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大唐当以德服人
讨逆长安的上弦月第1477章大唐当以德服人秦王从太庙中走了出来。 外面等候的官员们竟然没看到那个礼部官员,不禁大怒。这厮竞敢懈怠吗? 随后官员面色惨白的走出来。 接下来是祭祀社稷,之后该去宫中登基即位。 皇帝率先走向城楼。 虽然早就知晓了今日会在城楼上登基,可官员们依旧黑若脸·····历代帝王都在在恢宏大气的宫殿中登基,接受群臣参拜。 气氛很是浓重。城楼上....·.外面全是人啊! 秦王一步步缓缓走上台阶。 他走的很是从容,目光转动,看着两侧肃立的军士,微微颔首。 那些军士没想到竟然能得到秦王的赞赏,不禁站的越发笔直了,面色发红。秦王身后便是群臣。 当秦王走上城头时,阳光正好笼罩了皇城。从朱雀大街看去,整座皇城金碧辉煌。 秦王走上前去,看着那些百姓,挥手。 岳二看到久违的秦王,不禁欢喜不已,举手喊道: 朱雀大街上的百姓纷纷高呼。秦王微笑点头,回身看着群臣。 您这是把前面的帝王都洗刷了一遍啊!群臣已经麻木了。 秦王仰头看着城楼,他走进了城楼中,回身,面对朱雀大街。御座在身后,他没坐。 就这么站在门楼内,案几之后。 礼部的官员麻木的念诵着程序。 乐声起。群臣肃立。 乐声结束,有官员把玉玺放在案几上。 百官在礼仪官员的带领下走上前。 百官鞠躬。百官拜。 四拜之后,便是宣读表册。这个流程很是繁琐。 城下百姓能看到城头的百官,不禁踮脚想看到城楼中的秦王。这时百官再度拜下。 这是登基之礼成了之意。 周围的人,包括乐师们都在高呼。 朱雀大街上的百姓也跟着高呼。 声浪中,一个人缓缓走到了城头前方。 秦王双手按着城头,看着那些百姓。 秦王提起雄浑的内息,说道:「帝王登基多是踌躇满志,想着能让百业兴旺,让百姓能填饱肚子,让王朝能抵御外辱······" 已经被带进皇城中的年胥抬头,讶然道:年子悦低声道: 年胥摇头, 这是帝王将相,士大夫们的世界,百姓,那只是工具。年胥说道。 身后有使者幸灾乐祸的道。 这话引来了一阵窃笑。 年子悦抬头看着秦王,只见那背影笔直,有一种俯瞰世间的气势。你这是要和他们对着干吗? 秦王的声音在内息的作用下传出去很远。 这话说的是南周。 帝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年胥的老脸一红。 「有人说是帝王。历史如轮回,无数帝王走马灯般的,你方唱罢他登场。可江山呢 ?依旧在不断兴衰······此起彼伏。」 秦王仿佛是在扪心自问, 刘擎面色微白,人群中,杨新相和淳于典并肩而立。杨新相面色铁青。 秦王指着城下万民, 淳于典只觉得心中有一种喜悦在往外冲, 秦王举起手,那些百姓几乎是呆住了。 帝王执政为何,和他们有啥关系?他们只有听从,只有被动接受的命。 王朝延续,谁获得了好处? 百姓只求温饱,而rou食者却吃的脑满肠肥。 可今日新帝却当着万民郑重宣告,朕,为民执政。朕要把那些好处,分给万民。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怕是听岔了。 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传来。岳二! 他举起双手,狂热的喊道 随即,朱雀大街上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呼喊。 淳于典倒吸一口凉气, 淳于典喃喃的道。 城楼的一侧,宁雅韵甩甩麈尾,看着那些面色难看的官员说道: 帝王执政的理念会形成惯性,比如说另一个世界中的儒皮法骨,到后续的以儒治国,一旦形成惯性,再想改过来就难了。 新帝当众宣告为民执政,这个理念便会贯穿于他的政令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个大唐发生剧变。 那些大族、豪强伸向百姓的黑手会被一一斩断。那些贪官污吏的好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 这个大唐的利益将会向万民倾斜。 秦王举起手,微笑着回应万民的欢呼。他不只是要切断那些黑手。 他还准备让那些人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皇城中的将士开始欢呼。 接着一队队的走出来,朝皇帝行礼。这是效忠之意。 看着自己的百战虎贲,秦王说道: 那些使者不禁脊背发寒。 有人甚至控制不住,寻了边上的官员试探。 老夫也不知道啊······官员们的心也是崩溃的。 他们从未见过这等杀气腾腾的帝王,更没见过这等不按常理出手的帝王。但安抚是必须的。 官员愕然发现 ,十余使者中,竟然半数面色难看。草泥马! 合着经常来大唐混吃混喝,表现的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你等,竟然居心叵测?这时候,新帝的那句话浮上心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周宁带着两个孩子在宫中等候。新帝登基后,接着便是册封。身后,几个女人都在。 欢呼声传进了后宫中,李老二嘟囔道:阿梁说道。 李老二抬头,桀骜的道: 李老二最喜无拘无束。 一个内侍飞也似的跑进殿内,接着一个内侍进来, 阿梁放开李老二的手,李老二有些不舍。 阿梁安慰着小老弟,接着向周宁行礼,周宁摸摸他的头顶, 阿梁拜别母亲,跟着内侍去了东宫。随即便是册封之礼。 周宁为皇后。母仪天下! 阿梁为太子,入主东宫。 不过因为还小,故而还跟着耶娘一起住。 宣读旨意的官员干咳一声, 周宁的眼皮子跳了一下。 李崇看看自己的拳头,委屈的道: 姜鹤儿为静妃,封号一出,皇后叹息,心想这必然是皇帝的主意。姜鹤儿闹腾,故而封号为静。 赫连燕为丽妃,这个倒是名副其实。吴珞为瑾妃。 这个封号也找不到毛病。四个女人。 有些孤零零的。东宫。 册封太子的仪式更为隆重一些。 一些臣子欣慰的看着温和的阿梁,仿佛看到了多年后一位仁慈的帝王。 臣子们:「......" 这是帝王该来的时候吗? 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新帝来了。 他径直缩短了册封之礼,说道: 皇帝招手,太子走过来。他摸着太子的头顶说道:「帝王的责任是什么?是为子民谋生存。可这个大唐的好处就那么多,给万民多了便得罪了另一些人。 为此,他们会冲着帝王撒泼,会冲着帝王捅刀子。 大唐之外还有许多势力,这个世界就那么多东西,大唐多拿了些,他们便少了。是大唐退让还是他们退让·······道德在这个时候,便是个累赘。」 这个离经叛道的皇帝啊!臣子们低下头。 皇帝牵着太子的手,认真的道。太子认真点头。 父子二人都在看着案几上的一个东西。 是皇帝强行加进来的玩意儿。一柄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