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水平线科技有限公司
和美雅国际的事情,初步达成了意向,江明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技术转让的事,让江明尝到了甜头,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 想到后面可能源源不断的有这种业务,江明心中就兴奋。 果然,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有技术,走到哪都不怕。 至于现在吗,林婉晴也提醒江明了,这种大金额的费用支付,最好走公司合作的模式,不建议对江明以个人劳动所得的形式进行支付。 毕竟,江明也没办法开发票,美雅国际相当于白白的损失了这部分的税费。 至于江明这边,扣除了大笔的个人所得税,得不到税费减免,着实有点不划算。 想到这,江明心中有了盘算,成了公司的事情,是迫在眉睫。 在江明的印象中,成立公司,那是一件相当严肃和重大的事情,不过等江明去工商局问了以后,才知道成立公司如此的简单。 甚至于,好多的流程可以在网上提前的办理,只等去工商局现场验明正身就可以。 首先是公司名称的确立,这个有点难度,之前也没有想过。 江临科技树有限公司? 名字倒是简单明了,但是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是要暴露自己的系统给别人?也不合适啊! 黑科技有限公司? 好像有点过于直白了。 水平线科技有限公司,突然间江明心中一动,有了想法。 这个名字可以啊,水平线水平线,提升科技水平线,有点意境,就是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否被人占了。 说动就动,江明亲自跑去工商局,让人给查名字,是否重名。 等江明来到工商局,就知道自己想简单了。 虽说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但是人民太多了,服务不过来。 眼瞅着根据叫号的进度,要等两个多小时,江明有点没耐心了。 想到这,江明果断花钱找了个中介,没用半小时,就将事情办妥了,没人用这个名字。 尝到了开小灶的甜头,江明是再也不愿意等下去。让中介将所需的资料列了个清单,自己去准备了。 就这样,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江明就将注册公司的事情搞定了。 至于剩下的刻章,办财务方面的业务,后续中介办妥以后,会寄给江明的,让江明放心。 还别说,江明感觉这钱花得挺值得,至少自己的时间没有被白白的消耗。 毕竟,江明挺忙的。 已经周四了,江明想起来,周六的时候,还要去京都一趟,参加新能源的会议呢。到现在,资料还没有准备,虽说准备起来不是很难,但总得需要点时间。 也就说,留给江明的时间,只有半天了。 想到这,江明无语了,拖延症害死人啊,这几天虽说忙,但时间还是能够抽出来的。 但是一想到下周才开会,还有时间呢,就这样拖来拖去,成这个样子了。 要是有个助手就好了,至少一些简单的事情,能够帮助自己处理。 不自觉的,江明的脑海中竟然浮现了苏伶娟的身影。 好像可以啊,苏伶娟虽说经验少了点,但是做报告的本领却是一流的。毕竟,985大学的高材生,文字这方面的功底还是有的。 想到这,江明拿起电话,打了过去。 此时,苏伶娟在百能公司,正在整理报告呢,眼见自己手机响起,连忙走出了办公室,找了个僻静之地。 “喂,江工,怎么有时间给我打电话啊?” 苏伶娟显得很兴奋,这样说道。 同时,苏伶娟在心中自言自语道:这可是江明主动给我打电话,可不是我联系的他。 毕竟,作为研发石墨烯电池的核心人员,已经被多次告知,禁止和江明联系,江明的唯一对接人,只有李茗。 “还不是想你们了,我走了,就不能联系了啊?” 听到苏伶娟那活泼的话,感受到其言语中的兴奋,江明打趣道。 “不是,江工你不知道,他们不让我联系你。” 虽然周围没人,但苏伶娟还是压低了声音说道。 “还有这种事,我是犯了什么事吗,怎么有了这种待遇?” 江明疑问道。 “听说你和百能公司闹掰了,说公司给的奖金太低,说都是自己的贡献,要求更多的奖励。反正都是一些不好的传言。” 额。 听到苏伶娟的话,江明无语了,百能公司什么都好,就是八卦这方面太严重了,本来没有多大的事情,被硬生生地传成这样。 最关键的是,公司还不出通道,任由下面的员工猜测。 “闹掰是闹掰了,但不是外界传的那样,只能说双方发展的理念不同,自然是合作不下去了。” 江明还是简单地解释了一下。 “对了,上次石墨烯电池的问题,改善后,最后验证得怎么样?” 江明随口问道。 “还别说,江工你就是厉害。改善措施,经过验证以后,确实有效。电池的循环寿命,改善了很多。石墨烯电池,已经在公司内量产了。” 苏伶娟是满脸兴奋地说道,江明已经能够感受到,此时的苏伶娟满脸崇拜的目光。 “那你最近在忙什么呢?” 江明继续问道。 “还不是在写报告,整理最近电池的测试数据。” 说到这,苏伶娟的话语有点沉重。 “不对啊,你不是研发工程师了吗,不应该着手改善优化的事情,怎么又去写报告了?” “还不是上次循环寿命跳水的问题,公司高层说是我们二部自己的问题,要找责任人呢,最后定的是我和宋工。” “我和宋工都被降职了。宋工本来职位还高一些,还能继续研究,我的话,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的工作。” 苏伶娟解释道。 “不对啊,不是生产工艺的问题吗,怎么就成了设计的问题?” 江明眉毛一皱,这样问道。 “研发设计,未能标注过程关键点,导致生产工艺无法严格执行到位。喏,首先是设计问题,然后才是工艺问题。” 额。 听到苏伶娟的话,江明无语了,心说还可以这样推卸责任? 不过想想来看,这也是正常。毕竟,在百能这么大的公司,相关的利益权衡是很重要的工作。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又得产生痛,中间的抉择很是简单。 当然,不管怎么抉择,痛苦的只有当事人,其他人都是看热闹的。 “是这样的,现在我成立了一个公司,你愿不愿意来我的公司上班呢?” 听到苏伶娟的工作已经边缘化了,江明心中窃喜,这个时候,正适合挖人。 “愿意,我愿意。” “但是,江工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我可是签署了竞业协议,不能在相关行业就职的。” 苏伶娟都没有仔细问,就连忙说道。 但是考虑到离开百能,有可能会执行竞业协议,苏伶娟不无担心地说道。 “没事的,不是相同的行业。而且放心吧,百能不会让你执行竞业协议的。” 江明安慰道。 “那就好。要是宋工也能离开就好了,但是估计很难,毕竟他还在主导石墨烯电池后续的改善呢。” 苏伶娟说道。 听到苏伶娟的话,江明也知道,要让宋志艺没有负担的离职,估计很难。但如果要和百能硬刚,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为了一个宋志艺,和百能公司再闹僵一次,不合适。 江明很明智地选择了强挖宋志艺的打算。 先将苏伶娟搞过来,将公司运转起来吧,不然公司一个人都没有,也不合适。 至于后续的发展,江明感觉还是要好好地想一下。 目前,江明确定的方向要新能源和中医药产业。 新能源,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是石墨烯电池,当然不是给百能公司那种阉割版的石墨烯电池。 完全体的石墨烯电池,那可是革命性的成果,一时之间,江明还没想好怎么推出。 再像第一次一般,以几百万的金额给百能这样的公司,江明自然是不愿意的。 在江明的心中,是倾向于销售额提成的模式。 这种模式,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长久的生意。 即使以后江明不想动脑了,这也算是一份持久的收益。 听说网络上的写手也是这样,很多知名的大神,那是一部作品够吃一辈子。 江明在考虑,是不是也在网上发表文学作品,来个版权什么的,也是不错的。 毕竟,在科技树系统中,江明看到有文学相关的内容,要是学会了,不比散装的职业作家强? 不过听说作者长时间窝在房间中码字,时间久了,多多少少都有点职业病,都是拿命在换钱。 想到这,江明又有点不愿意了。 毕竟,再多的钱,没命花,也是不值得的。 完全体的石墨烯电池,是江明手中很重要的一份技术资料。 另外的话,中医药的产业,江明也可以涉足了。 毕竟,除了愈灵散和培元丹,还有好多的纯中药试剂可以研究。 在科技树系统的加持下,江明相信越来越多的中药,可推出,而且市场潜力无限。 当然,这中间要做的工作很多,江明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想到中药制剂的生产,江明不由得想起了林婉晴,不知道愈灵散验证得怎么样,什么时候有结果。 不过想到现在才周四,江明就释然了,还是多等一下吧。 想到了林婉晴,江明心中不由得一动,如果能够将林婉晴挖过来,那么自己会轻松很多。 改天可以试试! 目前能拿出手的只有石墨烯电池和中医药产业,江明感觉还是有点少。接下来需要拓展一下业务,江明在考虑。 医药产业方面,江明暂时不考虑了。 还有那么多的中药制剂可以产业化,一时之间应该够用的。 新能源行业,只有石墨烯,还是有点少。 要不在新能源行业再拓展一番? 江明心中有了这种想法。 毕竟,新能源行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是朝阳产业,目前处于增量市场,机会很大。 如果能够借好力,将比其他行业容易发展得多了。 目前只是新能源的电池,还远远不够,其他的相关技术,也是要研究的。 比如说自动驾驶技术,比如说磁悬浮汽车,或者不用充电的电池,能够飞的电池,这好像都可以啊。 当然,相比于这些小打小闹,江明实际上希望能够研究出微型核动力电池。 有了这玩意,当真是买电池送汽车。 以后,只要电池不用换,只要买汽车壳就行了。 手机也不用充电了,设备的电能也有保证了,当真是革命性的成果。 只不过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现有的技术,短时间内无法达成。 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能够将夏国的核能大佬拉过来,给江明讲个一年左右的课,江明然后把市面上主要的核试验资料搞到手,说不定知识等级能够达到。 但江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核方面的资料,都是极度保密的。 在市面上或者大学里学到的,都是一些科普性质的,掌握不了核心。 想要有深入的研究,还要进入核工业这类的研究所或者企业。 不过这倒是一条路,真要到了那种程度,还是要考虑的。 核电池暂时就不要考虑了,新能源行业的自动驾驶技术,算是一种选择。 虽然江明之前说过,不太愿意搞编程之类的工作。 但江明重点要学的,是软件的架构。 按照江明的想法,自己承担架构师这样的职责,给众人指明方向,相信能够有不错的效果。 毕竟,程序员不缺,这个行业内卷很严重。能够有好的待遇,好的软件体系,相信能够有很好地发展。 江明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类似微软这样的,专注于软件,在汽车领域,提供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的公司。 另外一点,水平线公司,想要在新能源领域走得更远,离不开汽车的生产这个领域。 传统的汽车,江明也不准备去碰了。 江明要做的,只有新能源汽车,区别于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这是江明这几天一直在考虑的,算是一种思路。 基于上述中长期的规划,江明准备购置一部分书籍,补充自己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升科技树的知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