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赵谦下定主意写日记
汉朝以孝治国,所以除了高祖和光武帝之外,其他皇帝谥号都带了个孝字。 汉灵帝十二岁登基称帝,当了二十一年天子,在位期间虽然卖官鬻爵,虽然爆发了黄巾之乱。 乱是乱了点,但没伤到根。 乱而不损曰灵。 这是为汉灵帝盖棺定论的一个字。 也是天下人的共识,一个昏庸一点的皇帝,一场被迅速平定的泥腿子,能奈我大汉何? 大不了休养生息个几十年嘛。 汉灵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不在乎张角之流,他只想在士族宦官外戚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为此他设鸿都门学,卖官鬻爵清洗官僚...... 某十万的制衡之道连给刘宏提鞋都不配。 大将军何进是刘辩外舅,何皇后又是十常侍联手推起来的,他们会死保刘辩。 但其子刘辩年幼难以亲政。或是为了防范吕氏旧事,或是为了防范霍光之流。 反正就是不要让rou被别家吃到,汉灵帝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刘表为荆州牧,刘岱为兖州牧,刘虞为幽州牧。 放宗室占四边以制衡中央,朝堂之上就算你何进是个人物,压服了宦官士族,想效昔年王莽之事,那也要忌惮四边宗室。 同理,就算是你士族干掉了外戚宦官,想当霍光,那也得看宗室的脸色。 宗室想造反就要承受来自中央的疯狂输出。 等刘辩长大后,亲政了,就慢慢地把权力收回来。 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制衡闭环。 但可惜,人总有糊涂的时候,灵帝死前觉得自己的长子刘辩软弱,不足以君天下,就吩咐蹇硕立刘协为帝。 而蹇硕的一切权力来自于皇帝,老皇帝死了,自己又和新皇帝没什么关系,暗自心慌意乱之时,正好刘宏让他立刘协为帝。 那可是从龙之功啊,只要自己能把刘协扶起来,那可就是新皇的大功臣啊,那自己依旧可以大权在握。 蹇硕心动了,也行动了。 他准备干掉何进,独揽军权,可惜功亏一篑。 逃得一命的何进在十常侍的帮助下杀死了蹇硕。 但其依旧对十常侍心生芥蒂,你们十常侍到底是不知道蹇硕的打算还是把蹇硕丢出来当替死鬼呢? 而盯上十常侍手中权力的袁绍以窦武被害的事情作为例子劝说何进率先诛杀十常侍。 最后十常侍、何进、袁绍谁也没得好,反倒是董卓摘了桃子。 此后废少帝、联军伐董、官渡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 赵谦躲在房中暗自梳理了一下以后的时间线。 他正在做计划,关乎后面要怎么走,不能再像之前葛根那样拍拍脑袋就干了。 先确定一个目标,让刘备取代刘虞成为灵帝安排的宗室四边之一。 正好借趁着张纯作乱,让刘备捞到足够的功劳,然后在宗正那里弄个正经的汉室宗亲名头。 让灵帝看到刘备的潜力。 一个能征善战,忠心耿耿又缺乏根基的汉室宗亲。 总好过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刘虞吧? 刘备在常山郡练兵缴匪,去中山平定张纯造反,在这两郡之中名声极好,顺势做个中山或常山太守不过分吧? 刘备在常山缴匪期间,发现了几个贪污犯罪的县令县尉很正常吧? 为了维护大汉律法威严,当即把这些犯罪的县令县尉抓起来很正常吧? 为了维护地方秩序,任命几个临时县令也很正常吧? 后面为这几个临时县令请功转正也不过分吧? 这样一来,就算只当了一郡太守,只要想的话,那也能随时架空另一郡太守。 什么?刘备当不上太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战场上先献祭刘备,给关羽张飞上个疯魔buff,开启无双割草模式,怎么输!怎么输! 反正他张纯死定了! 刘备这功劳立定了,如果不够的话不是不能考虑养寇自重...... 赵谦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压在心底,养寇自重倒霉的还是老百姓,不能这么干,算了算了。 还是老老实实一步一步掌握常山中山,然后搜...和豪强们合作一下,弄点钱去贿赂十常侍,这样一定能顺利当上太守。 不过如果和冀州豪强纠缠太紧不是很好啊。 借助冀州豪强之力得官,那肯定要交换一些东西的,比如一些官职,一些军队。 这样就算能顺利当上冀州牧,那也不过是韩馥第二,袁绍一个眼神就能让冀州豪强劝退刘备。 四世三公的袁家号召力实在是太强了。 要坐稳这冀州,袁绍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想到这里,赵谦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现在想到了,时间还早,还有办法。 要是不提前计划好,说不得刘备真是韩馥第二。 田丰、甄氏。 可以把田丰推上冀州豪强代表的位置,再让刘备联姻无极甄氏,把甄氏的位置推高,让他们对立起来。 到时候伺机北上幽州,拉一些避乱幽州的寒门人才自成一派,再以刘备亲族为核心把幽州豪强也拉进来...... 等等,为什么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没什么刘氏亲族投奔刘备呢? 曹cao那边有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夏侯惇、等一大票曹氏夏侯氏亲族。 而刘备呢?刘备什么也没有。 只有先主传中只简单的提了一下刘备的家世,有名字的亲族只有叔父刘子敬、同宗刘德然、德然之父刘元起三人而已。 后来无论是入主徐州还是占据荆襄以图川蜀还是改元称帝,都没有刘氏宗亲的影子。 这很奇怪,但又不奇怪。 刘备年轻时织席贩履,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着同宗接济才能读书。 等出名之后又一直时运不济,不是在跑路就是在准备跑路,肯定没有投奔,就算投奔也不知道刘备在哪里。 等到刘备好不容易打下一片基业的时候,涿郡远在幽州,与益州相隔千里,曹cao又统一了北方,世道相对稳定,也什么人想投奔刘备了。 前期没人看得起刘备,后期刘备又离得太远。 以前的刘备你爱答不理很正常,以后的刘备当了大官,又那么近,总有人来投靠的吧? 招揽并扶持刘备亲族,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赵谦用拼音一条一条的记下自己的计划。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不用笔记下,再好的想法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忘却。 用拼音记下不但能随时梳理计划,更是隐秘性极高,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自己的想法。 为了避免遗忘拼音,以后每天用拼音写篇日记,多写多想多用才能更好的记住。 赵谦看着眼前的竹简暗自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