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水产养殖 改善饮食
第217章水产养殖改善饮食 接受了闽南人、客家人混编聚落的盛情款待,除了七位族老,大批乡民又前来相送,我和黄公爷一再的劝大家留步,七位族老送了一程,其他人则里里外外人山人海,送到十里之外,这才依依不舍的挥挥手告别。 由于天黑前要抵达新卡市,时间上还有些余裕,我一路上与黄公爷闲聊,我说道:「从刚才聚落的南方不到十里开始,一直到新卡市甚至到接近马尼拉的濒海地区,都属湿地、滩涂地,耕作比较困难。 但是这些湿地、滩涂地相当的大,约有四万五千甲,若加上潮间带,则超过七万甲,弃之可惜,因此我想以围垦的方式,开发水产养殖事业。 养殖的种类包括水生动物的各种鱼类,甲壳类,河蚌、海扇、蛤蜊、牡蛎、章鱼、乌贼等,以及水生植物包括藻类、海带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养殖。 水产养殖就是在控制条件下培育淡水和咸水种群,将来还可以直接在近海,进行海水养殖事业。同时开设工厂收取渔民做好的鱼干、咸鱼、海菜、海带等,或自制鱼干、咸鱼、熏鱼、鱼丸等高营养价值,又能保存一段时间的海产。 因此本月底我要先去贝湖探勘建立水产养殖事业的可行性,贝湖的面积更大,约有十万甲,如果可行,贝湖及大型河川将以淡水养殖事业为主,这里则淡水、咸水和海水养殖事业均可兼顾。 养殖事业如果能做成、做大、做强,将来不只民众天天可以沾到荤腥,我军战士即使驻地不靠海,也能天天有鱼下饭,出征的时候也有鱼rou可吃,不仅可以增强体能提高战力,亦可消除夜盲症。」 黄公爷听了之后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兴奋地说道:「我部动员的群众也有不少人有水产养殖的经验,我的卫士就有一位,他家在晋江英林镇拥有不少鱼塭,可是在金、厦、泉、漳一带,鱼塭实在是竞争不过捕捞业者,大多是经营惨淡得很,不容易赚到钱。 我的那位卫士年纪也不小了,就是因为家境不是很好,到现在都还没成家,我是看他勤练主公传授的泳技,最为出色,才选他来担任卫士,不过这一趟出门都是陆路,所以没有请他随行。 他曾经说过,如果早一点学会主公传授的泳技,他也会出海捕鱼,生活铁定好过多了,他对主公可是仰慕得很哪!失败为成功之母,我想就让他跟随主公,他家的失败经验,说不定可以有助于让我们躲过同样的状况,那就有些用处了。」 往新卡市的途中,我们又视察了一个屯垦区、一个聚落,与前面所见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样,显见黄公爷的领导非常落实,但是我们在前面被群众的热情吓到了,因此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不敢惊动群众。 此外,看到每个地方的原住民都是如此的勤奋,感动、欣慰之余,一方面也担心是否能长久维持下去,另一方面也担心他们过劳了,一但出现群体性的疾病,有可能因为迷信,或有心人煽动cao控群众,就会造成大规模的纠纷。 因此一方面要劝导原住民,想要一夜致富是不可能的,只要按时作息,勤劳节俭,日积月累,财富就会主动来找你,过度的劳动是会致病的;一方面要请卫生医学部各附设医院,巡回各屯垦区、聚落出诊,一有异常状况,就请马上回报。 邻近天黑之前,我们来到一条大河之前,宽度约有600尺,水流清澈湍急,滚滚洪流一路向西南而去,这应该就是马尼拉湾最大的邦板牙河,注入马尼拉湾的淡水有一半以上是由它贡献的。 河的对岸有一艘渡轮正款乃款乃的行了过来,黄公爷说明:「邦板牙河及安捷河水势过大,使用摆渡可能翻覆的风险太大,因此只有这两条河使用渡轮,渡轮平时停靠新卡市一侧,以策安全,自己人要过河则以暗号招呼即可。 其他小河都使用摆渡,也都停靠新卡市一侧,此地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土地润泽肥沃,实乃天府之国,将来贡献我军粮食一定颇为可观。新卡市以外地区并未存放我军的重要物资,因此都使用摆渡,任由军民自由使用,并未做特别的规定。」 晚饭除了卫士之外,只有我跟黄公爷两人,饭后黄公爷感叹的说:「这半年多来的变化比过去二十年还大呀!我原来也是难得回家,家里都由主公的准岳母照料着,我也是个甩手的掌柜,与儿女们见面的机会也不多。 现在由于主公的推动,让他们从家里走出来,最近见面的机会也多了,但是眼看着我军领地逐渐扩大,将来要见面就更加不容易了,反而跟主公见面的机会大多了,这都是缘分呀!」 我说道:「这个世界很大,远超过国人的想象,国人习惯死守家园,不喜外出闯荡,这将来会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以一国之君为例,前明的皇帝都从小养在深宫,每天与宫女、太监为伍,见识有限、行为乖僻者居多。 