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夏紫薇
“什么?”若安有些吃惊。 “我心意已决。”夏紫薇柔柔地笑着,眼神中满是坚定。 在若安盘算着夏紫薇即将出孝的时候,夏紫薇先找到了她,请她照顾金锁。原因是,她决定请婚蒙古。 “大清国力昌盛,不必再让每一个公主都去抚蒙古了。”虽然知道没有什么让夏紫薇改主意的希望,若安还是忍不住劝道,“金锁和你情同姐妹,但她现在是忠烈遗孤,是不会被指婚蒙古的。你若去了蒙古,恐怕再难相见。” 况且,多少大清公主在蒙古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夏紫薇从小是按照汉家的闺阁女子教养的,她受得了吗? “和婉,我知道你是好意。”夏紫薇这几年住在宫里,成熟了不少。虽然还是那样娇柔,但神色之中也有了沉静和贵气,“以我的身份,在京中能找到的人家都是些攀龙附凤的。虽然我只是一介女子,但也心高气傲,不愿屈就。倒不如嫁到蒙古,蒙古的汉子直爽,想必不会在意我的出身。” 夏紫薇说的是实情。 她再怎么优秀,也逃不过这个世道对于女子的不公,无法撕掉“私生女”的标签,无法不被世人鄙夷。 “金锁知道了吗?”若安换了个话题。 其实,夏紫薇远嫁蒙古,除了她自身原因外,更有政治意义。 乾隆的女儿稀少,不然也不会当初硬要抢了若安做女儿。当初这么做,也是为了日后多个公主抚蒙古。 如今大清国力强盛,是以四格格得以留在京中,但令妃的七格格九格格年纪尚小,而蒙古的联系不能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夏紫薇嫁过去。 若安身为暗凤继承人,又是四爷疼爱的孙女,于公于私都不会让若安嫁去蒙古的。 原本即使夏紫薇不提,若安也应该促成此事,只是同为女子,她又很欣赏夏紫薇,故而多劝了几句。 “她知道了,要我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呢。”提起金锁,夏紫薇脸上的笑意多了两分,“她还当我是当年那个不知世事的大小姐呢。” “你们也可以多多往来,书信,牛羊制品等也可以送进宫里给皇阿玛尝尝鲜。说不得,日后我也要靠着你了。”若安转念一想,与其这样代代用公主们的命去联系蒙古,不如用经济来拴住蒙古。如果朝廷鼓励民间大量食用奶制品,使用羊毛等物,让蒙古人专注于放牧而不是战斗,岂不是一劳永逸? 她真是白白来了这么多年。 若安暗暗嫌弃自己。 “哦?”夏紫薇以为若安是给自己出主意,即使离了皇宫,也要抓住乾隆的疼爱,“我记下了。” 对于这个名义上的meimei,她不需要太客气。 这辈子,她欠了和婉太多,唯一能稍稍还一些的,就是代替和婉出嫁蒙古了。 这个心思她告诉了金锁,但绝不会和和婉透露半分。 “你可有合适的人选?”若安没有想到夏紫薇的小心思,只是在单纯地为她打算。 “没有。”夏紫薇摇了摇头,开玩笑道,“只是不要太风度翩翩,文武双全就好了。” 这是在说当年的福尔康他们了。 “那就让皇阿玛给你指一个不通文墨的。”若安也开起玩笑来。 “说不得,一个粗犷的蒙古汉子更适合我也说不定呢。”夏紫薇半是认真半是玩笑道。 “也有可能。”若安和夏紫薇对视一眼,齐齐笑了起来。 “你决定了?”乾隆在夏紫薇去乾清宫自述心意后,沉默半响,才吐出这么一句话。 “是的,皇阿玛。”夏紫薇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沉静地答道。 乾隆难得上下打量了夏紫薇一番。 这是他流落在外的私生女,因着一开始的错认,他其实并不喜欢这个让他丢了脸的女儿。 他的女儿虽然不多,但也并不稀罕。若不是因为几年前夏紫薇的挺身相救,他可能会随意把她丢在宫里的角落,等到蒙古来求亲的时候随意把她指出去联姻,然后这辈子都不会想起来自己还有这么个女儿。 可是,如今他也算喜爱这个女儿,如果她哀求的话,说不定他就不会让她去蒙古和亲了。 大清国力强盛,蒙古俯首称臣,近些年安分恭敬了许多,的确也不是必须把女儿嫁过去。 再不济,不是还有小七和小九吗? 可是,在她出孝的几天后,她就来乾清宫主动求见,自请去蒙古和亲? “为什么?”乾隆缓声问道。 难道,是因为他这几年没有把她视做掌上明珠? 可是他身为一国之君,身上肩负着天下的重担,哪里有空去关心一个在宫中为母守孝的她? 能让她在宫中为母守孝,就已经是他的仁慈了。 她竟然还不知足? 还在怨恨自己,想要嫁去蒙古,离自己远远的? 真是贪心不足,不可理喻。 乾隆想着,皱起了眉头。 “回皇阿玛的话,是因为紫薇是您的女儿。”夏紫薇不知道乾隆一瞬间脑补出了这么多,还怨上了她,她只是平静地陈述着自己的理由。 “紫薇身在宫中,不知外面如何,但大清连年征战,两次远征回疆,荆州民反,又有巫山叛乱,想必国库空虚。”紫薇抬头看向乾隆,眼中盛满了对君父的孺慕和崇敬,“紫薇身为您的女儿,不能为大清做什么,只有一己之躯,联姻蒙古,竭尽所能为您守住我大清的北方安稳。” “紫薇……”乾隆感动了,他不知道,紫薇居然这么善解人意,为他着想,“其实,大清国力强盛,蒙古人安分的很。你不必去蒙古吃苦的。” “能为皇阿玛做点什么,紫薇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能算得上是吃苦呢?”夏紫薇露出了温柔的笑意,“皇阿玛心疼紫薇,紫薇是知道的。只是,您不仅仅是紫薇的阿玛,更是天下万民的阿玛,能在您的盛世功绩上出一份绵薄之力,紫薇甘之如饴,与有荣焉。” “紫薇……” 乾隆被夏紫薇感动得不得了,当场拍板决定:“你能有为大清着想的心意,当得起我大清的公主!朕要封你为固伦公主,更改玉蝶,记到皇后名下!” “皇阿玛!”夏紫薇一惊,赶紧阻止,“皇阿玛,女儿只是想要为您分忧,并不是想要公主身份!请您收回旨意!” “你的心意朕明白,”乾隆感动起来是不会考虑其他的,“但是,这固伦公主也是朕的心意!紫薇,你一直都是这么的温柔懂事,就不要拒绝了。” “皇阿玛的心意紫薇明白。”夏紫薇急了,她如果真的坦然接受了这个固伦公主,她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和婉?说她一心为了大清,而和婉为了一己之私不肯去蒙古联姻吗? “只是,虽然皇额娘对紫薇关爱有加,对紫薇宛如亲女,但紫薇不愿忘了娘亲。娘亲在宫中没有名分,您身边能够证明娘亲存在过的证据只剩下紫薇了,紫薇不想连这点证据都湮灭了。”夏紫薇字字发自内心,说到动情之处,忍不住落了泪。 这番话虽然是为了阻止乾隆册封她为固伦公主,但也是出自内心。 越在皇宫里待久了,越了解乾隆,她的心越凉。 她的娘亲在大明湖畔等了一辈子,只为了一国之君的随口一说。 可他根本不记得她的存在,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即便是自己出现,也不过是让他多了一份对自己魅力的自信。 她的娘亲的十八年的期盼,苦楚,绝望,都不及他的魅力认可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