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心思
书迷正在阅读:青月仙途、重生刘星:开局成为修理大师、斗罗:雷电女王之觉醒、白千羽的日常生活之国漫、美漫里的无限奖励、身在洪荒争做道祖、于青云深处藏虬龙、穿书后我又把男主害死了、影帝从天降系统开始、我从凡间登天
早晨的洛阳依旧那样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大街上川流不息。一处的街道上因为几支商队同时来到的缘故,把一条街道给堵住了一半,顿时呈现出水泄不通的拥挤状态。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快马冲入城中,手中高举令旗,高声喊道:“军情急报,速速让路!军情急报,速速让路!” 拥挤在大街上的人群听到这叫喊声条件反射似的朝两边退让开,原本拥挤的大街上立刻让出了一条道路来。 那名传令兵畅通无阻,飞驰而过,同时高声喊道:“北疆大捷!主公已经攻占并州,击破匈奴,河套地区、黄河两岸尽数收复!” 那名传令兵巨大的声音一路过去,不断重复着。 待他过去之后,大街上、酒馆中、茶肆里立刻热闹起来了,人们纷纷热烈地议论着刚刚听到的捷报。 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道:“主公真是了不起,一战就收复了并州和黄河两岸,而且还大破匈奴呢!” 他的同伴一脸激动地说道:“主公是天下无敌的大英雄,肯定要不了多久就能一统天下了!” 不久之后,酒馆、茶肆便拥挤不堪了。来得晚一点的客人根本就没有地儿可坐,只好失望地回家去了。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百姓自发去酒楼、茶肆喝酒庆祝。罗轲军事上的胜利,倒是无意间为餐饮业带来了一轮消费热潮。 陈宫在接到大捷的消息之后,便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收复了北方千里大地,毕竟这可是需要大量的文官前去管理。 罗轲在收复云中之后不久,就接到了刘阳与马休发来的报告,说他们已经成功收复左贤王王庭、整个河套以及黄河北岸的五原郡全部归复。 罗轲当即下令,封关羽为并州大都督,统管并州军务,让张合率领所部的数万人马留在并州,协助关羽。他提升刘阳为北方军团副将,同时依旧兼任护匈校尉,率领麾下三千名匈奴部众驻守五原与云中之间的阴山地区,以警戒退入北方莽莽草原上的鲜卑人。 布置好了之后,罗轲便率领主力大军,回返洛阳去了。 经过多日的行军,大军终于渡过黄河,回到了洛阳。 出乎罗轲预料的是,大军在进城的时候,竟然遇到了百姓们万人空巷,山呼海啸一般的欢饮。无数百姓夹道欢呼,将一个普通的日子变成了一个欢快激动的节日。 许多女子站在两边房屋的楼上,拿着鲜花,抛洒到大街之上。一时之间,鲜花漫天,罗轲的军队就穿梭在这漫天飞舞的花瓣雨中。 罗轲认出那些抛洒鲜花的女子分明就是交给小洛儿管理的歌舞姬,顿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感到哭笑不得。 此时,汉献帝、何太后和整个朝廷的高官们都列队等候在街道尽头的皇宫大门外。 汉献帝看到罗轲竟然能得到百姓如此拥戴,心中满不是滋味,因为在不久前,他们从长安迁回洛阳,也从那条大街上走过,但百姓们却都视而不见似的,完全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前后反差之大,让他实在难以接受。 而站在汉献帝身边的何太后则是面露思忖之色,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罗轲率领大军,到了皇宫大门前。 汉献帝连忙上前,躬身拜道:“上将军辛苦了!” 一众大臣跟着一起拜道:“上将军劳苦功高!” 罗轲抱拳道:“陛下不必客气。臣为大汉效命,乃是分内之事。” 汉献帝对罗轲说道:“酒宴已经备下,上将军请随朕入席!” 说着,他便与罗轲一道联袂而行,何太后以及众大将、大臣紧随在后。 来到大殿上,罗轲就发现最上方的尊位竟然并排摆了两张案桌两个座位,不由得看向一直垂着臻首,跟在身旁的貂蝉。 貂蝉微微一笑,上前禀报道:“陛下和太后顾念上将军劳苦功高,特赐坐于陛下龙座之旁。” 罗轲哪里不明白貂蝉心里的意图,暗自苦笑了一下。他与汉献帝一道走上上方尊位,相互谦让了一番,便坐了下去。 这时,貂蝉走上前,拜道:“拜见陛下!” 貂蝉这样一拜,倒像也是在拜见罗轲似的。 何太后以及一众大臣、大将见貂蝉行礼,也跟着下拜行礼。 罗轲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不禁升起了异样的感觉来,便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汉献帝,看见汉献帝默不作声,脸色很不好看。 很快,酒宴便开始了。 只见歌舞上来,一众大臣纷纷抢着向罗轲敬酒,阿谀奉承之声此起彼伏。 罗轲应接不暇,而汉献帝的脸色却是越来越难看了。 酒宴散后,有几分醉意的罗轲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皇宫。 汉献帝回到了寝宫,脸上全是怒色。 董贵妃见状,不禁问道:“陛下,为何一脸不悦的样子?” 这时,汉献帝泪流满面起来,把董贵妃吓了一跳,惊声道:“陛下。” 汉献帝长叹一声,道:“朕原本以为,董卓死后,天下便可拨乱反正,却没想到这罗轲比之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他的所作所为和狼子野心,可谓昭然若揭啊!” 董贵妃听到这番话,顿时就明白了今夜酒宴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汉献帝有此感慨。 她稍作思忖,不解地问道:“难道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忠臣了吗?” 汉献帝苦笑道:“忠臣?人人争相趋炎附势,哪里还知道身为人臣的本分啊!” 董贵妃稍作思忖,道:“想那袁绍、曹cao、刘表、刘焉、孙坚等辈,世受皇恩,岂能仍由罗轲猖狂?不如让家父想办法联络他们,起义兵,清君侧,匡扶汉室!” 汉献帝心头一动,点了点头,对董贵妃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我立刻写一份密诏,由贵妃带出宫去,交给董国丈。” 说到这里,他便走到了书案后面,拿起了放在笔砚上的毛笔,写下了密诏。写完后,他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解下自己的一条腰带,直接咬破了手指,用手指上的血在腰带上书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