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尊重他人 语言文化
第224章尊重他人语言文化 看完这个占地150甲,半无烟煤的大矿场,时间已近午时,我们一行六个人就在进入新里市前的一条河边,准备找个僻静处埋锅造饭,正要生火了,却见两个人匆匆而来。 大声喊道:「主公!主公!主公好!公爷说主公怕打扰我们,可能会在路上自己做饭,要我们在这附近多加留意,尤其是河边、溪边,公爷说主公一路巡视不会走太远,果然让我们在此遇到了。 我们这一带有12个屯垦区都收到公爷的嘱咐,公爷说主公要前往奎松市,因此大家多在东南一带巡梭,只有我们想新里市人多,主公有可能会先来巡视,因此靠西边多张望,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被我们遇到了。 因为主公规定河岸一里不能开垦,我们的屯垦区就在过河一里处,也是最近的屯垦区,其他11个屯垦区我们会立刻通知他们收哨,肯定羡慕死他们了。」 说罢,两位战士在一旁引路,执礼甚恭,过了河,我请他们放自然一点,这样弯着腰走路太辛苦了。两位战士都是提督王进功的手下,说提督王进功对于靠近马尼拉及奎松市的早期移民,因为曾有阳奉阴违情事发生,因此将暂时坐镇在那一带一段时间,等局势稳定再回新卡市。 放自然走路之后,两位战士说话顺畅多了,其中一位战士自我介绍,他是从六品的卫千总,负责管理这个这一带最西边的屯垦区,因为地势平坦且又紧靠着河边,灌溉容易,因此面积比较大,有1,527甲,总共安置1,752人,是这一带最大的一个屯垦区,共有66名战士管理。 另外一位战士也自我介绍,他是同僚里面年纪最大的,今年已36岁由于不想耽误人家,一直未婚,弟妹们都已婚嫁,家里的老母亲非常着急。家人就住在离此二里,靠西北方的一个中型聚落。 正好这个屯垦区的一家原住民有一位女儿,今年19岁,在原住民中算是老姑娘了,他父亲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双方已见过面了,都觉得满意。 老母亲也来看过,大家都没有门户、种族之见,只剩语言还不太通畅,这一点我倒不介意,因此已向王提督申请转为一般保安警卫,准备长驻此地。 我说道:「恭喜你呀!先预祝你一切顺利,礼金先奉上,结婚时请通知我,我一定来喝你的喜酒,还要在婚礼上唠叨两句。」我请传令官包一个二十两的红包,亲自奉上。这位战士待要推辞,我说道:「这是我的诚意,请勿见薄。」 我继续说道:「在人与人想处的过程中,语言是沟通人际间讯息交流的主要方式,透过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沟通彼此的观念,了解彼此的想法,当然,这必须在彼此都能了解彼此所使用的语言符号为前提。 因此,不同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促进与他人的沟通,因为每种语言都是经由长期的使用,各自发展出有利于迅速相互了解的快捷方式。 借着你们夫妻之间,以及两个家庭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不歧视对方的语言,相信你们的家庭会圆满和睦,说不定可以为我国训练出几个沟通及通译的专家出来,这可是稀缺的人才呀!」 卫千总的介绍及这位大龄战士的谈话,我们一行人愉快地走入屯垦区的办公室,广场上立刻响起欢呼声,随着军歌声响彻云霄。接着广场边上燃起半干的牛只吃剩草料,我问卫千总,这是何意呀! 卫千总回答道:「我们12个屯垦区互相约好,谁接到主公就燃起草料,通知大家,可以收哨了。」我赞叹地说道:「人的智慧真是无限呀!连这招都能让你们想到。」 卫千总说道:「我们12个屯垦区最远的有15里,要靠人跑步一个个通知,还挺费时的呀!而且这个人跑回来肯定累得像条狗,所以穷则变,变则通,这也是主公教的。」 吃了一顿愉快又丰盛的午餐,我们总不能被骂「丈母娘家的狗,吃了就走」,其实我也想看看这里原住民的生活,尤其是那位大龄战士的准岳家状况,所以就请卫千总带路绕过去看看,也请这位大龄战士权充译员。 卫千总说道:「恐怕现在他们都在田里干活呢,平均每人有将近一甲的土地,够他们忙的。」 我说道:「没关系,先看看住家,再到田里去见人也可以,两着都是安家落户的根本。两者都要落实,才能实现由渔猎、刀耕火耨生活,蜕变成精耕农民的根本转变。」 到了住宅区,一看都是连栋式的组合屋,只有两种款式,一种是供小家庭用的,另一种是大了一半,应是给家里有长辈同住用的,使用的建材虽简单,木料以橡木为主,大梁则统一使用柚木,其他非主结构则多为竹材。 可能是为了争取时效,也可能是因为资源有限,所有的建材都未经防蚀、防蛀、防虫等处理,因此使用年限有限,平时也需要经常维护、保养。 虽然没有西班牙建筑的雄伟壮观、镇摄人心,但是可贵的是,不管原住民的住家、战士们的营房、或公共建筑,使用的建材、规格及型式都是一致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相互平等、彼此无贵贱之分。 这位大龄战士到一个人家去敲门,没人回应,左邻右舍也没人探头,显然大家都在田里忙活了,应该是连幼儿、婴儿也都带到田里去了。此地的原住民习惯上都是全家一起行动,西班牙人统治期间,想要报复都找不到人下手。 走在田埂上,两旁几乎都种了水稻,而且都是采用插秧种植法,只是插得东倒西歪的,有些一株种了太多枝了,一株应以3到5枝为宜。少了,每株长大后可能不够粗壮;多了,就浪费了。 因为秧苗会繁衍,所以一株不需要含太多枝,免得稻子生长的太密,生长密度如果太高,相对的病虫害就会越多,稻穗的开花数以及产量会减少。 