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知行合一
好半天,收摄心神的李悠,终于平复了心态。 站起来,仿佛为自己打气般,狠狠的挥舞了几下拳头。一扭头,却和一双蓝幽幽的大眼对了个正着。 自家那只肥硕的大黑猫正占据着他的床铺,慵懒的趴着。一双猫眼盯着李悠,正好打了个对眼。 李悠欣喜的抱起大黑猫,虽然不知道这猫是怎么跟来的,但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家,就剩这一个念想了。 油亮柔顺的皮毛,手感竟然如此之好。 都说养猫有助于缓解压力,李悠感受到了。撸猫一时爽,一直撸一直爽。 沉迷于爽滑之中的李悠,完全没发现。大黑猫眼中那人性化的愤怒与无奈,和一丢丢的舒服。 第二天,授课照常进行。 但是,花师和谢卓远明显感觉到了李悠的变化。 早课时,随着《五常经》的诵读,李悠周身的浩然气微光萦绕,看起来已经不比花师弱多少了。当然远达不到爆发时的那种璀璨。但也说明经此事件,李悠对儒家认知有了质的提升。 李悠似乎更沉默了,但原来也是个闷葫芦,师徒二人倒是感觉不太明显。只不过能明显地感受到,李悠学武更专注了,修炼起来也更拼了。 花师没有说什么,大变之后有点改变实属正常。身为师父,他需要的是调控好李悠的进度,不要让他急功近利,伤了身体。现在这点程度,还完全在控制范围内。 唯一的变故是,一天的练习结束后,来接李悠的却不是剑六。 “小悠啊,这是剑五,开光期的剑奴,以后负责保护你。” “我要剑六。” 李悠倔强的对花师要求道。 虽然明知剑奴拼命只是为了任务,为了花师的吩咐。但是剑六毕竟为自己家拼了命,从那一刻开始,李悠就认同了这个新家人。 “剑六根基尽毁,需要从新修炼。起码要一年才能恢复筑基期修为,现在保护不了你。小悠听话,剑五更厉害。” “家,没了,不回去了。在道场,不需要保护。” 花师一愣。是啊,李悠以后不再回家了,不再出学院了。在道场内,不存在保护的问题。剑奴也就是个负责照顾生活的保姆,有没有修为重要么? “好好,听你的。” 花师现在对这个徒弟,态度越来越溺爱了。名师更爱高徒,这么一个心思单纯,听话刻苦,关键还极为适合浩然气的弟子,他又怎么会不喜欢。一开始主要当做工具,现在,却是真心实意要培养了。要不是谢卓远特殊的身份和小师妹的期盼,这才是更合适的徒弟。 “剑五,叫剑六来,还是剑六负责二少爷。” 剑六现在的形象,已经不复之前的美貌,形如枯槁,长发暗黄。这是气血耗尽的表现。要是在李悠原来的世界,这样已经活不了了。不过这个世界有灵气,有神奇的gongfa可以采集灵气,温养自身。要是再有点灵花异果,妖兽血rou补一补,恢复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以剑六的身份和实力,花师显然不会花太大代价在她身上,只能用时间慢慢恢复。正常情况,这毕竟是花师花大价钱买来的,还搭了不少人请。稍稍花费一些资源也是值的。可是现在花师的资源不但要供应谢卓远,还要向李悠倾斜一些,就有点吃紧了。 这也是李悠把剑六要来的主要原因。他心中的愧疚感需要一个发泄的地方。这剑六变成这样是为了他们家,李悠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其恢复。 不为别人,只为自己,为了心中的愧疚。 当然,李悠现在穷光蛋一个,资源都是花师给的,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但先要来再说。 回到房中,剑六端来晚餐。 李悠抬头。 “坐下,一起吃。” 李悠的饭菜都是花师提供的,都是灵植宗门出产的低级灵蔬,和一些低级妖兽的血rou制作而成。对增进气血很有好处。 剑六摇了摇头。 “少爷,剑奴不上桌,这是您的晚餐,我不能吃的。” “坐,命令你,吃。” 生在新世纪,长在红旗下的李悠,天然反感这种不人道的阶级划分。作为既得利益者,享受一二他还能接受。但当把剑六当做家人后,他就不能再容忍自己沉沦下去。 几轮坚持,剑六还是败下阵来。李悠天然的少爷身份和装傻带来的执拗,让她无力反抗。只得单拿一个碗,一样菜夹了少许,缩在桌角。一边帮李悠夹菜,一边自己在李悠的坚持下,偶尔吃几口。 两人没看见的一旁,大黑猫耸起鼻子闻了闻露出了嫌弃的表情。猫爪在脖子上的项圈划过,一滴晶莹的液体飞入了桌上的汤盆中。 相当于人族金丹期的妖王斑纹黑蜂王的蜂蜜,最是滋养。当初灭了几个山头,也才搜集了几百斤。不是本大爷小气,这俩小菜鸟,一滴也就够了,多了消化不良。 自己是妖,既不会烹饪,又不懂配伍,可没那女人的手段,能让金丹食材被普通人吸收储存。话说那俩货说跑就跑了,把自己留在这。跟着这小家伙,以后日子难过了,再也吃不上顶级的菜肴了,喵生艰难啊。 亏得那个阴险女人给的空间法宝空间够大,还保鲜。存的这些够吃好久了,倒不用担心饿着。 吃完饭,剑六手脚麻利的收拾好餐桌,帮李悠洗完澡,才退下。 李悠送走了剑六,却又坐到了桌前,铺开了纸笔。 从醒来他就在考虑,如何提升实力。 修炼显然没有捷径,除了更认真地学习,更刻苦的练习,慢慢积累外,别无他法。但是亲手刺杀了敌人,却让他有了别的可能。这浩然气不受身体和境界的限制,似乎是自己短时间内提升的唯一可靠方向。 而且从花师的话里话外,这浩然气的水准,不但决定了将来进入昆吾剑宗的地位,更对灵根的觉醒有着极大的好处。 所以李悠决定把自己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儒家知识好好的整理一下。这似乎才是自己目前最牢靠的金手指。 先把从小学开始背诵的那些儒家经典名句,搜肠刮肚的默写出来。什么《论语》,什么《孟子》,能想起来的都记录下来。可惜,也就《论语》还记的多些,他之前所在的时代毕竟是科学昌明,数理化统治的时代。相对于儒家最核心的十三经那庞大的知识体系,也就《论语》背的多点,还有为了追女孩,装文青,背的一点《诗经》。剩下的也就是专业学习时,记下的大量唐诗宋词,在华丽的辞藻中,隐含了不少儒家思想。 书到用时方恨少,李悠现在是深切体会了。身为一个穿越者,最悲哀的莫过于想当文抄公,却发现所会不多了。 李悠在记录自己剩下的那点内容时,多了个心眼。书写的却是简体中文,而且笔画刻意的潦草一些,在这个世界人看,就和孩童涂鸦差不多了。甚至一些隐约还能分辨的字,干脆用上了拼音。 哪怕所剩无几,李悠写的这些东西,在这个世界也是骇人听闻的存在,不得不小心。圣人言论岂是儿戏,能传承上千年,留下的都是最精辟,最核心的金句名言。 但是读了几遍,李悠却发现收获寥寥。 沉思片刻,李悠换了张纸,郑重的写下了四个大字。 知行合一。 李悠终于想明白了。 春秋时期,生产力低下,工艺不足,书籍只能刻在竹简上,成本高,产出低。不但限制了传播,更限制了字数。所以越是古老的文章,越是字字珠玑,佶屈聱牙,难明其意。 反倒是宋,明两朝,生产力发展,印刷术成熟,纸张便宜了,书籍才从奢侈品成为日常品。才有了成熟的科举制,有了广大寒门学子。研究的人多了,自然发展的就快了。才有了程朱理学,才有了阳明心学。 而且他们的学说可以更完整,更长篇大论的著书以传后世。 李悠工作后读的王阳明全集,就是集合了王阳明多名弟子记录的讲学语录。虽然形式近似《论语》,多为对答之语。但是内容上却丰富了很多,不再是金句模式,而是更偏向口语。字数多了,讲述的也就更清楚,甚至不乏举例旁证。理解起来自然容易。 所以,记忆相对完整的阳明心学,就是自己未来主攻的方向了。...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