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攻心诡计
离开帐篷,廖化才发现,诸葛瑾使节团的目的不单单是和关羽谈判那么简单。 大批随行者跟着诸葛瑾一起进入关羽军营寨。 这些使节不仅人员数量超标,而且,还携带了大量书信。 诸葛瑾会见关羽的时候,这些随行者留在营里,每个人身边都被关羽军将士环绕着。 将士们不仅打听了江陵的消息,还从使节们的手中接信。 廖化出现的时候,不少人已经读完了信。 除了诸葛瑾和少量护卫,使节团的大部分成员似乎是江陵城变节了的关羽军官吏。 叛徒中的不少人是前线将士的亲友,他们的现身说法具有极强的煽动力。 使节团携带将士家眷书信的消息,似乎已经在军中传开了,不断有将士到场。 廖化明白,吕蒙军展开了攻心诡计。 所有书信在送到大营之前,一定会经过吕蒙军官吏的检查。 很多信里会增加美化吕蒙军偷袭行为的描述。 士兵们思念亲人,不会和廖化一样想太多。 更糟糕的是,关羽和廖化虽然不希望将士们知道太多江陵情报,却更不能阻止将士们传阅信件。 诸葛瑾这一次执行的,是彻彻底底的阳谋。 得到书信和江陵的信息,军营里的阴郁气氛被一扫而空。 部分将士的眼里渗出了泪水。 知道大事不好,廖化重新看向诸葛瑾,“我倒是低估了诸葛先生,阁下游说是假,瓦解我军军心才是真正目的,你这是觉得,我们不敢杀你吗?” 诸葛瑾没有丝毫畏惧,目光和廖化撞在一起,“家眷思念亲人,所以写信报平安,我们也是成人之美。” “如果真的怕死,我就不来了,而且,你现在杀我,是不是有些晚了?” 廖化苦笑了一句,把书信留下,但是,派人看住还没发放的信件,停止发放。 诸葛瑾和使节团被送出营地,彻底驱离。 使节们离开之后,廖化回到营帐里,再次看到关羽。 廖化把自己在营中的见闻,诸葛瑾一行人的行动告诉关羽。 廖化态度很坚决,“君侯,我军将士已失去了斗志,希望咱们尽快撤军。” 廖化同样感受到挫败,按照他对历史的了解,这一次,他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 可是,该发生的事情,一件不落全都发生了。 单单拿这些书信来讲,廖化冒着生命危险,提前给关羽做了警示。 关羽也确实没有往江陵一批批的派使者,而且,关羽有意淡化江陵的消息。 尽管两人百般小心,这些可以瓦解军心的书信,还是以另一种形式,送到了将士们手里。 听完廖化的分析,关羽勃然大怒,“我就知道,这竖子没安好心!” 关羽很快冷静了下来,“书信都发给将士们了吗?” 廖化摇了摇头,“有一部分书信还没来得及发,我扣下了。” 关羽叹了口气,“现在阻止已经晚了,你出去的时候,把信都发下去吧,咱们没必要当坏人。” 廖化点头答应,他发现,关羽鬓角的白发似乎增多了。 关羽终究是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将,这段时间,恐怕也是心力交瘁。 关羽并不是看不透战争形势,也并非不明白轻重缓急,但他已经被愤怒和惊慌冲昏了头脑。 “元俭,你立即组织士兵,我只要家眷不在江陵的,包括那些襄樊地区投诚的降兵,全都给我集中起来。” 关羽微微皱眉,“我要报复吕蒙,即使没有办法夺回江陵,也要让他懂得,荆州不是那么容易吃下去的,我关某人,同样不是吃素的。” 廖化并非不信任关羽的能力,但他觉得,这种时候不该把宝贵的时间和兵力浪费在报复吕蒙身上。 他连忙出言劝阻,“君侯三思,咱们现在需要做的更重要事情,是确保退路,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保全自己之后,咱们会有机会,重新夺回荆州。” 关羽摆了摆手,“我意已决,你放心,我不会让将士们置身险地中,一旦形势不妙,我将立即撤军。” 廖化急了,“即使关将军不为自己考虑,也请您为了汉中王想一想,一旦咱们丢失了这支荆州最后部队,吕蒙夺取了整个荆州,敌人就可以依托荆州西部复杂地势,阻挡我军的复仇之师。” 廖化提到刘备之后,关羽冷静了很多。 “你说的没错,我不能只想着自己,按照咱们原本的计划进行,部队撤到房陵,向上庸郡借兵复仇。” 廖化松了口气,他总算劝住了关羽。 关羽继续说道:“元俭,你已经在这场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统兵能力。” “如果诸葛瑾没有来,那么,咱们时间更充足,可以进行更充分的准备。” “但是,现在军心动荡,留给咱们时间不多了,等斥候打探清楚房陵消息,把情报送回来,我军再行动,一切就太晚了。” 看向廖化,关羽开始下命令,“你和王甫合流,先行北上,进驻房陵。” 王甫的部队中有一批新投诚的曹军降兵,这些人没有人质在江陵,或许可以发挥出作用。 