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出大事了!
书迷正在阅读:转生成为大佬的儿子、苟在异世界,用核弹跟人讲道理、我的群星帝国、我的卡牌来自东方神话、诸天不朽路、艾利欧只想积德不想搞事、降临异世:我有探索模拟器、我的餐厅连接诸天、亮剑:我震惊了李云龙、东京文娱教父
时间对上了,人也确实有了身孕,柳老道在这件事上不会欺骗自己,唐老爷很清楚。 那可就不太好说了啊。 唐老爷咬了咬嘴唇。 半月前,唐重在府里堪称是胡作非为。 府内上下的丫鬟们,只要是经常出现在唐重附近,又有几分姿色的,都免不了遭他调戏。 就算是不常出现在他身边的,稍有几分姿色,就会被唐重咸猪手一顿。 唐老爷本以为唐重的作为仅限于动手动脚的阶段,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行动。 但现在看来,也说不太准了。 而经过方才吕尚一语点醒梦中人,唐重倒是冷静了不少。 就在唐老爷皱起眉头望向自己时,唐重开口道:“父亲,孩儿确实没有做过这件事。 不过您会怀疑孩儿,也不为过,但孩儿觉得,在您调查清楚情况之前,还是不要妄下定论的好。 如果说事情的真相的确是如她所言,那么您无论如何惩罚孩儿,孩儿都不会有怨言,孩儿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但要是有人从中作梗,于暗处兴风作浪……父亲,孩儿无论如何也要捉出幕后黑手,以牙还牙。” 唐重的冷静,令在场几人都很惊讶,甚至还包括那个丫鬟。 那丫鬟此前早已在脑海之中预演了无数的可能,她想过唐重会撒泼打滚,甚至会威胁自己,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唐重竟然会采取这般成熟的方式来应对。 这个人,真的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么? 他真的还是自己所认识的那个唐家的大少爷么? 从唐重大病初愈,他们府内上上下下的人就已经重新认识了一次唐重。 而这一次,她感觉自己又要重新认识他了。 “吾儿言之有理。” 唐老爷闻言,满脸赞赏的点了点头。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已经不怀疑唐重了。 贼喊捉贼的故事他见过不少,很多人急中生智想要用这招蒙混过关,但终归是禁不起事实的考验。 但无论唐重是真心实意,还是贼喊捉贼,他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就说明他的确还是有几分能耐的。 前者是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应对劣势的从容,后者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态。 唐老爷认为,老唐家这么多年,这次或许真的出了个妖孽。 柳老道也是一脸赞许的看着唐重,这几乎是他能够想到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了。 况且他还是知道实情的,他知道这都是张氏在暗中搞鬼,所以忍不住也说道:“唐大少爷,您不必急着往自己身上揽,清者自清,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借您吉言。” 唐重苦笑着拱了拱手。 他的表现虽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心里说一点波动都没有那是假的。 他能够保持冷静,除了吕尚点醒了他之外,还有就是前世的经验。 三十岁一事无成,这中间他也是受了不少委屈的,虽然没有这一次的严重,但多少算是点抗压经验。 正是因为有了上辈子的抗压经验,唐重才能这么迅速的冷静下来。 可是,头一次面对这种遭遇的唐重,又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冷静。 他归根结底仍是一个人,而不是能把七情六欲都抛到脑后的圣人。 他一开始就推断出来,张氏为了争夺给他自己儿子更多的权力,会对自己做些什么。 但他没想到的是,张氏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如此的狠辣。这不是把自己往死里整么? 一想到这半个月来自己和唐玄的感情快速升温,现在有张氏从中搅局,唐重实在是一肚子的委屈不知道从何开口。 张氏是坏人,但唐玄不是,他是家人。 假若把自己的猜想告诉了唐老爷,唐重觉得这件事必定会给唐玄带来巨大的影响。 失宠都是次要的,唐重担心的是唐老爷一怒之下把母子俩赶出家门,这样的话,唐玄不就倒了大霉了? 想到此,唐重咬了咬嘴唇。 这件事一定会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既能让张氏受到惩罚,又能保全唐玄…… 只是,这办法自己一时半会儿的还想不出来。 正在此时,楚管家却慌慌张张的跑来了。 楚管家便是唐府上除唐老爷一家之外,说一不二的存在。 而且他服侍唐府从唐重爷爷那辈就开始了,一生经历过不少的大风大浪,就连唐老爷对他都非常的尊敬。 