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吗?
凉州,马腾大营中的一座大帐之中 在郭图的‘善意’引导之下,马腾正在和凉州的众首领们商讨着应对之策。 不管郭图说的是不是真的,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经过了一下午的商量之后,众首领们达成了共识。 首先,从各族中选出五万精锐的善战之士,组成新的凉州联盟军。 这样做,一是为了应对此次曹cao军的进攻;二是为了以后。 经过了郭图的提醒,众首领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有钱不可怕,但一定还要有拳头! 只有平时多亮亮自己那强悍的拳头,别人才不会惦记你的钱。 要不然,别人会始终惦记着的。 之后,凉州的众首领们分别派出几支队伍,以贩卖马匹为名义,结识曹cao军中的军官,看是否能套出点关于出兵的有用信息。 而此时此刻的郭图,正在自己的大帐中,和两位异族美女‘翻云覆雨’。 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不把这四十几年的‘积攒’都释放出去,岂不是白来一趟? 对于马腾等人将要施展的手段,郭图一点都不担心。 凉州出兵之事,不管马腾等人怎么折腾,结果肯定是能成功的。 郭图的自信,来自于他的能力。 劝人做事,可不是件简单的差事,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人是很奇妙的,你一五一十的和他们说大实话,他们不一定会相信你。 每个人都有防范之心,他觉得你和他不是一个势力的,自然就不是一条心,故而你是肯定不会说实话的。 哪怕你说的就是实话,他也不会相信的。这就是人类‘先入为主’的通病。 所以说,对此番前来的郭图来说,最好的劝人方式就是—“七分真,三分假”的方式。 ‘七分真’,可以让马腾等人派人去司州查证的时候,有据可查。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不怕查。 只要是假的,就会有漏洞,无论伪装的多好,始终是假的。 ‘三分假’,就是要根据马腾等人的心中所想,编造点谎言。当然,这也可以称之为‘劝’的成分。 其实呢,凉州虽然混乱,但不代表没有明主和人才。 所谓‘乱世出枭雄’,凉州的人才应该更多才对。 马腾,就算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但是也肯定是一方‘明主’。不管以后是不是,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这几年,凉州人因为‘富贵’而丢失了作战的勇猛,马腾等首领是知道的,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毕竟,没有不变的首领,只有不变的财富! 谁动我的钱,我就动谁的根;你挡我的财路,我便换掉你命,哪怕你是首领,多么简单的事! 这不是凉州人的无知,只是曾经的他们穷怕了。 没有人,放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要,非要去选择那种‘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如果有,请把这样的人介绍给我!我最喜欢和这样的‘优秀人士’交朋友! 拿着他的财富挥霍,我有一点心疼算我输! 马腾等人早就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跟着大多数的凉州人的想法走。 对待这种垄断式的突然暴富的情况,要么在开始之时制定规则,让大家有规则可以参照;要么就寻找一个改变的契机。 而郭图的前来,对马腾等人来说,正是一个让凉州众人,组建军队,改变当下的契机。 是而,哪怕曹cao没有准备攻打凉州,马腾等人也定然会为郭图遮掩一二,完成他心中组建军队的梦想。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了强大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富裕。 郭图的劝说,是马腾等人心里最深处的那个方向,至于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各取所取,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郭图也不会轻易地无的放矢的。 毕竟一个细节或者是一个谎言,换来的,也许就是自己的命。 在曹cao军出兵这件事情上,郭图还是能让马腾等人有据可查的。 这个‘证据’,便是此时军队的兵制—‘更戊制度’。 ‘更戊制度’,简单的来说,就是无论那方势力的主公,都不会让自己手下的大军长期驻扎在一个地方,每几年就会让大军更换一下驻地。 一是为了削弱将领在士兵心中的威信。 大将镇守一方,而手下的士兵几年就换了一批,这批士兵刚刚熟悉,就换成了另一批。 试问一下,大将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培养起自己的亲信呢? 大将没有亲信,自然就没了造反的威胁。 只能老老实实的为主公驻守一方。 二是为了提高士兵的整体战斗力。 有的地方常年征战,比如说此时的曹cao军中的青州驻军;而有的地方,则处于和平状态,比如说此时的曹cao军中的兖州驻军。 兖州驻军好几年不打仗了,战斗力自然会下降许多,为了不让兖州驻军下降,将兖州驻军调到青州锻炼一下,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郭图来的时候,情报营刚刚的到信息:曹cao军中的司州驻军需要和徐州驻军更换一下。 此时的司州和徐州,都属于曹cao势力的外围防线,故而不能一次性将大军全部调离,只能先调离二分之一,然后等另一个州的驻军的二分之一来了之后,培训几天,在调离剩下的二分之一。 徐州驻军的到来以及到来之后的四处打探,熟悉环境,不正是郭图对马腾述说的样子—曹cao的大军来了! 当韩成从情报营的手中得到了凉州众首领的做法之后,心中是欣喜若狂。 对着站在一旁的李儒说道:“文优啊,郭大‘忽悠’出马,果然是一个顶俩啊!” 有些消息,情报营传递的比较清楚,但身为情报营的最高长官,完全没有必要事事都传递给韩成。 于是乎,李儒对着韩成迎合道:“嗯嗯,确实顶俩!一个不够。” 意味深长啊! ...... 兖州许昌县州牧府的议事大厅,还是这个熟悉的地方,但熟悉的身影少了几个。 其中一个,便是曹cao最心爱的谋士—郭嘉。 根据华佗的嘱托,郭嘉需要在家休养三年,方能再次从军。 为了郭嘉的身体,曹cao只能忍痛割爱的允许了。 刚开始之时,没了郭嘉的陪伴,曹cao还多少有点不适应,随意间问出:‘奉孝,你的意思呢?’这样的话语。 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真的离不开谁!即使他真的走了,也就那个样了! 第二个,便是刘晔。 这几日,在豫州内出现了一支拥有十万余人的,自命为‘紫玉皇帝’的乱贼,曹cao便令手下谋士刘晔和大将曹仁,率领两万人马前去剿匪了。 故而,偌大的议事大厅之中,只有曹cao及其手下的谋士四人。 曹cao率先出言道:“诸位,根据近日的‘军报’可知,奋武军调动频繁,看来韩成是铁了心的要拿下青州之地了啊!你们有什么良策吗?尽管说出来吧!” 曹cao的话音刚落,一中年男子立即出言道:“明公!韩成此时的出兵,正是龙入浅滩的‘一鼓作气’之势,暂时的我们最好避其锋芒,不要阻挡! 毕竟再而衰,三而竭,等他过了这阵,自然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然而,此时我们不好出面,不代表别人也不好出面! 我觉得我们有两路‘援军’,可以稍微动用一下!虽然不能打败韩成,但还是能拖些日子的。” 曹cao定眼一瞧,说话之人正是荀攸,荀公达! 这些日子,郭嘉病了,曹cao手中无人可用。 正好荀攸提出了不少不错的计策,隐隐约约间,竟然有暂时顶替郭嘉位置的意思。 让曹cao的心中对荀攸是越发的喜欢。 曹cao心平气和地对着荀攸问道:“我怎么不知道我们还有‘援军’?你说的两路‘援军’,是哪两路啊?” 荀攸听到曹cao的问话,郑重其事地回道:“一路是北方草原上的柯比能,另一路则是青州东侧海岛之上的管承。” 曹cao双眼一眯,勃然大怒道:“柯比能,好歹也是一方之主,和他合作,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管承,不过一区区水贼而已,他也配成为我的‘援军’?” 荀攸听后,只能在心中暗道:“看来明公对和管承合作之事不满意啊!早知道这样,自己就不说了!计策不好事小,但惹曹cao生气了,就是大事啊!” 故而荀攸只能硬着头皮,对着曹cao说道:“明公,我亲自去往幽州一趟,劝柯比能出兵,你看这样如何?” 曹cao对着荀攸,略微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心中暗道:“哎,还是不如奉孝啊!不懂我的心思。” 语气温和了许多,对着荀攸说道:“公达!幽州之地,你也不是很熟悉,让许攸去吧!他的能力,我还是知道的!劝柯比能出兵,没问题的!” 虽然语气温和了许多,但曹cao脸上的失望之色还在。 众人见状,皆心知肚明。 一个个的选择沉默不语,不敢多说一句。 曹cao见此情景,心中的怒意更盛了。 当一盏茶的时间过后,曹cao见众人再也没提出什么良策,只好对着众人摆摆手,然后说道:“既然都没什么办法,那就回去想吧!