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见战国大魔王,三册《史记》
晚上,秦霄一行被秦昭襄王嬴稷派来的使者送到了……御书房。 在御书房设宴? “呵呵……” 秦霄嗤笑。 这个宴请的地点,就有一种下马威的意思啊。 御书房,是仅次于章台宫正殿的“正式场合”。 一般在这里,都是历代秦王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 选择这么一个场所见面,昭示权威的意味十分的明显。 走进御书房,主位上,一身黑袍的嬴稷正襟危坐,身上每一个细节都打理得一丝不苟。 此时的嬴稷三十出头,和秦霄的“年龄”差不多大,但看上去却要更加显老一些。 平心而论,嬴稷的五官还是很帅的,剑眉星目,嘴唇下方留着一撇别致的小胡子,非常的醒目。 不过,嬴稷的肤色偏暗,看上去就有一种阴沉沉的感觉,给人一种大反派的既视感。 “在下秦霄,见过秦王。” 秦霄拱了拱手,便算是行过礼了,敷衍的意图表现得十分明显。 嬴稷望着秦霄,数秒之后收回目光,开口道:“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赐”这个字,嬴稷似乎加重了一丝语气? 秦霄微微皱眉,却并未出声,在侍者的指引下入座之后,看向屋内的其它人。 樗里疾,白天见过了。 还有一名白衣老者,却是个陌生的面孔。 老者见秦霄的目光看向他,立即向秦霄拱手道:“在下甘茂,蒙陛下看重,忝为秦左丞相,见过少良造大人。” 这个称呼很有意思。 若是以官职相称,秦国目前已经取消了“司徒”这个官位,具体和左丞相谁大谁小,并没有明确的法理依据。 甚至于,左右两丞相,在职权范围上,和以前的“司徒”,是有所重叠甚至冲突的。 以官职相称,容易引起误会。 但以爵位相称,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少良造这个爵位不算顶级,但在秦国的军功爵位体系当中也算高层了。 至少要比甘茂高一些。 “甘茂?” 秦霄眉毛一挑,故作惊讶道:“你不是逃去齐国了吗?” 在“原本”的历史中,甘茂被樗里疾举荐,一路坐上了左丞相的高位。 但后来却又因为秦武王去世、宣太后乱政等等一系列的动荡,导致甘茂失势。 最终,甘茂惧怕宣太后党羽的权势,逃去了齐国,再也没有回来。 秦霄当然知道,甘茂会出现在这里,恐怕是因为自己上一次来副本所造成的蝴蝶效应的缘故。 不过,秦霄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蝴蝶效应,让甘茂没有在宣太后乱政期间被逼迫逃亡? 宣太后之死提前了许多年,会不会和这有关? 这一问,既是“挑拨关系”。 却又是在试探,在这长达六十八年的跨度当中,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逃去齐国?” 甘茂心里大骇,下意识地用余光瞥了一眼秦昭襄王嬴稷。 看到的是一张阴沉沉的面孔。 虽然和平日里一模一样,但不知为何,甘茂总觉得,秦王的脸色,似乎比平日里更黑了一些。 硬挤出一丝笑容,甘茂强笑道:“不知少良造大人何出此言?在下在秦国深受国恩,岂会背国?” “周赧王九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一年。” 说到“秦昭襄王”的时候,秦霄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向嬴稷。 “昭襄”这两个字是谥号,也就是死后追封的。 在活着的时候,只叫“秦王”或者“秦王稷”。 秦霄故意停顿这一下,便是告诉嬴稷,这是在说他在位时期的事情。 略微顿了顿,秦霄继续道:“秦左丞相甘茂进言请秦王将武遂归还于韩国,遭向寿、公孙奭谗毁,甘茂恐惧,遂弃秦奔齐,官至上卿。” 在秦霄身旁,司马懿出言道:“此记载出自。” 说着,司马懿还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一旁的侍者。 在三国期间已经流传的很广了。 再加上领地中的印刷技术,大规模印制并不难。 这次要重新回到大秦副本,秦霄特意让人印了一些,带进副本中。 这第一次重要的“会面”,立即就起到了奇效。 秦昭襄王从侍者手中接过书册,上边的标题正是。 