伯父过几天可以看到硬颈队长,他是目前西方最强国家西班牙的王储,却远道数万里路来到吕宋,不带侍卫、随从,而且只担任最基层的军官——炮兵队长,生活上的一切都是要自己亲自料理。 西方国家在培养接班人时,包括贵族或一国之主,都是如此地从小磨练心志,增长见闻,即使公主也同样要接受训练。据我所知,因为练习骑马而摔死的各小学公主,历史上有纪载的合计就有二十多人,但他们都没有因而却步,照样继续要求每人都要学会骑马。 在他们专供贵族子弟念书的学校中,有很多是寄宿学校,还故意让生活条件简陋,吃食简单,让子弟体会、了解一般人的生活,譬如宿舍墙壁故意钻洞,让它寒冬时漏风、屋顶故意揭几片瓦,让它下雨时漏水。 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负责一件每天都要做的工作,譬如负责养一匹马,除了喂食,每天还要为牠擦背刷毛,尤其是冬天,一天都不能漏掉,否则马就长不好,藉此从小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勤劳、刻苦、荣誉感、服务、诚信、自律等精神。 现在芳度在新圣虎门镇分校,距离是很远没错,回家一趟也不容易,但他在那里颇受好评的,在虎门镇时,卫生医学部副部长汪机就指名,要他为虎门镇分院的学生上课。 我也曾考虑调他到新奥分校担任舍监兼助教,一方面可以不中断学业,又可以培养管理能力,就要看他愿不愿意离开新圣虎门镇分校了,他们分校的学风不错,相处融洽,所以在伊巴市遇到芳度时,我就忍住没提此事,如果伯父认为可以考虑,我再来征询他的意见。」 黄公爷说道:「还是主公的考虑周到,好男儿志在四方,大英雄胸怀天下,而且经常变换工作岗位,会缺乏对团体的认同感,也不容易交到生死与共的知心伙伴,对于将来的发展也不利。」 说话之间,有位黄公爷的卫士自称侯海雄,一脸兴奋的前来报到,黄公爷问他:「你在高兴甚么?说来听听。」侯海雄答称:「此生有幸见到主公,于愿足矣!」黄公爷说道:「既然如此,你以后就跟着主公好了。」 侯海雄涨红着脸说道:「见到主公,这就已经足够了,吾愿已足,并无攀高枝图富贵之意,愚直之言,幸勿见责。」 黄公爷说道:「你想到哪里去了?是因为主公准备开发水产养殖事业,而你有相关的经验,水性又好,我才把你推荐给主公的,怪不得主公常说『人的烦恼多因想太多了』。」 我问道:「海雄兄,听你讲话文诌诌的,可曾进过学堂,取得过功名?」 侯海雄又红着脸说道:「属下家贫,无法负担束修之资,因此属下并未进过学堂,但是有空就去学堂外面旁听,用树枝在地上习字,学堂夫子先生也未曾 赶我走,还送了我一本三字经。」 说罢,侯海雄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布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袱,小心的解开,里里外外总共包了三层,解开之后,侯海雄像捧着传家宝一样送给我看,我也小心的拿来一看,书本已破旧不堪。 我小心地翻开,内页写了三行字,分别是:『海雄贤契』、『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以及下面的属名『董重民』,我问侯海雄:「学堂夫子先生现在还在晋江英林镇吗?是不是就是董重民先生?」 侯海雄又红着脸回答:「我也不知道夫子先生的名字,但是姓董应该没错,因为我曾听人称呼他董夫子。他送了我这本书,隔天就跟我说他家人口多,租房子有点吃不消,而因金山书院有提供宿舍,所以离开了晋江前往金门,从此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不只我跟黄公爷对于这段故事相当感动,一旁的侍卫们也都纷纷动容,我说道:「可怜的董夫子,他到了金山书院没多久金山书院就因战乱无法维持,董夫子只好去投军了,一位普通战士的粮饷怎能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所需。」 我看向方志斌,继续说道:「请通知令尊,先派人送五十两到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新达金门分校,送给女生宿舍舍监董重民先生,权充安家之资。而且我军今后的薪给制度也必须修改了,对于抚养亲属较多的人,应该相对地给予稍高的薪饷,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 我告诉侯海雄:「董夫子现在就在我们军中,回应他对你的善心,我们也会善待他的,请你安心跟着我,将来见面的机会很多。而令尊给你取海雄这个名字,不就是要你到海上去称雄吗?不过现在你要先谢谢黄公爷,感谢他对你的赏识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