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考试和报纸
“卖报!卖报!燕山时报!” “王伦先生携五百学子抵达燕京,参加今年文考。” “参加文考的学子已经超过两千人,有意向者及早报考!” …… 郎朗童声传来,进入燕京城的闻焕章,首先就听到有孩童正在卖报。 听到那孩童呼喊的文考消息,闻焕章好奇之下,把卖报孩童叫住,道: “孩子你且过来,说说文考是什么?” 那孩童欢喜过来,回应闻焕章道: “文考就是燕京大学堂的考试,还有一项是武考。” “通过文考初考就能进大学堂学习,成为衙门官吏。” “通过武考初考就能进讲武堂学习,成为军中军官。” “先生是外地来的吗?是要参加文考?” 口中快速说着,这孩童似乎见多了类似闻焕章的人,又向闻焕章道: “三月初一报名就截止了,三月初三开考。” “先生想报名需要尽快,拿到准考证件。” “我这有教育处发布的考生必读,先生要不要看看?” 说着,这孩童打开盛放报纸的书包,拿出一份写着“考生必读”四个大字的册子,向闻焕章道: “只要一百个铜钱,就能买这本书。” “还有这份报纸,只要二十文钱。” “如果你有准考证件,或者户籍路引,还可以给你打八折,只要十六文钱!” 连连说了这些,这孩童盯着闻焕章,似乎只要他说不买,立刻就要离去。 心中有些好笑,又知道这孩童的意图,闻焕章取出一块碎银,向这孩童说道: “这是一钱银子,大概值两百文。” “你和我仔细说说,什么是燕山时报?” 这孩童见到银子,顿时喜形于色,一边将闻焕章的银子收下,一边又向他提醒道: “先生身上有银子,可以去兑换银元、银角。你这样使用碎银,实在太不方便了!” “我这里还有一份燕京地图,标注有衙门、学堂、钱庄、驿站、客栈、茶楼、酒店、商行,先生初来乍到,正好需要这个。” 将燕山时报和考生必读、燕京地图递给闻焕章,这孩童还向他道: “这三样加起来一百四十文,我再给你前面三期报纸,正好凑成两百文。” 又拿出三份报纸,一同递给闻焕章。 心中觉得有趣,闻焕章不急于看报,向这孩童问道: “你先别急着走,和我说说燕山时报是什么?” “为什么你这样的孩童,小小年纪就在街上卖报?” 那孩童听闻此言,顿时撇着嘴道: “我为什么不能卖报?” “没有我们沿街叫卖,你们知道去哪买报纸吗?” “老师都说我们卖得更好,比大人卖得更快呢!” 自豪地说着这件事,这个孩童明显为自己胜过大人而自豪。 闻焕章听得一阵好笑,却从这个孩童话中,知道他是学生。再想到这样的孩童都能在燕京城放心卖报,闻焕章更是明白,燕京在梁山泊治下,已经稳定下来: “这么快的时间就稳定燕京,难怪朱武敢割据自立,在这里封官拜将了。” “他在燕京的根基,远比我想象得要深!” 管中窥豹,闻焕章从孩童沿街卖报,就看出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个孩童见他陷入沉思之中,却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你还要问什么?” “没有我就去卖报了!” 说得闻焕章回过神来,有些歉意地取出一块银子,向着孩童问道: “你就说说卖报的事情,还有这燕山时报是什么?” 没有收这块银子,卖报孩童说道: “先生给的钱已经够了,再多的我不能收。” “我们卖报的事情,自从燕京城有报纸就开始了。” “先生想知道燕京时报是什么,把它们发行的报纸,都买一份就是!” 说着,这孩童又取出四份装订在一起的报纸,向闻焕章道: “燕山时报是今年正月十五发行第一期,到现在已经八期了。” “这是正月份的合集,刊登着燕山时报创建经过。” “先生多看看报纸,燕山时报的事情,就会都清楚了!” 看着又开始向自己卖报的报童,闻焕章笑着摇了摇头,把这四份报纸拿下,又把手中银子递给眼前孩童,道: “不用给我找钱,你就给我说说,燕京城易主之后,你在这儿生活得怎么样?” 卖报孩童听到,顿时眉飞色舞,道: “朱将军的大军来了之后,我们的日子要好多了。” “而且朱将军是替天行道的好汉,他来燕京之后,没有人敢随意欺压穷人。” “现在我爹在工程处做工,挣得比以前多几倍。还把我送进学堂,将来考取官吏!” 说着朱武到来后的改变,这个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孩童,明显极为欢喜。即使是个孩子,他也感觉到燕京城被朱武收复后,自己命运的改变。 听到卖报孩童的倾诉,闻焕章已经知道,朱武在燕京城已得穷人之心。这些以前在辽国治下受权贵欺压的穷人,已经在用实际行动,支持梁山泊了。 询问燕京城易主以来其它改变,卖报孩童却实在说不清楚。只是让他观看报纸,了解燕京情况。 知道问不出什么,闻焕章告别卖报孩童,打算找个地方,好好看看报纸。 正巧,不远处有个茶楼,闻焕章迈步走入,打算在里面歇歇脚,听听里面消息。 进入茶楼之中,闻焕章发现正有人拿着报纸,在茶楼里解读。一些有报纸的,也在听他评论: “这个王伦王先生,人称白衣秀士,不但是梁山泊立寨时的元老,还是朱将军第一信任之人。” “朱将军在梁山泊替天行道时,只要外出征战,都会留王先生看家。” “现在朱将军把他调到燕京,显然是要以燕京为家,以后扎根这里!” 从王伦携带五百学子前来,引申到朱武要扎根燕京。茶楼里的人丝毫不觉得他在胡说,反而大声叫好。 自从朱武占据燕京以来,燕京城虽然经过一阵混乱,却在平定下来后,很快恢复繁荣。 尤其是辽国权贵被清洗、弊政也被革除后,燕京城中百姓,都感觉到日子好过许多。许多受益之人,都在拥护朱武。 