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你看士兵突击了吗
“你看《士兵突击》了吗?” 这是很多人的问候语。 《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真的火了。 随着剧的播放,越来越多的人被士兵突击的剧感染: “做得鬼中鬼,方为人上人。” “不抛弃不放弃!”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步兵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 “部队只是职能不同,没有什么几流几流的。” “我会带着问题生活,因为......这就是生活。” “都说成功的时候,人会觉得眩晕,那天我晕的无人能比,指导员没能拍到我在单杠上的胜利,只拍到我单杠下的狼狈。结果这样让我觉得,人前的眩晕和说不出的苦处,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 “别以为我来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 “我只是趁着我有理想的时候去维护我的理想,不能因为这一步之遥毁了我的理想。” “鬼和你怕的东西不都是你自己想出来,吓唬自己吗?” “偷耍滑,不是机会。” “信念这玩意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人不是在走出来的,那是靠活出来的。” “有很多人天天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 “精神,唯一的财富,其它都是虚的。” “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没付出感。你总是冷冰冰地把它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一个结果虚耗人生?” 。。。。。。。。。 每一句话,每一句台词堪称是铁骨铮铮。 “《士兵突击》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中**人的传奇故事。由于故事和人物的纯粹,剧中没有一个女角色,完全是男人的感世界——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涯,生死与共的成长岁月……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冷峻;一个有着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因为他的笨,让全连队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连队战士为之骄傲。” 这是《都市青年报》的评论。 “《士兵突击》表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个人的人生。许三多和成才、史今、袁朗那些战友们在各自的生命里,在各种好的坏的抉择中不断成长。正因为这种生活流的群像式创造,才让我们读懂更多关于生命的意义。正如你我的人生旅途,总有人意外闯入,产生浓厚义,又伤心告别。分分离离间,我们不能改变多少,但至少可以珍惜:“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该剧昭告中国式好片的诞生。没有令人紧张、窒息的戏剧节、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镜头和血腥场面,它那略显朴实的细腻、激却让人感悟良多。”——《渣浪娱乐》。 水木网更是对《士兵突击》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军旅剧》。 “军旅题材,很多人一听就跑。” “更别说这部剧连个女人都没,就是一帮糙老爷们在泥水里打滚。” “还都是新人!” “但是这部电视剧火了,喜欢它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症状——中毒,通宵刷,二刷,三刷,然后,给剧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建了贴吧,给他们写故事。许多帖子的回复都超过10万。” “可以说—— 它是极少数赢得群众经久不息掌声的“主旋律”。 或许《士兵突击》就不是一部主旋律。 与其他动不动家国大义的“兄弟剧”不同,它格局很小。 就是讲一个农村弟子许三多,如何从一个孬兵,成长为兵王的故事。 男主角一出现就让所有人替他着急。 农村小孩,没背景,没本事,又有一个暴躁爸爸。 从不叫他的名字,直呼:“龟儿子”。” “稍微做错一点事,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结果,造成他一副浑没骨头的怂样,低头不敢看人,看,也是偷偷摸摸地翻眼白,瞄一眼。” “他去当兵,没什么志向,就是想不挨打。这样一个孬人,去军营,注定是孬兵。挨骂,出丑,家常便饭。他哪有牺牲的觉悟啊。一见坦克举手投降,结果被全连鄙视。” “先天条件也不够好,反应慢,体不协调。人家轻松完成的动作,自己老出错。商更是捉急。 想跟班长近乎,自作聪明地递烟——班长,你抽烟不?我这儿带着烟,你是不是可想抽一支了?” “这样的农民兵是笑话么?可能是。这样的农民兵是典型么?不是。” “相比于城市来的孩子,他们木讷,不说话,没见过什么世面,“刚一接触就觉得有点笨”。尤其相比于老乡成才,许三多简直笨到家了。成才目标一直清晰。早早就比一般人渴望成功。” “一进新兵营,就知道找机会,出风头,进最好的连队。” “进了最好的连队,又给自己找到最好的目标——当狙击手。 为了实现这些愿景,他不但刻苦,心思也活络。兜里放不同价格的烟,碰到长官给贵的,士兵就给便宜的。为求高升,说走就走。” “被愤怒的队友泼一脸啤酒,忍。” “但就在成才以他的规划一步步走向成功时,他的兄弟许三多,似乎也在进步。 一个是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一个是清楚自己不该干什么。 许三多就是不想虚度光。 一开始,他被安排到荒漠上的五班。 方圆百里,没人烟,干得好坏没人看到。 驻守在那里的老兵早就懒散了下来,打牌,睡懒觉。” “可是许三多来了以后,天天坚持自己练新兵连学到的那点本领,走正步,越野跑。” “有意义吗?好像没。 尤其是去连队看已经当上了机枪手的成才,听他不断说自己平时能打几百发子弹,开大战车。 那你说你那叫啥兵了? 一年打两次靶,那还叫兵了?” “他也没笨到听不出高下。 听着听着,就把头低了下来,不说话。” “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闲的蛋疼”,在荒原里修一条路。 找来不同颜色的石头砌出图案,买来花籽种在路边。” “惊动领导,惊醒老兵,别再混子了。小心让子把你们给混了。” “但,许三多离成功还远着呢。 之后,他到了高手如云的钢七连。 继续着被当笑话。 还是逆袭。 333个腹部绕杠,破了所有人的记录。 这一幕是剧中少有的,在剪辑上玩的花活。 镜头着眼于许三多的主观视角—— 在翻转中倒叙,从前种种,一闪而过。” “仿佛在向从前那个怂怂的自己告别。 做完333个下来,所有人看他的眼光不一样了。” “那是一种看强人的眼光,许多人都翻来覆去看这一幕,乐此不疲。” “或许因为,我们某一部分,都像许三多。 这是一个人刚成年,不适应的普遍焦虑。 怯懦,自卑。 不了解游戏规则,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这时候,你可以混,可以认真。 也可以认真地混—— 比如,像文艺青年李梦,想要写一本两百万字的关于人生的小说。” “而许三多没这么多想法,他是“一无所有,但接受全世界”。” “即使在茫然的时候,他也会花力气去做好每一件小事。 就像对谁都不服气的连长高城说的——许三多每做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抬头发现,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怎能不许三多?怎能不《士兵突击》呀?” 。。。。。。。。 疯了,简直是疯了! 《士兵突击》这部剧实在是太火了,火到如今不聊这部剧就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 《士兵突击》收视率正式破四。 而徐乾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他像许三多一样逆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