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曹老板居然有小三?!(第2章)
现在鸿蒙系统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此之外,刘强还想跟曹阳把未来的合作商们定一下。 大概到06年的下半年,这款博米手机就能投入量产了。 不过也不好说,得看具体的能达到量产标准的手机什么时候能出来。 预计也就在今年之内能完成这件事情。 可是跟厂商的合作是需要提前进行的,不然到时候货源不足,会导致量产的时间和周期变得不可控。 “首先屏幕这一块,我们似乎没有什么选择,”刘强说,“现在是LG一家独大。” 现在oled屏幕还没有出来,能用到的最好的手机屏幕,只有LG生产的H-ips屏幕,国内京东方虽然成立得比较早,不过在进入这一块领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三星和LG联合研发的OLED屏幕要到08年才会出来,京东方跟进大概要到12年的样子。 现在博米是真的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那LG报价多少?” “如果我们量产5.5英寸的手机,那么一块对应的手机屏幕,LG报价是500块钱。” 咝…… 曹阳倒吸起一口冷气。 这尼玛…… LG是要吃人吗? 屏幕这么贵,我们赚个鸡儿? “行吧。”曹阳点点头。 谁让人家一家独大呢? 希望国内的屏幕制造商赶紧发展起来,以后可以把部分的订单包给国内厂商。 “外屏玻璃我们找的是蓝思科技。” 玻璃面板,大家普遍会想到美国康宁的大猩猩玻璃或日本旭硝子玻璃,殊不知,这些公司仅仅是制造玻璃基板。无论是康宁大猩猩玻璃,还是旭硝子龙迹玻璃,也就是一块地板一样大的原材料。 而制造iPhone手机的玻璃面板,需要中国厂商采购玻璃基板以后,通过CNC打磨至1毫米左右的厚度,我们常见的2.5D玻璃,3D玻璃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打磨而成的。 打磨后,再经过钢化处理和镀膜就成为了手机表面的玻璃盖板。 苹果,对产品的把控可以说非常严格,当年苹果对白色玻璃盖板的长度允许公差仅为正负0.02毫米,厚度允许公差仅为正负0.05毫米,见光透光率为93%到97%。 而这个严格的要求,全世界只有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做得到。 这家公司就是蓝思科技。 所以说中国玻璃是世界最强,还真不是盖的。 曹阳翻了一下价格,蓝思的报价是100块软妹币。 他咬咬牙,“行吧。” 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当年苹果找遍全世界,就这么一家能满足需求,在制造初期,你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加上蓝思是中国的品牌,这笔钱花得值。 “至于芯片……”刘强拿出一份报告递给曹阳,“现在有3个比较好的选择,第一肯定是选择台积电,毕竟是全球最好的芯片制造商,然后是联电,也是宝岛的芯片制造商,最后是我们国家的中芯国际。” 现在全球制作芯片最好的当然是台积电,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第一名是台积电,第二名是联电,第三名是中芯国际。 这大概是我们国家芯片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了。 因为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中芯国际能够生产出90nm的芯片,这个水平,只比台积电落后1年的时间。 台积电现在的研发65纳米芯片。 到我们能生产65纳米芯片的时候,又要晚两年。 用中芯国际创始人张如京的话来说,我们曾经离世界最好的芯片水平,就差了一年。 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得先从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如京这个人说起。 张如京是个非常厉害的中国人,他先在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77年他进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担任工程师。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的创办人张忠谋当时也在德州仪器就职,直至1985年,而张如京则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 后来张如京在中国宝岛创立了代工厂商世大半导体,但彼时中国宝岛已经形成台积电和联电两座大山,世大半导体最终被台积电以50万美元买下,这一年正是2000年。 经过此事张如京决心回到大陆,当时中国大陆正在鼓励发展半导体行业。 在世大被收购的第二个月,张如京就筹资了14.8亿美元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国际。 能在短时间内就募集到了14.8亿美元,可想而知张如京的魅力有多强,而资本是多么看好他。 此后中芯在上海一口气建了3座八英寸芯片厂,帝都建了2座12英寸芯片厂,随后又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的一家8英寸芯片厂。 加速扩张使得中芯国际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创办仅4年的中芯国际赴美上市,很快就跻身半导体代工行业的领先阵营。 