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大西北的黄沙村
大巴车已经在路上行驶了一天,穿过京城西部的山区,就进入了无尽的黄土高原。 满眼都是飞扬的尘土,大巴车行驶在穿沟过壑的公路,时不时就会引起这些新老师们的一阵惊呼,就连孙媛媛也有时候会吓得躲进杨正东怀里。 毕竟这路实在是太陡峭了,都感觉车轮是轧在悬崖的边缘过去的。 等过了连绵的黄土高原,路更加难走了,很多老师都有些恐惧。 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陕州的一个村子,据说那里的环境比这里更加的恶劣。 背靠着北方无尽的沙漠,又特别的干旱贫瘠。 钱楚一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现在都这样了,等到了目的地,估计这些老师的心气,直接就被打没了! 但是校长安排的行程又很有意义,毕竟到时候很多老师要被分到各地的。 总不能耗费了巨大的力气,培养出来老师到时候再离开吧? 那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看了,省得浪费人力物力。 坎坎坷坷,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大巴车才停到一道黄土断崖边上。 杨正东带着所有老师下车,望着远处茫茫的沙漠,也不禁咬了下嘴唇。 这些学校选址的时候他都看过照片,实地过来还是第一回。 没想到比想象中更加的贫困,到这里连路都没了。 “杨会长,后面几公里大巴车过不去,咱们只能走过去了!” 基金会那位领队小毛,抱歉的对他说道。 “小毛你带路就行!楚一,通知大家别穿高跟鞋,这种路高跟鞋绝对走不了。让大家都换上鞋,咱们跟着小毛一起走过去。” 杨正东对钱楚一交待说。 如今的钱楚一完全就是办公室主任的角色。 没办法,杨老师没有带下属,只能拉着他凑数。 总不能让校长扯着嗓子喊吧? 这活儿只能交给他了! 钱楚一招呼这些过来的人换鞋,然后提醒大家少带行礼,毕竟路途难走,行礼司机会帮他们照看好的,等到大家都收拾利落了,一群人正式出发。 “小毛,你可以给大家讲讲这里。” 杨正东扶着孙媛媛走在崎岖的小道上,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沟壑。 很多女老师吓得都不敢走路了,让小毛讲讲也能缓解下大家的压力。 “好呀,我就给大家讲讲哦们这里,不要奇怪哦,我就是这里的人!” 小毛长得很瘦小,穿着基金会的工作服,背着个大双肩包,平时很喜欢笑。 除了脸色比一般人黄一点之外,别的看不出是哪里人。 没想到竟然她会是陕州人,而且是这陕州北部出来的。 “真的吗小毛?快给我们说说!”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赶忙当捧哏。 “好么!大家不要着急,我们现在所在的呢,就是陕州最北端的延绥市,地处陕、甘、宁、晋、草原五省的交界处。咱们现在站的地方呢,属于延绥的西南的靖城县沙丘镇,咱们的目的地就是前面的黄沙村。靖城县这里历史很悠久,古代的时候很出名嘞!这一大片的区域,还有个名字叫做河套,大家肯定学历史的时候能够学到,古时候水草丰美的很!汉朝就在这里设镇靖边,给皇帝养马放牧,只是后来环境被破坏的太严重了,就成大家看到这个样子了。” 小毛背着个大包,指着一眼看过去全是昏黄,到处的是沟壑的情景。 “你们往西边看,那里就是毛素沙漠,今天天气还好,如果是刮风的时候,人根本就没法睁眼,漫天飞舞的都是沙子!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沙子根本就没有停住过,风沙刮一晚上,第二天掀开锅里,沙子都是满的!” “这里的水资源不足,因为沙漠的原因,很多的小湖泊、小河沟都被盖住了,水就没有了!曾经一度这里的人都想搬出去,不然根本就活不下去。” 随着小毛的讲解,这些老师的眉头也深深的皱起。 “不过现在好很多了!咱们国家还是关心我们的,现在开展大治沙的运动,风沙已经少了很多嘞。还有咱希望基金会,给我们修了漂亮的学校,还给打了井、修了渠,大家对生活的又有了盼头,都说我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嘞。” 小毛看着大部分老师脸色都不好,吓得不敢再介绍下去了。 真将所有不好的全说出来,说不定老师再回去了。 那她的罪过就大了! “小毛,你是哪个村的?” 钱楚一随口的问道。 “我就是黄沙村的!我是我们村从建国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当然跟你们名校是没办法比的,我只考上了专科学校。当初希望基金在全国征集地点的时候,我将我的家乡报了上去,没想到竟然作为第一批入选了。