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体检和义诊
刘晓红和毛叔叔一家第二天起早就回巫县搬家去了。 这会儿渝州到巫县还没有高速,要坐船,走陆路到是有公交大巴,但是那个速度真能把人磨死,而且挤的像京城二号线一样。 全程要跑十几个小时。 坐船的话到是舒服,但其实更慢,要在船上躺一天一夜,还要看运气,要是赶上起大雾或者什么其他情况,两天一夜也是正常。 刘晓红和毛叔叔商量了一下,最后选择坐飞机到万县,然后从万县转快艇到巫县,全程下来四个多小时,这是最快的速度。 即使再往后推十五二十年高速全线贯通,甚至有了高铁以后,四个多小时也是渝州到巫县最快的速度。 那就是一个几乎全封闭的江峡,四面都是崇山峻谷包围,而且没有铁路。 12年高速贯通,19年机场通航。铁路是从14年开始建设的,21年完工但未通车。 张彦明安排车把刘晓红一家三口送去机场,自己到公园里跑了几圈活动了一下身体,去隔了一条马路的老街道吃了早点回来。 等杨洋和廖娜起床收拾打理好,三个人出来去杨妈家这边接杨爸杨妈一起去医院。 “小姑姑和毛叔叔已经走了呀?” “嗯,走了,我叫车去送的。” “毛毛呢?” “她要去新房子那边收拾啊,要等家具电器上门来安装调试。不知道这会儿走没走。” “还用不用帮忙?” “……也没什么好帮了吧?家具家电安装就是开个门,然后收拾一下卫生就行了,你是能收拾屋子还是能扛东西?” 进了屋,毛毛还没走,正在和杨爸杨妈一起吃早饭。 “你们吃过没有?”杨妈看三个人进来就招呼。 “你们吃,我们吃过了的……妈,你们吃了早饭啊?” “没有,看到毛毛吃,”杨爸笑着指了指茶几:“你说不叫吃早饭的嘛,毛毛要吃撒。” “你们要干什么?” “体检,不叫吃东西。真的没吃啊?” “没有。中午再吃嘛,一顿不吃还要得。” “姐,那你陪不陪我过切?”毛毛扭头看着杨洋。小姑娘今年才初一,还是个孩子呢,rou乎乎的长的像mama。 “送货安装的工人都是自己人,你怕啥子嘛?”杨洋过去看了看茶几上,确定爸妈是真没吃早饭,这才放心。 “你就把门开到等到起就好,我等你舅舅舅妈体检好了就过去,好不嘛?那边安排好了的。” “好嘛,”毛毛点了点头:“从这里啷个过切呀?要是有么子事我啷么办?” 钥匙她有,但是地方她没去过。要说刘晓红两口子也真是放得下心。 “我叫个人陪你过去吧。”张彦明接了一句。 “也好,”杨洋点了点头:“你学校那边是请了假吗?” “嗯,请了两天假,我说我要搬家,不回切以后豆找不到咯。” “学校好不好?习不习惯?” “还要的,”毛毛点了点头,嘴里嚼的飞快,像个仓鼠的似的:“老师要得,同学也要得。” “学习跟得上不嘛?” “我也不晓得呀,刚刚开始的嘛。” 廖娜就笑,感觉杨洋这会儿装个大人样特别有意思:“人家初一刚开始,你问的是啥子嘛?” “我耽心她撒,恁个小。” “现在小学生都有住读咯。”毛毛自己可不觉得小,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 说了几句话,毛毛吃完了饭,大家拾掇了一下下楼。 张彦明叫了一个安保员开车陪毛毛去新房子,这边大家步行来到医院。也没多远,不到三百米。 渝北区物流医院。 同样是一个弧型广场过去才是大门,进来就是门诊部,东边角落里的行政楼在二楼位置有空中通道和门诊楼,住院楼相联 住院楼在门诊楼后侧,从门诊部贯通的大走廊出去就是,两座楼之间有带顶的走廊相联接。 门诊楼西侧是急诊楼,正后面花园广场过去是家属区,挨着的是礼堂,实验楼和教研楼。 医院占地有点大,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正门是南门,西门是紧急通道,东门能直接到住院楼,北门是内部职工通道。 正门右侧悬挂着一溜牌子,渝北区物流中心医院,军地共建单位,军地合作医院,军地合作教学医院。 住院楼是整个医院最高的建筑,门诊楼最矮,但占地面积最大。 不管是哪个科室,不管是做什么检查,不管是取药还是交款,都在门诊一楼比较集中的区块内完成,不用像其他医院那样一趟一趟的上下溜腿。 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方便非正常态病人,包括急救病人。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不同就是这里的中医门诊,不但有自己的独立门诊楼,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和药房,检查室,甚至有自己的教研楼和住院部。 