夺取房陵,不仅可以打通了上庸兵的支援通道,还给家眷们提供了容身的场所。 不过,关羽的决定似乎有些不理智。 王甫的军队,是仅有的军心相对稳定,兵员较多的队伍。 把王甫派出去,关羽可用兵力的数量会更少。 廖化拱拱手,“君侯,我在华容道击败孙桓的时候,发现了不少投靠吕蒙军的我军将士。” “我和王甫带兵离开,必然会有更多将士选择逃亡。” “我甚至担心,有人会铤而走险,杀死咱们的军官,带着首级去邀功,希望将军收回命令。” 关羽心意已决,“我还有赵累,你不用担心了,执行命令吧。” 离开关羽的帐篷,廖化把书信都发放给了士兵。 随后,廖化去找王甫,传达军令的同时,对接工作。 廖化的心里有很多疑惑,不方便向关羽询问,所以,他找到了王甫。 廖化:“最近军中少了不少人。” 王甫点点头,“你一直在南边,可能还不知道,每天都有兵将南逃。” “不仅仅是咱们的老兵,就连那些新降的曹兵,也有不少人趁机叛逃。” “樊城守将曹仁似乎从叛逃者嘴里得到了我军虚实,出城进行过偷袭,成功袭击了我军一支运粮兵。” 王甫叹了口气,“关将军也曾想对曹军打击报复,但是,心有余却力不足。” “如果你今天不回来,咱们无法稳定军心,再过几天,恐怕部队就崩溃了。” 事情刚刚有了转机,诸葛瑾就带来了瓦解军心的书信。 廖化把诸葛瑾一行到来后的大致经过告诉了对方,表达出一种悲观的看法。 廖化还希望王甫出面,劝劝关羽,提醒关羽注意安全,重新下达更稳妥的命令。 王甫微微皱眉,“诸葛瑾虽然不是聪明人,但却一贯以老实本分著称。” “如果孙权真心想要谈判,或者说,有谈判的意愿,诸葛瑾应该会顾全大局,不至于顶撞君侯下不来台。” 王甫这么一说,廖化也产生了怀疑。 他反问王甫,“也就是说,诸葛瑾是故意的,但是,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王甫拍了拍廖化的肩膀,“吕蒙夺取了江陵,现在最怕什么?” 廖化有些疑惑,“吕蒙担心的,当然是咱们卷土重来,夺回荆州。” 王甫:“没错,别看吕蒙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荆州的战局还有变数” “元俭,可能你觉得荆州局势已经无可挽回,拖下去,战局对我军不利,但我的看法却不一样。” “你有没有想过,最担心战事陷入焦灼的,其实是吕蒙和孙权。” 廖化是个聪明人,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王甫的意思。 吕蒙军虽然偷袭了荆州,但他们也没有做好接手荆州军政的准备。 领地扩大了近一倍,兵力却不足以控制全部土地。 敌军只能接纳大批投降兵将,任用一些关羽军的文武官僚,维持荆州稳定。 问题在于,关羽军在西荆州经营了多年,刘备麾下又有大批荆州出身的文武重臣。 如果夷陵火攻没有发生,两军在西荆州展开决战,谁胜谁负,还真的说不准。 听完王甫的话,廖化的心情也平稳了下来。 根据后世的见闻,廖化总觉得,孙权已经做足了准备,荆州局势不可挽回了,事实上,关羽军可以用的筹码也不少。 王甫和廖化关系不错,讲话也比较开诚布公。 “元俭,你存在一个问题。” 廖化疑惑的看向王甫。 王甫继续说道:“你不觉得你做事有一些急躁吗?” “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好坏,我们只能接受,你担心的事情太多了,咱们做好份内的事就可以了。” “你应该相信汉中王,相信关将军,更应该相信你的同僚和下属,不必所有事都亲力亲为。” 得到王甫的开导,廖化的心境豁然开朗。 廖化和其他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历史的先知,他可以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并且改变历史。 所以,廖化一直在努力,想依靠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变关羽军命运。 但是,廖化只是一个人,哪怕一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子。 自己必须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知悉历史走向的优势。 廖化伸出手,和王甫掌心相扣,两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国山,接下来的日子,就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