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封官
书迷正在阅读:噬元武装、战神喀汗、重生后我是所有大佬的白月光、深渊报亭、开局签到圣人果位、铁马秋风烈、大丘帝下之都、灵州行、不走寻常路的武学系统、谍涯无痕
演戏演全套。 既然张敬之、郭存信来时,李府备的的是素席,不可能达奚来了,就大摆酒宴? 但青楼也肯定是不能去的。 倒不是有什么妨碍。 二十四朝中,为拉动内需,提高税收,提倡并鼓励发展娼妓业的皇帝并不止朱元璋一个。 官员士子狎妓成风,并被传为美淡的,也不止李唐一朝。 比之李唐,北魏的风气更为开放,逛个青楼算什么? 但要真敢去青楼,李始贤的腿会不会断不知道,但李承志的腿,九成九会被郭玉枝打断。 主要是因为李承志不但没有子嗣,妻妾更是连半个都无,怕他食髓知味,深陷其中…… 再者,就算其他人敢带他去,李承志也是打死都不会去的。 也不看看他与这几位之间的关系:父子、翁婿、舅甥…… 李承志一联想到和这几位一起逛青楼的画面,就感觉头皮直发麻。 要去,他也只会和达奚去……当然,只是去喝酒,最多也就唱唱曲,吟吟诗…… 在李承志的提仪下,五个男人最后去了驿馆,也未请倡伶,只是要了桌上好的酒菜,由张敬之和郭存信陪着达奚,从正午喝到了子夜…… …… 察觉身边好似有动静,达奚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看到是奚康生,惊的一骨碌翻起了身:“从父?” 奚康生张口就骂:“混账东西,让你去拜访结交,不是让你去烂醒如泥的……误了晨议,你让从父罚你还是不罚?” 达奚口中不停的认着错,心里又骂着李承志:也不说提醒自己一声? 也是没想到,那酒竟然那般烈,记得只是喝了七八盏,自己就醉的人事不知了? 怪不得张敬之与郭存信都只是小口小口的抿? 心里正腹诽着,奚康生指着他身边的一样物事,怒声问着达奚:“哪来的?” 达奚定睛一看,竟是一把陨铁刀。 对啊,哪来的? 哦,想起来了…… 达奚恭声应道:“是李承志送的……他说这是回礼……” 奚康生满脸的古怪。 回礼? 意思就这么完了? 他倒不是嫌这刀礼轻。 说实话,要论贵重程度,抵达奚昨日送去的那些东西完全够了。 再一个,到他这种层次,看重的也不是这个…… 他是奇怪李承志还真是够放荡不羁,率涏任性的,生在士儒之家,却根本没把礼法当回礼,竟装都不装一下? 还有,李承志不是说送给自己那一把,就是最后一把吗? 这一把又是哪来的? “是张司马那一把……是李承志讲,他暂时凑不出合适的回礼,能不能让我缓他两天……” 达奚回着话,脸上也露着好不稀奇的表情,好似在说,自己为何遇不到这样的岳家: “然后……然后就见李承志与张司马嘀咕了几句,张司马便解了此刀,李承志又转赠给了侄儿……嗯,当时张司马也应是醉了……” 意思是这刀,是李承志趁张奉直醉酒,骗回来的? 奚康生脸上的rou直抽抽,都不知道说什么的好。 憋了半天,他才一声怒骂:“混账……荒唐……放肆……” 凑不出回礼? 那有这般直接的? 便是以豪爽率直著称的元族之间,也绝不会说的如此直白! 还有这刀……哪有送给岳丈的礼物,还有讨要回来的道理? 这得有多不要脸? 他也不怕传出去,被人笑掉大牙? “两个不知轻重的混账东西……李承志敢送,你竟也敢接?”奚康生骂着,又将手一伸,“拿来?” 达奚一惊:“啊?” 哪还不知达奚是不情愿,奚康生越想越怒,就差动手了:“简直愚蠢透顶……这要被传出去,都以为是你以势压人,强取豪夺来的,你名声要不要了?” 不耐达奚缠磨求情,奚康生都还没骂完,夺了刀就走。 达奚哭丧着脸,就好像老婆被人抢走一样,一副生不如死的模样。 