本来,秦霄让司马懿带这本书,目标是樗里疾。 却没想到正好碰上了甘茂。 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 秦昭襄王念了几遍这本书的名字,却没有翻开,而是抬起头,问道:“此书,是何人所著?” “汉朝太史公司马迁所著,成书时间……” 秦霄计算了片刻,不太确定地说道:“大约两百年后吧。” “两百年后……” 秦昭襄王眼中露出异样的神色,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樗里疾。 后者同样望向秦昭襄王。 但让秦霄奇怪的是,这两人脸上,似乎都没有露出什么太过意外的神色。 “我当初有没有和秦献公说过秦二世而亡的事来着?” 秦霄回忆了一阵,但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当时谈话的内容又太多,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不过,秦霄根据自己的性格推算了一番,有些不太确定地在心里嘀咕道:“应该是说过的吧?在历史人物面前装逼这种事,我当时应该会很喜欢干……” 秦霄不知道的是。 秦昭襄王的心理活动是:“两百多年后便没有秦国了吗?看来,那件事应当是已经完成了,只是不知道是否成功?” 樗里疾心里的想法是:“嬴氏一族千年重担,将在两百年内完成吗?” 若是秦霄知道他们两个心里的想法,必然会生出很多联想。 但可惜,秦霄并不会读心术,光从两人之间的眼神互动,只能往自己当初在秦献公面前放的嘴炮上去猜。 猜测的方向就错了,自然而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呵呵呵……” 甘茂忽然发出一阵怪异的笑声,道:“先王曾有密令,命数位托孤大臣秘密诛杀宣太后及其党羽,老臣也在其中。有先王密令在手,老臣何以恐惧向寿、公孙奭那等鹰犬之辈?!” 这是在给自己强行辩解,甚至把“先王密令”都拿出来了。 秦霄思索了一下,立即想明白,甘茂口中的“先王”,必然不是嬴稷的哥哥秦武王,而是他父亲秦惠文王嬴驷。 也就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儿子。 这样想来,秦霄就能理解了。 想必是自己当初和嬴渠梁提起过宣太后的事,所以他留下了后手? 这就是宣太后比历史上早死了许多年的原因吗? 倒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虽然说这个情报的价值不大,但却也解开了秦霄的一些疑惑。 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过甘茂这么一打岔,御书房中有些僵硬的气氛又突然活跃了起来。 “秦……霄。” 嬴稷在叫出秦霄名字的时候,也不知道哪里觉得别扭,语气有些古怪:“寡人翻过族中记载,祖父有言,若你重新回来,必是我秦国遭遇生死危机之时?” “说生死危机倒也不全对,但确实有些小麻烦。” 秦霄面带微笑。 但嘴角的弧度却像是用尺子丈量过一般,给人一种假得不能再假的感觉。 甚至于,因为笑得太假,反而带有一种讥讽的意味:“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五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规模的大战打下来,即便秦国三代积累,国力强盛,又能剩下几分底蕴?我来此,便是为你们解决这个麻烦。” 按照商鞅的建议,秦霄本来应该是和嬴稷互相反复试探,暗中用言语交锋,到占尽上风的时候,才图穷匕见。 但秦霄很受不了这种交谈的方式,干脆一上来就扔出四个二。 直接将嬴稷逼到墙角,若是拿不出王炸来接,这局就算胜负已分了。 听了秦霄的话,嬴稷心脏猛地跳动一下,隐隐发疼。 但表面上,他却是不动声色,飞快地思索着秦霄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若是真的有五场数十万、上百万规模的大战,以秦国的国力,确实是难以支持。 最重要的是…… 伊阙之战!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韩、魏两国攻秦,他亲自下令,让白起率兵阻击,战场的位置,就在伊阙! 