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明传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棘生石虎殿

第四十九章 棘生石虎殿

    建文元年,三月初七。

    皇城应天,紫禁城。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烟花即将萦绕的三月,三百多名从各州府地方县赶来的言官,一大早就齐齐聚集在紫禁城的玄武门,等待燕王朱棣的到来。

    燕王在马车上吞下林谨的药丸,喝了一大口水咕咚咕咚的咽下,混合着胆矾、莪术和马钱子等十几种配方的小药丸下肚,静静的在燕王腹中融化开来,开始发挥药效。

    马车停在了玄武门门口,江芜茗陪同王爷一起,进入大明朝最高权力中心的建筑紫禁城。

    从这一刻开始计算时间。

    燕王和江芜茗同时瞄了一眼皇宫行道旁放置的“日晷”。

    此时此刻,正是,巳时正。

    巳时三刻之前,要到达养心殿,讲完话,演完戏。

    燕王朱棣和江芜茗对望了一眼,心里有些紧张,两人同时加快了步伐。

    宫门口站着一个小太监早早就在等候,“奴才见过王爷,圣上已经在养心殿内等着王爷了,请王爷随奴才来。”

    “好,有劳了,快点。”燕王略一点头,两人跟着小太监进宫。

    “王爷来了,燕王来了!”早已守候等待的言官们见到燕王走进宫门,互相喊了几声。

    呼啦啦。

    一群言官涌上来,围在燕王面前,下跪行礼:“微臣等在此恭候王爷多时,王爷万福金安。”

    燕王朱棣愣住了,这些人是……

    “微臣等收到王爷的来信,念及王爷身在北平,心念江山社稷安危,亲自觐见劝慰圣上,我等从各地赶来,一起上书奏折谏言圣上,为王爷助威。”一个淮阴的六品知县率先向朱棣磕了个头行礼。

    啊哈?

    这就是叫葛诚写出去的三十九封信,召唤来的人?

    居然招来了这么多人来?

    一起助威?

    这敢情好!

    大明朝的言官果然是好胆识!忠肝义胆,不为皇权。

    江芜茗见状心里乐开了花,一开始紧张得心情也消除了大半。

    “本王多谢大人的支持!”

    “大明江山社稷关乎每一个百姓的身家性命与安居乐业,岂能玩忽职守放任外族侵犯?”

    “大人请起!”

    “诸位大人都请起!”

    朱棣高声向黑压压跪在自己身前身后的言官说到。

    “本王非常感谢诸位大人百忙之中前来,既然如此,诸位大人便随本王一同觐见圣上吧。”

    朱棣亲自扶起前前后后跪着的好几位言官。

    众人纷纷说到,“好,微臣我等随王爷一同觐见圣上,呈递奏折,当面觐见。”

    于是,极其具有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

    燕王朱棣和江芜茗走在最前面,后面呼啦啦的跟着一大群文臣言官。

    从他们颜色不一的官袍和头戴的梁冠可以辨认出,这三百多名文臣,有七品的,六品的,最大还有个从三品的员外。

    领路的小太监见燕王身后跟着黑压压一群言官,心中暗忖:这架势,像是上门寻仇的。

    小太监领着众人经过内花园,东西六宫,又经过乾清宫,走过一排又一排的金顶琉璃瓦宫殿。

    燕王朱棣整整一年多没有进宫了,头一次觉得皇宫原来这么大,他瞄了一眼路边角落的“日晷”,太阳的阴影将“日晷”的指针落在了“巳时两刻”上。

    麻烦了,要快点,还有一刻钟时间,药效就要发作了,前面就是金水桥,穿过桥就是养心殿。

    快!

    还有一刻钟!

    丫头的药马上就要发挥作用了!

    江芜茗也留意到这“日晷”上的时间,他伸出手臂,暗暗挽住燕王的手臂,脚底发力,施展轻功,加快了两人前行的速度。

    两人突然加快速度,把领路的小太监直接甩在身后,后面跟着的三百多名言官,见燕王疾风快走,生怕错过了看热闹,纷纷提起官袍的衣摆,紧跟着燕王朱棣,小步快跑起来。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领着各自的属下,此时正在养心殿门口静候着燕王的到来。

    突然发现,由燕王朱棣领头,身后跟着一大群文官,向养心殿小跑而来,大惊失色。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齐泰问。

    “几个意思?这是带人来砸场子?这是要闹政变?”方孝孺也惊呆了。

    等一等,这些跟着燕王后面小跑的,不就是文官?

    他方孝孺这个满朝文官之首,带出来的好同僚好同事!