平日里低调沉稳的他,此时却显得无比的慌张,甚至还在嘴里喊着:“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老爷!” 唐老爷望过去,见这老头匆匆忙忙的跑过来,也顾不上理那丫鬟,忙又上前问道:“怎么了怎么了这是,楚老,您怎么如此慌张啊?” 楚管家扶着唐老爷的手,气喘吁吁的说道:“大事不好了老爷,您快出去一趟吧……” “怎么回事啊……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外面聚拢了一批乡亲,为首的是一对老夫妻。 他们说自己的孩子……” 说到这儿,楚管家望见了在一旁垂着头的丫鬟,便立刻说道:“啊,就是她,就是春花。 你爹娘都在外面呢!还叫了一群人,说你怀上了大少爷的骨rou,大少爷要你堕掉你不肯,还说大少爷威胁你,不堕就杀了你。 你快出去给他们解释一下,把他们都遣散了,这事要是闹得大了,咱们唐府可就彻底臭了! 老朽听说官府已经派衙役过来维持秩序了,你快点的吧!” 说着就要拉着春花走,结果春花却躲开了楚管家抓过来的手。 楚管家一愣:“春花……你这是……” 唐老爷的脸色,此时已经是彻底的黑了下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外面的事情。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皆是官商勾结,地方豪绅便是另一个县令。 可是这一切都从郑太祖的时期结束了。 他设置了直接隶属于皇帝的御前巡检司,这帮人成天别的不干,就是满大街的跑,专门捡百姓们说的话听。 今天上午听说哪儿有个贪官污吏,下午就过去抓人,效率极高,而且权力还特别大。 这就导致地方官员怕巡检司,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般,完完全全的不敢忤逆半分。 而且巡检司内部的构成还是三权分立,一部分是皇帝直接安插进去的人手,另一部分是从御史台里那些自视甚高,逮谁喷谁的大喷子御史中挑选出来的。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从看不惯文臣假惺惺的武官中挑选出来的。 这三个派系人聚集在御前巡检司里面,干的虽然是同一个活,但实际上也并非是同一条心。 武将瞧不起文臣,内侍瞧不上武将,文臣又瞧不起内侍。 彼此之间相互嫌弃却又有不得不相互依存,这就导致一旦有机会对付对方,他们都绝对不会放过。 所以,当御前巡检司建立并且正式在全国各地展开巡检的时候,有不少人托关系贿赂巡检司里面的官员。 但大都是被另一派系的人检举,然后直接踢出巡检司的队伍。 如今,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化,巡检司内部虽然仍旧是三权分立,但运作起来却已经是相当的成熟。 三个派系在对方的阵营里皆有手眼,一旦其他派系的人犯了原则性错误,他们就会立刻展开调查确认无误后再踢出去。 这就导致巡检司是整个郑国里面最干净的机构,并且也的确代表了皇帝,倾听民间的呼声。 有皇帝授予的先斩后奏的权柄,让他们不惧任何地方强权,但有不平,便会出手。 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别有用心之人借机牟取利益就是了,这是无法避免的。 尤其是如今的天下,当皇帝疏于朝政,在酒池rou林之中流连忘返的时候,皇权对地方的管理也就不再那么有力。 而作为皇帝鹰爪的巡检司也就难免混入了蛀虫。 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巡检司对于唐家这种地方势力来说,完完全全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 只要绑着剑的绳线稍微松了一些,唐家就离覆灭又近了一分。 而什么是绳线呢?那自然就是百姓的态度了。 巡检司这个机构在老百姓的世界里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因为他们调查的时候一般都是进行内部调查,派人乔装打扮去收集信息,非常的隐蔽,就连被调查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被调查了。 知晓内情的也就是能接触到官府的人,而这些人哪个不是小有势力的? 所以这些人说话做事一般都是谨言慎行,但老百姓就不这样了。 几个人三五成群凑在一块,从天南说到地北,基本上是有啥说啥。 而这些话若是恰巧被巡检司听到,那么他们就会展开调查。 如今事情闹得这么大,要是闹开了,整个昌平县城都得传出去。 即便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好人、善人,也没用。 正所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多少人眼巴巴的盯着自己呢,就巴不得自己摔得越惨越好。 想到此,唐老爷恨恨的瞪了眼春花。 这个愚蠢的丫鬟,她根本就不知道她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