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贤母姚氏
站在铜镜前,和尚鼓起发达的肌,非常满意,只见佛祖头顶佛光,坐在莲台之上,右手降魔,左手施愿,慈祥的目光中,又透出不可冒犯的威严,神圣而伟岸,正是他所要的效果。 “多谢女菩萨妙手,有缘自有回报,善哉善哉。”这位和尚一改先前的粗俗之态,起向外走去。 “夫人,他还没给钱呢!”一个店员追了出去,很快又返回来,脸上尽是惊愕之色,“真是见鬼,刚出门便不见了!跑的可真快!” “算了,佛渡有缘人,总算没坏了岳氏名声。”店主妇人很是随和,又转向岳世忠问道,“大姐,刚才所使针法,竟与我家传针法相同,不知大姐来自何方。” “夫人,我在回答夫人之前,有一疑问,务必告知,敢问夫人是否岳元帅家人?” “岳元帅正是家夫,我乃岳门李氏。” “先祖在上,后世第三十一代子孙岳世忠磕头跪拜!”得知站在面前的,正是岳飞夫人,岳世忠不敢怠慢,急忙跪下磕头。 她这一/动作不要紧,可把李氏搞懵了,特别那个三十一代,普通人能见到第四代,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第三十多代呀? “大姐,请起,这是何意?” “先祖莫怕,我本是八百多年后的岳家子孙,特意回来看看先祖的!”岳世忠无需刻意隐瞒,便如实说出此行来意,并取出那册残卷《岳氏刺青》。 “去请老夫人!”李氏很快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手抚古册,“孩子,你真的来自未来世界?我岳家之人生活可好?” “快快带路,我要看看后世孙儿!”未等岳世忠回答李氏问话,便传来底气充足的老年之声,外人听来,激动与兴奋之,可想而知。 程雨等人连忙向两边闪退,让开门口。 “娘,您请上坐!” “后世之人在哪里?”老夫人进门后,便急急看向众人,从众人脸上寻找答案。 “先祖在上,后世子孙岳世忠磕头了!” “快起来,起来,霖儿,快去看座!” 岳老夫人见到八百年后的子孙,心中喜悦,自是不需掩饰,一家人畅快交流起来。 从岳世忠这里得到后世信息的岳老夫人,脸上表,时而愤怒,时而惊喜,特别听到第二十一世孙岳钟琪为满人将领,统兵新疆时,拍手叫好。 “好!好样的,不愧岳家后人!何为满人?” 自然,岳世忠也是净捡好听的说,尽量避开刺激老夫人的消息。 当听到老夫人如此一问时,岳世忠怔住了,看了看程雨,程雨只是笑笑;又看看李氏夫人,李氏夫人也一样很期待的表。 “满人,基本上就是现在的金人。”岳世忠无奈,只好如实回答。 “什么?那我后世子孙岂不是污了岳家名声,这种子孙,不要也罢!”老夫人跺脚恨声说道,脸上尽是悲愤表。 “老夫人莫要激动,其实,满人也好,汉 人也罢,实乃一家!”程雨连忙插言劝道,见老夫人绪稳定下来,程雨接过岳世忠的话题,又聊起了朝代更替。 让她们知道了,南宋以后的历史变化,特别是讲到元朝为蒙古族统治,清朝为满人统治的王朝时,两位夫人都流下泪来。 自己的儿子丈夫辛苦抗争多年,最终汉人难逃数百年亡国奴的命运,两位夫人不得不感慨。 特别是姚氏老夫人,感慨的同时,竟又出声问道,“做了亡国之臣民,难道再无人抗争吗?” “老夫人,话也不能这样说,其实,还是刚才那句话,汉人、满人、蒙古人,归结起来,都是一家人。这还是要归功于,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其融纳百川的强大包容能力,任何外来势力,最终难逃被同化的命运。” 看着两位夫人似懂非懂,满脸迷茫的表,程雨停了下来。 “那,我儿鹏举如何,他会不会战死疆场?可否名垂青史?” 屋子里,再次沉寂下来,程雨和岳世忠,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如此敏感,一旦说出来,不知道为母亲和妻子,她们能否承受这样的打击? 还是程雨打破了沉默,他轻咳两声,“老夫人,这个岳” “先祖!”岳世忠在这个时候,打断了程雨的话,“我这次来,主要为的是这册残卷,不知道可有完本?” 姚氏接过残卷,惜地抚摸着,可以看出来,她此时的心,不仅仅是喜悦,甚至有些激动,原来,老夫人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岳世忠送来的这册残卷,对她们来讲,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 早就在两年前,姚氏夫人便萌生出一个想法,著作一册岳氏刺青的书籍,以图文的形式,阐述岳氏在文字、花鸟刺青纹上的技法,以传后世。 