在我看来,这水稻种得很不专业,因为种得不整齐,将来除草会很不方便,但这是第一次以插秧种植法种稻,而且都活了,算是及格了,看了就令人欣慰。 两旁的秧苗都是绿油油的,田里的水量也足够,在插秧初期至分蘗期间,一般是要保持着淹水的状态,以促进根群之发育与早期分蘗。 现在大家都集中在离河岸比较远的地方继续开垦,先开垦好的地,没来得及种稻的,有些人种玉米,大多数人则种蔬菜,各式各样得菜都有,有菠菜、空心菜、地瓜叶、苋菜、四季豆、小黄瓜、菜豆等等。 卫千总解释:「原则上靠河的田地一率种稻;中间种蔬菜、杂粮,视个人喜好自行决定;离河岸较远处,因为灌溉较不易周到,则将以种甘藷为主。现在甘藷藤都已备妥,随时可供种植之用。」 这位大龄战士找到他的准岳父一家人,果然全家都在田里,人口倒是不少,除了准岳父母,还有应该是准大舅子夫妇,以及一位幼儿,光着屁股正在高兴地给蔬菜浇水,一家人和乐融融,一共是六人。 准新娘看到我们过来,已羞得躲到后面去了,虽然看不到脸,但看她皮肤光滑细致,身材也挺标致的,虽然肤色有点儿黑,应该是不错的,怪不得我们这位大龄战士想要「还俗」,提出退伍申请,想转换跑道改为一般保安警卫。 见了这位大龄战士的准岳父一家人,我请他帮忙翻译,我说道:「看到原住民都是如此的勤奋,我心里非常感动、欣慰,但也担心是否能长久维持下去,而且也担心你们是否会过劳了。 因此我要劝大家,想要一夜致富是不可能的,只要按时作息,勤劳节俭,日积月累,财富就会主动来找你。过度的劳动是会致病的;同时我已请卫生医学部各附设医院,巡回各屯垦区、聚落出诊,一有异常状况,要马上回报给我。 同时我也要求各管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并学习不同的语言及文化,打从心里关怀各位的需要,照顾各位的生活;我也希望各位努力学习不同的语言及文化,这样彼此之间才能达到水rujiao融的境界,让彼此之间毫无间隙与隔阂。」 我在说话时每告一段落,这位大龄战士也同时口译给大家听,这时不只他的准岳父一家人,附近的原住民都围拢过来,还好加上比手划脚,看样子大家都了解了一个大概,许多人一面听一面点头微笑,都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 我讲完话,却没人鼓掌也没人欢呼,我心中不免忐忑,但是看他们的眼神,却是顺服与认同的呀!恐怕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告辞了这群勤奋的人们,也谢谢卫千总等人的招待,我们一行六个人启程前往第二个目的地,正南方15里的新梅市。这时几乎所有原住民都踊到门口相送,但见人头钻动,热闹非常,我挥挥手与大家道别。 果然是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的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差异还真大呀! 其实表达情感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主要是每个人即使对于自己,也无法正确理解自己的喜恶,情感的表达就会偏向于保守、暧昧、含糊,让人无法捉摸。其实此时他自己也同样陷入困境之中,无法清楚地捉摸自己情感的。 女性尤其是少女们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习惯于先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在需要她们判断是好、是坏时,她们往往不作明确的答复。即使遇到自己非常喜欢的,也不明说喜欢。对自己讨厌的也不直说。 这样,她就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让人们猜不透她的心。由于这样做使她有了回旋空间,慢慢地就养成习惯,使得沟通更加困难。女性的这种情感表达方法在幼年时已开始运用了。 女儿子看上一件衣服,一般不对mama说要,而是说那件衣服多么好看。女性态度暧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自己也不晓得自己有什么具体需要,也摸不透自己的心思。 人们经常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的,而是凭自己的感觉来感受生活。有人说女人爱说谎,认为她们往往口是心非。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女人爱说谎,而是女性有一种迂回性的自保方式。 这种特点使得她们能伸缩自如,随机应变,而能处于有利的地位,比较不会受伤害。就像战场上的老行伍,总是劝菜鸟「先不要慌,让子弹飞一会儿再说」。 而男性在情感表达上不喜欢兜圈子;喜欢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对某一件事情,他会作出明确的决断,不会含糊其词、例如,他喜欢上了一位女生,就会直接找到她,对她说我爱你。 男性在交谈时多喜欢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与意愿,不愿兜圈子、拐弯抹角和含糊不清。男人觉得那种需要像谜一样去猜的交谈实在太累、太浪费感情了。结果经常碰了一鼻子灰,精神科就诊的男性青年病患比率特高,或许这就是主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