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说香港1997~1998年金融保卫战
    从港市印花税调整    易说香港1997~1998年金融保卫战    【摘要】香港财政司将于2021年8月提高港市证券交易印花税至0.13%,港交所深表遗憾。港市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市场,而且关系到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回顾1997~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总结那场金融危机中港府的应对经验,或许对今天的政策出台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联系汇率制度对冲基金印花税    1引子    2021年2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读新的财政预算案,决定提交法案,香港计划将股票交易印花税提高至0.13%。    陈茂波称,充分考虑对证券市场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后,香港特区政府决定提交法案调整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目前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    当日恒生指数大跌-1093.36点,跌幅-3.64%,报收28980.21点。    对于港府的此项加税议案,港交所深表遗憾。    画外:很多人也深表遗憾!可惜!反对!可是遗憾可以,反对无效!    港市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市场,而且关系到香港金融市场稳定。    回顾1997年~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总结那场金融危机中港府的应对经验,或许对今天的政策出台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香港金融危机背景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由此引发了二战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严重的亚洲金融危机。    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    画外:真可谓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对冲基金威力真大!    对这些国家,堪比搞了“金融核爆”!    直接把繁荣昌盛的“四小龙”、“四小虎”,给扁成弱小无助的“四小青虫”、“四小奶猫”。    对冲基金又是个什么玩意?    对冲基金(HedgeFund)主要特点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买多沽空、风险对冲,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金融衍生品通俗的讲就是:一帮高智商、数学好的家伙——交易所等等,在金融资产交易领域搞了很多人都看不懂的游戏规则,然后让大家来玩游戏。    另一帮高智商、带外挂的家伙——对冲基金,搞了一个团队参加游戏。    游戏要大家玩,于是各国的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都联动玩起来。    甭说,游戏还挺好玩!    大家玩的一个嗨啊!    然后是:兄弟们往前冲!    啪叽!掉进一个大坑。    摔的骨折腿瘸的玩家喊冤,那帮家伙告诉你:这就是游戏规则。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立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都是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堪称对冲基金界的带头大哥。    索罗斯这位老同志长的慈眉善目、举止儒雅,可是掏起别人钱包来,可是下手黑的很!    1998年6-7月间,带头大哥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这是总攻,之前1997年,咱们欢庆时,这位带头大哥已经开始布局对香港的攻击。    所以说,香港金融危机的爆发日,应该是——1997年7月2日。    看看这日期选的,这位带头大哥坏的很!    3香港金融体系潜在风险    索罗斯为什么敢搞香港?    香港不是软柿子!    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RB和中国内地。    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香港虽然是硬汉子,但也有软肋。    l(1)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存在制度缺陷    何为联系汇率制度?    百度百科: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cao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香港于1983年成功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    从1983年10月17日起,发钞银行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事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换取等值的港元“负债证明书”后,才增发港元现钞。    同时政府亦承诺港元现钞从流通中回流后,发钞银行同样可以用该比价兑回美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维护稳定的汇率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从诞生以来,联汇制良好运作了16年,使香港避免了亚洲货币贬值危机。更为香港经济带来短期和中期的联系。    文字太多了!    看晕了!    简单说:港币挂钩美元!利率也紧跟美联储的利率。    这玩意的好处就是百度百科里讲的:使香港避免了货币贬值危机。    但这玩意的副作用也明显的很。    由于紧跟美元汇率,紧随美联储利率调整,造成美国经济感冒,香港跟着吃药。    不巧的是,97年前后,美国经济正病的不行。    美国经济病的不行,得吃药啊!    吃什么药?    看看2020年疫情后,美国刺激经济的做法,我们已经知道,美国牛仔干的就是印美钞!    不但狂印美钞,并且还降息。    通胀加上降息,造成实际利率变成负的了。    实际利率为负了,有钱人手中的美钞要贬值啊!    美元贬值怎么办?    投资!    买房子!    买股票!    1997年前后时,美国就干着2020年同样的事。    但1997年前后,香港回归的美好前景下,香港经济却是杠杠的好!    港币实际是升值的。    本来该加点息什么的。    但港币联系汇率啊!    港币也要降息。    所以香港实际利率也是负的。    香港的富人们也要港币资产保值增值啊!    怎么保值增值?    和美国土豪一样。    买股票!买房子。    于是,带来了香港金融体系的第二个风险、软肋。    (2)香港存在明显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    从1991至1997年,香港房价上涨了4倍!    4倍!    