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明郑政权 东宁特使
第193章明郑政权东宁特使 次日晨起,七名卫士也都出了房门,我说道:「我们今天就如昨天所说将探视四个屯垦区,天一亮就直接从环城河的海口出海前往佬沃市,全程20余里,早餐将在快船上用。」 李提标居然也随后出了房门,我说道:「伯父何必客气,这起早摸黑的,辛苦了!也影响了您正常作息的规律、干扰您的睡眠,影响身体健康呀!罪过!罪过!请伯父赶快回去补眠为要!」 李提标笑称:「前天我没迎到财神爷,今天说甚么也要送送财神爷,求个好运,希望将来能财源广进,衣食无忧呀!」 告辞了李提标,我们一行八人向北跑去,一路上村落处处,错落有序,安静祥和,愿大家生活得更美好。越过两条小溪,往西就是四个背靠背的屯垦区北端,当我们一靠近围墙马上有人喝问。 侯嘉亮立刻响应:「是主公亲自前来视察,但请勿张扬。」哨兵已事先接获通知,马上低声问候:「主公早!愿主公身体健康,祝福你一路好走!」 屯垦区的围墙都是竹篱笆,两面又都种了灌木,藉以挡风,高度只有四尺,可以很轻易地看到里面,现在除了田垄,表土都已翻过了,西班牙人不会教人,认为原住民没有生产力,在此立马证明给他们看看,「没有教不会的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今天是月中之日,月白风清,我们一行人沿着屯垦区的围墙外跑步,我不时张望屯垦区内的情况,一切安静祥和,工作进度也一致,显然管理已上了轨道,只是一路跑下来不时有战士喝问,侯嘉亮也一一耐心的回答。 由于天清如水,月明如镜,远远的就看见快船正停靠在南北向围墙边上,是管带聪明又体贴,并没有真的把快船开到出海口,让我们少跑了约五里路程,我想也好,在此月色之下行船应该不会有危险,让快船靠着海岸边慢慢行驶,我们就可以将沿海的景象看得更仔细一点。 吴军门说得没错,新圣市以北不仅丰饶,也是幅员辽阔的平原,距离海岸平均约30里处,又有高大雄伟的美岸山脉做屏障,除了为此地遮挡台风的侵袭外,由于雨水丰沛,山里林木茂密,有挺拔的参天大树,也有葱葱茏茏的灌木丛,都饱含了水分,如春雨般默默地、细细地滋润这块土地。 这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绿野平畴,农舍阡陌错错落落散布其间,显然是有不少的早期中华移民在此开垦耕种,极目所见无边无际,总面积最少有数千甲,已开垦的地方却还不到十分之一。 平均每隔七、八里就有一条河流入海,老天眷顾我军,这半个多月来都没下过大雨,让撤退的军民少受不少的罪。但是每条河流清澈的流水,还是淙淙的川流不息,可见不论是高山、峡谷或是平原,水土都还没有遭受到破坏。 快船从美岸市到佬沃市总共行驶了160余里,美岸市以南及佬沃市以北都还有不少良田美地,总计超过十万甲,与东宁地区的嘉南平原约略相等,但是嘉南平原的特色是夏雨集中,其余时间都属干旱期、河水长时干枯、日照又长,是只能倚赖天候决定收成的标准「看天田」,急需大型水利设施来改善。 此地则不然,不但水土丰润,而且河道纵横,水流不息,只要有两三户农家相互合作,就可以挖出足够农田所需的引水、排水渠道,滋润土地,旱涝保收,只要够勤勉,生活就不虞匮乏了。 快船在申时中抵达八德河口,河口宽广达五里以上,岸上水生植物茂盛,正在找寻适当的入口时,听到有人叫喊声从北边传来,快船开过去一看,是提标王金亲自带着两名战士,已备妥材火,应是准备在稍晚时在此燃起篝火引路。 