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又成孤儿?
再修仙我就死定了第234章又成孤儿?李同出生了! 一出生,便是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 宋国的兵力从南横推到北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抵抗,尽皆成碾压之势! 死在将军倒下的亡魂,数不胜数。 历经半年的征伐, 最终以将军的胜利凯歌结束! 将军,名为李世平。 此刻, 远在万里之外的宋国都城,天子皇殿内,一道年轻的身影正在纸张上挥斥方遒,字里行间,已经隐约显露出一种帝王家的霸气。 “报!!” 一阵宣读声响起, 年轻的帝王笔尖微顿,墨水打散了纸张上的字,淡淡晕开。 “何事?” “回陛下,李将军战无不胜,扫平了北部大小十一国,现已班师回朝。” 年轻的帝王没有说话,而是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一侧的国师挥手。 士兵了然,退了出去。 “陛下,似乎不高兴。” 国师面色平静的问道,陛下虽然年幼,只有十六岁的年龄,但国师从小便跟着他,相当于亦父亦师的存在。 一声幽幽叹息无故发出, “父师,我父皇生前一直教导我,万万不可妒贤嫉能,但眼下我大宋出来一名悍将,我却高兴不起来啊。” 年轻人轻抚袖袍,看似惆怅,但语气中包含杀意。 国师心中也很清楚,但他不能说,起码现在这个时间,他不能开口说! 果然, 皇帝继续说道:“他李将军越强,我的威望就越弱,这让我如何治国?” “世人都说这大宋是他李家打下来的,谈及到我,半分好处没有,甚至很多人私底下议论说我只是沾了先皇的光。” “否则,这皇位谁来坐,未可知啊......” 国师对皇帝的脾性了如指掌,话言到此,他已经知道皇上下一步想干什么了。 犹豫了片刻, 国师还是开口:“陛下,李将军凯旋而归,倘若我们做一些对不起他的事,怕是难平众怒啊。” 年轻的皇帝笑了,眉宇间的英气趾高气昂,淡淡的气势席卷开来。 “我只能当明君。” “父师,你要帮我当明君才行!” 帮? 如何帮? 国师眉头微微皱起,心中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皇帝转身, 大手一挥,抓起毛笔,开始在圣旨上泼墨扬字,片刻之后,放下笔杆,掏出龙玺用力盖下。 “父师,你请看。” 国师接过圣旨,瞬间瞳孔微缩。 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胆寒! 足足沉默了一炷香的时间, 国师苦涩一笑:“陛下,非要如此吗?” “国师觉得不妥?!” 皇帝没有回答,反问道。 这句话,问住了国师,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臣懂了。” 转乎间, 皇帝重新笑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父师了。” 说完此话, 皇帝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皇殿,嘴角始终挂着微笑,春风得意。 这应该是他十六年来第二次这么开心。 第一次,是继承皇位的时候........ 留下来的国师用力攥紧手中的圣旨,黑色的笔墨极为显眼,尤其是最后一句:李氏亡,请君裁! 不光是李氏,就连他这个陪伴了十六年的国师,也一样活不成。 帝王心思,狠毒异常! 一瞬间, 国师仿佛衰老了几十岁,身形也佝偻了起来,苦笑不已。 都是伴君如伴虎,但国师从始至终都没有做错过任何事,就像是李世平,他同样没有做错任何事,甚至可以说有大功。 但那又如何? 陛下容不得你,你就活不成。 一开始, 国师还心中疑惑,诛杀李氏,情有可原,因为战绩卓越,威胁到了皇帝的威严;但为何也要杀他? 仔细一想, 他明白了! 因为他以前跟着先皇一起打江山的....... 其实他早应该想到的,这位年仅十六岁的皇帝,一登基便找各种缘由,斩杀掉了很多文武大臣,细心人不难发现,死掉的都是旧部。 如今旧部死绝了,只剩他了! “悲哉,哀哉。” 国师拿着圣旨,走出了皇殿。 三日之后, 李将军率领士兵归来,酒rou相待,喝彩相迎,推崇到了极点。 回到李府, 李世平简单换了一身衣裳,便起身往宫内赶去! 这一趟,打了无数的胜仗,平了一个又一个的藩族,此等大事,自然要面见圣上,当面报喜才行。 刚出生不久的李同就安静的躺在母亲的怀中,不哭不闹! 