05年,中芯国际已经能生产出90nm芯片,比最厉害的台积电就晚了一年的时间。 而现在,在手机和电脑行业90nm芯片就是用得最多,最先进,普及度最广的。 04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就已经实现了盈利,整个04年收入9.747亿美元。 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超过台积电是迟早的事情。 可是张如京创办中芯国际之初带走了一批原属于台积电的班底,且沿用了台积电的工厂运营模式,为诉讼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台积电从03年开始就借此起诉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权及商业秘密,中芯国际因此承受财务损失及技术限制。 04年官司打到一半,不堪其扰的中芯国际提出跟台积电庭外和解。 首次诉讼和解后,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互相授予对方专利权的协议,中芯国际需分6年支付1.75亿美元。 自2005年起,前5年每年支付的3000万美元赔偿支出均占中芯国际研发支出的30%以上,削弱了公司的研发投入能力,降低了经营收入和净利润。 但是06年台积电依然不肯罢休,继续提起诉讼。 在这个情况下,身心俱疲的张如京提出了辞呈,辞去了中芯国际的职务,然后中芯国际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内斗当中。 可以说中芯国际并不是没有技术或者研发能力,主要在前进的道路上面经历的波折太多,所以从05年之后,中芯国际的芯片制作工艺就逐渐下降,被台积电拉开了差距。 其实是一件很令人惋惜的事情。 如果张如京没有辞职,中芯国际没有在诉讼中被压垮,又或者有某个强有力的力量能支撑它一把的话,也许未来不会被人卡脖子卡得那么死。 不过好在,中芯国际在19年以后,在大牛梁梦松的带领下,逐渐将芯片赶了上来,21年我们已经能够生产7nm的芯片,只不过良品率还没那么高而已。 台积电的5nm甚至2nm,也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往后推进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了,这给了我们一个迎头赶上的机会。 …… 现在是05年12月。 正好在中芯国际的转折期当中。 诉讼方面,搞不好曹阳还能抬一手。 至于资金方面…… 曹阳指着中芯国际说,“就它吧,反正都是生产90nm,给大陆企业也相当于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了。” 中芯国际后来因为失去了大量的订单,在经验和制造上落后于人,这也是一种必然。 就像曹阳经常说的那样,所有人都是在不断的经历挫败,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前进的。 没有实践怎么可能会有改进? 台积电的大量积累,也是有很多实践的因素。 而且中芯国际如果生产出来的芯片没有人买的话,那么就更谈不上资金回流,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订单,以后的研发也会受到限制。 前世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拖累的。 现在中芯国际跟台积电的差距只有一年,曹阳完全可以抬一手。 把订单给中芯国际,也相当于拉他一把,至少能保证即使官司打输了,要支付高额赔偿金的时候,他们是有底气的。 曹阳作为一个重生者,理所应当利用自己的【高瞻远瞩】提前布局,为国家避开一些没有必要的大坑。 比如说中芯国际。 其实曹阳有时候在想,如果当时上面能够保一手张如京的话,会不会就会变得不太一样? 算了算了。 想那么多也没什么用。 能把订单给中芯国际,就已经算是把源头给理清楚了,到时候中芯国际有博米这个上游,慢慢就能发展起来。 曹阳一开始没有进入芯片行业,一方面是因为缺少相关的人才,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中芯国际在,人家做得相当好,而且每年的收入也挺高的,去年营收9亿多美元,已经比博米的营收还要多了。 你让博米来做芯片,那不是白浪费钱吗? 积累没别人多,还要往里面砸钱,博米不可能揽下所有的事情,有中芯国际在其实挺好的。 …… 曹阳看了看几家公司的报价: 台积电给博米这边是350块钱一块芯片。 联电是360块。 中芯国际是380块。 芯片反而比屏幕便宜,这倒是曹阳没有想到的。 其实对于曹阳选中芯国际,刘强是有些小惊讶的。 按照正常的商人思维来说,当然是选物美价廉的,毕竟台积电给的报价最低,而且他们的生产工艺最好。 这几家都是中国企业,唯一有差别的就是前面两家是中国宝岛,中芯国际是大陆企业。 可是既然老板说要给大陆企业,那么刘强也不好说些什么。 反正最后都是90nm,区别不大。 曹阳花了一个多小时,跟刘强把所有的零件商家都梳理了一遍,将结果敲定下来。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曹阳优先选择国内的产业。 毕竟整个智能手机,需要上下游几十上百家企业共同协作,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为国内打造良好的生态其实是非常关键的,这将孵化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技术。 