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统一语言 教育着手
第355章统一语言教育着手 由于明天芳兰就要回中华兵工厂,今晚我最后是搂着芳兰睡的,之前的甜蜜温馨只宜我与佳人们共享,抱歉了! 次日我要去亲身体验九年一贯强迫式义务教育的方式,去感受其实质之意义,并研究如何改善,因此有两个整天的时间要去耐心的听课。仪儿、欣儿两人将各陪我一天,一起去感受一下。 因此一早我们一起送芳兰去乘坐交通船,回来之后,仪儿就一个人上工去了,我跟欣儿两人就找了一个教室进去,跟教师说明一下,就坐在下首开始旁听。 首先,这位老师是闽南人,他是以闽南官话教学的,与一般的闽南话又有区别,语法相同但是发音略有不同,以统一语言的目的而言,如此教法是越行越远了。 现在是在教弟子规,显然三字经已教完了,从识字的观点,现在已经可以认识二百多个字,速度算是很快了,就不知是囫囵吞枣还是有细细品味过,娴熟于心了。 而明朝的官话是以南京一带的普通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做官的人,人人会说,显然是自学的,因此语言的壁垒并不那么高深难越,为何启蒙的时候,不一开始就教中央政府的官话呢?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师资的问题,而科举考试都是笔试,发音问题并不影响录取与否,因此历朝历代都是得过且过,有问题待考上再说,才有今日语言难以统一的问题存在。 也因为有语言的问题,朝廷结党结派都以地方为主,纯粹是因为语言问题自然结合的结果,如果打破语言的壁垒,将来结党营私的风气改善,政治清明就大可期待了。 中午休息时间,我就发音问题就教于教师,这位教师坦承告知,使用明朝官话教学普遍都有困难,虽然人人学过明朝官话,究竟尚未为官,并不急着使用,因此学得都不够扎实,还远不如当官的人。 此外,历朝历代教书都是这样教的,如果一开始就以明朝官话教,一方面学习比较困难,究竟已是另外一种语言;另一方面家长的反应也要考虑,因为与过去的学法差别不小了,学生回家一张嘴家人都听不懂,而不是文绉绉的官话,反应可能不佳。 下午接着教弟子规,早上已经朗读了某一段三遍,下午还是继续朗读该段两遍,接着老师就大意说明了一下,今天就结束了,我问隔壁的,明天老师会再讲解这一段的意义吗? 他摇摇头,说道:「今天已经讲完这一段,明天就要讲下一段了。」 我一听,这不是典型的囫囵吞枣吗?朗读几次,大意说明一下,就这样,其他全靠自己,甚么写字、认字,那是自行束修以上才有的。 在回家的路上,欣儿看我皱着眉头,知道我对于今天看到的不甚满意,说道:「今天这位老师已经是个好老师了,口齿清晰讲解流利,有些老师不但含糊其辞,讲解也多有矛盾之处,我跟仪儿就碰过一次,明天请仪儿就带王上去那里见识一番。」 我说道:「平心而论,若仅以识字而论,今天这个课程算不错的,它让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发音问题及不求甚解两大块。发音问题暂时无解,不求甚解的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把握。 这些老学究们是否懂得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句子背后的道理,如果普遍都懂,那就好办,我们可以要求要细讲,不宜囫囵吞枣;如果普遍都如表象,只懂个皮毛,那就没用了,我们也就麻烦大了。」 次日换成仪儿与我去另外一间教室听课,跟教师说明来意,我们就在一边静静地听,这位老师是个急性子,讲话速度很快,果然咬字不是很清晰,听起来很是费力,不过听惯了应该就会好一些。 很快地就朗诵完毕开始讲解,讲得引经据典精采绝伦气象万千,连我都听得如醉如痴,我不禁疑惑地看向仪儿,仪儿也正疑惑地看着我。 中午休息时间我与仪儿一起就教于这位先生,他说道:「上次这位女士跟另外一位女士来,我就故意乱说一通,希望能引出更大的官员来关切这个教育问题,不知两位怎么称呼?」 我说道:「我就是教育部长陈梦纬,旁边这位是教育部政务副部长吴仪,教育问题我俩说的算。」这位先生说道:「我叫林文典是前明的举人,我国现今的教育存在两大弊端。 