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太空电梯
书迷正在阅读:漫威世界里的赫奇帕奇、木叶:我体内有个卡卡罗特、斗罗之暴虐万界、明末天下1639、特种兵之我能看见经验条、在升职前穿越:只能进击的新世界、假如在恋爱地图迷路、全球进化:我有属性面板、赛博神姬与知更鸟、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太空电梯这个概念其实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半个世纪前则是有人提出了系统化方案。 相比于传统太空运输工具,太空电梯的廉价性和安全性是无可比拟的。 但是几十年都已经过去,各国还都在原地踏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电梯缆绳。 太空电梯的重心点放在地球静止轨道上,也就是距离地面35786㎞的太空。 这对缆绳的要求极高。 第一:在这么长的距离下,材料的强度要达到标准。 第二:材料的密度要很小,否则制造出如此长的缆绳,重量将不敢想象。 宋博文团队兴奋地向陈和展示这种材料。 “这是碳纳米管得一种,只不过其中分子结构做了一次角度调整,我还是从你研究的常温超导材料中获得启发。”吴旭在一旁介绍。 陈和从显微镜下观察这根比头发丝还细一万倍的材料。 “它的比强度可以达到两亿尤里!”(尤里:代表材料比强度的单位,数值越高,表明材料比强度越大。) 吴旭用手比划着。 “不错,这已经远远超过太空电梯缆绳的要求,经过计算,太空电梯缆绳的比强度达到三千万到八千万尤里就可以了,我们一般用于太空飞行器的钛合金材料的比强度也才几十万尤里。” 宋博文怕陈和听不懂,在一旁解释。 陈和点点头,又问道:“如果说用这种材料做成太空电梯缆绳,重量是多少?” “我们计算了,每根总重量在一千两百千克左右!”宋博文回答。 “而且这种材料不受长度制作的影响,韧性也比较好,能经得住太空环境的考验!” …… 新型材料的诞生,意味着可以大大优化项目方案,太空电梯的建成,将意味着项目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的提升。 宋博文团队带着这种材料来到项目组,经过里面最顶尖的专家共同研讨,最终通过了建设太空电梯的方案。 首先在太空港下方建立一座巨大的基站,用于缆绳的加固。 其次,为了保证缆绳整体重心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所以在高于太空港的上方发射了两枚配重物体。 当缆绳高出大气层后,会受到强烈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影响,因为这种碳纳米材料最怕强辐射。 这时有专家想到用陈和研发的常温超导材料,制作成涂层,附着在缆绳上面。 因为常温超导材料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抗辐射运用,更重要的是,它密度也很低,且具有超强的导电性。 缆绳安装固定完毕后,电梯仓如何运行就成了最后一个问题。 使用传统的铰链式肯定不符合现实,这里专家给出的思路是磁悬浮方案。 由于缆绳上的常温超导材料,在通过电流后,很容易产生强大的磁场,而在电梯仓周围生出垂直的磁场,两者相互运用,就能产生向上的推力。 而且磁场还能保护电梯仓内部免受外部的太空辐射。 至于电力来源,一是在地面基站建设一座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只需要很少量的核聚变燃料就能长时间供应。 二是在太空港上面布有太阳能发电板作为备用,由于没有大气层遮挡,接受到的太阳光线,所产生的电能更加可观! 计划建成后的太空电梯,会以每小时300㎞的速度开向太空,从地面达到太空港五天时间就可以了。 每次最大运输重量在三百吨。 听起来五天时间很长,可相比火箭的成本和一次性使用,这种运输方式可以说是跨越式的进步! 陈和等人计划,未来还会再建立四座太空电梯同时使用。 在团队中只有少数人知道,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务必争分夺秒! 当太空电梯进入到电梯仓的装配阶段时,出现了意外。 作为这一步骤的负责人之一,宋博文强烈要求要全程跟进。 结果在太空时,遭遇一枚麦粒大小的太空垃圾的撞击。 他的宇航服被撞出一个指甲大小的洞,虽然没伤及到本人,但是突然的减压和缺氧,还是让他身体受到创伤。 最终没有伤及性命,不过需要修养一段时间,他只得退出项目组。 陈和知道后无奈感慨,宋博文真的与自己八字不合,他是第四次与划时代项目失之交臂。 命运这东西有时就这么神奇,好像幕后有人故意而为之,希望宋博文不要骂他王八蛋。 不过宋博文的受伤倒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它提醒了太空安全隐患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项目组想出了一个方案,就是用制作缆绳的碳纳米材料,在超出大气层的四根缆绳周围围上一圈网,网孔小到像那种麦粒大小的太空垃圾根本无法透过。 