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安抚方外
讨逆长安的上弦月第1444章安抚方外自从来到南周后,宁雅韵没事儿就喜欢出去溜达。这里转转,那里逛逛,很是惬意。 大军正在赶赴信州的路上,凌晨,宁雅韵修炼完毕后点评了一番秦王的修为,看看天边的鱼肚白。 杨略在南周多年,算是半个地主。 至于姜女侠,秦王身边一时半会离不开她,故而宁雅韵选择邀请杨略同游。 杨略爽快的答应了,二人出了大营。至于安全······ 一个是当年孝敬皇帝的侍卫统领,在南周修炼多年,修为多深,没人知晓。一个是玄学的掌教,修为······自己想。 这二人出门,除非用大军围杀,否则无需担心他们的安全。宁雅韵的目标是前方的一座道观。 到了道观外,大门紧闭,但宁雅韵二人修为了得,知晓里面有人。 宁雅韵敲门。 里面有人问道。 宁雅韵笑的有些恶作剧。就像是个孩子。 门缓缓打开。 一个道人站在门后,看着二人。 宁雅韵一身青衫,看着闲云野鹤般的洒脱;而杨略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山般,让人感到了压力。宁雅韵笑着问道。 道人觉得这二人有些不像是香客。但除非是恶客,否则没有挡住的道理。 二人进了道观。 地面很是平整,且格外坚实,一看便是多年来人来人往踩踏而成,比什么石轱辘压出来的还硬实。道观的建筑看着少说数百年历史,宁雅韵问了,道人说道: 宁雅韵赞道。 道人开始说着道观中供奉神灵的种种灵验之处,宁雅韵只是微笑听着。 宁雅韵问道。道人不着痕迹的退后一步,微笑道: 宁雅韵走出大殿,站在屋檐下,负手看着远方, 随着这个声音,十余道人从大殿侧面走了出来。 为首的道人看着五十来岁,长相古朴,稽首道: 宁雅韵突然伸手,噗的一声,身前一阵风卷过。道人后退一步,宁雅韵原地不动。 道人看了杨略一眼, 宁雅韵上前一步。 道人振臂,身后十余道人手按剑柄走了上来。双方之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外面突然传来了孩子的声音。 一个男子牵着一个孩子走了进来。身后,十余修士。 为首的便是云山掌教郭云海。 宁雅韵叹息, 秦王一直担心老帅锅蛊惑阿梁去玄学做掌教,若是普通忽悠也就罢了,玄学传承千余年,天知晓可有什么蛊惑人心的秘技。 那个道人面色一变,秦王看着他淡淡的: 道人浑身一震,稽首,十余道人稽首, 秦王进了大殿,很快传来他给阿梁介绍那些神灵的声音。 秦王的声音很是悠然, 秦王莞尔,「神灵最乐意看到的是什么?是信徒根据自己的话走出痛苦煎熬的状态······这么说吧!一个人在红尘中挣扎,衣食住行,各等欲望纠缠,欲壑难填。做了小吏想做官,做了县令想刺史,做了刺史想做宰相,做了宰相想做皇帝······" 外面杨略眯着眼,想到了韩纪等人。 阿梁有些惊讶。 外面,宁雅韵微笑道:方外,于国有益。 但,必须要站好队。 阿梁说道: 秦王父子出来了。 阿梁好奇的看着那些道人,觉得很是仙风道骨,令人心中生出亲切感来。道人再度稽首。 秦王说道: 方外说是清静地,可香客来来往往,带来外界的无数消息。除非是那等彻底勘破了人世间的方外人,否则整日被这些消息围绕,哪里还能保持不动心? 心一动,便生出了缝隙。道人低头, 包冬带着人一路宣传大唐南周是一家,加之北疆军一改对叛军的狠辣,多了不少温情,引得许多南周军民心动。 南周君臣知晓后,便想到了利用方外势力来蛊惑信徒,再由信徒传播出去,引导舆论的法子。秦王戎马倥偬, 这几日才想着处置此事。 「好生修炼,导人向善,那么,便是好方外。南周与北辽不同,孤说过,大家同文同种。道观在此,谁也搬不走! 灭掉北辽后,秦王迁徙了一大批方外势力。不走的,大军出动。走的,被迁徙到中原各地,再也无法形成合力。 而刚才这番话便是秦王的态度。南周方外,不动。 原先在哪,依旧在哪。 你等只管修炼,只管享受清静。就一条,别掺和红尘事。 秦王在前,阿梁稍微落后些,父子二人出了道观。身后,道人行礼。 父子二人缓缓往大营那边走,一队归来的斥候见到了,赶紧下马行礼。这些斥候身上有些湿气,一看便是在外面过的夜。 秦王颔首。 为首的队正说道: 秦王看着这队斥候进了大营,对阿梁说道: 阿梁用力点头。 秦王摸摸他的头顶,笑道: 道理从来都不是说教能灌输的,必须结合实践。也就是知行合一。 拿下金州后,缴获了不少物资。南周富庶,那些物资倒是改善了北疆军的生活。早饭很丰盛,秦王甚至吃到了南周美食。 秦王没问来历,哪怕是看到一个畏畏缩缩的新厨子也不管。到了他这个地位,事无巨细去管,只会令下面的人不安。该放手就放手。 早饭没吃完,斥候带来了消息。 秦王吃了一口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