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就是屏幕、芯片、电池…… 其他的摄像头、印刷电路板、机壳、组装…… 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台博米智能手机,大概成本在2000元的样子。 还真的不便宜。 怪不得前世的手机卖得那么贵。 特别是苹果系列,简直死贵死贵的,一出厂4G内存的就要499美金,折合软妹币4000多块钱,加上关税,到国内售卖的时候大概是6000块钱的样子。 “关于定价策略方面,找人多做一些市场调研吧,看看什么价位比较合适。” 反正按照曹阳的想法,到时候可能免不了要跟苹果打价格战。 但是也不能太低了,不然会遭到米国那边反倾销制裁。 …… 两个人把所有的细节都商定下来以后,曹阳离开了手机制造厂。 刘强站在楼顶上,默默看着窗外。 他嘴角微微上扬,觉得自己跟了一个好老板。 曹老板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一点跟很多商人不太一样。 其实要是按照正常商人的思维,肯定选择报价更低或者质量更好的,曹阳不一样,他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多选择大陆产业。 不然的话,按照刘强最开始拟定的最优方案,至少能把成本压缩到1600块钱的样子。 哎。 刘强笑着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曹老板傻呢还是说他精明。 总之,刘强跟曹阳一起共事真的很开心。 …… 就在这时,刘强的眼角抽搐了两下,他有些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在远处,刘强看到,曹老板出了大门之后,街角有一抹熟悉靓丽的身影。 如果刘强没有看错的话—— 那个女生好像是裴思清? 只见曹阳前后左右探了探头,确定没有人发现他,这才走到街角。 裴思清盈盈一笑,伸出手来挽住了他的胳膊。 …… 刘强站在窗边,整个人惊得头皮发麻。 天呐~ 原来这两个人还真的是这种关系? 曹老板居然真的有小三? 不过仔细想想,从裴思清被推荐入厂的那一天开始,就透露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意味。 一开始刘强还以为裴思清只是托同学关系进来,本身能力挺好的,没有想到她跟曹老板背后居然是这种关系…… 刘强默默转过身。 当做没有看到。 但是…… 他给自己点上一根香烟压压惊。 从此以后,我是不是就变成了曹总的知情人了? 可千万不要让我遇到曹老板的媳妇儿啊,不然我的内心会有愧疚感的。 …… 曹阳跟着裴思清来到她的住处。 刚一进门,两个人就吻到了一起。 裴思清被曹阳搂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怕被别人看到,进门以后她用脚后跟轻轻一勾,将房门带上。 两个小时以后…… 曹阳气喘吁吁地躺在床上。 裴思清在旁边半闭着眼睛,心满意足地靠着他的肩膀。 “你今天怎么这么厉害?” “嘿嘿,”曹阳嘿嘿一笑,“小别胜新婚嘛,我实在是太想你了。” 裴思清心头一暖,嘴角泛出一抹甜美的笑容,感觉跟吃了蜜糖似的。 “我也是……” “要不然……”曹阳似乎想起什么,怔怔地看着天花板。 “嗯?”裴思清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他。 “不然我下次别用小气球了。”曹阳说。 “瞎说!” 裴思清用小拳拳捶打着他的胸口,然后神情娇羞地趴在他的胸口。 “不用小气球的话,会怀孕的。” 她越说越害羞,到后面,声音几不可闻。 “对啊,”曹阳一手揽过她的肩膀,让裴思清坐起身。 “干嘛……?” 裴思清低着头,长发垂下来,到曹阳的胸口上。 现在的矿小姐可真好看。 身材又好,胳膊纤细,皮肤特别白皙。 她低头被长发遮挡着的样子,像极了传说中的精灵。 曹阳颠了一下。 裴思清赶紧发出一声惊呼,用双手按住曹阳的胸口。 “别……曹阳……” “嘿嘿,你不觉得再要一个儿子,凑齐一个好字挺好的吗?”曹阳坏笑着。 裴思清嘟着嘴巴,在他的胸口拍打了一下。 “瞎说什么呢?现在只允许一胎,超生是要罚款的。” 对哦。 曹阳突然想起来,还没到时候呢。 二胎开放还有一段时间。 “不过……”裴思清柳眉微蹙,有些不满地看着他,“你说,你是不是一直都想要个儿子,重男轻女?” “哎呀,我真的是冤枉啊。” 曹阳赶紧举起双手投降。 “我真的是觉得一儿一女很完满。” “哼,我看你就是……” 裴思清嘟着嘴巴,然后俯下身来,在曹阳的身上咬了一口。 “给你点教训,让你以后多关心关心我们家女儿。” “是是是……” 曹阳笑着抹了抹嘴唇,还有点儿意犹未尽。 “不过说起来,我真的很想她。”矿小姐皱眉说。 眼神里充满了对曹思宁的思念。 看到她难受的模样,曹阳一阵心疼。 不然……以后让女儿跟你来武汉好了? 可是话到嘴边,曹阳又说不出口,他现在也离不开思宁,每天下班回去跟自己的女儿腻歪一阵成为了曹阳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对了,我今天起名字的时候,”裴思清笑着说,“我本来想叫思宁系统的,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主要是觉得这个东西出来以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用自己的女儿命名有点太自私了。 另外,思宁以后长大了,不知道多少人会拿cao作系统来给她当外号。” 曹阳撇了撇嘴,“你想得可真多。” “哼,你说什么?”裴思清眼含愠怒地看着曹阳。 紧接着她发出了一声低呼—— “哎呀……” 因为曹阳又颠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