再加上这种材料的比强度,完全可以抵挡它们的袭击。 当这种幻想中的太空电梯建成时,看着那四根通向天际的缆绳,国外人士无不感慨:“华夏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开始加速甩开我们!” 普登看到新闻后,又开始烦恼了,他有气无力的说道:“我们现在还在用着屁股后面喷火的火药桶去天上,他们已经把外太空当成自家楼房,想什么时候上去就什么时候上去!” 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寄托在那半块飞碟里面藏着的外星科技,只是最近工作人员再也没有把那个该死的“幽灵”给弄出来。 …… 时间来到八月份。 这天是聂醒民去世一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为华夏国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一年前还是陈和提出的华夏最高科技奖“醒民奖”,于今日颁发。 在获奖人名单出来时,陈和竟然占据四项,只不过他拒绝了其余三项,只保留了可控核聚变这一项,并表示那些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属于全体科技工作者。 其中量子计算机领域颁发给了聂暖玉。 材料领域方面,颁发给刚刚发现并用于太空电梯的碳纳米材料,获奖者是吴旭。其实最开始有人提出应该是陈和的常温超导材料,只不过被拒绝。 医学领域颁发给了黄正光,表彰他在攻克癌症方面做出的贡献。 当黄正光来到京都领奖时,见到陈和有些不好意思,紧紧握住陈和的手,只说了四个字:“受之有愧!” 可意外的是,颁奖这天,作为聂醒民的孙女,聂暖玉并没有来,而是其同事代领。 陈和看着手中证书上“醒民”二字,心中有股莫名的温热。 …… 当天下午,他驱车来到国家公墓,外面下起了小雨。 聂醒民墓碑前摆满了鲜花,这是许多不知名群众慕名而来送上的。 一个人的意义,有时候不再生前,而在死后。 苍山之下,阴雨绵绵,气氛显得凝重起来。 陈和看着墓碑上自己提的字:吾辈自强。 “聂老,我时刻都不敢让您失望,只不过这次的危机,我不知道能做到什么地步。” 陈和也只有在聂醒民面前,才会像一个晚辈一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墓碑静谧无言,那四字碑文在雨中却愈发清晰,仿佛是那位老人向陈和诉说着他该有的使命。 陈和伫立良久,直到听见背后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不禁愣住了。 是聂暖玉。 聂暖玉扎着马尾辫,一手撑伞,一手中捧着一束鲜花,静静地注视着陈和。 两人目光相交,沉默几秒钟。 “你来了。”陈和先打破平静。 聂暖玉缓步走了过来,她眼圈红肿,放下鲜花后,看了墓碑一会,突然开口:“我以为你不来了。” 说完眼泪就下来了。 陈和再次愣住,他猛然想到在核聚变推进器项目时,元旦那天夜里,聂暖玉曾跟自己说过有时间一起来看望聂老。 “我怎么可能不来呢。”陈和轻声说道。 聂暖玉低下头,过了半晌,仿佛鼓足勇气一般说道:“爷爷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连他也离开我一年了,我很想身边有个人一起来看望他。” 说完后脸霎时间红了,又低下了头。 陈和一时间没听出话里的意思,应该说是压根就没敢往那方面想。 他现在唯一想的事,就是如何躲避将要来临的灾难。 聂暖玉看着像石头一样的陈和,忍不住叹息一声,声音充满幽怨:“陈和,你说这次灾难能躲过去吗,或者说会死很多人,对吗?” 陈和摇摇头:“我不知道。” “那你有没有想过,五年或者二十年后,还是失败了呢?”聂暖玉再次问道。 陈和想了想,说道:“不论做什么事只要努力就好,结果无法预料,努力的过程也就成了最终的意义。” “我一直努力,可你努力过吗?”聂暖玉问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陈和无从答复。 聂暖玉撑着伞走了。 陈和还在想着她最后一个问题,这时有一团奇异的光团在远处凭空出现,仿佛打开时空之门一般。 光团中有一道人影在晃动,陈和睁大眼睛盯着,那道人影再熟悉不过,竟然是自己的! 光团中传出无奈的叹息,有声音传入他脑海中:“生命的意义,说大很大,说小很小,你还不明白她的意思吗,笨蛋!” 光团消失,陈和回想着聂暖玉的种种,心中霎时有些明白过来。 他高声喊道:“聂暖玉!” 聂暖玉在远处身体一震,停了下来。 “以后每年的今天我能陪你一起来看望聂老吗?”陈和说道。 聂暖玉转过身问:“为什么?” 陈和想了想,说:“你不喜欢我跟你一起吗?” 聂暖玉摇了摇头:“不喜欢。” 陈和有些失望,他开始怀疑自己刚才看到的光团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而远处的聂暖玉突然笑了:“不过也不讨厌。” 说完撑着伞快步离开了。 在国家公墓门口的韩立正叼着烟躲雨,看着聂暖玉脚步轻盈地从身边走过,又看了看呆若木鸡的陈和。 “唉,老板怎么突然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