快船停妥于岸边让王提标等三人上船,一上船王提标高兴地大喊:「主公好!主公来得早呀!」接着就要行大礼,我赶紧拉住他,说道:「伯父不必客气,我们互相问候就够了。倒是刚刚在南边四里处好像才是主河道,为何要我们走远路?」 王提标说道:「南边的主河道有一段水流太湍急,不利行船,常有不识路的船只在那里出事故,北边的河道虽然较小,也有二百余尺宽,水深也够,行船稳当无风险,所以我们早早就来此等候,以免主公犯险误入主河道。」 船行了三里左右,看到一个热闹的小镇,我说道,佬沃市没这么小吧!王提标说道:「主公说得对,佬沃市是个不小的市镇,离此还有15里,天黑前应可到达。」 我说道:「我在吴军门那里得知,佬沃市人口不少,原住民就有一万五千余人,已设置八个屯垦区,另有早期中华移民五千余人,混编后约有一万五千余人,合计可以组织三万七千余人的城镇。伯父有没有比较详细的状况可以和我聊聊。」 王提标说道:「我是不久前听老一辈的早期中华移民说起,佬沃市的原住民有伊洛卡诺族与他加禄族两个族群,而伊洛卡诺族民风强悍,不易管教,人数也比较多,因此我又将八个屯垦区重新混编,以避免伊洛卡诺族人聚集太多而群起闹事。 目前状况良好,我军依据主公的指示,禁止打骂侮辱,两个原住民族群也都听从指挥卖力工作,所以我们也提供足额粮食,因此工作进展顺利,再过几天就可以完成开垦工作,准备在月底前完成播种工作。 届时就要抽调人力进行修路、以及木麻黄的栽培、育种、植栽防风林等工作,并兴修水利设施以保障能有良好的收成。佬沃市附近河道纵横,水塘处处,兴修水利设施非常容易。」 说话之间快船在提标王金的战士引导下,缓缓停靠在一处中型的渡头,旁边还有两艘大型战船停靠,王提标解释道:「佬沃市附近一直维持五艘战船巡逻附近海域,但绝不会超过佬沃市北方50里,以免打草惊蛇,坏了主公诱捕西班牙从美洲来的远洋补给船大事。」 一行人下了快船,出了渡头,在王提目标引导之下进入佬沃市,此时天色已朦胧,但依稀之间仍可见城市的规模远大于美岸市,虽无美岸市的小王城区之规制,但是城中区几个主要建筑物比美岸市的规模还大,建筑物的精致度则差不多。 进入王提目标驻所,看得出来此建筑物是市政厅的规制,王提标说明此建筑物在他们刚到时,不知为何,是处在封存状态下很久了,之前听老一辈的早期中华移民说起,早前是有许多西班牙人的贵人进出,但那已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了。 此时郑义请求发言,我是知道佬沃市的开发史的,究竟此地华人不少,所以前世我也曾关切过、研究过。但是听听这个时代人的说法,相互印证,可以得到更为准确一手数据,从而对这段历史可以有较全面、广泛、深入的了解。 我请郑义为大家解惑,郑义说道:「解惑不敢当,我也是听家父等几位长辈提起过,也就是莆田海盗的第一代在新圣市落脚之初,西班牙总督府对于开发吕宋北方之事,曾经有两批由贵族组成的自愿军,先后在美岸市以及佬沃市登陆。 佬沃市早在西班牙人来临之前,就已经是一个由于盛产黄金闻名的地区。常有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商人会来佬沃市用珠子、陶瓷和丝绸交换黄金,由于地缘关系而且佬沃市的原住民也比较多,因此比美岸市还更受商人的青睐。 西班牙来佬沃市开发另外还有窥伺东宁岛之意,后来西班牙总督府评估后放弃积极开发佬沃市,只让它自然发展,就没有再积极推动,那时应该是80年前的事了。 