但下一刻,嬴稷很快反应过来。 这会不会是对方得到这个消息,故意编造出后边的内容来欺骗自己? 想到这,嬴稷的目光中就开始带上了几分怀疑的神色。 嬴稷的性格就是如此。 虽然因为“祖上记载”的缘故,嬴稷相信了“天外之人”的传说。 但所谓的天外之人,是否真的像自己的曾祖、祖父说的那样,确实是秦国最亲密的盟友,还是别有用心? 在这件事上,嬴稷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他决定试探秦霄一番,问道:“既然秦国有此大难,不知少良造打算如何帮寡人解除困局?” “先申明,我虽是来帮秦国,但却也不是没有条件。” 秦霄并未回答嬴稷的问题,而是自顾自地说道:“看在连公和嬴渠梁的面子上,这次帮忙,我可以给你们打个折。但代价,秦国还是要付的。钱粮我不需要,就拿人才来弥补吧。” “哦?” 听到秦霄的说法,嬴稷并未动怒,而是不动声色地追问道:“不知少良造看上了何人?不会是寡人的左右手吧?” “这就要看,秦王打算让我出多少力气了。” 秦霄看了一眼嬴稷,说道:“若是大部分事情由秦国自己解决,我出力少,要的好处自然就少。若是秦国不想出手,我也可以全部代劳。甚至可以帮你灭掉六国,将这偌大的天下全部送给秦国。但,好处方面嘛……” “多劳多得,这很合理。” 嬴稷不断点头,看上去就像是对秦霄没有丝毫成见的样子,拼命追问道:“那,如果寡人想要这天下……” “六国人才,如有归降者,尽归于我。” 秦霄毫不犹豫地说道:“除此之外,秦国朝堂任由我选十名重臣,地方官吏,我也要带走千人。” 秦霄并非是开玩笑。 如果嬴稷真的同意秦霄这个条件,那么秦霄会马上出兵,席卷六国,将这天下打下来送给嬴稷。 至于说事后嬴稷反悔? 秦霄并不怕这一点。 等了片刻,没有等到回音。 准头看去,嬴稷的脸色阴沉,樗里疾和甘茂两人的表情也十分古怪,似乎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秦霄正在纳闷,却听商鞅忽然插话道:“这些人之中,当然不包含秦王嫡系亲属及宫人。” 秦霄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不由得脸色一黑。 这帮人,该不会以为我对秦王的子女甚至妃子有兴趣吧? 我又不是曹cao! 秦霄心里吐槽。 但表面上,秦霄还是不得不接过商鞅的话,附和道:“正是如此。是我没说清楚,还请多多包涵。” 这话一出,众人的脸色才缓和下来。 嬴稷并未答应,却也没有反对,只是坐在那里,做思索状。 秦霄坐在桌前发呆,看着空空如也的桌子,秦霄这才反应过来。 不是说宴请吗? 宴在哪呢? 连杯水都没有,也太抠门了吧? 不过,一开始,秦霄就没想过嬴稷会多么热情地招待自己,只是心里吐槽了几句,倒也没有太过在意。 “大王!”樗里疾忽然起身,到嬴稷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秦霄试着集中注意力,却也听不清两人说的什么。 距离太远了,樗里疾的声音又压得很低,只能模模糊糊听到几个难以分辨的音节,连一个完整的词汇都拼凑不出来。 听不到两人的谈话,秦霄倒也不着急,耐心地等待着。 随着樗里疾的低声耳语,嬴稷不断点头。 过了片刻,樗里疾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嬴稷露出“和煦”的笑容,看向秦霄,开口道:“多有怠慢,还请少良造不要见怪啊!” “无妨。” 秦霄微笑,反问道:“秦王可想好了,是否要与我们合作?” 虽然是询问,但秦霄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嬴稷的态度,无法影响秦霄要做的事情。 仅仅只能改变秦霄对秦国的态度。 “自然,不过寡人还有几个问题想要确认一下。” 嬴稷笑呵呵的说道。 他笑得非常的和煦,如果再胖点,简直就跟那弥勒佛一模一样。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嬴稷的笑容,秦霄总觉得,对方笑得有些假,似乎在这笑容之下,隐藏着什么小算盘。 秦霄还没来得及多想,就听嬴稷问道:“若是少良造出兵,这辎重、粮草的损耗方面……” 担心钱粮损耗? 