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扎钉子
八路军真要是集中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提前渗透偷袭拿下一座县城并不难。 但是一旦拿下县城,必将面临鬼子调集重兵疯狂反扑,最终也只能撤退。 守不住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鬼子实力强大,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在县城安家的基本上以有钱人为主。 在利益驱使下,有钱人并不认同八路军解放全下受苦受难百姓的主张。 要是穷人都翻身作主人,地主家的田谁去种? 更别你还要均田地。 囯共合作抗日的一项基础条件:八路军必放弃打土豪分田地。 无法对县城里的有钱人家动手,对八路军来,打县城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二十三团奇袭鬼子占领区核心地带的清河县。 没有人认为他们能站稳脚根,但是在这节骨眼上却引起上级重视。 在上级看来,八路军部队分散,完全打不过装备精良,随时能从四周各县抽调出大批兵力的鬼子。 囯军大举陈兵于陕北,在华北鬼子腹地,如果能有一支队伍可以牵制蠢蠢欲动的鬼子西进,总能减轻一点点陕北根据地的压力。 于是,一道命令直接从陕北发到八路军总部。 再转到三分区副司令员的主力团。 胡义同样接到副司令员的命令,要他率队进清河县,将扎在敌人核心占领区的钉子扎牢。 接到命令的胡义心里不安。 做贼挺容易,想偷谁家偷谁家。 如果有家产的话,就必须作千日防贼的准备。 警卫营在敌占区到处点火招是惹非,被鬼子弄清行踪迟早的事。 以鬼子脾气,擅长游击的八路军只要停下来,面对鬼子重兵报复性围剿,完全没有胜算。 胡义觉得现在的九营人少,还是做贼比较好,向副司令员争取了守外围的活。 报务员摘下耳机:“营长,主力团再次来电,运河附近的各个村子里,出现大面积死饶情况...” 胡义按过电文一目三行迅速看完,随即眉头紧皱。 基本可以确定,鬼子下的虎烈拉细菌开始在运河一带肆虐。 先前八路军已经发布通告,然而,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平原持续干旱,一直靠踩水车甚至肩挑背扛从运河取水浇地的老百姓,好不容易盼来一场大雨,有谁能舍得看着运河涨水后倒灌到田间地头的水白白流走? ... 等胡义带着队伍汗流浃背到达清河县十里左右的西河村外的时候,日头已经偏西。 挂在西边空上的太阳仍然嚣张的散发着热量。 从东边大运河上吹过来的风,带着潮湿的土腥味。 村外一块不大的池塘里,一群光屁股孩子正在池塘里游水。 看着持续往池塘里哗哗灌水的沟渠,打头的侦察尖兵心头大惊... 听到站在地间路上等候的尖兵汇报,胡义睁开眼四下打量,路边沟渠中的流水无声流淌,路边池塘中玩水的孩子正被前来接应的地下同志大声吆喝着赶走。 胡义的心里忽然间充满恐惧。 他很清楚,水里带着致命的病毒! “命令,任何人,不得下水!”还没进村,胡义开始下第一道命令。 眼睛传来的刺痛让他不得不再次闭眼。 被毒气熏伤后,总感觉像是有砂子在眼里滚动。 看到面前有些模糊的水塘,在无边的恐惧之下,眼睛的刺痛感似乎消散了许多。 “命令二,任何人不得下水!”胡义下达第二道命令。 听负责观察警戒的民兵有队伍到来,在村里忙活的地下工作人员跑着从村里鱼贯而出。 统一弯曲的帽檐,烟熏火燎过的军装上成片黑褐色,稍干净点的战士身上也是黑色褐斑点密布。 打头的那位细狭眼,停下脚步后军姿笔挺。 连夜大战,上午在高梁地睡了一会儿,终于看到自己人。 胡义快步上前自报家门:“自一团警卫营长,胡义!” “胡营长你好,欢迎你们到来...” 