一双乌黑的眼珠子机灵的转动着。 懵懂的双眼中透露着对世界的好奇,也夹杂着一丝不属于婴儿的成熟。 李世平素衣进宫,却在乾安殿被拦了下来。 “崔公公,我来面见皇上。” 说着,李世平抱拳躬身。 崔公公看都没有看李世平,漠然说道:“皇上龙体欠佳,今日连早朝散了,李将军还是不要为难奴家了。” “可是......” 李世平微皱眉头, 话未说完, 一道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李将军。” 李世平一转身,脸上重新挂上了笑意:“国师。” 国师身后跟着两人,一人手中端着托盘,另一人手中持着长剑。 李世平稍显惊愕,也没多想。 “国师,我来禀告战果。” “皇上.......” 国师有些不知如何开口,没想到沉默之际,一旁的崔公公冷笑开口,大声诵读:“李将军接旨!” 接旨? 李世平虽是武夫,但心思也细腻,自然也看出了氛围的不对劲。 不过李世平并没有理会崔公公,而是看向国师:“国师,陛下可是有旨意?” “....有。” 得到国师的肯定, 李世平再也没有犹豫,直接下跪:“臣李世平接旨。” 过了片刻,依旧不见人开口。 崔公公不禁催促道:“国师大人,还不宣旨吗?” ...... 宣旨,宣个屁! 这圣旨上要的又不是你的命,你自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国师看向跪拜的李世平,眼神中闪过一抹悲哀:“李世平接旨。” “臣在!” “吾近日辗转不能寐,梦里见先皇,悲忏万分。先皇开疆扩土,定平我大宋,而今仙鹤远去,却只剩三两糟糠杂兵相护,万分不妥。今赐白绫三尺,望将军永随先皇,荡平九阴,扬我大宋之威。钦此!” 李世平愣住了。 他被赐死了! 这番圣旨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上吊自尽。 李世平抬起头:“国师为什么?” “我这一生为了大宋拼死沙场,我....” 国师打断了他的话,不知为何,国师笑了起来:“李将军,这一路我会随你一起,莫慌。” 李世平瞪大了双眼,良久之后,苦笑摇头:“臣.....接旨。” 这一卷圣旨,重若千斤。 其实, 当国师说出那一句“随你一起”时,李世平就想明白了这位年轻皇帝的意图。 先皇的旧部留不得! 李世平算一个,而国师也算一个。 李世平本以为自己尽心尽力,上阵杀敌,可以抵消皇帝的顾虑,但事实上,效果相反。 皇帝更加顾虑了..... 他这一辈子就没有做过对不起先皇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起兵造反,唯有一死。 “臣能否见陛下一面?” 国师没有说话,因为就连他现在都没有资格见皇上了。 崔公公冷笑道:“李将军,别白费心思了,皇上他...” “李将军要见朕,那便见一面吧。” 殿门推开, 十六岁的芳华年岁,正值旺盛。 不出意外的话, 大宋会在这位皇帝的手上,继续强盛几十年。 “你想问朕,为何如此?” 皇上开口, 李世平点头。 皇上轻轻挥手,三四个壮汉从殿内端出满满两车奏章。 他随手翻开一本:“臣叩请陛下,为李将军添功加爵。” 扔掉! “李将军浴血战场,实乃我大宋第一人。” 继续扔。 “分藩而治,上下统筹,臣认为朝廷上下,李将军担此大任最为合适。” 又扔.... 连念了三十余本,本本都和李世平有关。 皇上叹了一口气:“李将军,你让朕如何待你?!” 当皇上,当的不安稳。 这便是一个十六岁青年的顾虑。 李世平磕头:“臣懂了。” 继而又是恳求:“能否给臣留一个好名声?” 万万没想到, 这个请求依旧被拒绝了。 皇上摇了摇头:“朕对外会说,你和国师叛国通敌,被诛杀于乾安宫。但你们的家眷,朕会派人好生安顿,只是需要把他们赶出都城,” 李世平苦笑不已:“谢皇上。” 紧接着, 皇上又看向国师:“父师,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臣无话可说。” “你们莫要怪朕,这把皇椅,朕想坐的安稳些,委屈你等了。” 皇上说完此话,不再停留,重新走回了殿内,殿门关闭。 古语云,伴君如伴虎! 诚不欺我。 白绫献上,连让他回家看一眼的机会都不给。 这一夜, 大宋国死了两个人。 好像不是很重要,但又好像引动了巨大的动荡。 大宋国弘炘三年, 十六岁的大宋皇帝真正掌控了整个大宋,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武者统帅,尽在他手! 也是这一夜, 李同失去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