秦霄感觉,依照历史上的记载,秦昭襄王嬴稷应该不是这么小家子气的人。 嬴稷这个人,要说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这是有的。 但除开这些缺点之外,嬴稷是战国时期少有的,堪称雄才大略的君主。 能通过连年的战争,几乎击垮了六国的军事潜力,虽然没有统一天下,却也给未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嬴稷的战略眼光必然极为出色,在谋断方面更是有着惊人的魄力。 换一个稍微小家子气一点的君主来,五场大战打下来,六国的军事潜力如何还不好说,但秦国自己的国力肯定是要被打没了。 也就战国大魔王,秦昭襄王嬴稷,能够做到“以战养战”,让秦国的国力在一场场战争中不但没有退步,反而稳步前进。 虽然秦霄也能做到这一点,但秦霄依靠的,可是领主游戏系统,以及自己的神秘基地。 而在没有这些东西的前提下,以战养战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古今中外加起来也没有多少。 秦霄不理解嬴稷在这方面纠缠的目的是什么。 不过,秦霄并未纠结于这一点,直接说道:“秦国想出钱粮,自然是好事。若是秦国不出,我们也可以自己来。只是,战后的补偿方面……” 嬴稷秒懂,当即道:“寡人明白,寡人明白!少良造来相助秦国,区区钱粮算什么?消耗多少,寡人都出了!” 下一刻,嬴稷又试探着道:“只是,既然寡人出了钱粮,是否可以任命几个粮草官?” 原来目的在这。 想在我军队中安插人手? 这粮草官,想必也不是普通的粮草官,而是间谍、密探一类。 秦霄正要拒绝,郭嘉忽然凑过来,低声道:“只要不占军权,主公可先答应下来。远征在外,大军上下都是主公的人,还怕他们掀翻天不成?” 秦霄有些犹豫,但基于对郭嘉的信任,秦霄还是很快做出决定,开口道:“若只是粮草官的话,自然可以。但丑话先说在前边,粮草官,只管粮草辎重,不可干涉大军指挥。”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寡人也只是为了了解一下钱粮的消耗,好方便从国库调拨,少良造不要多想!” 嬴稷呵呵地解释了一句。 但这个解释,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 似乎也知道这话太假了,嬴稷当即话题一转,又道:“那么,少良造打算何时出兵?不瞒你说,韩、魏联合攻秦,寡人虽命人阻击,却难免心里担忧啊!韩、魏联军数十万,寡人手下,却只拿得出十几万兵马,即便是借助地利稳妥防守,寡人也不放心。若是少良造肯出手相助,那就再好不过了。” 秦霄立即意识到,嬴稷所说的,正是伊阙之战。 这一战,可以说是秦昭襄王一生征战的一个序幕。 虽然他在位的前十几年,也爆发过一些战争。 但那些战争的规模都太小,连开胃菜都算不上。 只有这场伊阙之战,才是接下来一连串大战的序幕。 这场爆发在秦国、韩国、魏国之间的大战,也是战国四大战神之一,“人屠”白起的成名之战。 白起从秦惠文王时期便已经从军,但之前一直名声不显。 数十年下来,也只是凭借着资历升官,没有立下过太大的功劳。 而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兵力大破韩、魏联军,单单只是斩首便高达二十四万。 这一战,也成了白起这位传奇战神崛起的开端。 对于白起,秦霄是很有想法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将白起的功劳压下去,让他变得“不起眼”,更加符合秦霄的利益。 毕竟一个不起眼的将领,要比战神级别的名将,要好挖得多。 不过,秦霄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立即答应出兵,而是和嬴稷讨价还价道:“咱们还没有说好,我方到底需要为秦国做到什么程度。是仅仅只化解危机?还是助秦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少良造啊,你看这样行不行。” 嬴稷并不恼怒,依然笑呵呵地商量道:“祖父虽然留言,说你对秦国有大功,但寡人毕竟没有和你合作过。这第一次合作,不如先从小的开始,试试效果?” 嬴稷一副“老实人”的样子,很有欺骗性。 