完全就是大院子里的小王国,院中院,整个体系独立运转。 乔奇飞已经提前就和这边联系过了,大家进来就直接来到门诊二楼的体检中心。 体检中心算是个新兴事物,国内医院单独成立体验中心的还相当稀少,人也不多,甚至有点冷清,根本不用排队等待。 体检中心引导护士看到过来这么一群人眼睛里都要往外喷小星星了…… 太寂寞了,寂寞到想换一个哪怕工资低一些只要热闹的工作,都考虑不是一次两次了。 张彦明一看这小护士的眼神就大概知道她的心里活动了,因为熟悉。 他有一世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公司的前台小jiejie05年一个月拿八千,五险一金,可是还是留不住人。 就是因为太寂寞了,经常一个人独守半层楼。人家宁可去做三四千的事情多一点的工作。 “这边工作比较少?”张彦明问迎过来的体检中心主任。 “不少,”主任摇了摇头,看着张彦明:“是没有,咱们中心成立小半年了,平均每天来做体检的人不到三个。” “没联系些单位?很多单位应该都有定期体检的吧?” “能给职工定期体检的都是国营单位,咱们怎么可能接到这种活?都不用去谈,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现在基本上就是给咱们本单位职工做做定期体检,不过也挺好,事少,检查能做的更细致。” 这个到是实话。 国内的体检习惯还是需要再过些年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这会儿基本上体检还都是国营,主要对像也都是公务人员,征兵,运动员,从业人员还有考证人员。比如驾驶证。 后来体检成为大众性消费以后,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抓在某些人手里面的,不是谁都能办得起来。 所以就有点状况百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还处理不了。其实就是没人来处理。 谁没事听邻居几句话就打自家狗的? 和什么承包食堂,景区商业,铁路专卖都是一个道理。 食堂的饭菜不好吃都是问题,是因为钱被学校拿走了,景区商业宰人,是因为景区收钱太高。 铁路这边更狠,货都要从他们手里进,一瓶零售五毛钱的矿泉水批发一块五。 所以房价为什么那么高?物价为什么越来越贵?你得寻根。虽然找到了你也没有任何办法,甚至都不能大声说。 其实也无可厚非,有这个优势嘛。 只是国内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思维习惯,那就是大家都是只想赚钱,不想做事,而且只许他做,不许你说,他还不想负责任。 这种优越感是不是有着nongnong的上位者气息?所以得找根子。上行下效嘛。 没人在意。 “你们就是思路不开,眼界太窄。” 张彦明斜了中心主任一眼:“体检中心本来就是一个半公益的地方,我用你们挣钱啦?” “什么意思?” “走出去啊,什么意思?老人,孩子,孤儿,消防队员,农村,需要体检的人少吗?给你们配的体检车是看着玩的?” “……我们中心哪有那么多经费呀?”主任想哭。 体检这东西说着轻巧,成本还是挺高的,平均一个人全部项目搞下来,百八十的净成本是跑不掉的,这还不算仪器折旧。 而且随着医疗的进步,仪器设备的升级,这个成本是每年递增的。包括人工成本。 “你入职的时候没和你说过?” “说过什么?” “向基金申请两非支出的事情。” “非日常,非计划?” “嗯,你这不是记的挺清楚吗?义诊之类的是日常和计划吗?” “这……这不是慈善吗?” “对呀,咱们本来就是慈善基金啊,做为一个全国最大的私营非公募慈善基金的下属医院里面的半公益部门的负责人,你不知道?” 呵呵。主任的面部肌rou有点抽搐。 张彦明也并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像给福利机构,孤儿院提供一些常规体检,去农村义诊这些,本来基金就有相关计划。 而且,想提升医院的口碑,打开体检的市场,前面的慈善支出也是必须的,就当是宣传了。 医院肯定不适合作慈善主体,但这和体检义诊并不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