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狼孩灭国
    “赵兄,”房姓公子道,“众望所归,都想听你说说这覆面与覆底之意。    那就,请吧?”    他这是看准了赵寒说不出来,所以步步进。    赵寒毫不动色:    “怎么,房兄自己答不出来,想跟我学习一二?”    “你……”    房姓公子又淡淡一笑,显然颇能控制自的绪:    “赵兄,你若知道,就赶快说来。若是不知,那就趁早承认舞弊之事,低头认输。”    赵寒一笑:    “那我要说出来了,房兄、还有您底下那位跟班,你们又待如何?”    这是要当场做赌的意思。    房姓公子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不会轻易做没把握的赌局。他咳了一声,瞥了眼常公甫。    常公甫明白了,就道:    “姓赵的,你要真能答得出来,那我就当场叫你三声‘好’。”    “你叫好?”赵寒笑道,“值多少钱?一文么?”    “你!”    常公甫道:“姓赵的,你别给脸不要脸!”    “好啦,”姜无惧道,“不敢赌就说不敢,瞎嚷嚷什么劲?”    房姓公子又瞥了常公甫一眼。    常公甫会意,对赵寒道:    “好,你要答对了,那我……便自扇十记耳光。    可是姓赵的,要是你答不出来,你也要自扇十记耳光。    还要边打边叫,‘我赵寒作弊、是房公子赢了,房公子打得好,房公子打得妙,房公子打得我呱呱叫!’    你敢么?”    “那你输了也叫?”赵寒笑看着他。    “我……当然!”常公甫道。    “一言为定。”    赵寒伸伸懒腰,打了个哈欠。    虽然体内的寒气没了,可他这睡觉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得不错:    “好吧,看你俩这么有诚意,就满足你们一下。”    他一抬头,朗声对着众人道:    “诸位听好了,我只讲一次。”    一段隐秘的前尘往事,飞快道来。    相传许多年前,匈奴部族里有一个“别种部落”,叫阿史那氏。那部族并不太大,只能依附着匈奴,在漠北的偏远之地苟活生存。    后来匈奴国势衰落,为敌国所灭,这阿史那部落也被灭了族。    唯独剩下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孩,因为那样子长得非常清秀,敌国士兵不忍心杀害。    他们就把小孩的两个脚、从脚踝往下砍了去,丢在一片荒泽里,任其自生自灭。    后来,有一只野狼看到了,就把小孩叼了回去,用生把小孩喂大。    小孩长大后,与野狼相好生下了十个儿子,又再繁衍生息、攻伐兼并,最终成长成了一个庞大的部落。    最后,那个长大了的小孩,带着他的铁骑大军,把当年灭他部族的那个敌国全部踏平,所有敌国人等,全部杀尽。    小孩还特意抓来了那几个割去他双脚的士兵,用那弯弯的胡刀,一刀刀地,把他们上的全都割了下来。    这个小孩,就是突厥族人公认的先祖,阿史那-狼生。    这个十个狼孩发展成的庞大部族,就是后来的突厥族。    这段突厥族起源的典故,也正是苏雨童那个谜面里,所画的内容。    而赵寒谜底的画,则是另外一段,和这个典故有着重大关连的往事。    大唐武德年间,也就是十余年前。    后来的突厥可汗阿史那-泥孰,当时他还年轻,被突厥送往长安,当做人质。    当时在长安城里,泥孰因为是异邦人士、又是人质,所以备受众人排挤,根本没有什么朋友。    可唯独有一位,名叫李大师的大唐官员。    他是个史官、生豁达,愿意和泥孰交往,两人最终成为了挚友。    后来,泥孰准备启程归国争位,李大师前来送行,两人依依惜别,就互相赠送了礼物。    泥孰把自己随带了多年、最心的佩刀,送给了李大师。    而李大师,则把他正在撰写的一本史册的初稿,赠送给了泥孰。    这本当时还未成型的册子,名叫《北朝秘史》,里面专门记载了突厥国的传记。    传记的开篇,就是那个“狼孩开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李大师听了泥孰的讲述之后,把它记录下来,写进《北朝秘史》里的。    所以,这谜面谜底两个故事,一古一今、相互呼应,其连接的关键,就在那个答案、那本书——《北朝秘史》之上。    赵寒一番说完。    台上台下,一片寂静无声。    两段前尘往事,或是诡秘壮阔,或是义气长,大家听得都有些愣住了。    苏雨童呆呆地看着赵寒。    房姓公子看她的样子,以为赵寒答错了,便冷笑道:    “赵兄,你竟敢当着苏姑娘的面、任意捏造,还不赶紧……”    “你闭嘴。”    苏雨童打断了他,萌脸上,一双美目盯着赵寒:    “我再问你一遍,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苏姑娘,”赵寒道,“我知道你出这道题,不就是以为我大唐地界里,没人听过你们族人的那段往事,想难倒我们吗?    你今好运,遇上我了。    我就听过。”    “不可能,”苏雨童道,“李大师和泥孰……”    她顿了顿,好像又换了个称呼:    “和泥孰可汗的交,除了他们两人之外,不可能有别人知道的。    