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王师北定在线阅读 - 第212章 整体战力 综合展现

第212章 整体战力 综合展现

    第212章整体战力综合展现

    听完黄公爷汇报该部清缴结果,对于黄公爷部的动员能力、号召力、感染力及执行力都不得不深感佩服。这其实就是就是一个部队竞争力的展现!其中包括作战、补给、战损控制及战力补充等部队竞争力的要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及双方盟国之间发生的德苏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至1945年5月9日德国向苏联投降为止。德苏战争被称为人类最为惨烈、最为致命的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伤亡。

    战争一开始德军节节胜利,三个月内就打到莫斯科附近,完全围困并开始清缴列宁格勒。但是从此再无寸进,并开始了持续长达872天,非常残酷的列宁格勒围城战。

    在这三个月内,苏联就损失了70%的工业生产能力,基础工业产量只有德国及德占区的33%;1942年苏联钢铁产量为德国的25%、铜产量和铝产量为德国的20%、煤炭产量为德国的17%,状况非常悲观。

    但是苏联在1941年7月3日组建后撤疏散委员会,将2593家工业企业转移到东部。此举为苏联保留了一线生机,从此苏联开始发挥其过人的动员能力、号召力、感染力及执行力,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从战后一组经过一再确认的数据,可以发现将近四年的战争期间,双方因为动员能力、号召力、感染力及执行力的不同,造成战争实力的消长。战争爆发时,德国东线总兵力是3,767,000人,苏联全国兵力则只有2,680,000人。

    经过两年战争期间的消耗及补充,1943年中,德国东线总兵力略增,成为3,933,000人,苏联全国兵力则激增,变成6,724,000人。其间的战争实力的消长,可以发现苏联政府惊人的动员能力、号召力、感染力及执行力。

    到了战争末期,1945年5月9日德国向苏联投降时,德国东线总兵力仅剩1,960,000人,苏联全国兵力则成为6,410,000人。政府的动员能力、号召力、感染力及执行力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争尤其是国战,两国之间决定胜负的决定因素很多,但由此管中窥豹,虽未能得其全貌,也可见一斑了。

    在黄公爷的团队中,除了黄公爷的号召力,公爷夫人的动员能力以外,肯定还有能人,有机会要向黄公爷好好的讨教一番,好人才就要让他发光发热,才能做好「人尽其才」这项治国救国四大纲领的第一项。

    午餐时间汪部长来告,公爷夫人与黄芳菊助教正在聚落接受民众的款待,将不回来吃中饭。汪部长建议我们一起到教室与同学们共享午餐。我望向黄公爷想先看看他的意见。

    黄公爷说道:「这请主公一言而决即可,不过再怎么忙,今天下午我还是要去听主公讲解四则运算的,我都快变成文盲了,在家里已从过去一言九鼎的权威家主,现在再也不能一呼百诺,再不急起直追,以后讲话都没人听啦!」

    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一行十来人就由汪部长带路,前往中华医学院金门新南本院教室,一到教室一看,比原来的教室宽敞而明亮多了,容纳一百人都没问题,而且有高耸的屋脊,上面还加了一些通风窗,显然是我设计之阁楼式厂房的一个简化版。

    整个教室的主结构都是使用松木,一股清香味道扑鼻,沁入心脾,舒爽无比,次要的结构则使用刺竹以减轻负荷、同时降低成本。而且显然都经防虫、防蛀及防腐处理过。

    在我失去联系的将近一个月中,芳兰已慢慢进入状况,并已建立个人在科学技术领域领导的角色。在整理新技术报告的增补工作之时,芳兰显然都已融会贯通,并能学以致用,发挥其科技领导的才能。

    我们一行人一进入教室,上午的课程正好结束,全体人员都站起来问候,我请大家坐下等会儿一起用餐,有问题的同学可以趁这个空档问一个问题,午饭后,不休息的同学可以再问,闲聊也可以。

    有一位同学及时问道:「我军两次出击都完胜,而且都是过去大家不敢随便得罪的强敌,真是大快人心呀!请问主公,我们下一个目标是谁?在那里?」

    我回答道:「我军两次出击,都能够完胜过去大家不敢随便碰触的强敌,是有许多原因的,因为我军在每次的军事行动,事前都有周密的规划,临战都前有仔细的检讨,战士的素质也够硬,以及对军事目标情况都能充分的掌握等,所以才能在无人伤亡下完胜强敌。

    但我军在一个月内经历两次大战役,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战果,藉此累积再战的实力,并详细调查附近对手的情报,务期一击即中,因此短时间内只要不受到挑臖,我军不会轻易出击,这让大家失望了,真是抱歉!