后来我毕业了,回家看到学校修的这个漂亮,还为村里打了井,我高兴地都哭了出来。我爸妈说,绝对不能忘了恩人,回到京城我就找到了希望基金,我说我不要钱,白给那里打工就行,就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 “但是丽苒姐不同意的,她将我留了下来,也给我发工资。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每当我去考察到更穷的村子、更偏僻的村子时,看到那么多人,一年四季都没有衣服穿、没有水喝、没有学上,我就越加舍不得我们基金会。因为它的存在,是改变大家伙命运的!而我,愿意在这样伟大的失业中,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就可以。” 小毛的眼神很坚定,脸上表情也非常自豪。 杨正东点了点头,不说改变多少人,起码影响了小毛这样的人,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 “小毛,都去过那里给我们说说?” 刚才那个捧哏大姐又出马了。 “去过的地方可多了,从去年到今年,我将豫州以西几乎所有省份都去过了,西疆、藏边、滇州、黔州、蜀州,还有西北的甘州、宁州、陕州、晋州,我都去过了!” “那去过的这些地方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里呢?” “很多地方我都印象很深,因为我去的那些地方都太穷了!说一个我到现在还忘不了的吧?那是黔州一个小山村,那是特别特别偏僻的一个小山村。” “当时我从乡里出发,跟着他们爬过三十多座山,从早上走到了第二天下午才到。中间坐了两道滑索,就是一根钢丝跨在峡谷上面,然后拿着个滑轮划过去,当时我吓得眼睛都不敢睁开,比俺们这里的沟可深多了!” 小毛指了指旁边起码上百米的沟壑。 “为什么印象最深呢?因为翻过三十多座山之后,发现他们住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上去,还是乡里带路的那人喊了半天,村里有人将绳子垂下来,拉着我们上的山到的村里!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山壁上凿出来的一些小洞,所有人都是攀着这些小洞上下山。” “村里非常的穷,都是用竹子和草做的房子,很多十多岁的孩子还没有衣服穿,就那样光着跑在村里。全村一百多户,五百多人,其中七八十个孩子,上过学的不到五个。一方面是因为村里没有学校,另一方面这些孩子没钱上学.....” 听到她的话,那些大学生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这情景,但是能从小毛说的话里听出来。 “那给村里建希望学校了吗?” 捧哏又再次出手,将气氛调动起来。 “没有!” 小毛摇了摇头。 “为什么啊?” “那么穷更应该建学校啊?” 这些年轻人七嘴八舌的问道。 就连钱楚一都盯着杨正东一脸疑惑。 在他的理解中,这样的地方,应该是第一批建设的才对啊? “我来替小毛回答吧!那个村子实在是太偏僻,建了学校形不成辐射,带动不了周边的村子。所以这个村子,我们用基金会的名义,建议当地政府做了村庄整体迁移。将他们调到了距离其他村子不远的一座山坡上,在那附近建了一所学校,能够覆盖到十几座村子,这样希望学校才会有意义。” 杨正东知道小毛说的这个村庄,当初也看过照片。 马丽苒咨询他的时候,整体迁移的想法还是他提出的。 不搬出来根本不行,在山沟里夹着,何年何月才能发展呢? 国家也需要时间,去修大桥、村村通,不搬出来的话,十年也不一定修到他们那里。 再说也没必要守着个山顶呆着,也就人均几分田而已。 搬出来之后,马丽苒帮他们规划建设了野菜加工厂。 跟红楼合作收集野菜山珍,据说现在也过得很好。 “小毛姐回来了!小毛姐回来啦!” 大家一边走一边和小毛聊着见闻,看到不远处出现了村庄的影子。 一个光着背、浑身泥土的小孩子,从山坡上出溜下来,还不忘了将那捆柴扛在背上。 看到小毛就乐得大喊起来,还一边喊一边的跑着招手。 “哇哦哦.....” 远处村里也传来小孩子的欢呼声。 听声音好多人跑了过来。 “小毛姐,你回来啦?” 那个光着背、背着柴的小孩,兴奋的跑过来喊道。 大家看到他只穿了一条破裤子,脚下也没有穿鞋。 但是精神头却很好,看着小毛一直笑。 “小六,你又去打柴了啊?吃糖!” 小毛从包里抓出几颗糖给他。 “诶,这些人是干啥的?” 小六也不眼生指着大家问道。 “他们都是老师,现在过来看看,过一段时间,有些人会到你们村当老师!” “真的?太好啦!有老师啦!” 小六背着柴就跳了起来,然后大喊着向村里跑去。 那声音还不断的传过来。 “太好啦!有老师啦!” “太好啦!有老师啦!” “太好啦!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