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关东诸侯再起兵 殿前点将弘农王 (下)
———————————————— ...... 一辆马车缓缓的行至永安宫小院外的大道上。 在即将靠近小院时,就已经远远的瞧见将小院围得水泄不通的西凉军。 “发生什么事情了?” 马车内的蔡邕,张仲景以及女扮男装的蔡文姬三人走出,看着那些凶神恶煞般的西凉兵。 “有人说弘农王殿下遇刺了,所以相国派董越率兵前来查看究竟。” 马夫打听之后,回来汇报道。 “又遇刺了???” 蔡邕言道。 一旁的张仲景对这个“又”字极为的好奇。 “如何个又法?” “此事说话话长,容我以后再与你讲。” 蔡邕三人驻足,一身男装的蔡文姬直接趴在了马车上朝着里面瞧过去。 已然想要看看弘农王刘辩这个“被刺专业户”此刻是如何个情况? 只见带兵而来的董越气汹汹的要冲进门,却被门口一个并州千夫长给拦住。 此人赫然就是朱棣收下最得意的弓箭手张牧之。 张牧之言道:“殿下正在休息,没有相国的旨意,什么人也不得入内。” “我带来的就是相国的口谕。” 董越言道。 “哼,口谕?随口两句话就是口谕,你问我信不信?” 张牧之不屑的反驳道。 “不信你去问相国便是,快给老子让开!” 说话间,董越就要动手。 那张牧之也丝毫不惧。 董越自从上次的贪污案以来就一直被关押在大牢当中,虽然受了一些罪,但董卓最终考虑到他是自家侄子,只是贪污,又不是造反,所以便找了一个由头给放了。 可董越放出来之后,显然不会轻易的放过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弘农王刘辩。 在无意中得知弘农王刘辩委托生病,早已经逃出洛阳城的时候,董越立刻去禀告了董卓。 董卓虽然不信,可是此事不小。 若是弘农王刘辩逃了,必然是大患。 当即安排董越去把弘农王刘辩请过来。 注意这里用得是一个“请”字。 可是话到了董越那里,自然而然夹杂了不少自己的私愤。 把“请”字变成了“押”字。 看着来者不善的张牧之,再加上领头又是董越,张牧之岂能轻易放他进去。 “大胆!区区一个夫长,也敢拦我。” 董越怒道,当即命令人动手。 那张牧之丝毫不怵,直接拔刀。 就在双方僵持之时,这时候,小院内一道雄劲的声音传了出来。 “董中郎将,论军职孤乃白波军中郎将,与阁下军衔一样大,论身份,孤乃大汉弘农王,你见了本王不下跪行礼,还如此放肆,是不把本王放在眼里吗?” 话音刚落。 只见原本闭合的小院大门忽然打开,一道身影从院中缓缓走出。 每一步都走得如山如海。 这强大的气场,即便只是穿了一件轻便的便服,依旧难掩其身上雄风。 “末将不敢,末将拜见弘农王殿下。” 董越急忙翻身下马,行叩拜礼。 若是以前,董越自然不会把弘农王刘辩放在眼里面。 可是自从锦衣卫创办以后,一切都变了。 整个朝堂看待弘农王刘辩的神情都多了一层厚厚的畏惧感,如同畏惧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剑一般。 此时此刻,董越心头是后悔的。 小道消息果然不能全信。 都怪自己太想抓到弘农王刘辩的把柄了,所以才慌了神,没有先确定一下。 “董中郎将当真是得了相国的口谕?” 弘农王刘辩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双目冷冷的看着董越。 董越回道:“回禀殿下,的确是相国想你了,让我过来探望一下。” “哦,既然是探望,如今也看到了,你是不是可以回回去复命了。” “是是是!” 董越当即收兵。 他得到的消息是有人假扮弘农王刘辩,如今看来有谁能假装这等气势,威力,岂是他人能轻易模仿来的。 弘农王刘辩在看到西凉军撤走之后,正欲回身到小院当中远远的便瞧见了蔡邕。 “蔡先生。” 弘农王刘辩疾步上前施礼道:“恕小王无礼,衣衫不整,还请见谅。” 蔡邕急忙回礼道:“是我们突然到访打扰了。” 两人互相礼节时,一旁的蔡文姬仔细的打量着这弘农王刘辩。 都是说这人放荡不羁,又jian险jian诈,却又强得要命。 今日一件,竟然还懂得如此知书达理。 然而她并不知道弘农王刘辩的知书达礼,是有目标性的。 如蔡邕这般的大儒,他从来都是尊敬的。 如王允那般的伪君子,他从来也都是不客气的。 弘农王刘辩随即领着蔡邕,张仲景,以及伪装成蔡杰的蔡文姬三人进入了小院。 在小院石桌那里端上了茶水。 在这里已经不知道接待过多少客人了。 如今让弘农王刘辩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跟着蔡邕一起过来的竟然会是张机,张仲景? 这可是跟华佗齐名的医圣啊! 几乎每一个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东汉末年有个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华佗为曹cao治头疼,要“开脑壳”,被曹cao杀害,其着作《青囊书》也无人可传,令人惋惜。而当时还有一位医生,被称为医圣,他就是张仲景。张仲景生活的年代,在公元150年到219年之间;而华佗处在145年到208年。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处在同一时代,为何三国中毫无存在感原因有很多。 华佗擅长临床和外科手术;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主要表现在理论方面。华佗对病人使用麻沸散后,直接进行手术,这在当时是医学上的创新和突破,事迹也便于传播:华佗可厉害了,开肠破肚的给人治病!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主要集中在《伤寒杂病论》上,但在当时,文人着书立说是非常普遍的。 ...... 可以说,张仲景和华佗一内一外两种医术领域的大夫。 若是全部收纳在自己的旗下。 那可真是...... 如同时得了那卧龙凤雏啊! 当然,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卧龙凤雏”,弘农王刘辩也是抱着必须要拿下的决心。 想到这里,朱棣下意识的看了看蔡邕,张仲景之外的第三人,是个俊秀的少年。 前两个都是大名鼎鼎的大人物,这少年必然也不是小角色。 可会是谁呢? 正在弘农王刘辩思索之时,那少年自我介绍道: “在下蔡杰,字子余,久闻弘农王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三生有幸啊!” 蔡杰??? 蔡子余??? 没听说过三国有这么一号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