九营队伍中有人与出来迎接的工作人员认识,上前相互扶手腕嘀咕问候。 九营战斗情况保密,民兵只能挑一些不重要的情况述。 泪水止不住流。 压根儿没有重逢的喜悦。 队伍迅速进村,不准喝生水沾水的命令迅速发布。 几个端着木盆准备到池塘清洗衣服的娘们,被战士们连劝带拽,恋恋不舍回村。 自从旱灾起,各家各户被子差不多有一年没都没有洗过。 “报告!大狗排长回来了...”通讯员来到坐在屋檐下看地图的胡义面前,语气中带着欣喜。 近两百战友牺牲,现在能多回来一个人,都是老爷长眼。 大狗浑身干涸血迹,来到睁一会眼闭一会儿眼正在看地图的胡义身旁,声嘀咕:“胡长官...没发现杨疯子跟柳元清...” ... 朴不焕带着俘虏,正一路向北。 每到一个岔路口,他都会亲自去旁边的青纱帐中查看。 高梁地间巴掌大板结的沙地上,不知道是谁用刺刀歪歪扭扭划了个九字。 字迹新鲜。 九字的那一撇,指向正北。 他没有用脚抹掉那个九字,反而掏出刺刀在九字后边划了个圈,在圈外划晾横线。 瓢! 提出用这种土匪都不大用的古老办法联络的人,是罗富贵。 他于某开会讨论建立交通线时,提出来的办法。 这种做法不仅古老,而且根本不保密。 只是这个方法并不怎么靠谱。 有些人,要进入某个团体,他第一时间会评估进入这个团体的利弊。 比如,杨疯子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九营一直打鬼子,他可能也会一直呆在九营。 但是要有归属感,却并不一定。 杨疯子进九营时间不长。 他没有资格知道九营的秘密联络办法。 但是这位出自宪兵团,论收集情报,搞点暗杀类动作,绝对是高手。 眼看着走在队伍前方的朴不焕带着队伍走远。 “解个手...”杨疯子忽然对文五全嘀咕了一声,然后,不动声色脱离队伍进入青纱帐。 他进青纱帐的位置,与朴不焕进青纱帐位置不同。 北上的队伍并没有停下,杨疯子等队伍全都走过岔路口之后,迅速在青纱帐中艰难穿行,到达岔路口边缘。 先前朴不焕停留时的脚印还在。 目光在地上搜索了好一会儿,终于发现那两个字。 又是一个九,一个零,仍然看不懂... 连续三个岔路口,都出现这两个字,想来...应该是某种秘密联络暗号。 看来,八路中间也有情报高手! ... 一条公路从清河县出,顺着运河向南。 距离县城南门五里左右。 公路西侧的高梁地间,一支队伍正顺着沟渠匆匆向南。 “快到了!”走在最前方的王三忽然压低声音。 此言一出,一行人开始猫腰前校 不远处,前方的沟里,散开的两名八路军战士正在警戒。 “王排长,那些家伙一直停在那没有动静,快一个时辰...” 走在前方的战士立即让到沟一边。 走在队伍中间的苏青快速上前,掏出望远镜开始向东边公路高梁地边缘匍匐。 高梁地间气温至少在四十度以上。 闷热非常。 匍匐了短短二十余距离,豆大的汗珠开始顺着额头往下淌。 一绺短发全湿贴在脸颊上。 身上的灰军装与身体接触紧密的地方,在先前匆匆过来时,已被汗水湿透而发黑。 前方负责警戒的战士回头看了一眼苏青,面带喜悦:“队长!” 在苏青后边跟着的王三提着冲锋枪率先发问:“情况怎么样?” “公路对面苞米地里那伙人,估计应该在十五个左右,全都骑有自行车...每过十分钟左右,会有两个人骑自行车从南边过来...然后从里面出来两个骑自行车往南...” “南边有没有放哨?” “有,是地下同志安排的人,他们交通员十多分钟前过来,暂时不要打草惊蛇...” 旁边举着望远镱持续观察的苏青忽然开口:“立即安排人包围青纱帐中的那伙人,除掉他们!” “不是,不要打草惊蛇么?” “不用担心,那些人是敌饶眼线!” “啥?啥眼线...” 苏青想了想,还是解释了一句:“那些人肯定是侦辑队,他们藏在这里,并不断派人往南,是在给从南边来的敌人报信!” “南边?九营不是在南边吗?” “执行命令!”苏青没有透露九营此时已到清河县以西休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