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大势来袭,历史回响
书迷正在阅读:斗罗,吾有一剑可斩昊天、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将军,夫人喊你种田了、诸天之外卖员、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我成为了旧日支配者、从血族男爵开始成神、横行综武从锦衣卫千户开始、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从漫威开始的灯神
封瑜看着青铜镜中的崇明帝,激动的问道。 感慨一句后,崇明帝将会议的内容大致的复述了一遍,接着说道: 虽然,会议中已经以此分析为基做出了决策和利益分配,不过,私底下所有人肯定都在想办法验证,这个分析是否正确。 封瑜努力了这么长时间,风水之术才堪堪入门,他的天赋悟性虽然不错,但是,对于风水之术,不知为何,就是不开窍,反而是周博远,对这方面颇有天赋,虽然得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才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入门了。 等周博远取出沙盘要离开时,封瑜又道: 周博远低头应是,就听封瑜道: 周博远点了点头道: 封瑜一边不断的打量着沙盘,一边说道: 周博远愣了一下,然后仔细的打量着沙盘,越看脸上惊讶的表情越是浓重: 封瑜皱着眉头道: 封瑜刚才的分析,就是卡在了海这里。 周博远立刻秦翌给的风水之术的玉简取出来,交给了封瑜。 封瑜也没有客气,接过之后,当即查看了一遍,摇头苦笑道: 不过,封瑜也可以理解。 一个是当初周博远算是秦翌的人,自然不会藏私,给的应该是最全的基础传承,第二则是因为之前,秦翌并没有真正的见过海,自然不可能给封瑜的传承中不可能记载有关海的内容。 得到了大海大风水之术中的解释和作用之后,封瑜很解析出了纳气阵,顺便也解析出了灵潮之劫的本质。 这一刻,灵潮之劫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神秘,不再是不可避免的浩劫,不用再用最蠢笨的方式硬扛了。 封瑜激动的回到青铜镜前,眼含热泪的说道: 灵潮之劫的起因得到初步的验证,灵潮之劫将在他的手中终结,他必将青史留名,成为千古一帝,崇明帝自然也很激动,不过,崇明帝毕竟是一代帝王,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对封瑜道: 因为泾水封氏三百年皇族的积累,实力最强,他们在之后的利益分配中必然得到最多的中小型独立风水阵和整个大阵的控制权,但是,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秦翌,这个风水大阵的设计者,和风水大阵的宗师级人物。 封瑜倒是对于这一点并不在意。 不然,他这个圣人,可就白璧微瑕了。 崇明帝沉默片刻,点了点头道: 封瑜听到这里,哪里不明白崇明帝的担心。 文圣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延续了丹圣时代皇朝制度,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制度的确是最契合当时应对灵潮之劫的制度了。 中原也因此而得以保存,人族也因此而得以延续。 但是,现在,灵潮之劫的问题解决了,而秦翌又有着明显的政治主张,希望发展宗门制,意图取代原来的世家,甚至连皇朝制度都有可能推翻,这就不得不让他们警惕了。 假如秦翌真的成圣,那么,不出意外的话,秦翌一意发展的宗门制,必将取代现在的制度,至于皇朝存不存在,皇族还是不是他们,那就真的说不准了。 封瑜沉吟片刻道: 崇明帝诧异的道: 要是他的话,关于这种布局,是绝对不会给别人说的,就算别人看出来了,也不会说的。 封瑜笑着摇了摇头道: 好一个顺势而为。 这就是阳谋的恐怖之处。 就算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大势袭来,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你就算知道了,最多也只能顺势而为,为这大势添砖加瓦,帮秦翌促成大势的到来。 崇明帝叹了口气道: 还好,他们实力在诸世家里最强,还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很多事情做起来非常的方便。 只要提前上车,必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封瑜笑着说道: 崇明帝想到最后秦翌的确略微的婉拒了下就很痛快的接受了他们的提议,将秦翌从渭水秦氏的阵营里拉了出来,以所有世家组成的宗门为阵营,将秦翌安置了进去。 这一招,真是神来之笔啊。 当时提议他的人是谁来着? 当时他还真的没有注意。 不过,这些世家之主,哪个不是人精,他们可以想到的,那些世家之主自然也可以想到,甚至因为他们的势力弱小,只能比他们更加警惕,更加敏感,更加快的想到了里面的弯弯道道,所以才有此提议,所以才会那么多人同意,基本上没有人一家反对吧。 呵呵……势力弱小的世家,生存不易啊。 想当初,他们泾水封氏就是这样的世家中的一个啊。 崇明帝自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光,不过,族史中却有记载,崇明帝看到过,印象非常深刻,应对世家时也因此可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的情况下,达成自己的目的。 所以,崇明帝这个皇帝在各世家中,还是很有威信的。 只是封琅这个太子…… 崇明帝想到这里,看向封瑜的目光,就更加柔和了。 这才是他属意的太子之人。 而且,这次秦翌横空出世,扭转了大势,再加上阿瑜失踪了二十多年,之前阿瑜与各世家的那些矛盾,也就自然不算什么了。 崇明帝心中一定,对封瑜说道: 封瑜的身体一震,他一直在等这句话啊,封瑜的双眼顿时变得湿润,望着青铜中的崇明帝更咽着说道: 崇明帝的身影从青铜镜中消失,周博远顿时起身,恭贺道: 封瑜笑着点了点头,隔着墙壁望向东宫的方向,喃喃自语道: …… 昌平侯走出书房,站在院子里的秋千旁,看着秋千,询问起了一旁的秦翌。 秦翌回过神来,轻笑道: 昌平侯沉默良久,说道: 不过,这个污点,却始终无法抹去。 现在,既然秦翌已经将灵潮起因解析清楚了,那么这个急论,也终于有了答案了。 昌平侯眼神中有些一丝期待,又有着一丝害怕的询问道: 秦翌迎着昌平侯的目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 昌平侯皱眉道: 秦翌解释道: 昌平侯恍然道: 秦翌接着说道: 说到这里,秦翌叹了口气道: 昌平侯听后,怅然若失道: 怪不得秦翌即点头又摇头呢。 长城要塞是始皇陛下修建的,人口是始皇陛下统一中原后,休养生息恢复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始皇陛下都在其中起到了决心性的作用。 他们渭水秦氏背这个锅,还真的不冤。 昌平侯对秦翌道完谢后,落寞的离开了。 他们渭水秦氏多年的坚持,多年的执念,终于有了结果,昌平侯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 不过,若不是秦翌,若不是秦翌出身于渭水秦氏,若是其它人破解了灵潮之秘,那他们渭水秦氏,可就真的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好在,是秦翌发现了,秦翌发现了之后,述说的时候,有意的避开了这一点。 而就算其它人发现了,确认了,因为秦翌终结了灵潮之劫的原因,也不会再当众的提及了。 这件事,算是过了。 结果,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可是,不知为何,昌平侯心中却非常的难受。 秦翌望着昌平侯离开的背影,眼神变得深邃,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呢喃道: 太巧了。 可惜,有关始皇帝的记载,并不多,就算是渭水秦氏也没有多少。 当年的第一场灵潮之劫,发生的太突然了。 整个洛京,当时都已经攻破,无数典籍,无数传承,无数记载,都泯灭在了那一场浩劫之中。 历史的真相,已经很难再还原了。 /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