完了,爷爷的绝世宝刀…… …… 天刚亮不久,太阳都还没冒头,府衙堂中就立满了官员。足有三四十人。 其中大都是泾州刺史府的文武官僚,剩下的一小部分才是奚康生的随官和僚属,比如张敬之。 有的三五成群,小声聊天,也有的靠墙倚柱,闭目养神。只等朝鼓一响,便会山呼“镇守”,恭迎奚康生。 说白了,地方州郡的“晨议”和京官的上朝没什么两样。等主官一到,各属官该奏陈奏陈,该议事议事。等晨议一毕,退堂鼓一响,便会放班。 对,就是后世的那个退堂鼓的由来。 直到明朝,朱元璋才将开班、放班都会击鼓并且会升降衙旗的传统,改成了敲击云板。 当然,放班不等于下班,若是时间早,各官各吏便会各回各部各署各房,各理其事。 至于会不会管饭,是管朝食还是午食,则会视情况而定,比如朝廷或地方的经济是不是比较富足。 这一习俗起自春秋,但到唐代时才形成了定例。朝会下的早,那就管朝食,朝会下的晚,那就管午食。 但不管管的哪一顿,在大多数的朝代,大多数的年代里,一般都是申时,也就是三点左右就下衙,所以一场会,再加这一顿饭,少则半日,多则大半日,甚至是一整天,就这么混过去了。 而且假期还贼多。 自汉以来,各朝各代基本都延续的是五日一沐,也就是上四天班就能休一天,一月大致有六天假期。 包括南朝和北魏。 除此外,大致到元旦、元宵、清明、四季至日等节时都会放假,至于是一天还是三天,南北朝不等。 剩下的假期,两朝也有出入:比如现阶段的元魏,老子诞辰和佛祖诞辰都会放假一天,但南梁却只放佛祖的那一天。 因为梁帝只信佛。 而到了元恪的生辰,及其生母和孝文帝的诞辰时,元魏也会各放假一天,但南梁就不会,只放萧衍生辰那一天。 只因萧衍是开国皇帝,他的父母都只是追赠的…… 李承志算了算,若是休实了,元魏朝的官吏一年差不多能休近九十天,快要赶的上待官吏最为优容的宋朝了。 而且还不用像晋以前一样,不到沐休的时候,就不能离衙,必须住到官衙里,更不需“夜值”,只需“轮值”。 只要三点一到一下班,该回家抱婆娘抱婆娘,该逛青楼逛楼,该听曲听曲,该喝酒喝酒,管都没人管你…… 这么一想,这官当起来其实还是挺舒服的…… 按元魏惯例,原本是五日一议的,但泾州正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之时,自然不能照搬旧例。 所以奚康生入城后,不但将五日一议改成了每日晨议,更是将一衙的时间从辰时初,改到了卯时正,改成了真正的“点卯”。 而且将下衙的时间,也由申时正改到了戌时初,等于不但提前了一小时,还推后了四个小时。 甚至还把官员五日一沐的假期都给取消了。 至于加班费……想什么好事呢? 那些三五成群,小声嘀咕的官员,大都说的是这个。 李承志无官无职,只是空有个“都尉”名头,自然站在最后面。 他正靠着一根柱子眯着神,一边听着就近的官吏在那里骂着刘慧汪,偶尔还会蹦出几句抱怨奚康生的话。 便是皇帝都有人骂,所以李承志一点都不稀奇,只当解闷了。 听着听着,察觉身边的声音猛的一小,好似是有人来了,李承志睁开眼皮,看到达纱正哭丧着一张脸,从堂外走来。 挨骂了? 李承志狐疑着,达奚快步的凑到他的身边,又急又心疼的嘀咕了一句:“刀被从父收走了?” 李承志眼睛一突:“为何?” 怎么看,奚康生都不至于这般小气,连亲儿子的东西都抢? “从父骂咱俩是一对混账……” 刚说了半句,听堂上一阵sao动,达奚一看,奚康生已上了正堂。 他哪里敢啰嗦,尽量将声音压:“反正你小心应付着……” 嘴里说着,达奚飞快的往前挤去。 他是正五品将军,只比刺史、别驾低一级,自是不可能与李承志一样站在最后,而是在第二排。 一对混账? 李承志转了转眼珠,心下了然。 