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想自立称大
新一期《淮海经济报》创下了三个新纪录。 一是第一次出版增刊,详细描述了十二个地级市的农转非情况、各地市参加论坛的心得等; 二是发行量创下了新高,很多人在看到它的价值后买来收藏; 三是发布了“暂停出版声明”,这才是最要命的一招。 很多人因为这个“声明”关注了农转非、思考着十二个地市在忙些什么。 “省里已经在催了,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市委宣传部门又打来了电话询问。 还有什么事情,不是已经给你们备案了么? “领导,我们的确是因为前一段时间一起承办了农转非论坛,耽误了很多同事出去采访、组稿···” 这个理由宣传部门已经听多了,也懒得听他啰嗦: “这次要有新的借口···不是,要有更深的自我剖析。省里要能信服才行。” 报社办公室负责人憋了半天才想出来一个合适的理由:“这一次的增刊把大家伙都拴住了,刊载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新领导觉得大家对这个主题也不是很懂,要求大家全部都加强学习,所以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复刊。” 宣传部门这才满意了。也算是个不同的理由了吧。 孔凡成那里可就不好受了。在媒体面前,他一直是一个新兵、被动接受者。 这次报纸暂停出版,引起了非常广泛的注意,一些原本不去关注它的人也在向它行注目礼。 宣传的效果出来了,杨书记和孔凡成暴露出来了。 韩领导看着这一期《淮海经济报》,心里的感觉有些不知道怎么形容。 依着自己的脾气,真恨不得让那些主编副主编们立马过来挨一拳。记者们被派出去了,这是什么狗屁理由! 可是人家自己就暂停了,妥妥地一副“负荆请罪”姿态。 问题是你怎么不到泉城来请罪呢?结果就是韩领导一肚子火不知道发到哪儿去。 “老韩,消消气。他毕竟还小,不懂事。”任城前任书记张领导知道韩常务的想法,自己以前不也被这个小子揶揄过吗? 自家院子不好好整理,把个兰陵整得花团锦簇,就是让自家人觉得受了冷落。 更何况这次直接就合纵连横了四个省,野心不小哇。 “他不懂事?老张,这句话说出来,你自己也不相信吧?这个什么联盟以后是不是也要像大湖城管委会发展?真要这样,赶紧把平原省恢复了,让他们自立为王去。”齐鲁省面积本就不大,靠着人口优势成为全国的大省。现在可好,12个地市划拉了6个齐鲁省的地市,还都是人口和地盘最大的几个。 “那个城市群发展研究院不还是在孔府、在你的治下嘛;而且里面的面包车、电脑产业,包括学习机产业外包,不都是把附加值留在了省内?”张书记现在眼看着任城一步步壮大,对于兰陵的嫉妒逐渐变成了羡慕,倒是慢慢地想开了。 有些地方,兰陵确实走在了前面,你不得不服。 韩领导的怒气发挥了有些,慢慢也平复了一些情绪: “有些东西现在还看不出来,咱们也就是给他们把把关,又不是不让他们搞这个农转非。里面涉及多少东西,是你们几个穷哥们坐在一起讨论就能解决的吗?” “他们最多也就是一个倡议,真要等到落实的时候,肯定要到省里来审批,很多试点还要省里帮着向燕京那里申请。不过,这个职业年金的试点可真是神来之笔,一般人根本想不到。” “我看这个小子也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全国十多亿农民,今后就算妇女都留在家里,劳动力至少也要三个亿。他知不知道自己在捅多大的篓子?”韩领导说着说着自己也乐了。 有人还真主动愿意干苦力,把自家的钱不当钱花。 张书记一看韩领导情绪好了,知道这下子风险可控了。 “我看也是,还要建什么环湖高速公路网。一条环湖路还没修好呢,就要马上结网。这两年生产资料价格又这么高,他们家再有钱也不可能完成这么大一个规划,我倒是想看看他能把家底败坏得多快。” 如果从恶意的视角来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只是从政府的高级官员这里说出来就比较好玩了。 韩领导也被张书记给带动了。小孩子不听话,就让他长点儿教训也好: “老张,我这才发现你更狡猾。要是省里支持他们,即使rou烂掉也是烂在自己锅里。” “最后还不都是齐鲁省的?这次他们把泰安、临淄这两个拖后腿的都带上了,不正好解决了省里的心病?” 这句话倒是提醒了韩领导。 这一次,除了最北边的德州、离得有点远的聊城以外,齐鲁省的后进分子基本上都进来了。 要这么说,这小子还是齐鲁省的福星了? 不止省里头疼,孔凡成教授更头疼。 自从接到校办的电话开始,他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很快就应验了。 “凡成啊,”鲁校长一句话就让孔教授起了鸡皮疙瘩,“这次市里想要咱们把大湖城市群发展研究院放在靠近湖边,这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会帮我们找块地方,肯定亏不着咱们学校里的。” “鲁校长,这个研究院现在还要和各个地市商量,放在师大也是暂时的。估计要等到下次开会的时候再讨论,至少也要听听江老板的意见。”孔教授可不敢一个人做主了,自己怎么起来的、这次论坛的发起,不都是江老板在推动? “凡成啊,正好咱们经济系人也比较少,主要是马列这边的研究。学校里打算经济系和社会系同时扩建,就在湖边选地建设新校区,重点发展经济、社会学等学科,和你主持的研究院相辅相成,你说怎么样?” “这个···”这个诱饵太大了,两个系建在那边,免费劳动力可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能一起发展肯定更好,只是兰陵那边可能会有意见。” “我们两个人都是管委会的专家,到时候我帮衬着你一些,就说是学校里的意见。你觉得怎么样?”鲁校长今天不停地使用了商量的语气,把平常不怎么受到学校重视的孔教授忽悠得一愣一愣地。 “还有那个江老板,到时候鲁校长也要···”孔教授毕竟是高校的,禁不住鲁校长精准定制的诱惑。 “江老板本身就是咱们任城的,还能反对这个?” 孔凡成心一横,就冒险这一次吧。 “鲁校长,其实这次去琅琊主要是给兰陵造势的,农转非也适合他们那里做得最好,分享的也是他们的经验。” “这个你放心,”鲁校长知道孔教授这里没问题了,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已经跟造势没关系了。” 孔教授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嘛。 “好,就听鲁校长的。” 孔子师大扩建经济系、社会系,并在湖边新建校区、研究院的消息传出来后,各方一片哗然。 怎么回事儿?大湖城两个地方开始争起来了? 内定的是把发展研究院放在兰陵嘛,你现在趁着杨书记不方便,就要来横刀夺爱? 太不仗义了! 又过了两天,又一个更加火爆的消息传来。 这一次来自彭城:《淮海晚报》横空出世! 第一期还免费赠送了一个消息:华国矿大成立淮海经济研究院,院长就是该校的高校长。 另外有小道消息传来:苏江省计划委曹主任将到彭城担任市委一把手。 “什么情况?”黄大海首先站出来了,“你们这是要趁火打劫?” 张书记被黄大海直接戳穿,脸上火辣辣地热。只是该说的也只能说: “黄书记,我现在已经基本上要回省城了。以前是答应过杨书记,咱们三地市一条心。你看我在彭城的时候没事吧?” 那时他最多也就存了一个等待的念想,等彭城轮值主席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在彭城设一个分社,好歹给苏北经济中心一个台阶、一个安慰。 “赶明儿你们是不是还要改成《淮海日报》,直接把《淮海经济报》给废了?张书记,以后杨书记要是问起来了,你说怎么办?”黄大海没给他转圜的余地。 这次论坛是琅琊牵头,现在的局面也算是善后。 “我估计曹书记是想着给兰陵一个备份吧。要是以后再有暂停出版的时候,你说咱们这么多城市就不需要一个信息渠道了?” 张书记赔礼是赔礼,立场却丝毫不动摇。 彭城GDP在1992年被任城反超,痛失了区域经济第一把交椅。平日的小兄弟兰陵跟彭城已经非常接近,如果他们再调高一次,那就也要超过自己了。 这时候让一步都会给将来带来被动。 等到任城和彭城的消息坐实的时候,第一个坐不住的竟然是齐鲁省的政府官员。 “这个任城在那里闹腾一下也就算了。千算万算,没算到彭城这边也会有事情。”韩领导这次是真的头大了。 自家的小孩子闹腾一下,那只是开心地责骂;邻居要是闹腾起来,那就是真真地没辙。 而且这个彭城后面就是苏江省的态度,没看到他们管大项目的计划委一把手都空降过去了? 调查组负责人知道韩领导这是觉得调查耗费的时间太久了,杨书记被拖住了,其他地方才会这么起劲地蹦跶。 “领导,现在事情还没弄出眉目来呢,前一段时间发生了那么多事,我们都不好多问。现在好不容易才聚焦了。” 调查组负责人也很委屈,到了兰陵后就是各种消息满天飞,你想静静都没机会。 韩领导是真的急了,这两年最大的期望就是任城和兰陵,你们要是被摘了果子,局面可就难看死了。 这次,他下定了决心:“加紧调查,再拖下去就很被动了。需要找谁协助的,你们尽快通知,任城那边也可以协助一下。” 等到12地市快速推进城市化、区域经济开始重新洗牌,面临内部背叛、夹击的兰陵能不能站得稳现在的地位,可就难说了。 这一次,远在彭城的江奕不幸地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