    但是我军目前却自己碰到一个严峻的危机,必须要克服,否则不堪设想。感谢这位同学给了我灵感,我们下午上课时,将以此危机做为实例,由我来教各位四则运算技巧,有了切身攸关的实例,各位印象深刻,学习效果一定是『没谁了(一级棒了)』。」

    这时厨房的工作人员开始发送午餐餐盒,时间掌握得刚刚好,我就下了讲台,与黄公爷、汪部长坐前排一起用餐。

    两位我军的一级首长同时问我:「我们看主公每天行事都从容不迫,凡事都能指挥若定、有条有理的,不像是有甚么大问题存在,到底有甚么必须要克服的严峻危机呀!」

    我说道:「就是粮食问题呀!现在的存粮只够两个多月的消耗,而下次的收成还要等五个月以上,还有三个月的缺口待补,这个问题确实已经相当的严峻了。

    所以我要大家在农闲时间,鼓励青壮出门打猎、鼓励老幼妇孺种菜、鼓励水师战士捕鱼、清理缴获、向早期中华移民洽购余粮,并请财政部连络五商十行向越南、占城、暹罗、柬埔寨等国紧急采购粮食。

    若要缓解甚至于彻底解决粮食危机,有人认为以上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所以应该立即启动紧急应变措施,开始限制性配给粮食,以免发生饥荒,导致无法收拾的后果。

    我认为,启动紧急应变措施,开始减半限制性配给粮食,是可以度过难关的,在此期间只会让人容易疲倦,以及因饥饿感伴随而产生的心慌,但不会影响健康,确属高明之见。

    但是我军刚开始行动就让军民蒙受如此窘境,虽然我有信心我军军民都会支持,共度难关,但我心难安呀!此外,此地的原住民其实是非常凶悍的,目前乖顺服从只是因为我军不歧视人,而且保证劳动者就有所得。一旦减粮,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过去西班牙人曾想扩张吕宋地区的掌控范围,但是两次向北推进却都铩羽而归,双方死伤惨重,西班牙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有日不落国的称号,说他们不会统治殖民地,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但在吕宋一百多年的统治,西班牙人确实只靠早期中华移民纳粮缴税,以及从美洲跨海远渡数万里重洋前来补给,华人抗议税负过重动辄屠戮。但吕宋的原住民身无恒产,西班牙人一到他们就无影无踪,西班牙人一去,他们就回来了,硬是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我是吃了秤头铁了心,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让大家都吃饱。我知道早期中华移民离乡背井,在外地讨生活,习惯上一定都有不少的存粮,我们可以依照市价加三成价购,告诉他们发财的机会只此一次,以后粮价将只会跌不可能再上涨了。

    越南、占城、暹罗、柬埔寨等国也一样,我已请财政部通知五商十行放大胆地抢购,所有费用财政部一率认账买单。我军第四梯次撤退完毕之后,各部水师战船也请优先提供协助运粮。这次我要以最大的决心,不计任何代价,妥善处理好粮食短缺的问题。」

    午饭后,不但是所有的同学都不挪窝,而且还进来不少的人,老少都有,应该都是勤务轮空的人都到了,大教室里不但所有的座位都坐满,还有很多人站在后面,显然大家都好学,当然也有人是以好奇的心理来看看的。

    难得的是中华医学院金门新南本院的五位大老,金正希、王学权、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也都来了,每个人都正襟危坐再第一排,不但要来听课,连课前的闲聊时段也不肯放过。

    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看我与几位大老寒暄完毕,有位同学发问:「听说我军又要增开新塔市分院并作为妇幼专科医院,将来虎门镇分院则为固本培元专科医院,铜山分院为伤寒专科医院。使各分院各有专精之处,但也都能涵盖医学之一般性诊疗技术。

    同时要建立医学专业制度,深入基础医学研究,又要增设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新奥分校。有这么多人念书、做研究,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就少了,会不会因此造成人力短缺,生产力不足,致使社会动荡不安?」

    我回答道:「我首先要由衷的赞美这位同学,你能够掌握实时、正确的信息,并能迅速发现可能的问题。你的问题很好,我需要从三个方向来说明:

    第一,西方有位学者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另有一位学者又说『正确的使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泉源』,还进一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普及教育以及接下来的强迫式义务教育,进而消除文盲是我军的既定政策。

    第二,依据《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了『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此外《黄帝内经.灵枢.天年》里多次提到了人的寿命是一百岁。唐代医学家王冰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时说:『度百岁乃去』中的百岁指的是一百二十岁,并引用了《尚书.洪范》注释『一曰寿,百二十岁也』。

    所以人的寿限应是一百二十岁,但是实际上,目前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医学知识不够普及,个人不懂养生所致;但是医疗照顾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将来如果我军普遍提升医疗照顾,使得平均寿命达到70岁,如果又能让人人吃得饱,婴儿出生率将大幅成长,届时人口数将再翻倍以上,再加上妇女劳动力的释出,因此不虞有人力短缺,也不会有生产力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