就连甘茂和樗里疾都有些看不下去,低着头,一言不发,装的跟雕像一样。 秦霄却是仿佛什么都没看出来一般,笑着反问道:“秦王打算如何尝试?” “就请少良造为寡人击退韩、魏,寡人命白起退守函谷关,为少良造压阵。” 嬴稷试探着问道:“若是如此,寡人需付出什么价码?” “仅仅只是击退?” 秦霄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嬴稷,开口道:“若只是击退,不要求杀伤敌军、攻城略地,则只需要一笔钱粮即可,算我给你展示诚意。” 说着,秦霄比划了一个数钱的动作,又道:“如果秦王想要掠夺韩、魏城池,又或者杀死一定比例的敌军,就需要加钱了。” 嬴稷毫不犹豫地问道:“若是寡人不要城池,只要韩、魏两军全军覆没呢?” 不要城池,只要杀敌? 果然野心不小啊! 秦霄心里一叹。 从秦孝公变法开始,秦国国力日渐强盛,早已成了天下第一大国。 韩、魏两国联合攻秦,虽然是集合了两国之力,但却也必须要竭尽全力。 虽然不是倾巢而出,但也动用了至少七成以上的力量。 一旦将这支联军留在伊阙,韩、魏国力大伤,至少数十年内,都不可能对秦国产生半点威胁。 虽然嬴稷嘴上说着不要城池,但只要秦霄做到了他的要求,韩、魏两国的城池,他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轻易取走。 不说全部,至少可以取得大半。 秦霄看着嬴稷。 后者依然笑得像个弥勒佛……像个黑化版的弥勒佛。 片刻之后,秦霄也笑了:“全歼韩、魏联军,也不难。我要……秦之锐士的练兵法!” 嬴稷:“……” 他笑不出来了。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这十六个字,可以说是对“秦之锐士”最好的评价。 秦之锐士这个包含了轻、重、步、骑的多种兵种,可以说是秦国的根基所在。 虽然秦霄要的只是练兵法,而不是他手中的现成军队。 但光是这份练兵法,就能泄露秦军的大量机密。 要说价值,嬴稷心里飞快地判断了一下,至少在他自己看来,两者的价值是相当的。 用一份秦之锐士的练兵法,交换韩、魏联军全军覆没,至少不亏。 但要说赚,也未必赚多少。 如果秦霄一直是秦国的盟友,一份练兵法,给了就给了。 但,若是未来双方翻脸,这秦之锐士的练兵法,就有可能成为对方的一张王牌。 重点不在于秦霄能在短时间内练出一支强大的秦之锐士来和秦军抗衡。 秦国积攒十万秦之锐士,可是花费了三代人,好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嬴稷不相信有人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切。 即便有海量的资源支持,兵源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但嬴稷担心的是,秦霄可以通过这份练兵法,找到秦之锐士的弱点和破绽。 迟疑了一阵,嬴稷试探着问道:“少良造可否换一个条件?” “好啊。” 见嬴稷拒绝,秦霄也不生气。 秦之锐士的练兵法,到了秦霄手里,就是一份7到9阶的兵种蓝图。 若是能得到,自然是好事。 换不到,秦霄也不在意,任何“等价”的东西,秦霄都愿意收。 想了想,秦霄开口道:“三名朝臣,外加普通官吏五百人。或者,当年赢虔将军的佩剑,新月剑。这两个条件,秦王可以任选其一。” 赢虔的是一件“战争神器”。 秦霄得到过几件“镇国神器”,但“战争神器”是什么作用,他还不知道。 不过,秦霄很清楚的记得,在上一次大秦副本的军功兑换列表当中,新月剑的价格,相当于爵位的十分之一。 光是这个价格,就足以说明它的属性了。 一件属性必然不差的战争神器,或者一份高阶兵种蓝图,又或者三名高级英雄外加五百普通英雄。 三个条件,在秦霄看来,价值是相等的。 无论嬴稷选择哪一个,秦霄都会很高兴地接受。 当然,若是嬴稷拒绝,秦霄也无所谓。 只击退韩、魏联军,而不求全歼,说不定还能让后续的剧情发展回到“原本”的轨迹上去,能安安稳稳地打完五场大规模战争。 无论嬴稷怎么选择,秦霄反正都不亏。 嬴稷皱着眉头。 秦霄索取的这几个条件,每一个都不好让人下定决心。 从实用价值来看,是最低的。 