太凶了!    股市呢?    香港恒生指数,从1995年1月23日的6890点上涨到1997年8月7日的16365.71点,上涨了1.4倍。(港市的第五轮牛市)    泡沫嘛!吹的太大就有爆的风险。    不想爆,就要慢慢降压。    可是带头大哥向用针戳破它。    当然,带头大哥的招数比咱们扎气球的手法高明得多、也眼花缭乱的多。    4国际炒家的三板斧    虽然手段高明,招式花哨,谭小芬教授总结了一下,也就是三板斧。    (1)汇市抛售美元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关键就是和美元的挂钩,保持币值稳定。    带头大哥就瞄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手,准备做空港元,迫使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崩溃。做空就要抛售港元,于是带头大鳄带领着国际炒家借入港币,在汇市抛售港元,推动港币贬值。    借港币?    对,就是借!    第一条途径就是从投机国家、地区借入当地货币,然后在汇市抛售。    这个给多少钱的利息,港府还有爱港人士都不借!    葫芦娃!欺人太甚!借刀杀人,都借到要杀的人了。    第二条途径就是从国际金融市场——离岸市场借。    这招对港币不太好用,离岸市场港币存量不多。    第三条途径通过远期外汇市场沽空。    不用抛售港元,一样可以做空。1997年11月份,量子基金——就带头大哥索罗斯的基金——已经累积了40亿美元的远期港元沽盘。    还能这样玩?    嗯!前面不是说了吗?搞金融衍生品的一帮高智商、数学好的家伙定的游戏规则,可以这样玩。    第四条途径就是卖出港市的股票、债券等等获得港元。    卖股票、债券?    你得有才能卖出啊!    这帮炒家有吗?    没有!    但是能借!    这也能?    对!    国际炒家从托管银行或者大股东借入港市成分股,据说也曾经向李嘉诚借过。但被嘉诚同志严词拒绝了。当时,嘉诚同志的觉悟还是很高的。    但高利诱惑下,还是有人借的。    这招狠!空手套白狼啊!    虽说如此,毕竟是借的。虽然你是带头大鳄,但你借了东西也是要还的,并且还要付利息。借入的股票相当于融券,到期还是要还股票的。    带头大鳄于是开始联动第二板斧!    (2)股市沽空股票    沽空股票?    我港正是经济繁荣,港市正是历史上的第五轮大牛市。    1997年初,投资者看好港市,许多投资银行发行了认股权证。    尔等何敢!    带头大鳄和一帮国际炒家还真敢。    因为有人帮他们。    谁?    联系汇率制度!    这玩意真是让人爱、让人恨!    第一板斧,国家炒家抛售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有崩溃的压力,为了维持港币的坚挺,就要加息。    加息!!!!!!    股市要跌了!    韭菜们都知道!这道理好懂!    1997年10月底,股市暴跌,港市有300多只认股权证将在10月底或者11月底到期。当时,一半以上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发行商被迫减仓,加速了股市下跌的速度和幅度。    (3)期货市场沽空    期货——数学家们搞的嘛!    太复杂,搞不懂。    但这帮人玩的溜,早早提前布局沽空。    三板斧联动,杀伤力可以!    布局搞好了,就开始发动攻击了。    但港府也不是吃素的,并且身后还有祖国可依赖。    5港府应对策略    国际炒家如何做空赚钱?    这帮高智商、数学好的家伙,搞的东西,就是让炒家们可以在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外汇期货——赚钱。    股市跌的越凶残,他们赚的也就越多。    1998年6月,恒指期货,未平仓合约为7万份,8月份增加到9.2万份,投资者大约持有8万份沽空合约,恒指下降1000点,他们可以获利40亿港元。    天啊!    哪个龟孙设计的!    代表广大的韭菜——忒别是证券营业部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骂骂这群货。这么好的脑袋不去搞科学研究,在这里搞这个破游戏规则割韭菜。    不但割韭菜,由于金融危机波及影响,香港1998年第一季度经济负增长2%,失业率3.9%,创14年来新高。    善哉!善哉!    平常心!平常心!    接着聊港府的应对策略。    到1998年8月中旬——国际炒家也是屡败屡战、凶神恶煞,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势头,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1997年7月股市就开始暴跌了,这都一年多了,财狼大鳄们还在香港觅食。    并且胃口越来越大。    这时,市场港元互换美元的规模达到了300亿港元以上,按照拆解利率为280%,利息成本每天大约是2.31亿港元。    国际炒家做空港元,直指联系汇率制度,这个香港金融体系的根本。    并且通过做空港元,联动做空股市、期货市场。    港府反击:    (1)提高利率,应对港币贬值压力    1997年10月份第一轮、98年1月份第二轮、98年6月份第三轮应对汇率攻击时,港府就这样干的。    但股市已经崩了,恒指狂跌60%。    不但对股市不利,对金融体系健康运作也是负面的,香港房价暴跌了50%。    (2)动用外汇储备抛美元、买港币    1998年8月第四轮金融保卫战,港府开始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    带头大鳄抛港元,香港金管局就买,维持汇率稳定。    抛股指期货,买!    抛股票,港府调动资金入市,买!    (3)改变游戏规则,主动出击    前面说了,这帮家伙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什么都是借的!    借的要付利息的。改变游戏规则,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高银行拆解利率,增加炒家的成本。    改变游戏规则,这个很重要。    同时,推动股指上涨。投机资本在股票现货、期货市场倾囊而出,港府死守股市,所有卖单照单全收,8月合约价格上升到7990点,迫使炒家空头转仓,增加持仓成本。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    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据说,港府盈利了16亿港元。    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6结语    此后,港市开启了第六轮牛市:恒指从1998年8月13日的6544点涨到2000年3月28日的18397点,期间涨幅1.81倍。    在美国网络科技股大牛市的带动下,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多个市场一片繁荣。获利颇丰的内地资金因此南下寻找新投资机会,港股又变成追逐热点。    金融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每次危机的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手在cao纵。    规则的制定尤其重要!    政策也是规则。    特别声明:文中资料多引用谭小芬教授在学习强国慕课《国际金融》中的授课。有兴趣的可以上慕课学习,谭教授讲述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香港金融保卫战[OL].百度百科,.    [2]谭小芬.国际金融.学习强国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