定是奚康生觉的,自己把送给张敬之的刀要回来,再转赠给达奚的行径不合适…… 父亲也说不合适,此时想来,也确实有些不合适。 那就只能先欠着了。 至于小心应付着……顶多也就挨顿骂。 心里思量着,他又随着左右的官员抱了抱拳,称呼了一声。 等直起腰来后,又感觉身边猛然一静,鸦雀无声,刚才还在抱怨的那些吏员,别说嘀咕,竟像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李承志不由的有些惊讶:奚康生的威严这么重的吗? 他下意识的转头看去,看到旁边的那些官吏正惊恐的看着他,脸都似吓白了一般的模样,才恍然大悟。 这几个光顾着说奚康生的小话,也只以为身边站的是全如他们一般官职低的不能再低的小虾米,哪想竟与奚镇守的从子那般亲近? 这要告到奚康生那里,这几个不死也得脱层皮。 见他抬头,几个官吏慌乱的做着揖,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 李承志只是笑笑,也不多话,跟着回了个礼。 看他姿仪不凡,威势也没好般重,一个吏员壮着胆子问了一句:“阁下看着面生,敢问贵姓?” “免贵姓李!”李承志微微一笑,“家父李始贤……” “李始贤……李承志?” 吏员一声惊呼。 随着他这一叫,前后左右,至少有十数个,就像装了开关一样,竟然齐齐的一转头。 李承志? 难道不是只凭一己之力,最终平了泾州之乱的那个李承志? 之前天还没亮透,堂里也没点几盏灯,所以都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此时一看,光是李承志的这份姿仪,泾州哪还能找出第二个? 好家伙,竟连堂上的奚康生都不顾了,像是后世的国人见到了大熊猫,后面这几排齐唰唰的一伸脖子,恨不得贴到李承志脸上看个清楚,脸上既羡慕又佩服,眼睛里直放光。 李承志不喜反惊:要糟? 果不其然,堂上一声怒吼:“混账……还不滚上来?” 要被你们害死了…… 李承志无奈了叹了一口气,朝左右拱了拱手。 只是三两息,只听一阵窸窸窣窣,从门口到衙堂足有五六丈,但就像是被劈了一刀,几十号官吏,竟齐齐给他让出了一条路来。 奚康生就在堂人,众人哪敢喧哗,自是不敢出声。但只要李承志经过,竟没一个干站着的。 官职低些的,年岁轻些的都在做揖,官职高些的,年岁大些的,即便自恃身份不会行礼,但也会点点头。 这些全是刺史府的属官向吏员,说直白些,他们的命,以及家人老小的命,全是李承志救的…… 李承志一路抱着拳,笑的好不腼腆,要多温柔有多温柔,要多阳光有多阳光。 不少人都大感惊奇:这真是剿贼近十万,杀的泾州城下人头滚滚,焦尸遍地的那个李承志? 也有反应快的,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那几句传言:阴险狡诈,城府深沉…… 真要是个好相予的,又岂会立了如此功勋? 走到堂前,李承志看到张敬之就侍立在奚康生一侧,那把刀竟又好好的挎在了他腰侧。 再一细看,脸色有些赧然,估计是挨了骂了。 送礼都能送出事情来? 李承志暗自嘀咕着,拱手往下一拜:“见过镇守……” “混账东西……” 奚康生嘴里骂着,又将一样物事往他怀里一抛,“今日之事且先给你记着,若办不好差事,新账旧账一起算……” 差事? 李承志心里一跳,下意识的接过奚康生抛来的物事,低头一看,竟是一枚官令。 也就堪堪两指宽,上面的字小的都快看不见了:仓曹参军事! 就给自己封了这么个官? 李承志抬起头来,直愣愣的看着奚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