毕竟学会文武之艺,就要效忠朝庭,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一家人忍受这种不能团聚的痛苦,并非一个家族发展的长久之计,全家人之所以支持岳元帅抗金杀敌,只因国难当头,应该站出来为国效力。 战争只是暂时的,而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和平,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还是要有一技之力,才好生存发展,而当今世上,盛行纹刺青,这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姚氏夫人想法是美好的,可是她又不识字,所以,就以她牵头,口述为主,儿媳妇李氏和孙女银屏执笔,来共同完成这项家族事业。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文字部分的编写,花鸟部分的编写,正在准备图案的整理,这个时候,岳世忠送来了花鸟部分的内容,让姚老夫人怎能不激动。 原以为要费一番周折的,没想到此事突然间变得简单了,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天色已经很晚了,岳家的一个房间里,亮着灯光,岳大师还在与岳银屏编写《岳氏刺青---花鸟篇》,其实,就是一个抄录完善的过程,即使简单,恐怕也需要加班一个月左右。 “凤儿,这次来,有没有感觉出奇的顺利?”宋天和秦凤儿一个房间,第一次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 世界,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我没感觉,姐,看来我们还要等上几天,你紧张不?”秦凤儿对未来很期待,又有些害怕,这种感觉说不出来,倒没有感觉到有多顺利。 “我不紧张,只是有点害怕,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此时,两位夫人则正在程雨房间拜访,“程公子,深夜叨扰,实在抱歉!”姚老夫人首先表示了歉意,“只是我儿鹏举之事,但请明白告知,勿需隐瞒才好!” 想那岳飞的母亲,姚老夫人,实际是何等聪明之人,岂会看不出来岳世忠的反应。 “老夫人,岳元帅后期遭遇,并不是很好,您要有心里准备。” “但讲无妨!” “岳元帅并未战死疆场,而是被人秦桧所害,害死他的,还有当今圣上赵构!”程雨没有丝毫犹豫,一口气直接说出事的真相。 “此事发生在何时,可有办法破解此难?”姚氏夫人,并未因得知儿子死讯而悲伤激动,这一点完全在程雨的预料之中,同时,也在心中暗赞,不愧为华夏母亲的典范。 在华夏历史上,有三位贤母,堪称典范,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第一位是孟母三迁,亚圣孟轲的母亲;第二位徐母大义,三国徐庶的母亲,明辨忠是非;第三位岳母刺字,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 程雨佩服这位贤母的大智,便把岳飞遇害的历史**,详细讲述了一遍,包括十二道金牌,急召岳元帅回京,入狱大理寺,昏君与臣害怕岳云公子和张宪将军报复,骗去一并在风波亭害死。 并告诉她们,明年一月二十七,便是元帅与两位小将军的遇害期。 甚至,后人对岳元帅的看法,也一并告诉了岳老夫人。 “两位夫人,后人并非所有人认可岳元帅是民族英雄的,即使是敬佩岳元帅的为人,也认为他的死非常不值!” “有人认为,宋金之争,乃华夏人内部之事,并无英雄;更有别有用心者,质疑甚至否定,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等**。” “岳元帅之死,在于他的执着,若要救元帅命,请尽快修书一封,我带去面见元帅,劝他放下执念,或许有救。” 听程雨讲了这些,两位夫人陷入沉思,“后人可知晓,宋王赵构为何要害我儿?”一直纠结于心,想不通的是,儿子为国卖命,忠于国家,为什么皇帝也要加害于他? “老夫人,皇帝也要考虑自己,岳元帅口口声声迎请徽钦二帝还朝,可否想过当今皇帝置于何地?” “这!”姚氏当即哑口无语,一句话点醒梦中之人,却不亚于晴空霹雳,对呀,如果两个老皇帝回来了,那当今皇帝该如何,不让位,那可是父亲和哥哥,自己一家极力效忠的不是国,而是个人,是该觉醒的时候了。 “也罢,老这便修书,烦请公子辛苦一遭。” 其实,无需两位夫人相求,程雨也要走上一趟的,从他的内心世界,也是对岳元帅有着极高的崇敬,对他的死,极度惋惜,既然有机会改变,为什么不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