只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虽然重要,但和数十万大军比起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但嬴稷却知道,新月剑,关系到嬴氏一族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绝对不能送出去。 而另外两项…… 嬴稷都不想选。 秦之锐士练兵法自然不必多说。 送手下的大臣? 那成什么了? 连手下人才都要拱手相送,寡人岂不是成了昏君? 嬴稷的脸色不断变化,最终还是堆起笑容道:“少良造,可否打个商量……” “交易就是交易。” 秦霄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秦王要我灭掉韩、魏联军,条件就是如此,绝不会更改。自然,若只要击退敌人,那秦王只需要付出一笔钱粮即可,不必额外付出任何条件,算我送出的诚意。” 嬴稷的大脑飞快运转,权衡利弊,分析得失。 他没有向手下人咨询意见,很快就有了决定。 “既然如此……” 嬴稷收起脸上的假笑,定了定神,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郑重道:“就请少良造为寡人全灭韩、魏联军,事成之后,寡人取秦之锐士练兵法,赠予少良造!” 老板大气! 达成交易,秦霄的心情也变得好了许多,脸上的肌rou渐渐放松下来,笑意看上去没有那么假,变得自然了许多:“既如此,约定达成。” 停顿片刻,秦霄又收起笑容,严肃道:“希望,秦王不会失约!” 嬴稷的信用问题,这可是有“前科”的啊。 他许诺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答应,派蔺相如护送和氏璧至秦国。 然后嬴稷反悔,不但不给十五座城池,还想要扣留和氏璧。 蔺相如机智应对,摆脱了嬴稷的纠缠,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历史课本上,算是一段让人印象颇为深刻的内容。 类似的“黑历史”还有不少。 从秦国的立场来说,嬴稷确实是为秦国争取了大量利益,并摧毁六国接下来数十年时间战争潜力的伟大君主。 但从敌人的立场上来说,嬴稷却是一个卑鄙龌龊、言而无信的小人。 秦霄可不相信,嬴稷在达成约定之后,就会老老实实地履行协议。 等到打完这场伊阙之战,“结算酬劳”的时候,少不得还要有一场纠纷。 至于说为什么不先收好处…… 秦霄知道,以嬴稷的性格,这事绝对谈都没得谈,所以压根懒得提。 反正,秦霄也有足够的底气,让嬴稷不敢不交出承诺的“酬劳”。 大不了就是大闹一场的事。 在来此之前,和商鞅一起定下的计划之中,本来就包含了嬴稷不守约定,故意赖账之后,可能会和秦国撕破脸的部分。 听到秦霄带着警告意味的话,嬴稷的脸色变了变。 以他的地位,自从铲除了宣太后党羽之后,何曾受到过这样的“屈辱”? 但,想到近在咫尺的百万大军。 嬴稷还是堆起笑脸,连声道:“少良造何出此言?寡人身为秦王,难道还会骗你不成?” “呵呵……” 秦霄淡淡地应道:“最好如此。” 演了一晚上的戏,秦霄已经很累了,懒得再和嬴稷继续扯皮。 见嬴稷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的话想说,秦霄直接提出告辞:“若是没有其它事,在下就先行告辞,回去筹备出兵之事。” “少良造可否给寡人一个准信……” 嬴稷犹豫了一下,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少良造需要多少时间,方可击退敌军?” “若是粮草辎重跟上,不出意外的话,三日之内即可出兵。” 秦霄只说了出兵的时间,关于战争结束的时间,却并没有给一个准信,只是道:“兵无常势,战场上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何况秦王要我全歼敌军,必须要做周密的部署。我只能保证尽快,但具体要多久,却不好说。” 顿了顿,秦霄又说道:“还请秦王放心,拖延时间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早一天灭掉敌人,我也能早一天拿到秦王许诺的报酬,我比你还要着急。” “是,是寡人心急了。” 嬴稷干笑几声,但笑容却是愈发僵硬,挥了挥手,道:“寡人身子有些乏了,请两位丞相代寡人相送。