想好了,就来告诉我吧!” 众人听后,只得缓缓退去。 曹cao看着退去的众人,对着荀彧使了一个眼色,荀彧自然会意,便暗中拽了贾诩的衣袖一下。 贾诩也不傻,自然知道荀彧的意思,便在出门之后,以喝酒为名,和荀彧走到了一起。 半个时辰之后,贾诩和荀彧两人再次出现在曹cao面前。 这两人,都深知曹cao的脾气,故而只能口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 曹cao见状,气更不打一处来。 没声好气的说道:“你们这两个‘老狐狸’,在我面前装什么啊?我让你俩回来,是让你俩当‘门神’的?” 荀彧和贾诩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道:“属下胸无点墨,没有计策,请明公恕罪!” 说完之后,相互看了一眼对方。 心中暗道:“不好!怎么突然这么巧合了。好像提前串通好了一样,说的话都是一模一样的!” 曹cao白了两人一眼,对着荀彧说道:“文若,我给你十息的时间思考,若还是没有计策,荀恽和安阳公主的婚事,就此作罢!” 荀恽,字长倩,荀彧的长子。 自古以来,若不出意外的话,长子都是父亲的第一继承者,荀家自然也是如此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和地位,荀彧好不容易地才让长子荀恽能够迎娶曹cao之女安阳公主。 这样做,只要曹氏不灭亡,足以保证荀家的地位。 哪怕遇到了最差的情况,至少不至于亡族。 曹cao将此事拿出来说,说明了对自己和贾诩‘明哲保身’的做法十分不满意。 这时候,荀彧知道:不能在‘明哲保身’了。在‘保’下去,曹cao就好怒不可遏了。 荀彧当即说道:“荀攸之计,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柯比能和管承,确实能对韩成起到牵制的作用。 但是管承,一个水贼而已。凭着明公此时的身份和地位,确实不能轻易的与此人接触,易失民心啊! 属下知道一人,能和管承说的上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现在还是自由之身。 可以让他前往管承处,劝管承出兵!待事成之后,我可劝此人归顺我们! 对外就说此人经过我的一番劝说之后,恍然大悟!决定弃暗投明,投奔于明公麾下。” 曹cao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文若,这事吧!交给你去办。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荀彧的头上布满了冷汗,恭敬地回道:“诺!请明公放心!” 曹cao便将目光看向了贾诩。 还未开口之时,贾诩便抢先说道:“对于此事,属下还有补充!” 曹cao嘿嘿一笑,说道:“有的时候,不逼你们一把,真的不知道你们这么厉害!文和,你放心大胆的说!说的好了,有赏!说的不好,罚!狠狠的罚!” 贾诩听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属下一心为了明公,赏罚什么的,完全不在乎! 属下觉得,除了找‘援军’一路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以一州换一州。 青州之地,虽然重要,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是非取不可。 我们有了冀州世家的支持,有钱,有粮,有人口!取不取青州的,对我们影响不大。 我觉得凉州的重要性,尚在青州之上!若能用青州之地换凉州之地,对我们来说,稳赚不亏!” 曹cao呈若有所思状,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对着贾诩说道:“文和!你的想法也是很不错的! 但青州,是韩成势在必得之地。 为此,我就不能放弃! 未战先败,将士们的士气怎么办?既然你也提出了不错的计策,这次的惩罚就先免了吧!” 此时的曹cao并没有上罢干休的样子,正色庄容地对着荀彧和贾诩两人说道:“你们俩啊!就是‘人老、心眼多’! 在我面前,别装出这幅‘老好人’的样子。你们不知道我不喜欢‘老好人’吗? 你俩多和奉孝学学,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哪有你俩这些杂七杂八的心思!万一给我耽误了正事,怎么办啊?” “主公教训的极是,属下知错了!定下不为例,不敢再犯!”荀彧和贾诩两人,不知为何,又再一次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相同的话。 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