板、干扰器、控制器、合金外壳、固定骨架等相对而言,都很容易解决的。 照这个进度下去,改变世界的第一台‘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很快就要面世了。 花费了十余天的时间,韩元将剩下的一些零部件全都制造了出来,这些零件都堆积在宽阔的钢筋厂房内,等待着他的临幸。 这是他亲手制造的第一台‘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为了保留个纪念意义,韩元特意将最后的组装和启动流程留到了全新的一天。 新一天,新兆头,新运气。 清晨,天蒙蒙亮,韩元就已经醒来。 洗漱早饭过后,在早晨六点,他准时开启了直播。 有了昨天的预告,再加上网络上的发酵,绝大部分有关注的人都涌入了直播间。 各国安排的科研人员亦是早早的就抛掉了其他的事情在实验室中等候着直播的开启。 如果这一台‘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真有这名主播说的那么神奇,推力甚至只需要拥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足以彻底改变整个世界。 真如果有这么庞大的推力,恐怕用不了十年,全世界遍地都将是可以悬浮飞行的汽车。 航空业、汽车、轮船等各行业,以及军事行业都将受到重大的影响。 如果真能做到,这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落后。 ......... 直播准时开启,无数的观众涌入,二十秒钟不到,人数就高达了百万。 也得亏这个直播间是系统创建的,真要是逗鱼自己的。 二十秒钟的时间一个直播间里面涌入了百万人,别说直播间会崩溃了,就是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服务器都将一起蹦掉。 虚拟屏幕展开,韩元都还没来得及打招呼,无数的弹幕密密麻麻的划过。 【早!主播大大!】 【第一!】 【来了来了!】 【电推进发动机啊,终于要面世了吗?】 【被封印的光啊!出来吧!】 【期待.gif!】 【话说真有那么神奇的话,能不能应用到汽车上啊?比较想要一台可以飞的汽车!】 【邢天柱?】 【一群不带脑子玩意,真要那么神奇的话,主播还能直播出来?想想都不可能好吗?百分百就是随便拿点什么东西忽悠你们这群傻子的,还看的那么起劲。】 【好几伙,楼上又出来秀它高达50的智商了。】 【这谁家养的啊,赶紧前奏!】 【对不起打扰到大家了,我这就牵走!】 【星城精神病院:对不住了,护士一个没看好,让他跑出来了,我这就带回去注射镇定剂。】 【好家伙,难不成直播间内守着的各国科学家都是傻子?】 ....... 弹幕嘈杂,吵吵闹闹的,即便是韩元直播已经两年多了,但依旧还是有一部分人不相信这些,认为不过是在作秀弄假而已。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能在地球上使用的电推进系统,实在太过夸张了亿点。 和人类现在应用在太空站以及卫星上的电推进发动机相比,这领先的不是十年,二十年了。 这差距甚至是地球人和外星人了。 而且任何一个国家能掌握这种技术,怎么可能光明正大的直播出来? 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这些言论,韩元一向都不怎么理会,你爱信就信,爱看就看。 到最后,真当电推进发动机应用到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的时候,这些人只会说一句“真香”。 “大家早上好啊。” “这一次直播,经历长达一百二十多天的奋斗,期间面临了无数困难,我终于将一台‘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的所有零件都制造出来了。” “而今天,我将在这个厂房内完成组装,并启动‘它’的运行。” “长达两年多的时间过后,能否攀上天空,飞向远方,就看今天了!” 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嗷嗷叫唤,各种冲冲冲,奥利给的网络词语不断刷屏而过。 韩元推开大门,进入厂房内,这个独立厂房是在升级工业设备的时候建设的。 虽然和第一个厂房一样,用的是钢管结构,但这个厂房是做了防潮,防尘等处理的。 不光墙壁是双层的,地面更是三层结构。 最底层是硅酸盐水泥混合鹅卵石为基底。 第二层是一层pvc地板,然后最表层是一层防静电的涂料。 除此之外,还有4mm静电接地线铺设在厂房地板上。 这样铺设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很多零部件在测试的时候必须要隔绝掉静电的影响。 就像电推进发动机,如果地面上有静电,将会对发动机内部的一些精密度极高的零件产生一些影响。 绿色的防静电涂层地面上,堆放着繁多的箱子。 这些箱子里面,是之前制造好的零件。 一口口的箱子被拆开,里面的零件被取出来。 最先安置上组装工作台的,并不是两大核心零件,而是电推进发动机的整体固定骨架结构。 只有当这些形状特意的固定结构处理好后,后面的‘三电极离子产生装置’和‘等热磁场生成器’才能被安装上去。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忙碌在厂房内的韩元就像一直小蜜蜂一样,是不是还会钻进固定架里面去处理固定螺栓。 每当这个时候,最抓心挠肝的,就是各国实验室的专家和科研学者们了。 无他,因为韩元钻进去的时候,他们看不到下面cao作的细节。 这种重要时刻,即便是韩元只是单纯的拧颗螺栓他们都想看。 万一错过了什么细节,不少年老的专家恐怕会急出脑淤血而被送进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