你撒谎!”    “你说的没错。”    赵寒道:    “这件事,确实只有那两位知道。    可你别忘了,李大师送给泥孰的那本是原稿,副稿,他还留着呢。    而且,那位李大人是个特别喜欢交朋友的人,他会送书的朋友,也不止泥孰可汗一个。    说不定,他又送了一本副稿,给什么人呢?”    苏雨童听明白了。    这个青衫少年,肯定是从什么别的地方,看到了李大师送给别人的《北朝秘史》的副稿,所以才知道这件往事的。    可那个“别人”是谁?    这《北朝秘史》,是李大师写给自己的心之作,他还是个大唐史官。    是什么人和他有那么好的交,能和泥孰可汗的地位平起平坐,让这李大师肯把这私作的副稿也送上了?    赵寒当然知道苏雨童在想什么。    什么人?    “某人”呗。    苏雨童哼了一声,细腰一动、凌空跃起,落在赵寒的面前。    “赵寒是吧?”    她一指青衫少年,道:    “这下来的第三关,本姑娘亲自和你比。”    这下,众人可全听明白了。    这么说,这赵姓小儿刚才说的,还真的都对了。他这第二关“覆”赢得,那是名副其实了啊。    哗……    霎时间,赞扬喝彩之声,彻彻底底地响了起来,吸引了周遭街巷里一大片人的注目。    哥舒摩罗正想奉上第二关的大礼。    “等等。”    赵寒一笑,看向了房姓公子和常公甫:    “房兄,刚才你那位跟班,说过什么来着?”    “姓赵的!”    台下,常公甫指着赵寒,明显已经心虚了:    “你……招摇撞骗,下坑人!    哼,竟敢在房公子的面前耍手段,你好大的胆子!    你知道,房公子他是谁吗?    他就是……”    台上,房姓公子难看之极的脸上,眼神忽然一冷,俯瞰着常公甫。    那神,好像要杀人一般。    常公甫一愕。    他可是知道这房公子的手段的,立即不敢说话了。    房姓公子整了整衣冠,忽然又恢复了端正的仪态,对苏雨童稍一作揖道:    “此‘覆’一局,苏姑娘巧设高思,在下甘拜下风。    后若有机缘,在下必定,再行向姑娘请教。”    意思还是那句话,他没有输给赵寒,只是苏雨童的局设得太好而已。    说完,房姓公子瞥了眼常公甫,长袖一拂走下台,往人群外走去了。    众人看着房姓公子远去,一片的嘘声:    “瞧这人模狗样的,说了半天,不就是输不起嘛?”    “就是,还是赵兄厉害。这什么房公子文才一等一的,在赵兄面前,就是个渣滓之物啊,哈哈哈……”    赵寒看着房姓公子远去,对常公甫道:    “喂那位跟班,刚才你主人的意思,看明白了吧?    还等什么?”    常公甫当然明白。    刚才房姓公子那一瞥,就是要让他来当这个“替罪羊”。他之前下过的赌注,如今是要兑现了。    “姓赵的,”常公甫还不死心,“你……”    “明明都输了,还是你自己说的,赶紧扇吧。”    “就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这么不要脸,还是我大唐男儿么?要我说,他要不扇,咱们大伙替赵兄来给他扇!”    众人一阵哄闹,就要围上来揍人。    常公甫这下可怕了:    “好,我扇,我扇……”    啪啪啪……    我常公甫作弊、是赵公子赢了,赵公子打得好,赵公子打得妙,赵公子打得我呱呱叫……    一记记的耳光,一声声的话,响亮之极。    赵寒才懒得理他,拿过侍女送上来的第二关大礼,一份名贵木盒装着的书帖卷轴,又抛给了洛羽儿。    这可是,东晋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    据说这是写在麻笺之上,其书体势秀逸、笔致洒脱,乃王献之小楷之大作。    “赵兄,能请您让这位姑娘打开来,容我等稍作观瞻吗?”    “是啊,就一眼,一眼就好……”    台下,许多文人墨客看着洛羽儿手里的木盒,两眼放光。    赵寒一笑:“羽儿,你说呢?”    洛羽儿的俏脸上,大大咧咧一笑:    “行。可这是王右军之弟王献之的字,很珍贵的,你们只能看不能摸哦。”    洛羽儿从小跟洛元堂念书,洛元堂本就是学识过人,又把她当做是大秦公主来教。    所以,少女的才学虽然比不上赵寒,那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洛姑娘是吧?您可真是蕙质兰心、善解人意的大美人一个啊……”    文人们纷纷恭维着,围观着。    姜无惧挤不进去看宝贝,一个劲干着急。鱼青花看着这些,望了眼青衫少年,甜甜而笑。    那常公甫扇完自己耳光,鼻青脸肿的。    他发现根本没人理睬他了,赶紧往外跑去,追上了那房姓公子:    “房大人,这赵姓小儿如此猖狂犯上,简直罪不容诛。下官这就回去调动人马,过来把这小子抓了,杀!!”    “调动人马?”    房姓公子转头,冷冷看着他:    “常公甫,这扬州的刺史大人是你,还是我?“    年轻随从一愕,立即低头不敢说话。    房姓公子缓缓回头,望了眼台上俏丽的胡族少女,又望了眼她边,那个被众人赞扬着的赵寒。    那一瞬,他那淡然端正的眼神里,掠过一丝隐隐的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