其一是发音问题,现在都是使用方言教学,无端制造党争、小团体,不利国家团结,应该要求一律使用流传数百年的明朝官话教学,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最少是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其二是读书不求甚解,现在读书习惯上都只求在八股文上有成就谋个出身,实际上肚子里都是草包,因此应该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倾囊相授不得藏私,不得蒙混过关草草了事。」 我问道:「林先生仙乡何处?家里还有些甚么人呀?」林文典说道:「寒舍就在此处聚落,高堂健在,尚有兄弟二人在家务农,儿女各一人年纪尚幼。」我问道:「你的这份差事可否请你兄弟承接?他们可有功名在身?」 林文典答称:「两位弟弟都来不及参加科举,都无功名在身,只得务农过日,其实实力都不弱,奈何造化弄人。」我问道:「据你所知,类似令弟之人有多少?」林文典答称:「约在百人左右。」 我说道:「我是国主兼教育部长,想征聘你为教育部义务教育局长,你目前的工作由你推荐令弟一人担任,而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推动使用流传数百年的明朝官话教学及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倾囊相授不得藏私,草草应付了事。 其次是举办一次全国学力测验,发掘因为战乱无法取得功名之人士,而确有实力,但却流落民间之英才出来为国做事,若一时无法安插工作,政府也会为他们建立人才库,并发放生活津贴协助其度过难关。 你如果同意,下午就请令弟过来听一堂课当作交接,明天就开始接手,你明天就到教育部报到,开始上工,放心大胆地做下去。」 林文典说道:「谢谢王上提拔,所谓内举不避亲,除此之外,可否请王上同意让臣下带舍弟一人作为助手,因为同时要cao办的事不少,我怕一时兼顾不周,误了王上之所托。」 我说道:「那就请他一起过来见个面,谈一谈再说何如?」 不一会儿三位兄弟一起过来了,果然都是一时俊彦,谈吐文雅,胸有丘壑,从容自在,毫无矫饰。林文典为我们介绍,大弟叫林文范,将接续他目前的工作,小弟叫林文仪,想带在身边协助工作,三个人年纪各相差三岁。 我说道:「那下午的课分成三个段落,大哥起个头,两位贤兄弟跟着各上一堂,我们在下面听着,形式不拘,如此可好?」 下午我们就在教室听他们三位兄弟精彩的讲课,但是看的出来小弟是比较木讷,比较不大适合教书,而这种人通常思绪周密,从事幕僚工作确实比较适合他。 我和仪儿都同意了,由林文范接任此地教师工作,林文典明日起在教育部担任「教育部义务教育局长」,林文仪明日起也在教育部上工,职位待定,但是基本上以在教育部义务教育局长的监督下,负责举办全国学力测验为主要之职责。 回家的路上我们俩人显得格外的轻松,欣儿已先回家了,本想安慰我们的一看吃了一惊,以为我们两人受的挫折不小,都反常了,不禁面露忧色,我说道:「今天收获不小,你前些日子的经验,是被林文典骗了。」 接着仪儿把今天的经历说给欣儿听,欣儿一听倒是一点也不以为忤,反而欣然接受,认为他为了下情能上达而自污,实属难能可贵之义举,国家有如此义士是国家之福。 次日,我请教育部礼仪及涉外事务副部长坦图墨图及王栋、侯嘉亮、郑义、及霍震等四位特种作战部队大队长,共同检讨、研究、确定凯归具体欢迎仪式。 首先,我表示有点担心这些出生入死的特种作战部队,平日要担任首长的特种卫士,战时要担任冲锋陷阵的前锋脚色,凯归欢迎仪式又要担任跑龙套的脚色,会不会心里不平衡。 四位特种作战部队大队长均表示,伙伴们表示难得与王上一起亮相,又可以近距离见到王上,心里只有高兴,没有人表示过任何异议,请王上尽管放心运用。 坦图墨图表示,大部队凯归时宜直接回驻地庆祝,另由部队长及具有代表性人员三十人以下,晋见王上接受凯归欢迎仪式。至于参加凯归欢迎仪式人员之规定,也宜制度化。 在首都之各部门副部长级以上人员都要参加,在首都圈五十里内之各部门政务副部长级以上人员都要参加,其余正好在此洽公之官员,符合上述标准者亦请参加。 至于饮宴标准,午时前到达者以午宴款待,午时后到达者以晚宴款待,反正来见王上,总能饱餐一顿再回去的,时间也不必要在正时才能吃,差不多就行了。 此外,凯归之地点,海路以王城区专用码头为下船处;陆路以王宫前罗马广场为凯归欢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