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一头扎进垃圾堆
不过,琉璃厂的兴荣,是以前和以后,现在,看到的只是萧条和萧瑟。 这里大部分东西,在这时候都被称作为‘四,旧’,哪怕是国营的书店,都被关了许多。 原来的旧书店和南纸店,更是被破坏得彻底。 现在能看到的,就是零售的商店,店里面卖的,就是白菜土豆什么的,都是农产品。 放眼望去,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几乎没有什么人。 寂静得可怕,让人心里无端的升起了几分悲凉。 琉璃厂的复兴,要在八零年之后,才会重新恢复。 “这条街上时不时会捡到好玩的东西,在我们的秘密基地,明天带你们去看。”夏雨霜说道。 顾笙心底一动,“你们捡到的都是些什么样的?” “很多,各种都有,最多的,就是书和画,在那边翻到的。”她伸手指了一下街尾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像是垃圾堆。 “那里没人看守?”顾笙看过去,发现都是被破坏古家具。 “有的,但那人经常睡觉,只要给它带半斤酒,他留装作看不见,不止是我们,还有大人去翻呢,也不知道他们拿去做什么?也要扮家家酒?”夏雨霜眼里露出天真的神色。 夏雨雪和夏雨冰嘴角抽了抽,她们虽然也不懂,但却隐隐知道一点。 而且听爷爷说过什么,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的,那里面被破坏的好些东西,都是被称作古玩的东西。 肯定有人拿去藏起来。 反正也不用钱不是。 不过,一般人不敢来的,万一被人举报了,全家都讨不了好。 她们看到大人,也是天黑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的。 “咱们过去看看,今天好像又拖了一车过来,我看垃圾堆比前几天还大。”夏雨冰说道。 顾笙眼睛都亮了。 她们几个跑过去,看守的那个人躺在摇椅上,昏昏欲睡。 他面前还有一个燃烧的小火炉,身上裹着军大衣,戴着**帽和皮手套。 顾笙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人不简单。 老人听到动静,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见是‘熟人’,就又闭上了。 “今天的酒?” 夏雨冰露出一个天真的笑容,“喏,这里。” 她从怀里掏出来一小瓶白酒。 顾笙:“……你什么时候拿的?”她怎么没看见。 “出门的时候,我不是去上厕所吗?那时候拿的。”夏雨冰把酒放在老人旁边的小几上。 “快过来,咱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顾笙又看了一眼老人,才跑进去。 刚才老人的那一眼,一点也不像个昏昏欲睡的人,眼里闪烁的精光她看得很清楚。 她进去后。 老人又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她的几个小姑娘的背影。 视线落在顾笙身上。 很灵气的小娃娃。 “统子,开启扫描功能,咱们大干一场!”顾笙摩拳擦掌的在心里说道。 统子很想装死,但不行。 所以它狮子大开口,“五千积分!” 顾笙没时间和它讨价还价,“随便你,赶紧开启,记得哈,我要价值最高的!” 她没讨价还价,统子也好脾气得答应了。 扫描功能开启后。 顾笙就能看到一个个红色的圈,她眼睛亮如星辰。 “嗷~这么多吗?” 感觉全部都有价值怎么破? “你妹捡到一张王羲之的字!”统子突然开口。 顾笙豁然转头,果然看到小玖拿着一张卷轴左看右看的。 “小玖,好东西,赶紧收起来。”顾笙压低声音。 小玖闻言,也不多看,赶紧收起来抱在怀里。 “你左边的小姑娘捡到一本明朝的古籍!”统子又开口。 顾笙左边的,是夏雨霜。 明朝古籍,是后世藏书爱好者最喜欢,也最难找的。 哪怕是残本,价格也很高。 “雨霜……” 顾笙还没说完,就看到她把古籍扔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什么鬼画符,看不懂。” 顾笙:“……” 她赶紧捡起来,塞到小姑娘的手里,“别多问,收起来。” 小姑娘感觉到她的认真,点头,接过了古籍。 “嗷,古籍字画,我来了!”顾笙在心里嚎了一声,一头扎了进去。 宋代古籍,收! 宋版书的价值在后世也十分恐怖,涨幅虽然不如明清书,但它稀少得很,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在后世也是,宋版书是按页论价值的。 一页大概在三万到五万之间,嗷~三本,发了发了。 “你踩着一个,是郑板桥的画!” 统子的话让顾笙吓了一大跳,她犹如一个弹簧一样弹起来,赶紧把脚下的东西捡起来。 悄咪咪的打开看了一下,“雾草,这是郑板桥的兰?!” “你左边还有一个,也是他的。” 顾笙赶紧转头,用最快的速度捡起来。 啊啊啊,是郑板桥的竹子。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和石,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和千秋不变之人。” 那简直…… “你还有时间感慨?赶紧的,那边那堆灰里有一方砚台,绝对会让你尖叫!”统子打断顾笙的思绪。 砚台! 顾笙记得,在二零一八年,美国联邦国际大型拍卖会上,一方浮雕龙纹砚台拍出了一百多万美元的价格。 砚台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东西。 价格暂时不论,主要是顾笙喜欢,上一辈子,她就收藏了很多古籍字画,还有笔墨砚台! 古玩里,她比较偏文玩! 特别是笔墨砚台,是她心头最爱。 但顾笙收藏的范围很广,她上一世,也算是大佬级别的,钱对她来说,只是数字,有百分之八十,都被她用在收藏上。 百分之十五成立了基金会! 而她自己平时的开销,只是百分之五。 顾笙在灰里刨了一下,才把砚台刨出来,灰朴朴的,看不出来材质。 砚台的价值,要看它的质地、工艺、铭文、品相和装饰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地、工艺和铭文。 不过,收藏圈还流传着一句话,‘砚贵有名、身价倍增!’ 也就是说,还要看它有没有被名家使用过。 顾笙把砚台上的灰抹掉,仔细的研究。 “别看了,没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