据悉除了有美岸市相同的两个原因,其一是吕宋的原住民只知渔猎,不会耕种,更是居无定所,根本就收不到税;其二是西班牙人大举探勘的结果,据悉后来发现金矿的质量太差,不值得开发而做罢之外。 另外一个原因是,就像王提标刚刚所说,人数也比较多的伊洛卡诺族民风强悍,不易管教,而且西班牙人的统治残酷,连传教士都有虐待原住民情事,因此曾经激起无数次的民变,而且延续了一百多年,死伤了不少人。」 晚饭后,由于时间已晚,我们就在王提目标安排下各自就寝,准备明天巡视佬沃市市区、屯垦区、以及佬沃市南、北两条大河。其实南边八德河上游穿过美岸山脉,还有一大块八德河谷地,约有四万甲,也是水草丰美之地,只是不知交通状况如何,如果能溯江而上,那就太美妙了。 躺在床上检讨这一路行来,经过马尼拉、新奥市、伊巴市、新达市、新亚市、新圣市、美岸市、佬沃市等九个西岸城市,都是肥美之地,更甭提更为富庶的吕宋中央平原、马尼拉以南地区以及靠东边尚未探勘的卡加延河谷地。 要不是为了将来着想,避免将来南海被西方列强鲸吞蚕食,使得国家失去作为屏障的缓冲地带,其实吕宋岛就足以养军而且还绰绰有余,轻松地等待十年后给予清廷惊天一击,就可以达成恢复中华,五族共和的目标。 此日清晨拂晓时刻,我准时出了房门,七名卫士已准备妥当,笑嘻嘻地看着我,我问大家有甚么乐事,说出来也让我高兴一下呀! 侯嘉亮说道:「我们的晨练,三位传令官本来都跟得很勉强,现在越来越觉得有进步。我说道两个月前,主公在泉州满营最后一次上课时说过,锻炼身体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越来越强壮,越来越轻松,而且不会生病。我们有幸跟着主公练,即使不小心受了内伤,主公也会帮我们治疗,真是福气呀!」 我说道,没错,古语有云:「年轻多锻炼,老来不生病」;「年轻不养生,老来养医生」。今天我们绕着佬沃市转一圈,应该不会超过20里,大家都可以跟得上吧。 我们从市政厅的门口向南跑到河边,转向西跑了两里,但见八德河宽约400尺,水流和缓,水深也够,流水潺潺地淌着,滋润了大地,也畅通了物流,真是一条母亲的河呀! 接着我们转向北跑了四里,望着北方约50里处高低起伏的山峦,林深木茂,在月光下显得黑黝黝的,那里就是吕宋岛西岸滨海平原的尽头。我们继续转向东跑了六里,望着东方也有约50里处,正是高大雄伟的美岸山脉,佬沃市的腹地真是又深又广呀! 我们继续转向南,然后再沿着八德河边跑回市政厅,这时曙光乍现,正是辛勤人们的起床时刻,但见佬沃市市中心区炊烟袅袅,可是尚有一半以上的房子却不见炊烟,显然是被我军另行安置在其他地方了。 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是执行我的要求,各城市最少要留下三成以上的土地供公共用途之外,也有部分是原住民的简陋住家,现在原住民都已集中于屯垦区安置了,城内的住家当然要由政府接管。 一行人进入市政厅的大厅,提标王金已正襟危坐等着我门吃早餐,我抢先问候道:「伯父起得早呀!请先用饭,不必等我们。」王提标笑着说道:「跟主公相比,我都变成懒骨头了,主公对佬沃市还喜欢吗?」我说道:「真是好山好水,人间福地呀!」 一起用完早餐,正准备一起去看屯垦区,却见一群水师战士押一个人过来,一位管带模样的军官跑步过来报告,有明郑政权的代表前来,我军驱赶不走,带队的一位文官坚持表示要见一下这里的主官,看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不似细作,为免发生冲突,只好把他带来了。