待明日城门一开,少良造一行可自行离去,不必向寡人通报。” “是。” 甘茂、樗里疾两人连忙起身,走到秦霄身边,做了个送客的手势:“少良造大人,请吧。” …… 秦霄一行离去之后,嬴稷脸色阴沉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王。” 一名侍从的声音将嬴稷从沉思中惊醒:“少良造大人遗落了一物,不知是故意留下,还是忘记带了。” 嬴稷抬起头,却见侍从捧着两本书递到自己面前。 “取寡人看看。” 嬴稷接过书册。 和之前那本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封面上的字不同。 。 。 嬴稷将三本书并列,放在面前的案几上,脸色不断变化,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你们先下去,没有寡人吩咐,不得打扰。” 嬴稷挥手,将侍从、仆人全部赶出去。 等到御书房内只剩下自己一人,嬴稷才取出右手边那本翻开。 对于樗里疾、甘茂的记载,嬴稷也有兴趣,但兴趣没那么大。 至于,秦霄估计,前半部分,应该是自己先祖的历史,到自己,乃至之后,不知还剩下多少。 反而,他最在意的,却是。 秦始皇,这个称呼,让嬴稷意识到,这是和秦国关系极为密切,但又完全不同于“秦国”的一段历史。 联系到自己祖父留下的记载,天外之人秦霄,曾经提起过秦国的“未来”。 嬴稷的祖父秦孝公,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将秦霄所描述的“未来”记录了下来,传至如今这一代。 嬴稷在小时候,就看过这些内容,但却只当是胡言呓语。 一直到几天前,天外之人秦霄重新出现在本方世界,嬴稷重新把这些记载翻出来看的时候,才渐渐有了几分相信。 但,即便一直到现在,嬴稷都没有完全相信秦霄的身份。 他心底始终有一份怀疑,怀疑秦霄是某个身份不明的人假扮的。 虽然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依旧难以解释。 比如那突兀出现的百万大军。 嬴稷晾了两天才召见秦霄,一方面是故意冷落,给出一个下马威。 但更重要的,却是紧急联络各地、关卡,询问是否有大量身份不明的平民、商人、军队,甚至是士子涌入秦国。 但,得到的消息,却是让嬴稷心里更加沉重。 除了大军“降临”的栎阳之外,没有任何一座城池、一处关卡,甚至是一处村镇,有见到过大量外来人出现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嬴稷对秦霄的身份,就免不了要更加重视一些。 今日会面,他也一直在试探。 试探的结果并不能让嬴稷感到满意。 那个“年轻人”虽然看着没什么阅历的样子,但却像是个最狡猾的老狐狸,看似露出一大堆破绽,实则却是滴水不漏,异常的难缠。 反而,在对方的引导之下,谈话的节奏一直被对方掌控着。 这并不能怪嬴稷的能力不行,而是双方的信息完全不对等。 在秦霄离开之后,嬴稷的脑海中,忍不住又冒出秦霄刚刚进入大殿时,对甘茂所说的那番话。 这也让嬴稷进一步产生了联想。 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曾下密令,在“恰当的时机”铲除宣太后党羽,并将之“赐死”。 当初,嬴稷只以为是自己的父亲深谋远虑,并未多想。 但如今看来……似乎也和这“天外之人”脱不了关系。 嬴稷开始回忆着自己祖父留下的记载。 在这些杂乱的记录当中,有许多天外之人的“预言”。 包括了重用魏人张仪、公孙衍,包括攻略义渠、巴蜀的建议,包括芈八子祸乱朝政…… 这些是嬴稷之前,或者他自己已经经历过的。 而往后,还有更多的内容。 其中有一段,未来便是一个叫做“秦始皇”的皇帝,统一了天下,结束战乱时代,建立秦朝。 这个人,应该是自己的子孙。 准确地说,应该是自己的曾孙辈。 嬴稷对此十分好奇。 结束乱世,一统天下,这是何等雄才大略的君主才能做到的? 嬴稷虽然自负,却也不敢说有如此志向,只能尽可能削弱六国,壮大秦国,为未来的子孙铺路。 他很好奇,自己的这个曾孙,到底有什么本事。 翻开书册,一段文字便浮现在嬴稷眼前。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