    “方大人,后面的文官好像有不少都是你的手下啊!”黄子澄笑了,看来他不用太担心发生血溅三尺的惨剧了。

    “老臣这张老脸,今天可算被他们给丢尽了!”方孝孺此时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后面三百多人的队伍里还有不少翰林院的人。

    “还有五分钟!”芜茗轻声向燕王耳语。

    “快!进去!”芜茗手中混元之力暗推了燕王一把。

    燕王着力,大跨了几步就闯进了养心殿。

    养心殿周围埋伏的锦衣卫卫队,迅速聚拢,围在了殿外。

    呵呵,看来早有埋伏。

    江芜茗心中不屑,瞟了几眼凑在自己身后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

    还有五分钟!

    燕王不等殿外太监通报,飞快几步跨进殿中,冲到建文皇帝座前,平复了一下呼吸,行礼下跪,朗声道:“北平燕王朱棣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文见朱棣突然闯进来,愣了一下,立即走下龙椅,上前亲手扶起朱棣:“四皇叔请起,您来的好快。”

    “四皇叔,朕听说您身体抱恙,怎么就跑到京城来了?朕觉得好突然。”

    建文细细打量朱棣,还是不怒自威的气势,双目炯炯有神,估计刚才走得急了,有些气喘,脸色也有些灰暗,似乎确实身体欠佳。

    此时,紧跟在燕王后面小跑的言官们也来到了养心殿,见殿外已经有锦衣卫卫队和齐泰之流守候,众位言官生怕自己离得太远,听不清殿内的动静,索性一群人就都跟进了养心殿。

    呼啦啦。

    呼喇喇。

    又是一大群文臣言官涌进殿内,这一次比上一次的人还要多,团团围住了建文皇帝和朱棣。

    来得正好!

    王爷,开始吧!

    开始你的表演!

    还有三分钟!

    江芜茗嘴角微微上扬。

    “圣上!”

    “本王不得不来!”

    “哪怕本王只有最后一口气都必须来!”

    朱棣提高了嗓门的音量,声音沉稳有力,亮如洪钟,气场强大。

    养心殿内闹哄哄的众人,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

    “本王受先皇洪武亲自分封,洪武十三年开始受封于藩王,就任于北平。北平地处北疆塞外,条件艰苦物资短缺。”

    “本王克忠职守,勤勉执政,就任于北平藩王近二十年,为了保护北平百姓已经我大明朝百姓安居乐业,前后五次联合晋王和宁王组成军团,反攻蒙古北元大军,北拓大明国界上千里,建立了延绵万里的北疆防线。”

    “圣上,本王自认作为一名镇守边疆的塞王,执政二十年来兢兢业业,体恤百姓,积极抗敌,保家卫国。”

    “先皇在天之灵在上,大明所有百姓作证,满朝文武百官作证,本王并没有犯下任何大不敬的过错!”

    “是不是?圣上!”

    “本王可曾犯下任何不可饶恕的大错?”

    燕王朱棣灼灼似火的目光,直勾勾的瞪着建文皇帝。

    建文迎着朱棣的眼睛,一下子就心虚了,喉咙发紧,手脚冰凉,喃喃说到:“四皇叔所言极是,四皇叔保家卫国,保护我朝百姓,并没有犯下任何过错。”

    “可是,圣上!”

    “为何圣上您任命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夺去本王手中所有的兵权和财权!”

    “为何圣上有换走本王府中所有奴才杂役命人日夜监视本王的一举一动!”

    “不仅如此!圣上!”

    “前几日蒙古鞑靼率军再度侵犯我朝北疆国土,烧杀我朝百姓一百多人。”

    “在外有敌军欺压我朝之时,圣上!您不仅仅收回追击蒙古敌军的兵力,反倒是,加派两万大军团团围住本王!”

    “圣上!”

    “本王是圣上你的亲叔叔!”

    “先皇太子去世得早,二皇子秦王和三皇子晋王都已经过世了。”

    “本王朱棣是圣上您最年长的皇叔叔!”

    “圣上!您竟然如此处心积虑,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也要置本王于死地吗?

    朱棣的话,一句比一句响亮,一句比一句尖锐,震得养心殿内所有人心中大骇。

    突然,朱棣脸色涨红,开始喘息,剧烈的咳嗽,“咳咳咳——”

    几声之后。

    “哇——”吐了一大口血,鲜血溅了建文皇帝一身。

    刹那间,整个养心殿炸开了锅,跪在一旁的言官们惊呼:“王爷!王爷!王爷!”

    “快来人,快叫太医来!快去!快去!快去!”

    建文皇帝被朱棣这一口鲜红的血,彻底吓傻了,手忙脚乱的大声向外喊道。

    小太监慌慌张张跑出去找太医。

    此时,江芜茗站在殿门口,却听见,齐泰在身后,轻喊了一句:“锦衣卫!趁这个时候,快上!”

    不好!

    锦衣卫要动手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