再加上朱武从山东运来许多物资,平抑燕京物价。朱武在燕京得到更多的人拥护,许多人都期盼他扎根燕京,真正成为自己人。 王伦来京的消息,便被人这样解读。而且还被人称赞,期待此事成真。 恰巧看到这一幕,闻焕章已知道燕京城人心向背。虽然如今的燕京城名义上归大宋所有,大宋朝廷在这里却没有丝毫影响力。这里的百姓早已是只知朱武,不知大宋朝廷。 心中想着这些,闻焕章又听到读报人对这条新闻的解读,劝说有意考试的人,赶紧前去报名: “这次考试名义上是为大学堂和讲武堂招生,所以有些学子,对此不够重视。” “但是以我来看,这次考试就是没有科举名义的科举,许多燕京官吏,都会由此诞生。” “而且这次考试虽然不会授予进士,但是通过殿试的,却都做朱将军的学生。相比宋国的天子门生,可谓性质相同。” “所以王伦在山东听说后,都要带五百学子进京争夺这个名额。没参加报考的人员,一定要尽快参与!” 喋喋不休地说着这些话,读报人又提醒报考的人已经超过两千。参与竞争的学子,一定会越来越多。 然后这人又以此为引,说了几个风头正劲的考生,猜测哪些人会一步登天,成为朱武学生。 闻焕章听着无趣,自己取出报纸,从第一期开始,观看这份报纸。 燕山时报的发行时间并不长,印刷量和发行量实在称不上大。而且,因为活字印刷的不成熟,朱武在印刷上采用了自己在梁山泊摸索出来的油印技术。这种简便的技术在梁山泊印刷教材时也曾经得到验证,在燕山时报的印刷量不大的情况下,朱武用这个技术,印刷这份报纸。 没有关心报纸是用什么技术印刷,闻焕章看着这份报纸,把它和东京的小报相比: “和东京的小报差不多,字迹都有些不清晰,但还能够识别。” “而且二十文钱,已经很便宜了,里面的内容也比胡编乱造的小报强很多,更加真实可信!” “有这样的报纸在,燕京城不会像东京一样,有各种小报存在。” 对这份报纸赞叹不已,闻焕章想到东京城中胡编乱造、被朝廷屡禁不止的小报,觉得这份报纸在各方面,都要胜过它们。 再看着上面大多用左右横排、简体书写的字迹,闻焕章更感到朱武用这份报纸,在推行一个大计: “左右横排、简体书写,以前就实行于梁山泊。” “如今朱武把它用于报纸,看来是想在燕京,推行这种写法了!” “这样燕京和大宋的区别就会越来越大,成为两个地方!” 心中这么想着,闻焕章再看着日期上和宣和五年并列的道历三千八百二十年,心中更是大惊。不知朱武在梁山泊早已采用道历的他,在看到道历纪元之后,立刻认为朱武是铁了心脱离大宋,不奉大宋正朔。 “纪年都改变了,下一步就是改元了。” “好在朱武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还有可能劝阻!” 心中安慰自己,朱武还没有自立年号,仍旧把宣和五年,放在道历前面。 继续往下看去,闻焕章在第一期头版头条上,看到了朱武亲自为燕山时报撰写的发刊词,以及对这份报纸的展望。 从这里,闻焕章知道燕山时报以燕山府路的时政新闻为主,并且有文化等版块,接受他人投稿。 虽然没有为燕山时报写稿件的想法,闻焕章却仍旧认为这样能吸引不少人。随着燕山时报的影响越来越大,一定会有许多人来投稿。 继续观看,闻焕章在时政上看到了许多消息,还看到燕京大学堂和讲武堂招生的通知,以及考试时间。对他来说有些神秘的文考、武考,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真如那个读报人所说,这就是燕京的科举。” “除了没有科举的名义外,这两个考试,和科举、武举无异。” “朱武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从朱武选拔人才的举动,闻焕章看出了他的雄心。招揽这么多人才的朱武,志向绝不仅仅在燕京一地。 而且,从初试的安排来看,闻焕章更是看出,朱武在利用这种办法,增加统治根基: “初试极为简单,而且通过之后,就能进大学堂学习,毕业后成为官吏。朱武是在用这种办法,拉拢燕京人心。” “现在已经有两千人报考文试,武试报考人数也可能不少于这个数。” “这些人的背后是一个个家族,他们当上官吏,他们背后的家族,多半也会投靠。” “朱武在燕京周围,就会拥有根基!” 看出了朱武的用心,闻焕章对他在燕京举办文武考试,感到极为赞许。 经过这次考试,朱武不但能收获许多人才,还会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燕京各地。这个被人称为神机将军的朱武,果然名不虚传! 继续往后观看,闻焕章又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次考试的细则、以及主考官员。同时还看到了许多新闻,以及各项政策: “法师公孙胜提醒,今年将有旱灾。工程处颁布政策,鼓励兴修水利。” “卫军都督府颁布,鼓励无地少地农民,皆可到卫所成为军户,只要干满二十年,至少为每户分配二十亩土地。” “武试主考官卢俊义宣布,欢迎在泰岳争锋上取得成绩的武者,前来参加武试……” 林林总总,各种消息,让闻焕章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正在兴旺发展的大势力,让他明白了朱武的割据自立举动,绝不是一时兴起: “神机将军朱武,真是谋定后动啊!” “我该如何说服他,让他归顺朝廷?” 不断翻阅报纸,闻焕章期待从这里面,找到破局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